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试卷马燕.doc_第1页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马燕.doc_第2页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马燕.doc_第3页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马燕.doc_第4页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马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二十四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一、选择题(302=60分)1.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 关天培 B 海龄 C 林则徐 D 洪秀全2.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C家族观念流行 D散漫自私意识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设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4. 西汉的三个历史名人贾谊、晁错、主父偃都力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这说明西汉前期的王国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该问题()A.平定七国之乱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设立刺史 D 颁布推恩令5.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浅议我国夏商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和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6.生活在清代北京的人,能见到的政治现象是()A 宰相们到政事堂参加会议 B各地的知州来京述职 C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下辖六部 D 设置军机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7. 罗马法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下列摘自十二铜表法的条款不能反映这一内容的是()A 第一表: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B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C第七表: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D第八表: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8.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作为一个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下列事情不可能做到的是( ) A被选举为执政官 B领取工资C和妻子一道参与讨论城邦的重大事务 D参加立法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10.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德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总统共和制 D 法国共和制11.“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君主派势力强大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C. 共和制将被君主制代替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12.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A 人人平等 公正至上 B 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C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 礼不下士人 刑不上大夫13.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A 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 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C 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 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14. 一位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成为某一政党领袖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A B C D 15.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的戏称主要是针对()A 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杠 B 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C 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 D 美国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 16.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国、帝国、波旁复辟等政体,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变迁的实质是()A 工业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较量 B 天主教和新教的较量C 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D 历史与传统的较量17.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威廉二世这样做的宪法依据是()A 皇帝有创立法律之权 B 宰相在议会拥有绝对权力,对议会负责 C 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大权 D 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18.下列属于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的是( )A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B 实行陶片放逐法 C 废除债奴制 D 发放观剧津贴19.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未能实现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愿望,主要原因是()A 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尚未打开 B 中国人民抵制洋货 C 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的矛盾尖锐 D 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商品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20. 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对于此事一些同学展开讨论,你认为哪种观点最接近该现象所揭示的本质?()A 甲:太平天国内部充斥争权夺利的斗争,完全抹杀了这场运动的时代意义B 乙:个体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决定了农民战争具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C 丙:这一事件主要是由于洪秀全不理朝政导致了内部的分崩离析D 丁:这一事件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直接导致了运动的失败21.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22.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中法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日俄战争 D 抗日战争23.台湾岛被割占给日本的条约是(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4.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或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A 开放沙市、重庆等内地城市为商埠 B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D 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等给日本25.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6.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27.“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地政府”这是伏尔泰对中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的评价(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世官制 2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一位同学用下图表示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三权分立的原则,图中缺失的一项是( )A 总统(行政) B 总统(外交) C 首相(军事) D 内阁(行政)30.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 中外民主政治制度差异 C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二、材料解析题(220=40分) 第卷31.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权利法案的颁布,打开了通向议会君主制的大门。从此之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寸步难行;“国王依靠自己生活”的原则终于成为陈迹,“国王依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 麦迪逊材料三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1) “国王依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含义指什么?(2分)(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8分)并分析宪法的实施对美国有何积极作用,有何局限性?(4分)(3) 根据材料一、三指出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形式。(4分)两国政体反映了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方向?(2分)32.材料一 171年前的6月3日至6月25日,“他”的壮举震动世界,也在中国和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此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联合国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材料二 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中所说的壮举到底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处的条约是什么条约?(2分)请写出该条约签订时间和内容。(8分)(3)材料二中“许多失望”的原因是什么?英国又是如何解决的?(6分) 试卷答案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C 2.A 3.C 4.C 5.D 6.D 7.A 8.C 9.D 10.A 11.B 12.A13.C 14.D 15.C 16.C 17.D 18.B 19.D 20.B 21.B 22.B 23.C 24.A 25.C 26.D 27.A 28.C 29.A 30.C 1.答案:C,本题考查虎门销烟。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英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道光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销毁,即“虎门销烟”。虎门销烟销毁了缴获的鸦片100多万斤,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由题干中的“焚毒冲云霄”可知反映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概念的理解,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族相亲,异性相斥,宗族间的斗争归根结底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3.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含义的理解。皇帝即位、婚礼、生日等重大活动均选在太和殿举行,这是皇帝至尊地位的标志,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政治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4.答案:D,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提到的问题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王国势力过大,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逐渐削弱诸侯势力,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该问题,故D项正确。A项,平定“七国之乱”的是在汉景帝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B项是汉初所采用5. 答案: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A项,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故A项说法正确。B项,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开始出现早期的政治制度,并在商周时期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故B项说法正确。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制。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C项说法正确。D项,明初,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势过大,威胁到皇权,于是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清代已不设宰相,项中选题与史实不符。故D项说法错误6.答案:D,本题考查清朝中央官制。A项,丞相制度在明朝已经废除,无法在清朝看到宰相上朝。政事堂是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故A项错误。B项,宋代委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对中央负责,简称知州。明清知州为一州之长。故B项错误。C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时裁撤中书省,清朝有中书科,但不具备中书省地位,仅具有监察职能。故C项错误。D项,军机处设置简单,有官无吏。他们每日接受皇帝接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故D项正确7. 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罗马法的理解和掌握。A项,该项反映的是对诉讼出庭的规定,强调对法律程序的遵循,并未涉及私有财产的相关内容。故A项说法错误。B项,“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体现了对私有财产处置的尊重,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故B项说法正确。C项,个人财物落入他人属地允许取回体现了私有财产的保护。故C项说法正确。D项,不允许砍伐他人的树木,否则处以罚金,体现了对侵犯私有财产行为的处罚。故D项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8.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雅典的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妇女没有参政权。ABD选项是每个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会享有的权力和待遇9.答案:D,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A项,分封制下的地方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利于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B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维护国家政治实体统一与联系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C项,君主专制指的是君主独揽大权,与维护国家统一与延续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中央集权制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中央集权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防止分裂割据。故D项正确10.答案:A,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由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等言语可知,某国政治制度演进是不流血、逐渐形成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的不流血方式,签署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并在之后不断进行议会改革,使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德国、美国和法国的政治制度都涉及战争,较为坎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1.答案:B,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一票之差说明当时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势力竞争的激烈性,当时封建势力强烈反对,说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性。其他选项和材料无关12.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A项,罗马法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是因为罗马法蕴含了自然法的的原则,包括自然、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等思想,故A项正确。B项,该观念最早出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并非罗马法蕴含的观念,故B项错误。C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虽是罗马法的原则之一,但并非罗马法征服世界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容而非罗马法的内容。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13.答案:C,本题考查陶片放逐法及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由材料可知,“陶片放逐法”具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病,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样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群体决策中的感情用事,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公民对官员优劣的判断未必都能深思熟虑,投票作出的判决也就未必准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14.答案:D,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议会下院中,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所以,要想当选为首相,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政党的领袖,并带领所属的政党在议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最后通过国王的任命即成为首相。故均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15.答案:C,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制。美国建立之初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中央的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各州各自为政,所以华盛顿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6.答案:C,本题考查对法国民主进程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专制主义势力根深蒂固。法国大革命后,在国家政体的选择上,各派政治势力进行了激烈斗争。政体上的变化实质上是由封建专制政体向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转变,而政治反复体现了民主与专制的较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7.答案:D,本题考查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宰相主持内阁工作。他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因此,威廉二世解除俾斯麦的职务完全合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18.答案:B,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改革内容的识记能力。A项,四百人议事会是梭伦改革的内容,克利斯提尼建立的是五百人议事会。故A项错误。B项,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实行陶片放逐法,将威胁到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外邦。故B项正确。C项,废除债奴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D项,发放“观剧津贴”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9.答案:D,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A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B项,中国人民抵制洋货与史实不符。中国当时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购买英国商品的需求较低,也不存在抵制行为。故B项错误。C项,南京条约签订后只有英国在中国开埠通商,不存在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的矛盾。故C项错误。D项,鸦片战争后,英国以为凭借其在中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就可以大肆进行商品输出,但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购买英国商品的需求较低),使英国愿望落空。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0.答案:B,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天京变乱。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领导阶级内部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A项,观点过于绝对,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抹杀了它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意义。故A项错误。B项,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决定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以致发生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故B项正确。C项,天京变乱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不是由于洪秀全不理朝政导致内部分裂。故C项错误。D项,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21.答案:B,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中央官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与以丞相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成为汉武帝时期的中枢决策机构。“中朝”的形成,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2.答案:B,本题考查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掌握。由题干中“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台湾被从中国领土中割离。A项,中法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中法新约,并未割让领土。故A项错误。B项,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故B项正确。C项,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在东北的驻军权。故C项错误。D项,抗日战争中,台湾已经被割让,抗战胜利后台湾被收回。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23.答案:C,本题考查马关条约。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4.答案:A,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这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或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5.答案:C,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的评价。鸦片战争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改变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6.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郡县制之所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郡县长官由皇帝和中央直接控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所以选D。A选项是指宗法制的作用,B指科举制,C指隋唐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得相权分散27.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特点的掌握, 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B选项九品中正制是依靠门第选官,步入仕途的多是世家大族。C选项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的选官制度,实行于西。D选项“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制度28.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大臣在皇帝面前的陈奏方式由宋以前的坐到宋时期的站,以致明朝必须跪,显示出皇帝权威的日益集中,结合所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容可得出结论为C,A,B,D选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29.答案:A,本题考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通过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权、立法权与司法权分别由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行使,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故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