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评测模拟试卷.doc_第1页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评测模拟试卷.doc_第2页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评测模拟试卷.doc_第3页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评测模拟试卷.doc_第4页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评测模拟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评测模拟试卷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要求按照题号在各题的指定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4、保持答题卡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本试卷分为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 潮平两岸阔 , 。(次北固山下) 2.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 3. 公然抱茅入竹去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己亥杂诗) 5.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6.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 。(送东阳马生序) 7. 写奇特美景的句子 : , 。(渡荆门送别) 8. 含典故的句子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文言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乙】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 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二项是(2分)A. 敦风义(重视) 有友某以千金(把) 正为此耳(因为) B. 亡何(不久) 歆辄难之(当即) 后贼追至(小偷) C. 愕然不受(惊讶的样子) 而翁知我(了解) 自托(托付) D. 辇(用车子云) 致(送还) 以此定华(通过)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A. 宁可以急相弃邪?(1.5分)B.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1.5分)11. 判断下列是否正确,请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选择一种说法,在答题卡中填写好序号,若说法正确则打勾即可,若说法错误请结合文本内容,并说明错误的理由。(3分)A. 甲文仅通过语言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 )B. 乙文坐着介绍完人物的故事详尽,但缺少了结尾处对人物性格的概括。( )12. 从诚信的高度,结合当今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谈谈你读完这两篇文本的感悟。100字左右,要求用上修辞的手法 (4分)(二)文言文填空(3分) 阅读徐霞客滇游日记,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南,余竟仰攀而上。( 13 )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 14 )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 15 )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注释:削陡峭陨坠落摧崩裂(三)文化经典阅读(5分)【A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 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在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几本方法B. 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 C. 曾子这里所讲的“信”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质检要诚实不欺,说真话,说话算数。 D. 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就是替人办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相交要真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基石。【B组】 A.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B.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之年:生日 今之孝者:如今的孝道)17. 下列两道问题,任选一道回答。(3分)(1)A句中为什么孔子说“喜”?为什么说“惧”?强调哪个方面?(2)B句中“是谓能养”和“皆能有养”有什么区别? (四)古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8. 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 “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凉的感受。C. 三四句将今天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主旨,深化了意境。D. 全是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去年所见的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无限感怀。19. 请对照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两首诗在体裁、内容的相同或相似之处。(3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8分) 20.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这句话写的是祥子拉车的情景。B. “那时正是快要收割的时候,麦子长得至少有四十英尺高。我走了一个钟头才走到田地的尽头,周围有一道篱笆,至少有一百二十英尺高。”这是写格列佛离开大人国时看到的情景。C. “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大圣三条如意棒,前遮后挡运机谋”以上四句写的是哪吒与孙悟空打斗时各显神威的情景。D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保尔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E. 看到外祖父卖染色布能赚钱,想帮助母亲赚钱的阿廖沙在表哥的怂恿下将白桌布染成蓝色,因而遭到一顿毒打,随后生一场大病。F. 农夫和蛇出自古代希腊著名寓言汇编伊索寓言,告诉我们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像农夫一样乐于助人,才能最后的得到蛇的馈赠。21. 简答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写出相应题目要求的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每小题不少于60个字)(4分) A. 简述“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前发生的故事的情节。 B. 简述朝花夕拾中与“我的父亲”有关的故事两个。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012题。(10分)学会敬畏经典(谭旭东) 最近,媒体上有两则报道很吸引眼球:一是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裸体死去,面对公众的质疑,她认为这是“很震撼”、“很现代”的戏分;二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某副教授在博客上发文要求删除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认为其中“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不但违反了交通规则,而且“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一个表现”。为什么这两件事看起来不大,各媒体的反响却非常之大,综合一下网友意见,我们发现,原因在于人们无法理解经典何以会遭到如此的曲解和篡改。 随着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经典的命运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些人不再敬畏经典,而是想尽办法“戏谑经典”,“颠覆经典”,试图以此来吸引眼球或获得媒体的曝光率,如前几年网络上就有人“大话经典”和“水煮经典”,在一些图书和网络文字上把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改成笑料,颠倒人物形象,把主体精神价值解构,这虽然从侧面反映了大众媒体时代言论的民主性和文化的多元取向,但也显示了文学经典面临否定和解构的危机。 应该看到,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一是因为它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学品质,比如它有很标准的文法,它代表着某一个民族某个时代对生活的准确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二是因为它有思想震撼力,它容纳了深刻的生活内涵,并浓缩了一个时代人类的智慧与思索。正因为如此,文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非同寻常,值得后人“重读”。对待这样的文学经典,没有理由生硬地否定,而应该予以同情的理解和阐释,即把它放到合情合理的情景中,感受它的真挚情感,琢磨它如何艺术地传达个人体验。 对经典提出质疑不是什么坏事,但必须是站在“同情之理解”的立场上,给经典以应有的尊重,才不会任意篡改经典和否定经典,即使对那些并不能“永恒”而只是一时风行的作品,也要从审美体验出发,从创作的情境出发。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文学的文化的素养,在细致的品读中,真正感受经典的魅力,体验欣赏经典的乐趣。李少红之所以让林黛玉在新版“红楼”中裸死,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她不理解经典,或者她不懂得经典究竟应该如何“重读”;二是她可能并不懂得艺术的根本在哪里。不然的话,她肯定知道要使新版“红楼”更有震撼力,更具现代感,不一定要林黛玉脱衣服呀!再说,红楼梦原著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子,对爱有着纯真的痴迷,从“黛玉葬花”就可以看出她内心世界的美好与柔软,怎么可以让死后的她裸体与人相见呢?这非但不能给观众现代感,反而让人觉得恶俗。 当前影视艺术的低俗化之所以有愈演愈烈之势,恐怕与一些导演的艺术素养不高,不懂得经典文化有关。如果靠情色成分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只能说明导演不理解艺术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真正奥秘。靠把经典恶俗化来吸引眼球,其实是在愚弄观者、低估读者的智力。大众媒介时代文化环境的开明和文化形态的多样,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阐释经典的机会,但我们也应该珍惜经典,传递经典,并以新一代人的智慧和识见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经典。只有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继承经典中最值得学习的品质,才能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2下列对新版电影红楼梦中林黛玉“裸死”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裸体死去。作者认为,导演的这种做法是影视艺术的低俗化表现,但对导演重新阐释经典、体现文化多元取向这一方面则进行了肯定。 B新版电影让林黛玉“裸死”, 李少红导演认为这是“很震撼”、“很现代”的戏分;而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做法让人觉得恶俗,是在愚弄观者、低估观者的智力。 C作者认为,要使新版“红楼”更有震撼力,更具现代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让林黛玉裸死“红楼”,这是曲解经典、篡改经典。D新版 “红楼” 的事件表明:如果导演都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深刻理解经典文化,不靠低俗的成分来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么,当前影视愈演愈烈的低俗化趋势可能会得到有效的遏制。23选择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选择2分,理由3分,共5分) A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裸体死去和某副教授在博客上发文要求删除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其实都是对经典的曲解。 B一些图书和网络文字把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改成笑料,颠倒人物形象,解构主体精神价值,这种大众媒体时代人们言论的民主性,造成了文学经典面临否定和解构的危机。 C文学经典值得后人“重读”的原因是文学经典有思想震撼力和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学品质,容纳了深刻的生活内涵,并浓缩了一个时代人类的智慧与思索。D大众媒介时代文化环境的开明和文化形态的多样,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阐释经典的机会,但我们并不能因此随意曲解否定经典。24 作者认为,我们要学会“敬畏经典”,那么,该如何“敬畏经典”?请结合全文,分点作答。(3分)(二)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1012题。(14分)灯 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有删节) 注释: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25.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26.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27.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4分)4、 语言文字运用(232分)阅读下段文本,回答相关问题。(12分)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 )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蕴,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新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 )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消声匿迹,( )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