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高一历史必修二考卷.doc_第1页
岳麓高一历史必修二考卷.doc_第2页
岳麓高一历史必修二考卷.doc_第3页
岳麓高一历史必修二考卷.doc_第4页
岳麓高一历史必修二考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黎城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40题 每题1.5分 共60分)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 AB.C.D.2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专卖政策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海禁政策3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三国时期的“布衣”的穿着一定不会是哪一种材料做成的( ) A.葛B.麻C.丝D.棉4史载,明朝后期“富者白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金令司(注:管理之意)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农业人口的增加D.政府管理商业的加强5“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6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灌溉技术的演进史 B.铁制农具的大发展 C.古代中国的农业工具D.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7据统计,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国家控制的人口是1699万人,其中纳税人口只有237万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人口猛增,农税锐减 B.土地兼并加剧,依附关系松弛 C.税收制度混乱,官吏腐败 D.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南迁8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9编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潞安府志记载:“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而制钱堆积不能行。”从材料可知,万历年间( ) A.潞安府为当地最高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监察地方 B.政府对铸币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秩序混乱 C. “制钱堆积不能行”主要是因为当时铸造铜钱过多 D.部分官民唯利是图,铸钱质量低劣,社会危机深重10“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易情形 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11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寡妇幼子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仅可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役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商品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2清乾隆嘉定县志记载:“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 ) 专业性市镇发展,商品种类繁多商人云集,影响生产领域生产区域化、专门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B.C.D.13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自然经济解体家庭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B.C.D.14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纸币便于随身携带 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15“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言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 )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16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17.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18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 A B C D19下列历史概念的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 B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衰落C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 D重农抑商闭关锁国20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21据西方文明史记载,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 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西班牙继英国之后,掌握世界殖民霸权22“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下列是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其中最准确的是( ) A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子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C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D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2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24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25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企业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A. 美国国家袭断资本主义产生 B.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 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26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A. 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圈地运动的推进 D. 民主制度的确立27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 一 1625 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 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 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殖民掠夺白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28有关“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B. 在工业革命时代,企业家不能自由解雇工人C. 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 , 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D. 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开始于工业革命进行中29新航路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要求 B.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C. 欧洲人比其他地区的人们更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 D. 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加速30下列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使工业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使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使科技人才成为决定性因素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A. B. C. D. 31.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32. 13.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33.下表节选自张謇的大事年谱,从中可知他( ) 时 间事 件光绪十年(1884)协助地方办滨海渔团等、引导乡邻种桑养蚕等社会事业。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安庆经古书院院长。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筹划大生纱厂。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翁同龢拟大学堂办法。后任江苏商务局总理。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学部咨议(教育行政官员)。光绪二十八年(1902)议建广生油厂。筹建通州师范。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资生铁冶厂。任江苏教育会会长。秉持了“实业救国”的理念 实践了“教育救国”的理念得到了封建政权的支持 是洋务派的杰出代表A B C D3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35.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3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37.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A、B、C、D、38.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最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 39.右图是近代中国蚕丝公司的公告。它实质上反映了( )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增多B日本劫掠中国工业原料C官僚资本加强经济垄断D美国扩大对华经济侵略40.读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年代工厂占全国比重资本占全国比重工人占全国比重193719家0.48%305.2万元0.82%57871.26%1942546家20.56%16931万元8.8%3307413.7%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C抗日战争促进了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选择题答题处题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共2题 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一、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表明招牌广告已成为当时商家最基本的广告形式。在古代招牌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湖南沅陵出土的元代油漆颜料包上印有“潭洲,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水朱,雌黄,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的字样和“父业子传”的印号。顺治元年,苏松府就牙商沈青臣“勾同别商,射利假冒布商三阳号”发布晓谕:“觊觎字号,串同客贾,复行假冒”者,“许即指名报官府,以凭立拿究解抚院,立法施行,决不轻贷”。摘自中国近代商标标识设计流变与演绎浅谈中国古代品牌广告传播等清明上河图北宋汴梁材料二: 唐代长安城平面复原图东市西市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材料四:“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雍正帝“凡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清乾隆年间规定“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1)(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哪些信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6分)(3)材料三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因素?(2分)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其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6分)42、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门)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18951900100450016.7750材料2: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与生产能力发展变化材料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19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