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学案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理解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3、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4、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理解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法。2、朗读法。3、讨论与点拨相结合法4、品读法。5、拓展延伸法。课时安排:三节教学设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注重朗读、背诵和积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个地方吗?(世外桃源)说说你的理解。二、自主学习:(一)友情提示搜集资料1、简介作者:2、介绍作品: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二)自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缤纷 bn fn 豁然hu 俨然yn 阡陌qin m 垂髫tio 拜诣y 老骥j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提出质疑,其他学生解答,教师点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顺着、沿着 ) 溪行,忘路之( 的 )远近。忽( 忽然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鲜艳而美丽 ),落英( 落花 )缤纷( 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 很、非常、十分 )异( 对感到诧异 )之( 它,指代桃花源的美景 )。复( 又、再 )前( 向前 )行,欲穷( 走到的尽头 )其( 这、这个 )林。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隐隐约约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只、仅 )通( 通过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明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的 ) 属( 类 )。阡陌( 田间小路 )交通( 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 互相可以听到 )。其 ( 他们,指代桃花源里面的人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都、全都 )如外人。黄发( 老人 )垂髫( 小孩 )并怡然( 安闲的样子 ) 自乐。 翻译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钟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3)见渔人,乃( 于是、就 ) 大( 非常、十分 )惊,问所从来。具( 详细 )答之( 他们,指代桃花源里的人或它们,指代桃花源里的人所问的问题)。便要( 通“邀”,邀请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都、全都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妻子和子女 )邑人( 乡邻、同乡 ) 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遂( 于是、就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竟、竟然 )不知有汉,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感叹惊讶 )。余人各复延( 邀请 )至其( 自己,指代余人 )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说、道 ):“不足( 不值得 )为( 对、向 )外人道也。” 翻译 桃源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他。(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打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临别时)村里的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面的人说啊!”(4)既出,得其( 他,指代渔人 )船,便扶( 沿着、顺着 )向( 从前的、旧的 ) 路,处处志( 作标志,动词 ) 之( 调节音节,无实义 )。及( 到了 ) 郡下,诣( 到 )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他,指代渔人 ) 往,寻( 寻找 )向所志( 标志,名词 ) 遂( 终于 )迷。不复得路。 翻译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往桃林的)路了。(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这件事,指代发现桃花源、寻找桃花源这件事 ),欣然规( 计划 )往。未果( 没有实现 ),寻( 随即、不久 )病终。后遂无问津( 访求、探求 )者。翻译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4、自由朗读课文(三读),熟悉课文,并提出质疑。四、积累文言词汇,归纳 “一词多义”及“古今词义差异”等现象(课件展示)。1、一词多义中: (1)晋太元中( 年间、期间 ) (2)中无杂树( 中间或里面 ) (3)其中往来种作、此中人语云 ( 里面 ) 为:(1)捕鱼为业( 作为 ) (2)不足为外人道也 ( 向、对 )(3)为具言 ( 替、向 )得:(1)便得一山 ( 看到、出现 ) (2)得其船 ( 找到 )舍:(1)便舍船 ( 离开 ) (2)屋舍俨然(房屋 )乃:(1)乃大惊 ( 于是、就 ) (2)乃不知有汉 ( 竟、竟然 )遂:(1)遂与外人间隔 ( 于是、就 ) (2)遂迷 ( 终于 )志:(1)处处志之 ( 做标记,动词 ) (2)寻向所志(标记,名词)寻:(1)寻向所志 ( 寻找 ) (2)寻病终 ( 随即、不久 ) 之:(1)忘路之远近、桑竹之属( 助词,的 ) (2)渔人甚异之( 它,指代桃花源的美景 ) (3)具答之 ( 他们,指代桃花源里的人 或它们,指代桃花源里的人所问的问题) (4)处处志之( 调节音节,无实义 )(5)闻之 ( 这件事,指代发现桃花源、寻找桃花源这件事 )其:(1)欲穷其林 ( 这、这个 ) (2)其中往来种作 ( 他们,指代桃花源里面的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指代余人)(4)得其船、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指代渔人) 行:(1)缘溪行 ( 划船、航行 ) (2)复前行 、复行几步( 走 )所:(1)问所从来( 处所、地方 ) (2)具言所闻( 指事情 )闻:(1)为具言所闻( 听说的事情,名词 ) (2)闻之( 听说、听到 ,动词 )2、古今词义差异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和子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邑人古义:乡邻。 今义:城县人。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间隔古义:隔离。 今义:距离。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延 古义:请、邀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今义:延长延伸 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诣 古义:到(诣太守) 今义:学业达到的程度津 古义:渡口(后遂无问津者 ) 今义:口液 3、一义多词(1)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 都、全都 )(2)缘溪行便扶向路 ( 沿着、顺着 )(3)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对说 )(4)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 于是、就 )4、通假字(1)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 (2)具答之 (通“俱”,都、全都 )5、文言句式: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译: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人。省略句: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主语承前省略句式。即“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B、便舍船,从口入。 主语承前省略句式。即“(渔人)便便舍船,从口入。”C、问所从来 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问(之)所从来”D、便要还家 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便要(之)还家”E、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F、林尽水源 介词省略句式。即“林尽于水源”五、布置作业:1、做课后练习三(1)、四(答案做在书上)。2、熟读、背诵课文,复习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测1、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每个答案5分)()阡陌交通( ) ()怡然自乐( ) ()缘溪行( )()欲穷其林( )()才通人( ) ()屋舍俨然( )()悉如外人( ) (8)黄发垂髫( ) ()渔人甚异之( )() 、把下列句子理解为现代汉语。(每小题10分)(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二、整体感知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明确】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渔人的行踪的不同地点分五部分:发现桃花源(1段)进入桃花源(2段)访问桃花源(3段)离开桃花源(4段)再寻桃花源(5段)4、理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第一部分(1):写渔人发现桃花林。(开端)第二部分(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发展)第三部分(4):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结局)第四部分(5):写桃花源无人问津。(尾声)三、研究问题,探究文意。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作用是:吸引读者,令人心驰神往。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作铺垫。3、文中哪些句子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人平等,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6、渔人为桃花源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请结合文章语境,说说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什么?桃源人又叹惋什么?(1)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2)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4、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5、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对当时黑暗社会批评,反映人民渴望摆脱压迫与剥削的要求。)10、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11、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四、拓展延伸,激活思维。1、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也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2、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以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为题目,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3、解决课后练习一、二、三(2)(3)五、归纳总结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出身处黑暗、动乱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试看,今天的社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愿同学们在这美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六、达标测评(一)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每小题2分,共18分)1、乃大惊( ) 2、处处志之( ) 3、寻病终( )4、无问津者( ) 5、遂迷( ) 6、不为外人道也!( ) 7、无论魏晋( ) 8、诣太守( ) 9、便要还家( )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小4题分,共32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率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他们)问现在是哪一朝,(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吧惋。译: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了都长叹惋惜。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自酒食。译:其他的人又一一邀请(渔人)到家里,都拿出酒和饭菜(招待他)。7、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便沿着原先的路(往回走),(并)到处做了标记。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渔人)到了郡城,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三)用原文回答:(每小题4分,共16分)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3、“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部分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 理科的经典题目及答案
- 扣件钢管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敏捷训练考试题目及答案
- 情绪管理拆解课件
- 面点技能认定考试题及答案
- 美业礼仪考试题及答案
- 永康国企考试题目及答案
- 悍马门窗厂知识培训课件
- 恐龙灭绝的原因
- 钢构雨棚施工方案
- 钢结构及旧楼加固工程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耳尖放血疗法课件
- 九年级数学上册湘教版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课件
- 交通运输概论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
- 入团积极分子团课共青团课件
- 机床数控技术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文本表
- 投标报价说明范本
- 2023年浙江省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数学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