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原理 张培红E mail 879660726 Tel 83689119绪论 安全 无危则安 无损则全Safe freedorsecurefromdanger Safety thestateofbeingsafe Secure affordingsafety torelievefromexposuretodanger makesafeSecurity somethingthatsecures protection 灾害 Disaster天灾 自然灾害 防灾减灾 人祸 人类活动 行为 带来的灾难 事故属于人祸 Accident aneventoccurringbychanceorfromunknowncauses chance anunintendedandusu suddenandunexpectedeventresultinginlossorinjury 事故 事故是人 个人或集体 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 突然发生的 违反人的意志的 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 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 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 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 事故是一种违背人们意志的事件 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安全科学 安全科学是阐明事故发生 发展和预防规律的科学 它根生于事故预防工作实践 并指导事故预防工作向更成功的方向发展 着重研究与生产有关的事故发生 发展和预防规律 安全生产 辞海 安全生产是指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 设备事故 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安全生产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 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 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问题的社会属性 安全发展 以人为本 安全效益是社会效益 事故影响发展 影响稳定 谁对事故负责 责任追究 需要社会回答 Howsafeissafeenough 事故预防 Accidentprevention防止事故发生 防止事故造成损失 事故预防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 运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手段预防事故 安全科学 预防事故的科学 认识事故发生机理十分困难 人类基本上是从事故学习事故由于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质事故后残留的信息有限人们知识 经验的局限性 对事故发生机理的错误认识 认为事故的发生是 天意 或 命中注定 相信 预感 生物节律说 安全原理 防止伤亡事故 首先必须弄清伤亡事故发生和预防原理 即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是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为什么会发生 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理论体系 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安全原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是指导安全工程实践的基本理论 安全原理 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规定安全工程师的工作范围 根据识别 评价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所必须的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 收集 分析解决安全问题必不可少的资料 判断是否可能发生事故 他们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 为做最后决策的领导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安全原理是安全工程师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之一 安全原理 课程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主线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介绍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的安全理念和人的行为控制的基本原理 综合心理学 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有关理论 系统地介绍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 原则和方法 内容包括事故致因理论 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防止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管理 安全法规及安全管理制度 以及现代安全管理等问题 第一节概述 事故致因理论什么是事故 事故为什么发生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怎样防止事故发生 谁对事故负责 事故致因理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同 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 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 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产品安全与系统安全复杂社会 技术系统理论 一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1837年前后工业革命开始 1880年左右出现了工业增长的高潮 动力机器广泛使用 带来空前绝后的工人死亡和伤残事故时期 蒸汽 电力机械设备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安全防护措施 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 操作很不熟练 大量使用童工 工作日平均长达11至13个小时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急救设施不足 专职医务人员奇缺 受伤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1909年全美国的工业死亡事故共达3万起 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4年间75 的工人发生过工伤事故 法庭判决的原则是 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工作中的一切危险 发生伤亡事故后工人很难得到赔偿 中 英 美 日四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对比分析 1 1国内外安全生产形势与重大事故 我国工伤事故情况分析 我国伤亡事故发生状况 保护劳动 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 恩格斯指出 组织劳动 保护劳动 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 这是共产主义原则 1 事故频发倾向论 AccidentProneness 1919年英国的M Greenwood和H H woods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 得出结论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 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Farmer等提出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对策 筛选 2 海因里希 W H Heinrich 的 工业安全公理 美国人 工业事故预防 IndustrialAccidentPrevention 海因里希十条 1 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 往往是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 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 和 机械 物质 统称为物 的不安全状态 2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3 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 几乎重复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换言之 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 已经数百次面临来自物的方面的危险 4 在工业事故中 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 大多数情况下 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免遭伤害 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 比例1 29 300 根据事故统计 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 300起没有造成伤害 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 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事故发生后 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 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 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防止伤害应该从防止事故做起 防止事故应该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起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客观原因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5 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这些原因因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产生措施的依据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6 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是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对人员进行说服 教育人员调整惩戒 预防事故的3E原则 Engineering 工程技术 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 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改善劳动条件 实现本质安全 Education 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 端正职工的安全态度 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Enforcement 强制 利用规章制度 法律等手段强制人们实行安全行为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7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 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8 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 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 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9 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 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有影响 10 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 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 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 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低 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 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二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科学技术和工业迅速发展机械更加复杂 自动化机械越来越多新技术 新工艺 新能源 新材料 新产品不断出现广泛就业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共产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人机工程学轨迹交叉论能量意外释放论管理失误论强调实现生产条件 机械设备安全通过加强管理来预防事故发生 三 产品安全与系统安全 设备 工艺 产品越来越复杂复杂巨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关注构成系统的元素数量多 相互关系复杂涉及的能量非常大微小的差错导致重大事故 系统安全 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 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 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 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危险源及危险性没有绝对安全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内在的安全 而不是 附加上的安全 产品安全 各种工业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危险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要面向包括老弱病残 妇孺等各类人员 制造厂家不能对用户提出各种各样严格的使用要求 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负责的 产品责任 Productliability PL 产品责任预防 ProductLiabilityPrevention PLP 本质安全 InherentsafetyIntrinsicsafety20世纪六 七十年代以后 在国外的安全工作中比较强调实现生产条件 机械设备的安全 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为此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 人们把机械设备 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 四 复杂社会 技术系统 Complexsocio technicalsystem技术系统之上是提供目的 目标和决策准则的社会系统 系统复杂性和耦合度增加 人与自动化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组织结构缺陷 管理缺陷和企业安全文化方面的缺陷成为事故的重要原因 事故预防责任从个人转向政府 1 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 2 Rasmussen复杂社会 技术系统模型 3 基于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 NancyLeveson Modelbasedonsystemtheory系统事故和软件差错 预防事故需要辨识和消除或减轻元素之间不安全的相互作用 人失误 必须寻找人行为背后的目标和动机 适应性 组织和人员失误是由于应对复杂局面的适应性问题 唯一永恒的是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立法 立法 政府报告 政府报告 游说议员 游说议员 听证会 听证会 事故 事故 政府法规机构 政府法规机构 工业协会 工业协会 消费者协会 工会 消费者协会 工会 保险公司 法院 保险公司 法院 规范 标准 规范 标准 认证 认证 处罚 处罚 认证信息 事故报告 变更报告 运行报告 起诉 起诉 揭发 维护报告 事故 变更报告 揭发 公司管理 公司 安全方针 标准 资源 情况汇报 危险评价 意外报告 安全方针 标准 资源 运行报告 项目管理 标准 危险分析 进展报告 设计 文件 安全约束 标准 检测要求 检测报告 危险分析 审查结果 实施和保障 危险分析 文件 设计原理 运行管理 工作指令 变更申请 审计报告 问题报告 运行过程 人控制器 自动化控制器 实际过程 执行机构 传感器 维护与发展 安全报告 建造管理 工作程序 安全报告 审计 记录 检查 建造 危险分析 进展报告 有关安全变更 问题报告 意外事件 绩效审计 方针 标准 新版本软件 硬件更新 新版运行程序 运行程序 运行假设 国会 立法机构 国会 立法机构 第二节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M Greenwood和H H 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 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对策 筛选 事故频发倾向论 泊松分布 工厂的生产条件 机械设备方面问题及其它偶然因素引起事故 偏倚分布 存在少数精神或心理缺陷的人 非均等分布 存在许多容易发生事故的人 人的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感情冲动 容易兴奋 脾气暴躁 厌倦工作 没有耐心 慌慌张张 不沉着 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理解能力低 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极度喜悦和悲伤 缺乏自制力 处理问题轻率 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 动作不灵活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判断事故频发倾向者 采用内田 克雷贝林测验测试大脑工作状态曲线 采用YG测验测试性格 观察人员行为 精神动摇 注意力不集中 事故遭遇倾向 AccidentLiability 事故遭遇倾向 某些人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某些人 青年人 老年人 缺乏经验等某些生产作业条件 企业规模 职业本身的危险性等 关于事故频发倾向 当每个人发生事故概率相等且很小时 一定时期内事故次数分布为泊松分布 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瞬时特征引起的 很难找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稳定特征 把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离工作岗位并没有减少事故发生率 鞍山钢铁公司把危险人物从生产一线调离 减少了事故 工业生产对人员素质有基本要求 职业适合性问题 第三节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的概念 认为事故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后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有3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基本原因 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事故 伤害 一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违反劳动纪律不安全状态 事故隐患 3 2事故隐患的种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 86 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类共51种 1 1操作错误 忽视安全 忽视警告1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 3使用不安全设备1 4手代替工具操作1 5物体存放不当1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 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 未戴防护手套3 未穿安全鞋4 未戴安全帽5 未佩戴呼吸护具6 未佩戴安全带7 未戴工作帽8 其它 进入有限空间或可能存在有毒有害 易燃易爆气体空间作业前未按规定进行检测 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 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 防护 保险 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 设施 工具 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 施工 场地环境不良 二 轨迹交叉论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 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 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即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 同一空间 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 则将在此时间 空间发生事故 人与机械 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 发现占总数98 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只有2 的事故超出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 是不可预防的 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 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 人与机械 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 1969年机械制造业的休工8天以上的伤害事故中 96 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91 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 1977年机械制造业的休工4天以上的104638件伤害事故中 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的只占5 5 与物不安全状态无关的只占16 5 轨迹交叉论 人的因素遗传 环境 管理缺陷不安全行为事故伤害设计 制造缺陷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 统计分析用事故连锁模型 不安全状态起因物加害物事故管物理失人误不安全行为行为人GB6441 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 W G Johnson 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人失误方面的知识 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作是不安全行为 W Hammer 如果现在重新审查海因里希当年的数据 在88 的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当中 恐怕有许多是操作者之外其他人员的失误间接造成的 根据美国宾西法尼亚1967年的工业伤害事故数据 只有26 的事故是由于工人的不注意引起的 三 管理失误论 管理机能包括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管理机能中的控制机能 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防止事故发生 1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故然重要 然而它们只不过是背后深层原因的反映 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方面的缺陷 预防事故应该从加强管理入手 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发挥管理机能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中的控制机能 控制人的 物的不安全因素 在安全管理中 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方针 政策及决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 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 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 管理失误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 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 组织和机能方面 管理体系反映作为决策中心的领导人的信念 目标及规范 它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 工作基准及指导方针等重大问题 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 组织和机能方面 目标 煤矿生产应以风定产 靠通风能力 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生产02年以后 小煤窑事故少了 大煤窑事故频发 主要因为超能力 超负荷 生产04年全国有安全保障的煤炭产量12亿吨 而实际产量19 5亿吨3 5亿吨实在不满足基本安全标准条件下生产的4亿吨实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条件下生产的 组织 改革开放以后 市场经济下产品 商品安全专业人员大批下岗 改行我国第三次事故高发期 1993 1994 主要原因在于安全工作组织不力机能 means 安全组织 的机能 Accidentpreventionisbothscienceandart Heinrich领导的艺术 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 组织和机能方面 主要有7类 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 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或者不健全 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经费不落实 管理上的失误的表现形式 3 Reason的瑞士奶酪 人失误不安全行为 组织漏洞 失误 多重防御缺陷 防御失效 4 Rasmussen模型 重大事故通常不是因为各个失误的巧合 而是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组织行为系统地退化了到安全行为的边缘 事故 经营亏损的界限 个人承受工作压力的界限 规定的安全操作界限 实际的安全界限 不可见 Rasmussen模型 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背景 美国空军多次发生飞行事故 多归因于飞行员的操作失误1957年 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 美国急于保护其空间技术优势 匆忙地发展导弹武器为缩短开发时间 在发展井下弹道导弹发射系统时 采取构思 设计 制造与使用齐头并进的方针 导弹推进剂是压力为420kg cm2 温度为 196的低温液体化学性质活泼 剧毒 腐蚀性极强安全问题依靠各专业技术人员单独研究 忽略了发射系统各子系统间接口的安全问题在最初运行试验的一年半时间内 导弹地下储存库和发射基地连续发生四次重大事故 每次损失均高达数百万美元 试验计划推迟 第四节危险源理论 1962年4月 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 BJD第62 41文件 明确提出 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导弹系统的安全性 1962年9月 系统安全又被列为独立工程项目 发布了 武器系统安全标准WS133B 为发展多弹头火箭创造了条件1963年9月 美国空军制订了 系统和有关子系统以及设备的安全工程通用要求 作为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指导1966年6月 美国国防部对空军的标准作了修改 颁布了MIL STD 3813作为美军所有军事装备必须遵守的标准 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 美国空军系统安全标准制定 1969年7月 美国国防部在多次修订的基础上 颁布了 系统 有关子系统与设备的系统安全大纲 MIL STD 882 在这项标准中首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系统安全的概念 以及安全分析 设计和评价等的基本原则 1877 1984 MIL STD 882B 1987 1993 MIL STD 882C 和2000年分别5次修订 成为当前不少国家引用的比较成熟的系统安全标准 MIL STD 882成为系统安全理论里程碑式的文件 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 MIL STD 882颁布 政策上再次没明确要求将系统安全 健康危险和环境影响综合到装备设计研制的系统工程中去规定 在设计和研制过程中应采用科学方法 减少与装备使用和保障有关的危险系统安全工程要和其他工程专业 如可靠性 可维修性 人员和培训 软件质量保证等互相协调 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 1991年 美国重新发布 国防部采办政策与规划 的第六部分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1 应用范围 2 该标准应用过程中涉及的其他相关文件 2 该标准应用过程中涉及的其他相关文件 3 相关定义 3 相关定义 3 相关定义 3 相关定义 4 一般的要求 4 3系统安全过程的8项强制执行的步骤 系统安全方法的选择和文件化 危险源辨识 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控制措施的正确识别 实施控制措施 降低危险性至可接受的水平 评价危险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使之文件化 由适当的权威部门审查危险源及对残余危险性的接受情况 在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内对危险性进行管理 对危险源 控制过程以及残余风险的跟踪 4 一般的要求 4 一般的要求 4 一般的要求 4 一般的要求 4 一般的要求 4 一般的要求 4 一般的要求 4 一般的要求 1975年 美国核能委员会 NRC 发表了 商用核电站轻水反应堆的风险评价 报告 WASH 1400 麻省理工学院NormanC Rasmussen教授组织数十名人员 经历三年 收集了核电站各部位历年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频率 应用事件数和故障树分析技术成功的做出了核电站定量安全评价 是核能安全安全分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概率风险评价 PRA 方法individualpersonshavealessthan1in5 000 000 000chanceofdyingonayearlybasisfromtheoperationof100nuclearpowerplantsintheUnitedStates Thisislessthanyearlyriskofbeingstruckbylightningandbeingkilled 1in20 000 000 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 WASH 1400 ApanelofscientistsorganizedbytheAmericanPhysicalSociety APS foundmuchtocriticize intheWASH 1400reportTheUnionofConcernedScientistsreleaseda150 pagereportcritiquingtheWASH 1400report andinJune1976 theHouseSubcommitteeonEnergyandEnvironmentheldhearingsonthevalidityofthereport sfindings Asaresultofthesehearings NRCagreedtohaveareviewgroupexaminethevalidityofthereport sconclusionsIn1978 thereviewgroupappointedbytheNRCandledbyProfessorHaroldLewisof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concludedthat theuncertaintiesinWASH 1400 sestimatesoftheprobabilitiesofsevereaccidentswereingeneral greatlyunderstated 3 半年后 即发生了著名的ThreeMileIslandAccident三浬岛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 安全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1979年开始学习和宣传Rasmussen报告 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 WASH 1400 NUREG 75 014 三浬岛事故 二回路的水泵发生故障 二回路的事故冷却系统自动投入前些天工人检修后 事故冷却系统的阀门未打开 致使这一系统自动投入后 二回路的水仍断流 当堆内温度和压力在此情况下升高后 反应堆就自动停堆 卸压阀也自动打开 放出堆芯内的部分汽水混合物 当反应堆内压力下降至正常时 卸压阀由于故障未能自动回座 使堆芯冷却剂继续外流 压力降至正常值以下 于是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自动投入 但操作人员未判明卸压阀没有回座 反而关闭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 停止了向堆芯内注水 造成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 在这次事故中 主要的工程安全设施都自动投入 同时由于反应堆有几道安全屏障 燃料包壳 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等 因而无一伤亡 在事故现场 只有3人受到了略高于半年的容许剂量的照射 核电厂附近80千米以内的公众 由于事故 平均每人受到的剂量不到一年内天然本底的百分之一 因此 三里岛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极小 第四节危险源理论 WillieHarmmer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事故的 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 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存在着危险源 防止事故就是消除 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 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 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 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 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危险源及危险性没有绝对安全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内在的安全 而不是 附加上的安全 系统安全 第四节危险源理论 风险 企业 第三者 投机风险 纯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保险管理风险 动态风险静态风险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 人的欲望天灾 社会环境变化人灾 从业者 社会的风险 企业的风险 个人的风险 危险性安全隐患带来的是纯风险安全投入主要带来的是社会效益 危险性vs风险 如何应对风险 保险 风险转移部分企业错误地采用分包危险工作的办法规避风险 但是安全法规明确规定 即使包出去了 甲方仍有责任 我们 一般不说风险评价 而说危险性性评价 没有绝对安全 安全是相对的零事故是一种理想状态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 监督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保障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 根据 安全生产法 等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项目 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的监督管理 适用本办法 法律 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 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设备 设施 装置 构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 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以下简称 三同时 安全设施投资及其相关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 实行综合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监管 分级负责的原则 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 的实施监督管理 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 系统安全在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之外又增加了 可靠性 问题包括人的可靠性和物的可靠性物的不可靠导致故障的发生 并且可能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可靠和不安全状态是两个概念人员操作中的差错 人员行为的不可靠 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两个概念 一 能量意外释放论 吉布森 Gibson 1961 哈登 Haddon 1966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麦克法兰特 McFarland 所有的伤害事故 或损坏事故 都是因为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 或结构 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 如窒息 淹溺等 因而 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发生时 在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下人体 或结构 能否受到伤害 或损坏 以及伤害 或损坏 的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人体 或结构 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 或结构 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屏蔽措施 能量类型与伤害 电离辐射包括 和中子射线等非电离辐射主要为X射线 射线紫外线 红外线和宇宙射线等射线辐射 能量意外释放论 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解释了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原因指明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防止人体接触能量安全带防护网立交桥 信号灯防护罩人们要经常注意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流动 转换 以及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作用 防止发生能量的意外释放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设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形式的屏蔽 安全电压 国家标准GB3805 83 安全电压 规定 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 36V 24V 12V和6V 应根据作业场所 操作员条件 使用方式 供电方式 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防爆电气设备 GB3836 1983 GB3836 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隔爆型 d 增安型 e 本质安全型 i 正压型 p 充油型 o 充砂型 q 浇封型 m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美国矿山局的MichaelZabetakis 二 两类危险源 陈宝智提出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 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 第一类危险源 产生 供给能量的装置 设备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 设备 场所 能量载体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 设备 场所 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 设备 场所 如各种压力容器等 危险物质 如各种有毒 有害 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生产 加工 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 设备 场所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 透水 其他伤害 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火药爆炸指火药 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 加工 运输 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其他爆炸 2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失误 humanerror 物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3 两类危险源与事故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 建造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 日常安全工作的重点乃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两类危险源与事故 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着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 物 环境方面的问题 其辨识 评价和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 控制 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与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 评价和控制相比 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 控制和评价更困难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 没有显露出的祸患 指机械设备 生产作业环境中有缺陷的状态 不安全状态 查找隐患 治理 评估 危险源辨识 控制 评价 系统安全工程 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 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 实现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工程包括系统危险源辨识 危险性评价 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辨识 发现 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危险性评价 对危险源的危险性的评价 其目的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危险源控制 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 控制危险源 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 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工作 第五节变化的观点 世界是不断运动 变化着的 工业生产过程的诸因素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针对客观世界的变化 我们的安全工作也要随之改进 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管理者不能或没有及时地适应变化 则将发生管理失误 操作者不能或没有及时地适应变化 则将发生操作失误 外界条件的变化也会导致机械 设备等故障 进而导致事故 W G Johnson的变化 失误模型 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 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 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 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变化的观点 变化失误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轻微伤害事故轻微损坏严重伤害死亡多人死亡彻底毁坏 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的变化 企业外的变化及企业内的变化宏观的变化和微观的变化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化实际的变化和潜在的或可能的变化时间的变化技术上的变化人员的变化劳动组织的变化操作规程的变化 发现变化 进行事故分析时 可由下列因素的现在状态 以前状态的差异来发现变化 1 对象物 防护装置 能量等 2 人员 3 任务 目标 程序等 4 工作条件 环境 时间安排等 5 管理工作 监督检查等 变化 失误分析 约翰逊认为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重原因造成的 包含着一系列的变化 失误连锁 变化 失误分析 变化前 装置安全地运转了多年变化1 用一套更新型的装置取代变化2 拆下的旧装置被解体变化3 新置因故未能按预期目标进行生产变化4 对产品的需求猛增变化5 把旧装置重新投产变化6 为尽快投产恢复必要的操作控制器失误 没有进行认真检查和没有检查操作的准备工作变化7 一些冗余的安全控制器没起作用变化8 装置爆炸 6人死亡 煤气管路破裂而失火的变化 失误分析 潞安集团抓 三个安全 建 三大机制 强 三种力量 是一个以煤为基础 煤 电 油 化 硅综合发展的绿色新型能化企业集团 其前身潞安矿务局曾以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精神闻名全国 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2000年8月 潞安矿务局整体改制为潞安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成为山西省五大煤炭企业集团之一 2010年 潞安集团煤炭产量突破7000万t 是 十五 末的2 9倍 实现营业收入900亿元 为 十五 末的6 9倍 在企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 集团以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手段 以建设新型大安全管理格局为主线 突出抓好 三个安全 着力完善 三大机制 不断强化 三种力量 构建了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高标准 大安全 格局 突出 三个安全 近年来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 新建投产矿井和新加盟矿井不断增多 在地质条件多样化 地面高危产业管理经验欠缺 安全管理幅度 跨度进一步加大 瓦斯 水患等重大事故威胁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集团重点实施了各产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 完善大安全管理的3大支撑系统 突出抓好了高端化的源头安全 高可靠的变化安全 高标准的动态安全 三个安全 高端化的源头安全 高端化的源头安全 是以安全集约高效为核心 落实人少的安全理念 将复杂安全标准化简单化 奠定大安全根本性基础 集团领导认为 安全是企业绝对的第一战略 职工绝对的第一福利 各级班子绝对的第一责任 安全投入是企业的 第一投资序列 因此 公司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各产业安全质量标准化 自动化矿井集成创新 大长厚工作面开采工艺完善 透明地质保障平台建设 瓦斯抽采治理平台建设 煤矿新型防护体系建设 煤基合成油示范厂安全防护系统完善 整合矿井九大系统完善等 其中 特厚煤层安全开采关键装备及自动化技术 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公司在成功建成280m超长工作面基础上 又建成了300m超长工作面 探索了复杂条件下安全集约高效开采的新模式 高可靠的变化安全 以大超前管理为主线 以分级管理为抓手 最大限度地减少变化 最大程度地控制变化 最有效地管理变化 突出抓好了高可靠的变化安全 集团实施了重大异常日报 调度通报 及时上报 现场特别管理和特别监察 集体现场办公和领导分级跟班制度 健全了周一大调度例会和月度 大超前 管理专题例会制度 推行了变化调度分级运行管理机制 完善了 三大六超前 大衔接 大系统 大布局和技术超前 措施超前 地质超前 装备超前 通风超前和抽采超前 管理运行体系 以 三个调度会 超前调度 重点调度 变化调度 为切入点 建立了强有力的调度指挥体系 将 大超前 管理体系落实到了日常管理中 提高了管理的高度 力度和精度 构建了透明 简洁 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 对生产变化环节和重点生产环节进行超前管理 超前控制 对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重点落实 重点管理 真正达到了 管重点 管变化 管提升 高标准的动态安全 以动态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为主题 以一流的高标准确保一流的高安全 创建本质安全大环境 实现了高标准的动态安全 集团全面强化了正规循环作业和正规有序管理 严格遵循 安全质量标准化不达标不生产 的理念 以点带面 建立完善了动态达标管理运行机制 构建了监督管理体系 强化现场安全质量考核 推行透明化 标识化和形象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全面强化了安全生产动态达标 集团本部11座矿井 全部达到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标准 其中 王庄矿 常村矿 漳村矿 余吾煤业 司马煤业 潞宁煤业 夏店矿 郭庄煤业8座矿井 还被评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 三个安全 的深入推进 进一步夯实了集团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建设的深入开展 创建了集团公司的本质安全型企业环境 P理论 L Benner P Perturbation 理论把生产活动看作是一组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测的结果的相继出现的事件 它包含生产系统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着的外界的影响 外界影响的变化称为扰动 Perturbation 扰动将作用于行为者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 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 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 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 开始事故过程 P理论 变化的观点 佐藤吉信 作用 变化与作用连锁模型 Action ChangeandActionChainModel 佐藤吉信 作用 变化与作用连锁模型 Action ChangeandActionChainModel 系统元素在其他元素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 性能降低该元素的变化又以某种形态作用于相邻元素 引起相邻元素的变化在系统元素之间产生一种作用连锁作用连锁可能造成系统中人失误和物的故障的传播最终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 间歇处理反应器 反应釜R内物质发生放热反应 釜内温度 压力上升 当釜内温度超过正常反应温度 达到时反应釜破裂 反应釜内的生成物泄漏将严重地污染环境 作用 变化与作用连锁模型 Action ChangeandActionChainModel 反应物质及其反应 反应物质及其温度上升到的状态 反应物质及其温度上升到的状态 反应釜及其破裂 环境及其污染 作用 变化与作用连锁模型 排除作用源采用不生成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 文员试用期工作总结
- 酒店餐饮厨师工作总结
- 幼儿园后勤主任年度述职报告范文3篇
- 公司级网络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调任后工作汇报
- 公司级安全培训指导文件课件
- 高血压三级病人护理要点
- 《花-果实和种子》课件
- 《自相矛盾》讲解课件
- GB/T 17948.7-2025旋转电机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总则
-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练习题集
- 处方药销售管理制度2023年零售药店管理制度
- 2025年黑龙江省嫩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汽车销量目标达成合作协议模板
-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课件
- 2025年华能上海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保洁日常标准培训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