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语言凝炼,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是一篇集历史、文学、地理于一身的传世佳作。诗歌生动地概括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很好的载体。学情分析由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远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加上诗歌承载的信息量大,一定的时空差距造成了学生学习本课一定的困难。设计思路 一、“情”为主线,培养情感 新课程倡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的统一。情感因素浓厚,是本课教材的一大特点。依据教材特点,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情感教育”为主线: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导课激趣;简介长征背景,教师借助长征路线图,配以生动的语言解说,为孩子理解诗歌奠定情感基调;学习课文,教师抓住情感训练,从语言文字的训练入手,引导孩子透过抽象的语言文字领悟丰富的文本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内化的情感充分的外现,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努力达到“文情、生情、师情”三者合一的教学境界,真正落实情感教育的训练目标。 二、以读为本,返朴归真 “书声琅琅”是一节好课重要参数。设计中特别注意朗读的训练。读的形式多样化,有听录音、自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配乐诵读;读的环节安排有变化,体会诗歌的中心句在理解后读,体会红军长征不怕难的诗句在读中理解,理解后再读,体现朗读指导的“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注重学科整合,引进音乐,让孩子随着乐曲诵读,发挥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作用。 三、找准切入点,突出文字训练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设计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引导孩子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词语结构入手,在体会“万水千山”的含义后,让孩子说出带有“万、千”的词语;从词语含义入手,在体会“只等闲”的含义时,安排选择“只”的意思;结合画面理解,体会“逶迤、磅礴”的含义,先引导观察画面,结合图意解词;体会“尽开颜”的含义,看录像,说录像,引导孩子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场面,从而调动孩子各种感观,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四、借助直观画面,缩小时空差距 诗中的文字承载的信息量大,加上长征历史距学生生活时代久远,因此,借助有效的直观画面,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必不可少的手段。设计中抓住诗歌的难点内容,安排出示“五岭、乌蒙”的画面,播放红军“飞夺泸定桥”、“爬雪山”、“陕北大会师”的录像,这些直观的影像资料,缩小了时空差距,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趣 师:那就开始我们今天这节课。请看大屏幕,同学们,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 生:他是毛主席。(他是毛泽东) 师:好眼力!对,他就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历史不会忘记,他和老一辈革命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我们更不会忘记,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是他率领了中国工农红军,创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这位伟人,一起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有关长征的一首诗。翻开课文25课,齐读课题。 师:七律是诗的一种格式,一般有四句八行,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长征才是诗的真正题目。 生:再读课题。 评析:“课伊始,情也生。”这个环节从认识毛泽东导入,配以教师生动的语言,不仅体现了单元课文的专题,而且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为孩子理解诗歌奠定情感基调。 二、直观解题,简介背景 师:那么,你了解长征吗? 生:长征是1934年10月开始。 师: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军事上的一个“战争神话”。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包围之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西康、云南、陕西等11个省份,在敌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走没人走过的路,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从而粉碎了蒋介石妄想把红军消灭在长征途上的企图,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挥笔写下这篇历史大作。 评析:新课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环节通过交流课前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教师再辅以路线图简介长征历史,增强学生对长征的感性认识,缩小学生认识上的时空差距,不但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那么,毛主席是怎样写长征的?请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师:听得认真,那么这些词语你能准确地拼读吗?谁来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四、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体会总起句 师:那么,每句诗主要写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两行诗最能概括红军长征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的?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那么,哪个词体现“难”?你是怎么理解?“万水千山”哪两个字看出山多、水多? 生:“万”、“千”两个字。 师:在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的词语中也带有“万”、“千”两个字,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生:万紫千红、成千上万、千军万马、千真万确 师:是呀,“万水千山”让我们看出长征的难,那么,哪个词语体现“不怕难”?你又是怎样体会? 生:“只等闲”,只等闲的意思是说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只”在字典中的意思有:只是;但是;仅仅是。那么“只”在这个词中要选择什么意思?那么,连起来的“只等闲”的意思就是 。是呀,一个“只等闲”就把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1)我要把红军的这种气概告诉全班同学,读! (2)我要告诉全场所有的老师和同学,读! (3)我要告诉全世界,全班一起来,读! 评析:积累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主教者以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在体会“万水千山”的含义后,引导孩子说说带有“万、千”的词语,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从词语的含义入手,在说出“只等闲”的意思时,安排学生选择“只”字的深刻含义,挖掘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基本属性。 2、体会“长征”的难? 师:长征要爬过很多高山,跨过很多条河,那么诗中写了哪些山,哪条河?默读后六行诗,用“”画出山名、河名。 生: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师:那好,红军长征爬山有多难?过河有多难?请同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诗句中的词语,体会体会。 师:交流得挺认真,那么红军爬山有多难?请看大屏幕说说哪座是五岭山脉?哪座是乌蒙山?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第一幅是五岭,因为画面上的山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第二幅是乌蒙,因为画面上的山高而险峻。 师:说得真好,那么毛主席在诗中各是用哪两个词来形容的?谁能结合图意说说“逶迤磅礴”的意思? 生:逶迤连绵不断,看不到尽头磅礴高而险峻,气势雄伟。(详:看图画,说图意,解词义,这也是课堂文字训很好的方法) 师:红军要爬过这么长的五岭,这么高而陡的乌蒙山,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让我们的思绪回到长征的年代,谁来说说。 师:天黑了,怎么样? 生:天黑了,红军在高山密林里过夜,也许会受到猛兽的袭击 师:干粮吃完了,怎么样? 生:干粮吃完了,红军就吃树皮、野菜,吃皮带! 师:皮带也吃完了。(生哑然)对呀,红军就这样空着肚子行进在长征途中。 师:下雨了呢? 生:山路泥泞,红军战士一脚水来一脚泥。 师:记得长征组歌有几句是这么唱的: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师清唱) 那好爬岷山又有多难?看录像。 生:岷山山上积雪冷山上风大、雪大险当时缺吃少穿冻死了 师:是呀,在雪山上红军战士受到饥饿和寒冷的威胁,这是生与死的考验,这是在和天斗呀,你说难不难?那么过河有多难? 生:金沙江、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江流湍急,且对岸都有敌人把守,很难! 师:飞夺泸定桥一课中写到对岸的守敌在叫嚣着:“” 生:“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师小结:其实红军长征的困难远不止这些。据史料记载,红军长征在人类军事史上创下五个“最”:历时最长,路程最远,考验最为严峻,每天敌机在天上侦察轰炸,地面敌人在围追堵截,战斗最为频繁,长征途中大大小小的战斗600多个,击溃敌人四百多个团,献身最为悲壮,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不足7000人,你说,红军长征它难不难? 评析:想象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最好的方法。这个环节主教者在学生正确理解“逶迤、磅礴”的词语含义后,引导学生想象长征途中的爬山“难”,设计了“天黑了,干粮吃完了,下雨了”的师生对话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一幅幅可观可感的生活画面,再加上教师适时的补充,红军长征的艰难处境深深地震撼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3、体会“不怕”难 师:面对这么大的困难,红军战士坚定有力的回答只有一个“不怕”。那好,怎样才能读出诗中表现红军长征不怕难的英雄气概呢?请同学们放声读后六行诗,注意诗中带有标点的体现“不怕难”的词语。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读3、4行,你怎样读? 生:“腾细浪”指的是翻腾的细小的浪花,“走泥丸”滚动的小泥团,从这里可以看出红军战士把困难看得很小,所以,我读的时候,读得轻而平淡。 师:真有自己的见解,让我们再次真切的感受一下这样的革命气概吧。请看大屏幕,画面中谁大,谁小?多么伟大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行诗。 生:(师:五岭逶迤)腾细浪 (师: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读得很不错,那么5、6行又怎读?先看大屏幕,指名读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边听边思考:毛主席和红军战士安然渡过金沙江后的心情会是怎样? 师:“佯攻”是什么意思?红军巧渡金沙江靠的是什么?这也就是毛主席著名的军事战术声东击西术。 生:(欢快、激动)那么,红军飞夺泸定桥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觉得这是一次什么样的战斗? 生:(惊险、悲壮) 师:讲述太平天国石达开的历史故事及蒋介石要毛泽东当“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后小结,怪不得,毛主席在长征胜利时想起这两次战斗感受是一“暖”一“寒”。那好,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生读。 师: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最后两行诗谁来读? 生读。 师:老师发现你读时面带笑容,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过了雪山,长征就要胜利了。 师:想看看红军过了雪山,大会师的场景吗?播放录像,谁能用学过的一个词形容当时的画面? 生:喜笑颜开,笑容满面,欢呼雀跃。 师:过了雪山,长征就要胜利了,让我们一起分享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吧! 全班齐读。 评析:书声琅琅是一节好课的重要参数。这个环节主教者引导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多途径多角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收发室岗招聘1人(非事业编制)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昌市2025江西南昌动物园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品收纳培训课件
- 2025浙江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发展集团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数字重庆公司下属智算科技分公司招聘2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省级分中心公开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约390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天安公交集团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启明星”等你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 充电站运营管理制度(参考模板)
-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手倒立前滚翻》
- NISP一级考前模拟训练题库200题(含答案)
- JJG 20-2001标准玻璃量器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英语中的时间表达(示范课例)
- 脊柱外科进修汇报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纲要课程笔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