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_第1页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_第2页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_第3页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_第4页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学习重点:理解并熟记课下注释。一、自主学习:.先默读一遍课文,再大声朗读一遍。2.了解作者,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3.给下列词注音:吝情()箪食()汲汲()欤()黔()俦好读书()嗜酒()造饮辄尽()短褐()自娱()4.你会解释它们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此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短穿结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二、展示、点拨:.范读课文,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2.组内朗读水平较高的一名学生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体会、自读3.小组内交流订正预习题目。三、合作探究:1.四人一组,共同翻译课文(注意充分利用课下注释,把各组共同的疑点写下来)。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解决。3.小组活动:解决下列题目,并选派代表发言。4、展示交流一词多义之:或置酒南昌招之黔娄之妻有言言: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甚:不求甚解所欲有甚于生者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目似瞑,意暇甚得: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志:以乐其志颇示已志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近(2)说出下列加粗字古今词义的区别。造饮古义:今义:赞曰古义;今义:四、当堂检测。1.翻译下列句子: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背诵课文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志趣。2.熟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准确的翻译课文,掌握主题。一、预习导学:找出相关句子抄写在下面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体现作者生活环境的句子:表现作者爱好的句子:2.填空。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的_,“五柳先生”是指_,“传”的意思是_。本文以“_”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不慕_、安贫_、忘怀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和_。二、品析课文:1.仿照示例,品味文中的九个“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1)不知何许人不祥其姓字实不愿说,非“不知”“不祥”,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的恬淡自足。(3)不求甚解(4)不能常得不蔽风日(5)不吝情去留2.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1)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4)环堵萧然晏如也(5)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4.简答。文中哪句话与“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三、拓展训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n,稠粥)粥不充,日昃(z,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孤儿B往往馇粥不充馇粥:稠粥C遂大通六经之旨旨:美味D常自诵曰诵:背诵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之南都人学舍遂大通六经之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句和句相同,句和句相同。B句和句不同,句和句不同。C句和句不同,句和句相同。D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参考答案2东晋陶渊明陶渊明传记(指记载个人或群体事迹的文字)五柳先生读书荣利乐道得失志趣理想五、1.志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的胸襟开阔。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的开朗乐观。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的耿直率真。2、(1)可见先生专志乐学(好读书)。(2)可见先生洒脱不羁(性嗜酒)。(3)可见先生高雅脱俗(常著文章)。(4)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5)描绘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3。明确: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应。4.忘怀得失不汲汲于富贵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要点提示: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