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易家桥校区教案 编号:LS810602主备:温志梅 时间:20131219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题4号宋体加粗)主备内容二次备课(备课人:_)【课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报、电话、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2.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文字、图片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历史材料和信息的能力。3.通过近代社会生活同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能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通过分组搜集资料、讨论、列表、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历史发展观。【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教学难点】: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图片“马车” “西康铁路”)请同学们观看这两幅图片,结合本课导入框,你能想到了什么?踊跃参加,争相回答:生1:用马车做交通工具缓慢,而火车则能快速的将人们带到想要去的地方。生2:马车恰似晚清中国,步履蹒跚;火车正如近代西方,飞速发展。(多媒体展示课题)学习新课 1.(多媒体展示第一子目课题)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请搜集“交通工具”组的同学展示资料。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谈谈: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和新式交通工具的特点是什么?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你知道有关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内容吗?(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并指点学生阅读教材中郑观应盛事危言关于铁路的评价,并进一步结合实例指出交通之重要)如:今天当你走在乡村中,常常可以看见“要致富,先修路”的标语;再如:随着西康铁路的开通,给安康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促进了安康旅游业的发展。请搜集“通讯工具”组的同学展示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谈谈电报、电话最早在中国出现有什么用途?它们有什么特点?联系你的家庭实际谈谈现代通讯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从此,辽阔的中华大地,信息瞬息可通,紧急官报、重要商情再也不靠驿站传递和人力传送了。发展到今天,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过渡)近代以来,新事物的传入不仅体现在交通、通讯方面,像照相、电影、跳交谊舞等娱乐方式,报纸、出版社这样的大众传播媒体也在中国出现并迅速传播开来。下面我们就来共同了解“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2.(多媒体展示第二子目课题)文化生活的变迁请搜集“老照片”组的同学展示资料。谁最想上讲台来和同学们共同分享你照片上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这里收集到的一些老照片,并动脑筋想想,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照片和电影的出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多媒体演示:慈禧太后、溥仪的多幅照片,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拍摄地丰泰照相馆照片、主演谭鑫培剧照,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文明茶园等老照片。)(在演示同时介绍照片内容。重点指出照相和中国第一部电影的关系。)关于报纸的出现,你了解多少?谁能将你了解的有关申报、商务印书馆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过渡)随着近代文明的传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也逐渐有了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改变社会习俗。3.(多媒体展示第三子目课题)社会习俗的变化 请搜集“社会习俗的变化”组的同学请上台表演你们编写的历史短剧。(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场景)(教师多媒体演示搜集到的照片:军警为行人剪辫、中山装、西服、旗袍、西式裙装、女学生装、小脚、绣花鞋)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谈谈,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社会习俗颁布了哪些法令?你们能从礼仪和称谓上的变化体会到什么?社会习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很快的变化吗?类别内容意义交通工具的革新通讯工具的革新影像手段的出现大众传媒的传播社会习俗的变化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近代社会生活方面的一些变化,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说的好!近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我们今天相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还有谁想谈谈你学习本课后的体会? (针对生4的提问)这个问题问的好!大家可以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探究”来好好讨论一下。(视时间长短合理引导) (教师小结。视学生小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电报、电话等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