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会考复习学案.doc_第1页
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会考复习学案.doc_第2页
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会考复习学案.doc_第3页
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会考复习学案.doc_第4页
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会考复习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会考要求: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学习思路: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分 析具体区域的区位因素的优势与劣势分析扬长避短、分析如何发展(方向)做到可持续发展操作步骤:农业地域类型社会经济条件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发展问题 补充:区域内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场交通政策科技方法与途径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资源制约因素自然条件已有必修二必修一原理规律知识网络: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农业布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大农业生产区域: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地理条件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向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会考说明:(单选3小题)图16单选题(共3道小题)66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表述正确是 易Aa洪涝灾害 Bb热量条件 Cc土壤肥力 Dd灌溉水源68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易A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69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种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中 A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C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 D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模块3样题:(单选6小题)单选题(共6道小题)图1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读图1完成1214题。12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农牧活动 距海远近 季风风向 纬度位置A B C D13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甲乙丙图1草原 水能 石油 森林A B C D14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贫瘠15我国政府在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A进口木材成本低 B伐木难度大,成本高C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读图2,回答1619题。16图中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图2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17图中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会考要求:1、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学习思路:工业化城市化影 响 正负 出现问题解决措施建设思路进 程办 法操作步骤:工 业 化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人的观念、生活方式转变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问题城市化进程城乡一体化城市群体系知识网络: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1990年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第二发展阶段第一发展阶段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进程问题对策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加强规划与管理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产业结构调整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会考说明:(单选2小题,综合题1题)单选题(共2道小题)89东部地带今后应 易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B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C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D有步骤地重点开发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能源和水力资源90三个地带相比较 易A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C三个地带中的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下降综合题(共1道大题)15.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图33)和相关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资料:“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图33(1)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易(2)造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有 。 易(3)“泛珠三角”合作模式的创立,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联系与协调发展。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可以向其他地区转移的产业有 。这对于产业转入地区的生态环境将产生的影响有 。 中模块3样题:(单选3小题,综合题1题)单选题(共3道小题)图4为“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读图4回答2224题。2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图423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2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 B C D综合题(共1道大题)34读图9、10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资料一:水果产区黄海渤海山东省总面积 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图9图10(1)从资料和图10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