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镇康县普通高中发展的思考.doc_第1页
对镇康县普通高中发展的思考.doc_第2页
对镇康县普通高中发展的思考.doc_第3页
对镇康县普通高中发展的思考.doc_第4页
对镇康县普通高中发展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镇康县普通高中发展的思考 镇康县教育局局长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镇康县第一中学 罗自良科学发展观是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基础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教育与科学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第一,以各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如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比率等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第二,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点都在教育上。有资料表明,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占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5%的水平。这与我们教育发展落后有密切关系的。第三,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地发展,统筹兼顾还是顾此失彼?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我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逐步得到真正的解决。反过来,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首先与依赖于教育。这是教育的属性决定的。教育是一个先导性、基础性部门,为社会各行业、各系统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专业人才,传播先进的社会理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教育状况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也将影响一个人将来的生活质量。教育发展尤其是基础的发展,有利于消除贫困和贫富差距。教育树立和实现科学发展观是整个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更不能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县人民群众愈来愈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崇尚科学,追求知识,已成为时代的主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不仅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而且还需要大批具有高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初中毕业的知识水平量等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青少年不上高中就意味着没有机会上大学,上不了大学就直接影响着就业的层次。可见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4年来,我县高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资源配置日渐优化、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明显提高,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逐步推进,高中教育资源总是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紧缺、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全县人民的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瓶颈”。通过以上我对我县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密切关系的认识,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谈谈我对我县高中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一、 镇康县普通教育发展回顾(一) 普通高中教育现状分析镇康县现有完全中学一所,即镇康县第一中学。镇康一中创建于1964年8月,1965年8月由忙丙迁至老县城凤尾镇原校址,1971年开始招收高中生。2005年8月随县城南迁至南伞镇康县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确领导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及全县人民的支持和全体教育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高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二)取得的成绩1、 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搬迁前,校舍建筑面积为76075平方米。通过新县城搬迁工程,边境学校等项目建设,教学楼、实验楼投入789.78万元,宿舍楼投入670.43万元,其他设备投入208.6万元,共投入资金1668.81万元。就校区建成后,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校占地面积30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49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7698平方米,学校道路2507平方米,篮球场1280平方米,田径场13456平方米。有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1个,初中理、化、生实验仪器已按国家类标准配备。有可容纳380人的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2个,计算机100台,图书室1个,藏书5760册,配备了部分音、体、美学科的教具。2007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率先施行“学校贷款,政府贴息,学校还本”的资金筹措机制,借贷200万元建了两栋学生宿舍楼。教学设施、设备能基本满足现时教学的需要。2、 学校办学规模扩大。2000年镇康县一中办学规模为22个教学班,1007人。其中初中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7人;高中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0人。2005年迁入新校区后,高中教学规模有较大发展,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870人,增加440人,增幅为102%。全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开始加大发展高中教育的力度,经过3年的努力,2008年学校办学规模已经发展为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47人,其中高中22个班1143人。高中增加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增加713人。3、 立章建制,规范管理。以2005年全县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镇康一中也进行了全方位改革。通过公开招考,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职工集体。在以稳定原有教职工的基础上,对空缺的岗位进行全县公开招考,使全县优秀教师资源得到利用。在校长的带领下,严格落实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创立了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并逐项加以落实、改进。落实了各处室的工作职责,使得各处室能独立处事,有能团结协作。最终使学校在各方面的管理逐步得到规范化、系统化。4、 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素质明显提高。高中教师数量不足,不配套,教师整体素质与内地学校差距是制约镇康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委、县人民政府针对制约镇康县高中教育发展的这一 “瓶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采取各种措施补充高中教师数量,合理调整高中教师学科搭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办学规模逐年扩大,高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县人民政府批准县一中从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中引进部分本科生充实高中教师队伍。2006至2008年共引进了高中教师27人;引进云南省为农村中学培养硕士研究生1人;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考,选拔6名初中骨干教师充实高中教师队伍,通过这些措施,高中教师数量已基本满足现实高中教师的需要,学科搭配基本合理。二是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引导教师通过离职进修,在职学习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提高专业素质,78名高中专任教师中,有10人是通过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有2名教师通过离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占高中专任教师的15%。通过引进本科生和在职教师进修提高,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5.11%。三是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近3年来,引进本科应届毕业生和通过公开招考调入的年轻教师较多,学校采取了以老带新、以师带徒,外出培训,专家到校指导等方式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较快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适应高中教育教学工作。5、 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4至2008年5年期间,共有高中毕业生1075人呢,参加高考932人,上重点线34人,二本线160人,三本线88人,专科线288人。其中2004年参加高考125人,上重点线12人,二本线54人,专科线31人,上线率达77.6%;2008年参加高考202人,共上线160人,上线率79.21%,朱自军同学首次突破文科600分,进入全市文科第七名。二、 我县高中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 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教学用房和教学设备不足,学校占地面积远不达到一级三等完全中学校园面积的要求,高理、化、生实验仪器配备达不到国家类标准,电教设备和图书数量严重不足。具体情况如下:1、 教学用房方面根据临沧市人民政府与镇康县人民政府签订的(20082012年)高中教育发展规划,2008年2012年,镇康一中在校学生情况如下:份年目项高中招生计划(人)高中在校生总人数(人)初中在校生总人数(人)在校生总人数(人)班额(个)20084001300300160028200950013503001650302010500140030017003220117501650300195038201210502050300235046学校现有30个教室已全部用完(其中两个分别作为美术室和音乐室),如按我县于2014年开始普及高中算的话,还不够20个教室。随着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宿舍楼也远不能满足在校住宿学生的要求,现有男女生宿舍楼各两栋,已全部住满。学生食堂也远不能满足学生要求。根据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办学指标要求,需有室内体育场、礼堂(现有多媒体教室一个,能容纳380人。还需增加室内体育场一个、800人礼堂一个);有学生阅览座398座、教师阅览座64座(现只有学生阅览座40座,无教师阅览座。需增学生阅览座358做,教师阅览座64座)。2、 教学设备方面根据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办学指标要求,校园面积达160亩以上(现不足50亩,需增加11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达28500平方米以上(现只有14496平方米,需增加12000多平方米);校园绿地面积达42688平方米以上(现只有10852.5平方米,需增加31835.5平方米);理化生地数教具、仪器、挂图、电子读报类标准配备,分组实验12人组全部开出(现有理化生教具13组,需增加13组教具和部分电子读物);图书达10.6万册(现只有5760册,需增加100240册);按类标准配齐电教设备,有校园网,实现教师一人一机,学生8人一机(现有教师用机8台,学生用机163台。需增加教师用机163台、学生用机245台);每个教师设置多媒体投影设备(现在教师都无多媒体投影设备,需增加多媒体投影设备50套)。(二) 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高中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不配套,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更为突出。1、数量方面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按照高中师生比1:12 计算,20082012年我县普通高中教职工配备为:2008年108人(教辅人员和工人不超过17人);2009年113人(教辅人员和工人不超过18人);2010年117人(教辅人员和工人不超过19人);2011年138人(教辅人员和工人不超过22人);2012年171人(教辅人员和工人不超过27人);加上初中教师21人(按学生300人,师生比1:14计算,其中教辅人员和工人不超过5人)。镇康一中教职工总数达192人,专任教师不少于167人。按50人班额计算,专任教师及工勤人员配备数如下表:度科数工职年教目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合计教辅工勤总计2008高中13131379976662229513129初中33311111111111922009高中14141479976662229815134初中33311111111111922010高中14141481010877722310611138初中33311111111111922011高中17171781111877733311919159初中33311111111111922012高中2121211014141099933414823192初中33311111111111922、质量方面我县地处边疆,教育起步较晚。在原有的高中教师中,大部分教师都只是在原有中专、专科学历的基础上,通过离职或在职进修取得本科学历,知识整体结构不够系统。另外,也正是由于我县地处边远贫困地区,交通极为不便,生活异常艰苦。所以,在近几年引进应届毕业本科大学生过程中,优秀毕业生中很少有人到我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生源困难,教学质量难以提高1、“普九”成果巩固率很低,普通高中生源难以保证我县早在2003年就已通过“普九”验收,说明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近几年来,“普九”成果的巩固并不令人乐观。具体情况如下两个表:表1:20022008年镇康县小学阶段在校生一览表份年数生学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200238143728338531873096324217210200336163511334429833752263918845200432243342329530642522244117888200532132942300328532686231217010200633953037315327252832247217614200735243213292730242559243717784200836423277319528882956243618376表二2:20022008年镇康县初中阶段在校生一览表级年年份生数学初一初二初三合计2002160012861074396020031722121514004337200419751514118346722005170816781485487120061681129514334409200719791603803358220082285185214315568结合以上两表分析几组数据:2002年一年级在校学生3814人,到2008年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有2285人,经5年时间,共流失1529人,流失率为40.09;2002年六年级在校学生3424人,升入初中后为1723人,流失1701人,流失率为49.68,到初中毕业时有1485人,总共流失1939人,流失率为56.63;2002年五年级在校学生3096人,到初中毕业时只剩1433人,共流失1633人,流失率为52.75;2002年四年级在校学生3187人,到初中毕业时仅剩803人,共流失2384人,流失率高达74.80;2002年的三年级在校生人数为3385人,到2008年初中毕业前剩1431人,流失1954人,流失率为57.73。近10年来,镇康县每年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都在3000人左右,而到初三毕业时则不超过1500人,参加中考则在1000人左右,少则700来人。这说明:入学率高,完学率低,辍学率居高不下。义务教育完成率一般只在50左右,即还有50左右的适龄少年儿童没有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每年有1500人左右的少年儿童流向农村。2、初中中考后,大量优秀毕业生外流随着高中办学体制的转变,高中招生打破区域限制,大量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涌向市级和凤庆、云县、永德等县的高中学校,给镇康的高中教学质量提高带来更大困难。例如:2005年中考成绩全县前50名的学生到镇康一中就读的有6人,2006年中考成绩全县前50名的学生到镇康一中就读的有8人,2007年中考成绩全县前50名的学生到镇康一中就读的有13(其中2人在高一结束时就流失)人,2008年中考成绩全县前50名的学生到镇康一中就读的有13人。四年来,中考成绩全县前50名的初中毕业生到镇康一中的就读率只有20。3、义务教育阶段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偏低,到高中后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部分学校不按国家要求排课,对历史、地理、生物等非中考科目极不重视,学生知识结构不全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差,所以到高中后很难提高学习成绩,导致高中教学质量产生恶性循环。(四)学生巩固困难1、镇康县是边疆贫困县,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导致高中学生辍学率较高,巩固困难。2、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知识结构不全面,学生升入高中后很难适应高中学习,最终散失信心辍学。3、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平时授课或教育学生时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辍学。4、老百姓心目中“读书找工作就业”的观念根深蒂固,而近几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相当困难。致使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有抬头乃至泛滥之趋势,从而导致高中学生辍学。(五)高中教师晋升职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几年,高中教师数量剧增,但职称名额又相当有限,很多高中教师已达到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所有条件但已等了几年都不得晋升,我县内又没有“评聘分开”的制度,导致部分教师失去工作积极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科学发展观与高中教育的密切关系,我提出以下的建议和想法。1、增加投入。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争取多渠道投入,改善镇康一中各方面的办学条件(主要是硬件设施)。2、力争按一级三等完全中学的校园面积要求落实镇康一中的校园面积。学校占地面积涉及到学校今后的发展和规划。现在镇康一中已落实的校园面积不足50亩,大大低于一级三等完全中学校园面积的最低要求。如果不尽快落实,以后再无发展空间,势必严重影响镇康高中的科学发展,成为今后镇康高中科学发展的最大“瓶颈”。应尽快取得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尽快解决好镇康一中的用地问题。3、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中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教师是关键。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兼顾数量,抓好培训提高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从数量上充实高中教师队伍。多渠道引进高中教师,使教师数量能满足高中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一支热爱高中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三是抓好校本教研培训,提高现有高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四是实施安心工程,尽量解决好高中教师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职称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尽量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合理的收入留人”;五是实施名师培养战略。利用国家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百千万工程”的机遇,抓好校本培训,把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