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 噪声).ppt_第1页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 噪声).ppt_第2页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 噪声).ppt_第3页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 噪声).ppt_第4页
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章 噪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2 第一节概述 一 声音和噪声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 声音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传递着信息 在人类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声音 一词有两个意思 客观的声振动和主观的声感觉 后者也叫响声 3 第一节概述 了解 声学的发展历程 有关建筑声学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1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写的 建筑十书 我国古代是对声学有突出贡献的国家之一 东汉王允把声音与水波类比 宋朝张载 声者形气相轧而成 声成文谓之音 音和乃成乐 古时对噪声的理解是 群呼烦扰 16世纪 中国建成了著名的天坛皇穹宇 回音壁 这是对建筑声学的一大贡献 中世纪 欧洲教堂采用大的内部空间和吸声系数低的墙面 易产生较长的混响声 天坛皇穹宇 到19世纪末 古典理论声学发展达到最高峰 4 第一节概述 了解 声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美国赛宾提出了著名的混响理论 奠定了现代声学研究的基础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 电子管和放大器的应用 为现代建筑声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开始把超声广泛地用到水下探测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环境声学 5 噪声简介狭义 从物理学观点来说 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声振动称为噪声 广义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 一般认为 凡是干扰人们工作 学习和休息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就形成噪声污染 特点是局部性 无后效性 属于 感觉公害 为四大公害之一 第一节概述 目前 噪声污染投诉在环境投诉中所占比例是最高的 6 噪声的种类 第一节概述 7 城市环境噪声 交通运输 建筑施工 城市环境噪声70 的来源 汽车噪声一般为89 92dB 电喇叭为90 110dB 汽喇叭 火车 105 110dB 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 打桩机 推土机 钻机 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的噪声 常在80dB以上 8 工业生产 社会生活 来自生产过程中机械振动 摩擦 撞击以及气流扰动产生的声音 一般纺织厂噪声为90 106dB 机械工业80 120dB 大型球磨机120dB 风铲 风镐 大型鼓风机130dB以上 生活噪声一般强度不大 在80分贝以下 但它使人心烦意乱 干扰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城市环境噪声 9 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1 2 3 4 10 听力损伤 听觉适应 暂时性听阈迁移或听觉疲劳 噪声性耳聋 对睡眠 30 50dB 交谈 通讯 思考及工作效率的影响 引起人体生理机能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影响心理状态 影响胎儿及儿童的发育 损害视力 对动物的影响 对仪器设备 建筑结构的影响 三 噪声的危害 第一节概述 11 1 控制途径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人耳接收 鼓膜的振动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在接受点进行防护 四 噪声控制 第一节概述 12 2 噪声控制的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噪声控制一般可分为两类情况 一类是现有的企业噪声超过国家有关标准 需采取噪声控制措施 另一类是新建 扩建和改建的企业 在规划 设计时就应考虑噪声的污染情况 以便确定合理的噪声控制方案 减少噪声污染 基本程序 调查 测试噪声污染情况 选择噪声允许标准 确定噪声控制方案 进行工程评价 论证控制方案能否达标 控制措施的鉴定与评价 第一节概述 13 第二节声学基础 一 声波的形成 声源的振动 弹性媒介振动 声波 空气 固体 液体 14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源振动时 带动相邻的空气质点 使之交替进行压缩膨胀运动 这种压缩 膨胀 疏密相间 交替运动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的空气振动称为声波 第二节声学基础 15 声音的传播是实质上是振动的传播 传播出去的是物质能量而不是物质本身 纵波 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在空气中的声波是一种纵波 横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 在固体和液体中可能是纵波 也可能是横波 第二节声学基础 16 二 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声压 p14 p P P0 帕斯卡 Pa 波长 c f米 m 周期T秒 s 频率f 1 T赫兹 Hz 声速c米 秒 m s 第二节声学基础 17 气体中的声速为 2 4 空气的 1 4 则式 2 4 有如下形式 或 2 5 0 介质处于平衡态时的密度 kg m3 p0 介质处于平衡态时的压强 Pa 比热比 定压比热 定容比热 T 绝对温度 K 空气中的声速一般可取340m s 第二节声学基础 18 三 声音的频谱1 频率 频程及倍频程 频率 音调是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受 在客观上它决定于声源振动频率 频率是描述声音特性的主要参数之一 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 20000Hz 频程 把可听声的频率变化范围分成若干较小的段落 称为频程或频带或带宽 第二节声学基础 19 n倍频程 或 2 6 式中 f2 f1 任意频程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 Hz n 频程倍数 为正实数 噪声测量中经常使用倍频程 n 1 和1 3倍频程 2 1 4 1 频程的划分 使每一个频程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的比值为确定的常数 例 2个频率相差1个倍频程就是说两个频率之比为 相差2个倍频程就意味着频率之比为 第二节声学基础 20 中心频率值 f0 上 下限频率的几何平均值 即 2 7 带宽 f 上 下限频率之差 即 f与f0的关系式为 2 10 每段频程以中心频率来命名 第二节声学基础 21 例 可听声频率范围用10段倍频程表示如下表所示 每段则以中心频率来命名 例如对于45 90Hz这一段频程的中心频率为63Hz 上限频率为90Hz 下限频率为45Hz 带宽为45Hz 倍频程的中心频率与频率范围 第二节声学基础 22 三 声音的频谱2 频谱及频谱分析频谱 声音的频谱是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 频谱分析 噪声通常包含许多频率成分 将噪声的声压级 声强级或声功率级按频率顺序展开 使噪声成为频率的函数 观察频率的分布 分析声压级 声强级 声功率级 所对应的频率 即称为频谱分析 频谱图 通常以频率为横坐标 声压级 声强级 声功率级 为纵坐标 来描述频率与声音强度的关系图 第二节声学基础 23 频谱图 在噪声控制中 频谱图中声压级比较突出的部分及其所对应的频率是重点控制目标 声压级 dB 频率 a 线状谱 b 连续谱 c 复合谱 a 变压器噪声 b 涡轮风扇气流噪声 c 火车转弯尖叫声 第二节声学基础 24 第二节声学基础 四 声音的波动方程定义 声场的特性可以通过声压 弹性介质密度以及质点的振动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通过研究上述物理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建立数学表达式 就称为声音的波动方程 25 四 声音的波动方程1 运动方程 牛顿第二定律 在直角坐标系中 用声压p来描述声波 在均匀理想流体介质中 小振幅声波的运动方程是 或 式中 p 瞬时声压 Pa c 声速 m s t 时间 s 拉普拉斯算符 在直角坐标系中 2 13 第二节声学基础 26 2 连续性方程实质上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可得直角坐标系中声波的连续性方程 或 式中 0 介质的静态密度 kg m3 介质质点速度u沿x y z方向的分量 m s 2 14 第二节声学基础 四 声音的波动方程 27 3 物态方程介质运动时 其内部的压强 密度和温度都发生变化 由于声波传播过程进行得较快 故用理想气体绝热状态方程可以得到声波传播时的物态方程为 或 2 15 由式 2 15 及理想气体的绝热方程 可推出气体中声速的计算式 2 4 第二节声学基础 四 声音的波动方程 28 活塞在直管中运动所辐射的声波 五 平面声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 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称为波阵面 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平面声波 第二节声学基础 声波的传播方向 29 五 平面声波 一 声压波动方程运动方程 2 16 连续性方程 2 17 联立式 2 15 2 17 得声压p的波动方程 2 18 式 2 18 的一般解为 2 19 第二节声学基础 30 五 平面声波 二 瞬时声压和有效声压 声压 受声波的传播扰动 局部空气产生压缩或者膨胀 在压缩的地方压强增大 在膨胀的地方压强减小 这样就在原来的大气压上产生了压强的变化 p P P0 此压强变化 p 是由于声波引起 称为声压 瞬时声压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 声场中某一瞬时的声压值称为瞬时声压 第二节声学基础 31 单一频率平面波的声压波动方程 2 19 沿x正方向 沿x负方向 2 20 图2 2声压随空间位置和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二节声学基础 32 有效声压 pe 某段时间内瞬时声压的均方根值 2 22 平面波的有效声压 2 23 声压是度量声音大小 强弱的物理量 正常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压 听阈声压 是2 10 5Pa 普通房间的声压是0 1Pa 人们喧哗的声压是0 5 1Pa 很强的噪声 如球磨机 凿岩机 风铲等声压达20Pa 这样强的声压会使人耳产生疼痛的感觉叫痛阈声压 当声压达数百帕以上 比如在喷气式飞机发动机 会引起耳膜出血 第二节声学基础 33 五 平面声波 三 质点振动速度和声阻抗率质点振动速度幅值 2 26 2 25 质点振动速度的有效值 2 29 第二节声学基础 34 五 平面声波声阻抗率 或 2 30 Zs仅与介质密度和声速有关 是介质固有的一个常数 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有效界面时 两种介质的声阻抗率将决定声波反射和透射的强度 单位 Pa s m 第二节声学基础 35 四 声能密度 声强和声功率1 声能密度 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 用D表示 声场中某点总的平均声能密度为 2 声强 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 通常用I表示 单位为W m2 声强与声能密度的关系为 2 31 2 32 由于声波的扰动使介质得到的能量称为声能 第二节声学基础 36 声强与声压的关系式 2 33 声强是衡量声音强弱的物理量之一 与有效声压和声特性阻抗有关 声强随距声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声强是矢量 其方向就是声波传播方向 第二节声学基础 37 3 声功率 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 用W表示 单位为瓦 自由声场中 对于均匀辐射的声源 声功率与声强的关系为 2 34 声功率是表征声源特性的不变量 反映了声源的本质 第二节声学基础 注 自由声场是指在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 边界影响可以不计时所形成的声场 38 五 平面声波 四 声音的声压级 声强级 声功率级声压级 该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 取以10为底的对数 再乘以20 单位为分贝 dB 其表达式为 2 36 式中 pe 有效声压 Pa p0 基准声压 2 10 5Pa 2 37 第二节声学基础 39 日常声压级及其对人的影响 40 41 声强级 2 38 式中I 声强 W m2 I0 基准声强 10 12W m2 2 40 2 39 声功率级 第二节声学基础 42 六 球面声波波阵面为同心球面的波称为球面声波 形成条件 点声源 均匀介质 球面声波的声压与半径和时间的函数关系 波动方程 为 2 41 从式 2 41 可以看出 瞬时声压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故离声源越远 声音越小 质点振动速度 2 44 球面声波的声功率 第二节声学基础 43 七 声压级计算 一 声压级相加 1 总声功率级LW 设W W1 W2 Wn为总声功率和各声源声功率 则 根据声功率级的定义可知 2 46 2 总声强级LI 设I I1 I2 In为总声强和各声源的声强 则 2 48 44 3 总声压级Lp 设p p1 p2 pn为总声压和各声源的声压 有效声压 2 41 代入 得 2 51 由代入 2 49 得 两边取对数 并经整理得 2 49 2 52 若每个声压级都相等 45 例 某车间有两台相同的车床 它们单独开动时 测得声压级均为100dB 求这两台机床同时开动时声压级是多少 解 根据式 2 52 计算得 由上例可以看出 两个特性相同 声压级相等的噪声叠加 其总声压级比单个声源的声压级增加了3dB 第二节声学基础 46 例2 在某点测得几个噪声源单独存在时的声压级分别为84dB 87dB 90dB 95dB 96dB 91dB 85dB 80dB 求这几个噪声源同时存在时该点的总声压级是多少 解 由 得 第二节声学基础 47 利用图表计算多个声源的总声压级 设两声压级Lp1和Lp2 且Lp1 Lp2 则 代入 设 则仅是已知量的函数 故可用Lp1与Lp2计算出 总声压级为 2 53 为分贝和的附加值 48 利用图表计算多个声源的总声压级步骤是 把要相加的分贝值从大到小排列 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计算 用第1个分贝值减第2个分贝值得 由 查图或表得 然后按 计算出第l 2个分贝值之和 用第1 2个分贝和之值再与第3个分贝值相加 依次加下去 直到两分贝之差大于10分贝 或15 可停止相加 此时得到的分贝和即为所求 第二节声学基础 49 例 某针织厂1位挡车工操作台五台机器 在她的操作位置测得着五台机器的声压级分别为95dB 90dB 92dB 86dB和80dB 试求在她的操作位置生产总声压级是多少 解 先按声压级的大小依次排序 从前面两个开始计算其差值为3 查表2 3或图2 4 得到相应的附加值为1 8 则前两个声压级的分贝值之和为 95 1 8 96 8 然后逐个相加 如下所示 95 92 90 86 80 96 8 1 8 0 8 97 6 0 3 97 9 0 1 98 练习 p95 13 第二节声学基础 50 在噪声控制中 要抓住噪声源中主要的 有影响的噪声源 将这些主要噪声源的噪声降下来 才能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 二 声压级相减 若设背景噪声为LpB 背景噪声和被测对象的总声压级为Lp 被测对象真实的声压级为Lps 根据查表2 4或图2 5得到对应的修正值 得 第二节声学基础 51 例 某车间有一台空压机 当空压机开动时 测得噪声声压级为90dB 当空压机停止转动时 测得噪声声压级为83dB 求该空压机的噪声声压级为多少 解 空压机开动与不开动时的噪声声压级差值为 查表得 则空压机的声压级为 第二节声学基础 52 八 声波的传播特性 一 声波的叠加 声波传播的独立性 几列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 如果这几列声波在空间某点处相遇 每列波都将保持自己原有的特性 传播方向 质点振动方向 频率 瞬时声压等 不受其它波的影响 声波的叠加原理 在几列声波重叠的区域里 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声波引起的振动 即质点的振动是各列波单独传播时在该点引起的振动的合成 第二节声学基础 53 八 声波的传播特性 一 声波的叠加声波的叠加原理 多列声波合成声场的瞬时声压等于每列波瞬时声压之和 即 2 58 式中 p 合成声场的瞬时声压 Pa pi 第i列波的瞬时声压 Pa 第二节声学基础 54 1 相干波 相干条件 振动方向相同 频率相同 相位差固定 相干波 满足相干条件的几列波称为相干波 设声场中某点与两声源的距离分别为x1和x2 则根据声波波动方程 两列波的瞬时声压为 第二节声学基础 55 2 61 这两列波的相位差为 2 64 应用叠加原理 合成声压p为 合成后的声波仍然是一个同频率的声波动 1 相干波 第二节声学基础 56 当时 pA为极大值 表明在声场中任一点上 两列波均以相同相位到达 两列相干波声波加强 当时 pA为极小值 两列声波终以相反相位到达 两列相干波声波减弱 合成声压幅值 1 相干波 相干波的加强或减弱称为干涉现象 第二节声学基础 57 若两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进行时 当其相遇由叠加而形成的合成波称为驻波 驻波是干涉现象的特例 当则驻波现象最明显 此时合成声压幅值有一极大值和一极小值 前者称为波腹 后者称为波节 1 相干波 相干波在合成声场中的平均声能密度为 2 67 第二节声学基础 驻波的形成 58 2 不相干波具有相同频率 而相位差无规则变化的声波 叠加后的平均声能密度等于每列声波平均声能密度之和 这表明两列波不发生干涉 称之为不相干波 对于具有不同频率的声波 无论其相位差固定与否 声波之间也不发生干涉 也称为不相干波 不相干波合成声的平均声能密度为 可得合成噪声的总声压与各列波声压的关系式 2 69 2 70 第二节声学基础 59 二 声波的反射 透射和折射1 垂直入射波的反射和透射 pi pr pt 1c1 2c2 0 x 界面 第二节声学基础 60 二 声波的反射 透射和折射1 垂直入射波的反射和透射 pi pr pt 1c1 2c2 0 x p u 分界面无限薄 声压和法向质点振动速度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x 0处是连续的 p p u u p pi pru ui ur p ptu ut 界面 p u 第二节声学基础 61 在界面处 声压连续和质点振动速度连续 故有 2 77 2 78 将式 与 2 78 2 78 联立得 定义声压反射系数rp为反射声压幅值pAr与入射声压幅值pAi之比 则 2 80 2 79 62 定义声压透射系数 p为透射声压幅值pAr与入射声压幅值pAi之比 则 2 81 声波在分界面上反射和透射的大小与入射 反射和透射声波声压大小无关 仅与两介质的声特性阻抗 声阻抗率 有关 这说明介质的声特性阻抗对声波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声压反射系数 第二节声学基础 63 声强反射系数 2 82 声强透射系数 2 83 2 84 2 80 声压反射系数 2 81 声压透射系数 64 当时 声波全部透射 只要声特性阻抗相等 那么对声波的传播就好像不存在分界面一样 当 如声波从空气垂直人射到空气与水 或墙 的界面上 介质 相当于刚性反射体 在介质I中声波发生全反射 并且反射声波与入射声波形成驻波 界面处形成声压波腹 2pA1 速度为零 在介质 中 并不产生疏密交替的透射声波 当 如声波从水中人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上 在介质I中 人射声压与反射声压在界面处 大小相等 相位相反 总声压达到极小 近似等于零 而质点速度达到极大 在介质I中也产生驻波声场 这时在介质 中也没有透射声波 65 声波从空气中入射到坚硬的刚性物体表面时 大部分的声能量就会反射回来 反射声的存在会使噪声强度提高 两种介质声特性阻抗的差异决定了声波反射 透射强度 第二节声学基础 66 1c1 2c2 pi pr pt 0 i r t 二 声波的反射 透射和折射2 斜入射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斯涅尔定律 1 反射定律 2 折射定律 第二节声学基础 67 二 声波的反射 透射和折射 3 温度及风速对声传播的影响 利用折射定律来解释 声线 声能传播方向的曲线 处处与波阵面垂直 第二节声学基础 68 三 声波的绕射 衍射 a 小孔 小障碍 a 大孔 大障碍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脂物 或孔 洞 当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大得多时 会绕过障碍物的边缘前进 而传播方向改变 这种现象称做声波的绕射 衍射 声波衍射示意图 第二节声学基础 思考 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相比 那种噪声更容易发生衍射 69 四 噪声在传播中的衰减 1 扩散引起的衰减由于波阵面扩展 而引起声强减弱的现象称为扩散衰减 声波的扩散衰减与声源的形状有关 点声源辐射 线声源辐射 设线声源长l 声源中心到测点D距离为r0 当声源为无限长线声源时 即 可按式 2 88 计算 当时 将线声源视为点声源 可按式 2 87 计算 2 87 2 88 第二节声学基础 70 矩形面声源 矩形的面声源 其边长为a b 且a b 设测点D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0 当 声源辐射平面波 声压级衰减值为0分贝 即距离声源近时 声压级不衰减 当时 按无限长线声源考虑 即应用式 2 88 计算 当时 按点声源考虑 即应用式 2 87 计算 b a O r0 D 第二节声学基础 71 实例1 距锅炉房2米处测得声压级为80dB 且锅炉房距离居民楼16米 距冷却塔5米处测得声压级为80dB 且冷却塔距离居民楼20米 求两设备噪声对居民楼造成共同影响 解 锅炉与冷却塔按点声源处理 锅炉房对居民楼的影响 Lp1 80 20lg16 2 80 3 6 62dB 冷却塔对居民楼的影响 Lp2 80 20lg20 5 80 2 6 68dB 共同影响 L 68 1 69dB 1 扩散引起的衰减 第二节声学基础 72 实例2 有一列500米火车正在运行 1 距铁路中心线20米处测得声压级为90dB 距铁路中心线40米处有一居民楼 试求该列火车噪声对居民楼的影响 2 若距铁路中心线500米处测得声压级为75dB 距铁路中心线1000米处有疗养院 试求该列火车噪声对疗养院的影响 解 1 r 20 40 500m 按点声源处理 则火车对疗养院的影响 Lp2 75 20lg1000 500 75 6 69dB 1 扩散引起的衰减 73 练习题 某工厂有甲 乙两台相同的风机 点声源 相距40m 在甲 乙的中点O测得噪声级为67dB C点距乙为10m 厂界两测点A B分别位于两声源的中垂线 连线上 距甲均为40m 如下图所示 厂界噪声标准限值为60dB 问 1 C点处的声压级是多少dB 2 A B点的厂界噪声是否超标 B A O 甲 乙 C 注意 式 2 87 适用于计算单个点声源声压级的扩散衰减 74 解 1 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