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一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1页
职高一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2页
职高一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3页
职高一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笑靥(y) 谙熟(n) 腾挪跌宕(dng)B、睥睨(bn) 坟冢(zhng) 人为刀俎(c)C、颓圮(p) 绯色(fi) 栩栩如生(x)D、情愫(s) 形骸(hi) 鞠躬尽瘁(cu)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 清澈 三番两次 宽宏大量B、拼凑 盘踞 精神涣散 不计其数C、规矩 恢谐 变本加厉 风糜一时D、浏览 纰漏 脉络分明 如火如荼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为在中国建立一种更生动快捷的销售模式感兴趣。B、同学们都觉得他这样对待父母未免太过分了,老师也批评了他。C、明天就要选专业了,你到底报计算机专业或者其他专业?D、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不能前后重复,否则,就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里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B、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换不是差强人意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竞和一个盗窃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D、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注意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5.依次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山峦爽朗,湖水清净,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4)从这时候起,山涧又从左侧转到右侧,水声淙淙,跟我们跟到南天门。A、( 1 ) 比喻 (2)设问 (3)对偶 (4)拟人B、(1)拟人 (2)反问 (3)对比 (4)比喻C、(1)拟人 (2)反问 (3)对偶 (4)对偶D、( 1 ) 比喻 (2)反问 (3)对比 (4)通感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C、事故发生后,同志们严肃诚恳地批评并分析了他犯错误的原因。D、这些软件如果单买共需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7.填入下文括号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们常说,( ),其实未必如此。东方皮革厂最近生产了一种仿皮轧花提包,做工讲究,款式新颖,人见人夸,可一只才卖30元。A、价廉很可能物不美 B、价高必定物美C、价廉就不可能物美 D、价高未必物美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是论语、孟子,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的合称。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有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C、文学史上“韩柳”指韩愈和柳宗元,“李社”指李白和杜甫,“元白”指元稹和白居易。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指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科夫。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B、(林冲)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C、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的贡献。D、作者不说“密”,而说“你挤着我我挤着你”。10.下列句中与其他加点词语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相如廷叱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C、“僧敲” 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练字,故读来回味无穷。二、单选选择题 (共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湘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的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 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欢呢?期中有诸多原因。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应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唯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语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语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寓言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应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事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作品,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语,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词典中的有166。这些成语,有的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的把较长句子精简压缩,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购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13.对古人格外重视“四字格”成语的原因阐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A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的“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B四音节一直是汉语使用者爱好的语音段落。C“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D“四字格”能体验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14.下列成语的出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画蛇添足”、“黔驴技穷”出自寓言故事。B“图穷匕见”、“精卫填海”出自神话传说。C“卧薪尝胆”、“开天辟地”出自历史故事。C“叶公好龙”、“勾心斗角”出自文学作品。15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作比较C.下定义 D.分类别16.文中划线句子中的“它”和“这些”的准确含义是( )A“它”是指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些”是指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B. “它”是指音律,这些是指历史故事、寓言和名家作品。C. “它”是指平仄相对,“这些”是指神话传说、寓言和历史故事。D“它”是指“四字格”,“这些”是指古代一些名家名篇。三、单项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0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如经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7.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事:事情B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一齐,共同C顾吾念之 顾:但D肉袒负荆 负:背着1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徒慕君之高义也 “之”结构助词“的”B况于将相乎 “于”介词“对”或“对于”C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而”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D因宾客至与蔺相如门谢罪 “因”介词“通过” 19.下面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相如廷叱之A舍相如广成传舍。B左右欲刃相如。C大王必欲急臣。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20对“以先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