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玉树高中2011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doc_第1页
本溪市玉树高中2011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doc_第2页
本溪市玉树高中2011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doc_第3页
本溪市玉树高中2011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上学年玉树高中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总分:150分【试卷说明】本试卷包括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共七大题,基础知识的检测范围为必修五各单元,阅读题也最大限度地结合了教材知识点来进行考查。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第卷(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在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就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底蕴。1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D.“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2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注重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B.“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对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D.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3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B.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C.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D.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8题。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周旋:(与敌人)较量B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 禽:同“擒”,擒拿。 C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义:认为仗义D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阴:暗地里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 聊乘化以归尽 B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初,曹公壮羽为人 单于壮其节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关羽忠义的一组是(3分) (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A B CD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逃命到涿郡的关羽,遇到了在那里集合兵马的刘备,于是他投靠了刘备,并受到了刘备的信任与重用。B关羽杀了颜良以后,曹操让张辽探问关羽的想法,得知关羽想离开他,曹操便重加赏赐,希望关羽不要走。C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威震中原地区,曹操为避开关羽的威胁,提议迁离许都。D司马宣王、蒋济建议曹操利用孙权与关羽的矛盾,借助孙权的力量解除樊城之围,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4分)译文:(2)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3分)译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3)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2分)译文:(4)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910题。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9.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答:10.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 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分) 答:(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问征夫以前路,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潦水尽而寒潭清,_。(王勃滕王阁序)(4)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5)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汽车等待的时候【美】欧亨利 黄昏刚降临,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那个安静的公园的偏僻角落。她坐在长椅上看书,一张大网眼的面纱罩住了她的头巾帽和安详恬静的眼睛。昨天同一时间她就来过,还有前天;了解这个情况的年轻人在附近徘徊。 翻页时,姑娘的书从手上滑下,在椅子上一磕,足足滚落一码远。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扑到书上,带着公园里和公共场合盛行一时的风度彬彬有礼地献殷勤,把书还给它的主人,用悦耳迷人的声调冒险说了句不相干的关于天气的话。姑娘从容不迫地打量着他,瞅着他整洁平凡的衣服和他没什么特殊表情的容貌。“你高兴的话不妨坐下,”她说,声音低沉爽朗,“光线太暗了,看书不合适。我宁愿聊聊天。” “你可知道,”他说道,“我很久没有看到像你这样了不起的姑娘啦!昨天我就注意到了你。美丽的小妞?”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个上等女人。我可以原谅你刚才说的话,我请你坐下,如果这一请却招来了你的小妞,那就算我没请过。” “我衷心请你原谅。”年轻人央求说。 “换个话题吧。现在谈谈这条小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吧,他们去向何方?为什么匆忙?他们幸福吗?” “看看他们确实很有意思,”他顺着她的话说,“这是生活的美妙戏剧。有的去吃晚饭,有的去其他地方。真猜不透他们的身世。” 姑娘说:“我不那样好奇。我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这儿,我才能接近人类伟大、共同、搏动的心脏。我生活中的地位使我永远感不到这种搏动。你猜得出我为什么跟你聊天吗贵姓?” “帕肯斯塔格。”年轻人回答。接着,他急切地期待她自报姓氏。 “不能说,”姑娘举起一根纤细的手指,微微一笑,“一说你就知道我的身份了,不让自己的姓名出现在报刊上简直不可能。这张面纱和女仆的帽子掩盖了我的真面目。我跟你说话,是因为我想和一个没有被可鄙的财富和虚伪的社会地位所玷污的人谈话。哦!你不知道我多么厌倦钱!钱!钱!欢乐、珠宝、旅行、交际,各式各样的奢华叫我腻味透顶。” “我总是想,”年轻人吞吞吐吐地试探说,“钱准是个好东西。” “够生活得舒舒服服就行啦。当你有了几百万时,”她做了一个无奈的手势,“叫人生厌的是那种单调。开车兜风,宴会,看戏,舞会,晚餐,一切都镀上了财富的奢靡色彩。有时候,香槟酒杯里冰块的叮当声就几乎让我发疯。” “你是干哪一行的,帕肯斯塔格先生?”她问道。 “我,”帕金斯达克先生宣称,“在饭馆里干活。” 姑娘稍稍一震。“不是侍者吧?”她问。 “我是出纳员,就在”他们面前正对着公园的街上有一块耀眼的“饭店”灯光招牌“那家饭馆。” “你怎么不上班呢?她问道。 “我值夜班,”年轻人回答,“再过一小时才上班。可不可以跟你再会面?” “很难说。也许不过我可能不再发奇想了。现在得赶快走啦,还有一个宴会。你来这里时也许注意到公园前面拐角的地方有一辆汽车,白色车身的。” “红轮子的那辆吗?”年轻人皱着眉头沉思地说。 “对。我总是坐那辆车。皮埃尔在车里等我,他以为我在广场对面的百货大楼买东西。想想这种连自己的司机都不得不欺骗的生活,多么不自由。再见。” “现在天黑了,”帕肯斯塔格先生说,“公园里都是些粗鲁的人。可不可以陪你” “假如你尊重我的愿望,”始娘坚决地说,“你就等我离开后,在椅子上坐十分钟。再见。” 她在薄暮中迅速而端庄地离开了。年轻人看着她优美的身形走到公园边上的人行道,走向停着那辆汽车的拐角。他不怀好意、毫不犹豫借着公园里的树木的掩护,沿着与她平行的路线,牢牢盯着她。姑娘走到拐角的地方,看了看那辆汽车,然后走过汽车,朝街对面走去,走进了那家有耀眼招牌的饭馆,走到里面某个隐蔽的角落,取下帽子和面纱,坐到出纳员的位置。年轻人沿着人行道慢慢往回走。在转角上,他脚下碰到了一本小小的平装书,他认出是姑娘刚才看的书,漫不经心地捡起来,看到书名是新天方夜谭,仍旧把书扔在草地上,疑了片刻。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车,往座垫上一靠,简单地对司机说:“俱乐部,昂里。” (据王永年译文删改)(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 年轻人不经意流露出轻佻的态度,不怀好意地跟踪那个姑娘,坐汽车到俱乐部等,说明他属于内心空虚、无所事事的富裕阶层。B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听到那个年轻人说在饭馆干活,神色略有变化,知道年轻人说了谎话,却不戳穿,可以看出她宽容而有教养。 C天黑了,为了姑娘安全,年轻人提出护送,却被姑娘坚决拒绝,主要是因为她厌倦单调不自由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愿望被尊重。D两个人在谈话中都极力掩盖自己的身份,又巧合地指向了对方的身份,结局是各自回归真实的社会角色,这使小说具有很强的讽刺效果。E小说构思巧妙,对两个人的身份一直秘而不宣,在情节发展中也未曾透露一点情况,结尾却峰回路转,使读者在惊愕之余,不禁拍案叫绝。(2) 小说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答:(3)小说中两次写到姑娘读书,作者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5分)答:(4) 小说中的“汽车”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作用,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乱世出奇才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C“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但外患内乱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抚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乱世出奇才”,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2) 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3)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5分)答:(4) 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答:第卷(基础与表达 共85分)五、基础知识(9分)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3分)A.迤逦(y) 暖和(huo) 噩梦() 战战兢兢(jng)B.滑稽(j) 泅水(qi) 蘸酒(zhn) 涸辙之鲋(g)C.悖论(b) 俨然(yn) 下乘(chng) 锱铢必较(z)D.岑寂(chn) 休憩(x) 侥幸(jio) 茕茕孑立(yng)1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帝乡不可期 期待 B.今兹捧袂 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C.腹犹果然 饱的样子 D.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16.对以下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刘病日笃 而后乃今将图南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屈贾谊于长沙乐琴书以消忧 谨拜表以闻 宾主尽东南之美 察臣孝廉A、/ B、/C、/ D、/六、语言文字运用(16分)17下列各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