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降试井可靠性判识方法探讨 .pdf_第1页
压降试井可靠性判识方法探讨 .pdf_第2页
压降试井可靠性判识方法探讨 .pdf_第3页
压降试井可靠性判识方法探讨 .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5 卷 2 期 2013 年 2 月 中国煤炭地质 C O AL GE 0 L 0 GY OF C HIN A V o1 25 N o 0 2 F eb 20 13 doi 10 3969 i ssn 1674 1803 20 13 02 06 文章编号 l 674 1803 20 13 2 0024 03 煤层气储层注入 压降试井可靠性判识方法探讨 安 杰 柳 光伟 黑龙江省煤 田地质测试研究 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150046 摘要 注入 压降试井作为获取煤储层参数的一个重要手段 近年来获得 了广泛的应用 但 由于施工设计不合理 现 场操作不规 范 模型选择 不正确等 问题 导致测试过程异常和测试结果 失真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种判识方法 利 用储层压力值与末点压力值的关系来检验测试结果是否可靠 利用井储系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关系及双对数曲线 上 出现的异常点来检验封隔器是否密封及井下关井是否成功 为了提高注入 压 降试井测试过程和结果 的可靠性 建议采用推荐的检验方法对试井资料及解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以便合理指 导后续勘探开发工作 关键词 煤储层 注入 压降试井 测试过程 和结果 可靠性 判识方法 中图 分 类 号 P 618 11 文 献 标 识 码 A P robe i nto C B M R eservoi r Injecti on P ressure D rop T est R el i abi l i ty Identi fi cati on M ethod A n Ji e L i u G uangw ei H ei l ongji ang Coal Geol ogi cal Testi ng and Research Center H arbi n H ei l ongji ang 1 5004 6 A bstract T he i njecti on p ressure drop test as an i m portant m eans i n coal reservoi r param eters acqui si ti on has achi eved extensi ve ap pl i cati on i n recent years B ut b ecause of i rrati onal constructi on desi gn n onstand ard si te op erati on and i n correct m odel sel ecti on i ssues h ave cause d test proced ure an om al y and resu l t l ack of fidel i ty In al l usi on to these i ssue s som e of i den ti ficati on m ethod s p ut forw ard u si n g rel ati on sh i p betw een reservoi r p ressu re val u e an d en d poi n t p ressure val ue to ch eck i f th e tested resul t rel i ab l e usi n g rel a ti on sh i p b etw een w el l bore stora ge coeffici ent cal cu l ated v al u e and m easu red val ue as w el l as ab norm al p oi nt com e from dou bl e l ogari th m curv es to ch eck i f th e pack er seal ed u p and i f dow nh ol e cl ose i n su ccee d T o prom ote i ecti 0n p ressu re drop test process an d resu l t rel i abi l i ty i t i s sug gested that u si n g i nspecti on m ethod s re com m en ded carry ou t anal ysi s and i d en ti fi ca ti on of tested data and i nterp reted resu l ts i n th e effect th at can reaso nabl y i nstru ct su bse quen t expl orati on and expl oi tati on w orks K eyw ords coal reserv oi r i njecti on ressure drop test test process and resul t rel i abi l i ty i denti fi cati on m ethod 注 入 压 降 测 试 作 为 获 取 煤 储 层参 数 的 一个 重 要手 段 近 年来 获得 了较广 泛 的应用 但 由于施T 设计 不合 理 现场 操作 不规 范 模 型选 择不 正确 等 问 题 使得测试分析结果偏离真实值 以至于很多人都 认为注入 压降测试的数据不可靠 无法指导后期工 作 这些 问题 实 际上 多是人 为 因素造 成 但 如何 识 别 获取 的参 数 是否 准确 就需 要对 测试 资 料及结 果 进 行分析判断 1 用储 层压力判断试 井分析结果 煤层气储 层压力是 指煤储层 中流体 的压力 一般 通过 注入 压 降试 井获 取压力 曲线 用 直线分 析法 或 拟合法计算推导出近似于储层压力的外推压力值l l I 公式 1 是典型注入 压降曲线的井底压力推导式 21 Pws P l g 1 凡 作者 简介 安 杰 19 82一 男 丁程师 2007 年研究 生毕业 于吉林 大 学地球科学学院 从事煤层气测试及相关研究工作 收稿 日期 20 12 11 30 责 任 编 辑 唐 锦 秀 式 中 尸 s 关 井压力 kPa 生产时 间 h 一 储层 压力 kPa 关井 时间 h q 产 量 m 3 d 体积 系数 无量纲 流体粘度 无量纲 对于特 定 的煤 层 为一常数 用 m 表 c rL 示 公式 1 又 可写为 Pws m l g 2 下 面分两种 情 况讨论 如何 用获 取 的外推 压力 值 判断分析结 果是否准 确 注入 压降测试未到达储层边界 此时储层特 征一般 表现为均质 无限大储层 特征 在 霍纳 曲线上找 出径 向流直线 段 半对 数直线段 的延长线 在横坐标为 1 的时候 的压力 即为外推压力 也就是假设关 井时间 为无穷大时的井底压力值 因为储层不可 能是均 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期 安杰 等 煤层气储层注入 压降试井可靠性判识方法探讨 25 无 限 大 的 只是 没有 测试 到储 层 的边 界 所 以这个 压 力值要大于或等于真实的储层压力值 把 实 测 曲线 上 最 后 一 个 点 的压 力 称 为 末 点 压 力 在注入 压 降试井 中 末 点压力和外推储层压力 值有固定的关系 即末点压力 外推压力 推 导过 程 如下 设 末点 压 力为 At t 时刻 的井 底压 力 外 推 压力 为 A t t2时刻 的井 底压 力 且 已知 P ws t2 原 理 l g 丘 警 为 一 减函 数 假 设 末点 压 力为 t t 时刻的压力值 外推压力为 At t2时的压力值 由条件已知 Pw s t2 B t2028kPa 应用这个原理 可以推断试井分析的结果是否 正 确 如果 出现 与 上述 分析 相反 的结 论 说 明分 析肯 定 是错 误 的 有 可 能是 径 向流段 选择 不 正确 也 有可 能 是模 型选 择不 正 确 总 之 分 析结 论 包括 渗透 率 表皮系数等参数都不能作为后期工作的参考 如 在很 多实 际的测 试 资料 中 双对 数 和半 对数 曲线并未出现明显的径 向流段 但分析人员却将类 似 于 直线 的过 渡段 或 尾 部 效 应 段 作 为 径 向流 分 析 从而使解释结果与真实值大相径庭 图 1A 井为我 国某区块一 口参数井 的试 井实测 压 力 图和 半对 数 直 线分 析 图 由 图 1 a 读 出该 井 的 末 点压 力 为 12 028kPa 而 半对 数分 析 结果 外 推 压力 值为 12 122kPa 图 2 b 末点压力 外 推压力 说 明该井 的分析 存 在 问题 一 十 I 一 12 122 k P a 岫 e e l l 一 L fa1注入 压降实测压力曲线及末点压力 b H om er直线分析及外推压力 图 1 A 井注 入 压 降试 井 实测 压 力 曲线 及 H om er直线 分 析 图 Fi gure 1 M easured pressure curves and H orner strai ght l i ne anal ysi s chart of i njecti on pressure drop test i n w el l A 测试过程 中已达到边界 在已经测得储层边 界的情况下 径 向流直线段的外推压力值会高于拟 合分 析方 法 获取 的储 层压 力值 此 时不能 用 径 向流 直线段分析获得 的外推压力值替代储层压力值 但 当各 流 动段 的特 征直 线都 已经 出现 的话 可 以用 特 征直线的分析结论求得储层压力值或者用拟合分析 方法 计算 求得 储 层压 力值 结 果 的准 确性 当然也 受 控于 模 型 的选 择 和特 征直 线 的甄别 2用井储 系数判 断封 隔器 坐封及关 井效果 井筒储集系数 简称井储系数 定义了纯井筒流 动期 间压 力 变化 的速 率 对 于一个 充 满单 相 流体 的 井 井筒储集系数可用流体压缩系数来表示 31 C 1 A V A P C 0V 式中 C 厂 流体压缩系数 一 井简 体积 m 就煤 层 气注 入 压 降试井 来 说 井 筒 内流 体 只有 水 因此 值 为一定值 也就是说 C 值的大小也就表 征 了井 筒 体 积 的大 小 因此井 储 系 数 C 值 可 以作 为 判断井下关井和封隔器是否坐封的可靠依据 例如 1 O00m 深的井 下 入 2 油管 使 用井下 封 隔器 封 隔煤 层 地 面关 井 只考 虑 油 管 影 响 时 计 算 出 C 1 O 00 1 4m 3 M Pa 如果 该井 采 用井 下关 井 的话 井储 系数会 小 于 或远小于 0 00 1 4m 3 M Pa 而当该井测试封隔器失封 的话 井储 系数会 远 大于 0 001 4m 3 M Pa 图 2 是 B 井 测试 资料 该 井 采 用 井 下关 井 封 隔器 及关 井 阀 以下井 简体 积 为 0 366m 水 的压 缩 系 数 为 4 44 x l O M Pa 实 际 计 算 出 的 井 储 系 数 为 0 000 163m 3 M Pa 而 测 得 的井 储 系 数 为 0 0 18 3m M Pa 图 3 由此 可 以判 断 该 井 在 测试 过程 中 出现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中 国 煤 炭 地 质 第25卷 亡 兰 拦嚣i 拦 干 硐 一 平 再 再一一 1抖卅一 一 卜 日 匠三E p F雨 一L i i i i i t t一一 jj量 一 上 0 琳 0一 i肆 土 善 葺撼 二 再 斗 抖 一 删 再 睇 j二 瓣l硎 1霸雨 一 尊 L一 4 0 土 一 一 一 车 刖 删 j l 趟 一暑矗 舞 r 矗1 娼 一 善 菇 越 一 一 一 一 十 一 十 一 一 一 L 埘 1咖一 啊 u 一 04 扛 孵二 7 7TT 一 竹 牛 一 叫 哮弹 卜 L一 Cs 0 O l 83m IM Pa j i 一一 茸 z 十 一一一 一 一 一 苒 删 一 4 一弹 H 十 一 一 一 4 水 斗一 工 i 嘶 一 一 卜 甘 卅 一 一 H 瓒 一 H 0州t卜 一 斗 中 卅 r 一 卜 r n计 辑 一 一 图 2 B 井双 对数 拟 合分 析 曲线 图 F i gure 2 D ou bl e l ogari thm fitti n g an al ysi s curves of w el l B 问题 很 有 可能井 下关 井失 败或 封隔 器 已经 失封 当然 一些储层厚度较大且煤体结构较差的煤 层 在钻井过程及测试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 使得 井筒 体积变大 此 时没有办法估算井筒体积的大 小 这种情况下如何判断这就需要用别的方法来甄 别 测试 过程 中封 隔器 密封 及井 下关 井是否 成 功 3奇异点分析 奇异点分析是判断测试过程 中封隔器是否密封 及井下关井是否成功的又一种方法 当井下关井不 成 功或 封 隔器封 闭不好 时 就会 带来 以下 的问题 如果测试储层为常压或高压储层 会造成井 f I井 口 平 衡 压 力 l I 储系数非常大 在很长的测试期内不出现径 向流响 应特征 使后期的分析非常困难 如果测试储层为低压储层 不仅会造成井储 系数 大 和出现 变井 储效 应 还会 在 井 口液 面 落为 0 时和井 筒 内液 面达到液 面平 衡点 压力 时 测试数 据 出现畸变 使后期的数据发生 畸变 也叫奇异点 煤 层气井 如果 井下 关 不成 功 而煤储 层 又为 低压储层时 当液面离开井 LJ 向下降落 形成变液面 恢复过程 此时井储影响的机理完全不同 井储系数 按变液面公式计算 公式为 C 2 10 1 79 V p 当井深 为 l O00m 时 下人 2 2 油管 使用井下 封隔 器封 隔煤层 地 面关井 计算 出 C 2 0 307m 3 M P a 并得 到C2 C 219 此 时 在 双对数 曲线 中表现为 当液面离开井 口的 一 瞬间 由于井筒 系数突然变大 曲线会发生畸变 图 3 a C 井为我 国某煤层气参数井 的实测 曲 线 及 对应 于该 井深 度 的井 口平衡 压 力 点 图 3 b 为 对 应 的双对 数 曲线及对 应井 口平 衡压 力点 压力 时的 双对数 曲线 变异 现象 另外 由于煤岩的成份以有机质碳的化合物为 主 具 有弹 塑性 当注 入水 对其 加压 时 部 分能量 被 吸收 而发 生 塑性 变形 达到 所 谓 的 平 衡 压 力点 I4 a 压力历史曲线上 的井I 1平衡压力点 b 双对数图上的井 口平衡压力点 图 3 C 井 注入 压 降实 测 曲线 及双 对数 曲线 图 F i gure 3 Injecti on pressu re d rop test m easu red curves and d oubl e l ogari thm curves of w el l C 1 l 衡 儿 王 力 点 罐 蘑 黪 g黪 l l 雾黪霪 誊 孵 黪 女 j黪嘉 嚣 簪 露 z 曩 t越 笺 0 囊 黧 辫 磐 拶 矗 瓣巍 簿瓣露掰f 0 0 一 l l 警 妻 誊 El力 kPa 液体滴量 m D vs时间 hn 讯 列 鞋曲 拽dp dp kPal tf州 a 压力历史 曲线上的平衡压力点 b 双对数曲线图上对应的平衡压力点 图 4 D 井 注入 压 降 曲线及 双对 数 曲线 图 Fi g 4 Inj tj n p u dr0p tes m a u d u and d ubl l gari thm u fw d ID 下转第 70 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7 0 中 国 煤 炭 地 质 第25卷 金 快速 回收 盈利 的有 效途径 参 考 文献 1 高绪晨 张春才 段铁梁等 煤层气测井资料解释初探l J1 中国煤炭 地 质 2003 15 4 f2 林建 东 陈信平 胡超元等 煤层气勘探开发从 以 程为 主导 到 预测指导下的工程 之转变 J1 中国煤炭地质 20 12 24 3 3 傅 雪海 陆国桢 秦杰等 用测井响应值进行煤层气含量拟合 和煤 体结构划分 测井技术IJ1 1999 112 f4 杜 文凤 彭苏 萍 王珂 等 瓦斯 突出煤和非 突出煤 A V O 响应 的比 较 中国煤炭地质 2010 22 6 5 常锁亮 杨起 刘大锰 等 煤层气储层物性预测 的 A V O 技术 对地 震纵波资料品质要求的探讨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04 16 彭苏萍 高云峰 杨瑞召 等 AV O 探测煤层瓦斯富集的理论探讨和 初步实践一 以淮南煤 田为例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6 7 兰凤娟 秦 勇 林玉成 煤层气组分浓度异常及其地球化 学成因 J 中 国煤 炭 地 质 2009 2 1 4 8 朴庆春 张宪生 靳万学等 煤层气测井解释方法综述IJ 测井 与射 孔 20 10 2 4 9 叶建平 中国煤储层 渗透率及其主要影 响因素 JI 煤炭学报 1999 2 1O 徐 效英 王 峰 梁亚林 煤层气指标 的测井解 释叨 煤 炭科学技 术 200 1 7 11 蔡志翔 韦重韬 邹明俊 潘河地 区煤层 气井排采制度优 化fJ1 中 国煤炭地质 2012 24 10 12 王 凤清 沁水盆地胡底 井 田地质特征及煤层气 赋存规律 lJJ 中国 煤炭地质 2011 2 3 7 13 庞湘 伟 煤 层气 含量 现场 数理 预测 方法 JJ 中 国煤炭 地质 20 11 23 3 14 凌毅平 程夏胜 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有关问题的讨论 J 中国煤 炭地质 200 8 20 12 上接 第 2 6 页 特别 当注入水量较少时 极易达到此种平衡压力点 图 4 所示现场实例资料为某煤层气参数井现场实例 资料 就是在注水量很小 的情况 由于接近平衡力点 而产生的异变现象 实际上很多类似的试井资料之前也见过 但解 释人员都解释为具有 定压边界 的稳定流 其实这 是不正确的 因为煤储层不同于石油储层 煤层外 围 不 会产 生 比水流 动能 力更强 的驱 动介 质 因此也 不 会 出现 所谓 的 定 压边 界 4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