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 关节活动度的定义2 关节活动度的分类3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4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5 主要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重点 难点 关节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 软骨或骨组织连接 称为关节 关节按连接方式可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 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 关节盘 半月板 关节唇 滑膜襞 直接连结 软骨 软骨细胞 基质 纤维 特发结缔组织 减少磨擦 承受负荷及吸收震荡 缺乏血管 再生能力差 韧带连结 纤维连结 透明软骨结合 骨性连结 纤维软骨联合 直接连结 缝 软骨连结 关节 关节的运动滑动运动 一骨的关节面在另一骨的关节面上滑动 如腕骨间关节 角度运动 相关两骨间角度减少或加大的运动 屈伸收展运动 旋转运动 环绕骨本身的长轴进行的运动 环转运动 骨的一端在原位转动 另一端做圆周运动 关节的分型 根据运动轴心或自由度多寡分为 单轴关节 只能绕一个运动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 包括滑车关节 指间关节 车轴关节 近远侧桡尺关节 双轴关节 两个自由度 包括椭圆关节 桡腕关节 鞍状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 三轴关节或多轴关节 可做屈伸 收展 旋转等多方向运动 包括 球窝关节 肩关节 杵臼关节 髋关节 平面关节 肩锁关节 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的关节都可以作绕环运动 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范围 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最大运动弧度 即一个关节从起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测量是肌肉 神经 骨骼损伤患者功能的基本方法 关节活动度分为 主动关节活动度 AROM 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PROM AROM和PROM AROM 关节运动通过人体自身的主动随意运动而产生 因此 测量某一关节的AROM实际上时考察被检查者肌肉收缩力量对关节活动的影响 PROM 关节运动时通过外力如治疗师的帮助而产生 正常情况下 被动运动至终末时产生一种关节囊内的 不受随意运动控制的运动 因此 PROM略大于AROM 测量AROM和PROM有不一样的用途 属于哪种关节活动 属于哪种关节活动 三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一 生理因素1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 2 关节囊的厚薄 松紧 3 关节韧带的强弱 多少 4 主动肌 拮抗肌的力量 伸展性 三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二 病理因素关节内异常 关节内骨折或软骨损伤 关节内游离体 关节积血或积液以及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 关节先天性畸形等关节本身的疾病或损伤 关节外异常 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及粘连 瘢痕挛缩 骨折 肌肉痉挛 严重的肢体循环障碍 周围神经损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先增大后减少 ROM异常常见原因 疼痛与肌肉痉挛制动等导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瘢痕与粘连关节积液 水肿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结构异常肌肉瘫痪或无力运动控制障碍 三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一 关节面的面积差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面积差越大 活动度也越大 肩关节与髋关节 尽管两者均为三轴关节 但因肩关节头大盂小 面积差大 髋关节的髋臼大而深 面积差小 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较髋关节大 二 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关节囊薄而松弛 关节活动度大 肘关节囊壁薄而松弛 故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大 三 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少关节韧带少而弱 关节活动度大 反之则小 髋关节周围有髂股韧带 耻股韧带 轮匝带 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所有这些大大限制了髋关节的运动 四 关节周围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多少及弹性肌肉的弹性越好 关节的活动度越大 但若肌肉体积过大和周围脂肪组织过多也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 五 关节盘的有无关节盘的介入使关节腔一分为二 关节腔的两部分可以产生不同的运动 增加了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 膝关节半月板使膝关节除屈伸运动外 在屈膝位时还可以做小腿旋转运动 六 年龄 性别及训练水平儿童和少年的关节活动度比成人大 女性比男性关节活动度大 训练水平高者比训练水平低者关节活动度大 七 生理状态生理状态对关节活动度有明显的影响 当人在麻醉或昏迷状态时 由于肌肉松弛 使关节处于软弱而不稳的状态 关节活动度较通常情况加大 痛风 类风湿性关节炎 烧伤后关节畸形 瘢痕 ROM评定的目的 判定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发现阻碍关节活动的因素为制定康复治疗目标 计划提供依据有助于选择适当的康复治疗技术有助于科学的评价疗效为患者及治疗师提供动力 为科学研究提供客观资料 ROM评定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各种原因造成的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禁忌证 骨折未愈合或关节脱位新鲜的肌腱 韧带 肌肉损伤骨化性肌炎 ROM的测量工具通用量角器 固定臂 移动臂 轴心 ROM的测量工具 方盘量角器电子量角器带刻度的尺子其他 数码相机等 ROM的测量方法 通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体位 通常选择解剖学立位的肢位作为零起始点 固定 防止代偿动作的发生 ROM的测量步骤 向被测者说明ROM测量的目的和方法确定检查体位 暴露待测关节确定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的位置被检查者主动活动该关节测量AROM 记录测量PROM 记录 ROM测量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采取正确的体位并给予有效的固定 不应在按摩 活动后进行测量 ROM存在个体差异 应进行双侧对比 如患者可完成全范围AROM 可不必测PROM 被动运动关节要轻柔 读刻度时 刻度应与视线同高主被动关节活动度不一致时 分析可能原因 测量同时观察和记录有无变形 肿胀 疼痛等 不同器械结构不宜相互比较 对同一患者 测量者及测量工具应保持一致 注意药物对ROM的影响 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量 肩关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指 拇指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颈椎胸椎与腰椎 人体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上肢 肩关节 屈曲 伸展 外展 内收 水平外展 水平内收 内旋 外旋肘关节 屈曲 伸展前臂 旋前 旋后腕关节 掌屈 背伸桡偏 尺偏拇指 掌指关节屈曲指骨间关节屈曲手指 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骨间关节屈曲远端指骨间关节屈曲 肩关节 屈曲 伸展 体位 仰卧 坐或立位 臂置于体侧 肘伸直 前臂中立位 轴心 肩峰固定臂 与腋中线平行 对准股骨的大转子 移动臂 与肱骨纵轴平行 对准肱骨外上髁 屈 0 170伸 0 60 肩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1受试者一般采取坐位或站立位 肩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2测量肩关节屈曲和伸展时的轴心是肩峰 肩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肩峰 肩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腋中线平行 肩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肱骨纵轴平行 肩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6肩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170 肩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7肩关节的伸展称为后伸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60 肩关节 外展 内收 体位 仰卧 坐或立位 臂置于体侧 肘伸直 前臂旋后 使肱骨充分外旋 防止因肱三头肌紧张限制运动的完成 轴心 肩峰固定臂 与身体中线平行移动臂 与肱骨纵轴平行外展 0 170内收 0 45 使肩关节处于20 45度屈曲位 肩关节外展 步骤1受试者一般采取坐位或站立位 肩关节外展 步骤2测量肩关节外展时的轴心是肩峰 肩关节外展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肩峰 肩关节外展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身体中线平行 肩关节外展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肱骨纵轴平行 肩关节外展 步骤6肩关节外展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170 肩关节 水平内收 外展 体位 坐位 肩外展90度 肘屈曲或伸展 手掌向下 轴心 肩峰固定臂 肩关节中线 指向颈部 移动臂 肱骨中线 指向肱骨外上髁 水平内收 0 130水平伸展 0 40 肩关节 内 外旋 体位 仰卧 肩外展90 肘屈90 前臂中立位 轴心 鹰嘴固定臂 与腋中线平行移动臂 与前臂纵轴平行 沿着尺骨干 指向尺骨茎突内旋 0 70外旋 0 90 肩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1受试者一般采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 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立位 肩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2测量肩关节内旋和外旋时的轴心是尺骨鹰嘴 肩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鹰嘴 肩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肩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桡骨纵轴平行 肩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6肩关节内旋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70 肩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7肩关节外旋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90 肘关节 屈曲 伸展 体位 仰卧 坐或立位 臂取解剖位轴心 肱骨外上髁固定臂 与肱骨纵轴平行移动臂 与桡骨纵轴平行 指向桡骨茎突屈曲 0 135 150过伸 0 5 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1受试者取坐位上臂在体侧自然下垂前臂旋后掌心向前 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2测量肘关节屈曲时的轴心是肱骨外上髁 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肱骨外上髁 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肱骨纵轴平行 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桡骨纵轴平行 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6肘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150 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7肘关节伸展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前臂 旋前 旋后 体位 坐位 上臂置于体侧 屈肘90轴心 尺骨茎突固定臂 与地面垂直移动臂 腕关节背面 旋前 或掌面 旋后 各0 80 90 旋前 旋后 前臂旋前和旋后 步骤1受试者取坐位上臂置于体侧肘屈90 前臂中立位 前臂旋前和旋后 步骤2测量前臂旋前和旋后的轴心是第三掌指关节骨突处 前臂旋前和旋后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第三掌指关节骨突处 前臂旋前和旋后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前臂旋前和旋后 步骤5让受试者手中握一支铅笔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铅笔平行 前臂旋前和旋后 步骤6掌心向下测旋前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80 前臂旋前和旋后 步骤7掌心向上测旋后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80 腕关节 掌屈 背伸 体位 坐位 臂完全旋前 肘屈曲90轴心 尺骨茎突固定臂 与尺骨纵轴平行 指向鹰嘴移动臂 与第五掌骨纵轴平行掌屈 0 80背伸 0 70 腕关节掌屈和背伸 步骤1受试者一般采取坐位肘屈90 前臂在桌上置于中立位 腕关节掌屈和背伸 步骤2测量腕关节掌屈和背伸时的轴心是桡骨茎突 腕关节掌屈和背伸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桡骨茎突 腕关节掌屈和背伸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前臂纵轴平行 腕关节掌屈和背伸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食指轴线平行 腕关节掌屈和背伸 步骤6腕关节掌屈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80 腕关节掌屈和背伸 步骤7腕关节背伸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70 腕关节 尺 桡侧偏 体位 坐位 屈肘 前臂旋前 腕中立位轴心 腕背侧中点固定臂 前臂背侧中线移动臂 与第三掌骨纵轴平行桡偏 0 25尺偏 0 30 腕关节桡偏和尺偏 步骤1受试者一般采取坐位屈肘前臂旋前掌心向下置于桌上 腕关节桡偏和尺偏 步骤2测量腕关节桡偏和尺偏时的轴心是腕横纹背侧中点 腕关节桡偏和尺偏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腕横纹背侧中点 腕关节桡偏和尺偏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前臂背侧中线平行 腕关节桡偏和尺偏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中指轴线平行 腕关节桡偏和尺偏 步骤6腕关节桡偏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25 腕关节桡偏和尺偏 步骤7腕关节尺偏至最大限度正常活动范围应是0 30 掌指关节 MP 屈伸 体位 坐位 肘屈曲90 前臂正中位轴心 掌指关节的背侧面固定臂 掌骨背侧中线移动臂 近端指节背侧中线屈曲 0 90伸展 0 45 掌指关节 MP 外展 内收 体位 坐位 肘屈曲 前臂旋前 腕正中位轴心 掌指关节背侧面固定臂 掌骨背侧中线移动臂 近端指节背侧中线0 20 近端指间关节 PIP 屈曲 伸展 体位 坐位 腕中立位 前臂放桌上 轴心 近端指间关节的背侧固定臂 近端指节背侧中线移动臂 中间指节背侧中线0 120 远端指间关节 DIP 屈曲 伸展 体位 坐位 腕中立位 前臂放桌上 轴心 远端指间关节的背侧面固定臂 中间指节背侧中线移动臂 远端指节背侧中线屈曲 0 80伸展 0 10 拇指腕掌关节 屈曲 伸直 体位 坐位 肘屈曲 前臂中立位轴心 拇指腕掌关节的掌侧固定臂 平行桡骨的长轴移动臂 平行第一掌骨的长轴屈曲 0 15伸直 0 20 拇指腕掌关节 外展 内收 体位 坐位 肘屈曲 前臂正中位轴心 拇指腕掌关节背侧固定臂 平行第二掌骨外侧中线移动臂 平行第一掌骨外侧中线0 60 拇指腕掌关节 对掌 拇指掌指关节 屈曲 伸直 体位 坐位 肘屈曲 前臂中立位轴心 掌指关节的背侧固定臂 平行第一掌骨背侧中线移动臂 平行第一近端指节背侧中线屈 0 50伸 0 10 拇指指间关节 屈曲 伸直 体位 坐位 肘屈曲 前臂旋后轴心 指间关节背侧固定臂 平行近端指间背侧中线移动臂 平行第一远端指节背侧中线屈 0 80伸 0 10 髋关节 屈曲 体位 仰卧或侧卧 对侧下肢伸直轴心 股骨大转子固定臂 与身体纵轴平行移动臂 与股骨纵轴平行 指向外上髁膝屈曲位 0 125膝伸展位 0 90 髋关节屈曲 步骤1受试者一般采取仰卧位 对侧下肢伸直或屈膝 髋关节屈曲 步骤2测量髋关节屈曲时的轴心是股骨大转子 股骨大转子的体表位置在站立时可见大腿外侧该部位形成一个凹陷 凹陷的中心即是大转子 髋关节屈曲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股骨大转子 髋关节屈曲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通过大转子与躯干的纵轴平行 或与床面平行 髋关节屈曲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股骨纵轴 紧贴大腿外侧中线 平行 髋关节屈曲 步骤6髋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髋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应是0 125 髋关节 伸展 体位 俯卧位轴心 股骨大转子固定臂 与身体纵轴平行移动臂 与股骨纵轴平行0 30 髋关节伸展 步骤1受试者一般侧卧 下面腿自然屈曲 待测腿伸直 髋关节伸展 步骤2测量髋关节伸展时的轴心是股骨大转子 髋关节伸展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股骨大转子 髋关节伸展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身体纵轴平行 髋关节伸展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髋关节伸展 步骤6髋关节伸展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髋关节伸展活动范围应是0 15 髋关节 内收 外展 体位 仰卧轴心 股骨大转子对应到髋关节前侧表面处固定臂 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移动臂 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的连线各0 40 髋关节外展和内收 步骤1受试者一般采取仰卧位 身体呈一直线 髋关节外展和内收 步骤2测量髋关节外展和内收时的轴心是髂前上棘 髂前上棘的体表位置 令受试者弯曲大腿 在腹股沟线上方沿髂骨用拇指从上向下即可找到最向前下方突出的一点就是 髋关节外展和内收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髂前上棘 髋关节外展和内收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对齐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线 再将量角器的90 线与连线对齐 髋关节外展和内收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髋关节外展和内收 步骤6髋关节外展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髋关节外展活动范围应是0 40 髋关节外展和内收 步骤7用双手抱起对侧腿 髋关节内收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髋关节内收活动范围是0 30 髋关节 内旋 外旋 体位 仰卧 两小腿垂于床沿外轴心 髌骨下端固定臂 与地面垂直移动臂 与胫骨脊指向踝部中点各0 45 髋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1受试者一般采取仰卧位或坐位 膝关节呈90 屈曲 被测下肢在床边自然下垂 注意下垂的腿要伸出床缘的外面 髋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2测量髋关节内旋和外旋时的轴心是髌骨中心 髋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髌骨中心 髋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髋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 髋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6髋关节内旋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髋关节内旋活动范围应是0 45 髋关节内旋和外旋 步骤7髋关节外旋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髋关节外旋活动范围应是0 45 膝关节 屈 伸 体位 俯卧 仰卧或坐位轴心 股骨外上髁固定臂 与股骨外上髁到股骨大转子移动臂 腓骨外侧中线平行 指向外踝屈 0 130伸 0 膝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1受试者可以采取侧卧位 下面腿自然屈 待测腿伸展 膝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2测量膝关节屈曲和伸展时的轴心是股骨外侧髁 股骨外侧髁的体表位置在伸膝位时 用一手的拇指和中指横跨过髌骨中线 在膝外侧能感受到的凹陷即为股骨外侧髁 膝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股骨外侧髁 膝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膝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 膝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6膝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应是0 130 膝关节屈曲和伸展 步骤7膝关节伸展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膝关节伸展活动范围应是0 踝关节 背伸 跖屈 体位 仰卧 膝关节屈曲20 30 踝中立位轴心 腓骨外踝远端一寸处固定臂 与腓骨外侧中线平行 指向腓骨头移动臂 与第五趾骨纵轴平行背屈 0 15跖屈 0 50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 步骤1受试者一般采取仰卧位 使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中立位 注意要防止踝关节的内 外旋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 步骤2测量踝关节背屈和跖屈时的轴心是腓骨纵轴与足外缘的交点 约在外踝下2CM处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 步骤3将量角器的 0 点对准腓骨纵轴与足外缘的交点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 步骤4将量角器的固定臂与腓骨纵轴平行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 步骤5将量角器的移动臂与第五跖骨纵轴平行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 步骤6踝关节背屈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应是0 15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 步骤7踝关节跖屈至最大限度 正常的踝关节跖屈活动范围应是0 50 踝关节 外翻 内翻 体位 仰卧 膝关节屈曲20 30 踝放松轴心 足部背侧的中点固定臂 胫骨脊前侧指向胫骨粗隆移动臂 第二跖骨的背侧面外翻 0 20内翻 0 35 颈椎 屈曲 后伸 体位 坐位 颈部在解剖位上轴心 两臂交点固定臂 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枕头项目合作计划书
- 简单加减法游戏挑战试题及答案
- 《桥梁与道路工程》课件
- 2025年防护用品销售合同
- 《连翘薄荷》课件
- 2025年家电配线组件项目建议书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无中介版)
-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41-47课时导学案
- 2025年离子敏传感器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除涝排水设施管理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YY/T 1778.1-2021医疗应用中呼吸气体通路生物相容性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 GB/T 20041.21-2008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21部分:刚性导管系统的特殊要求
- GB/T 14054-1993辐射防护用固定式X、γ辐射剂量率仪、报警装置和监测仪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报告
- 八年级英语15篇完形填空(附答案)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件第四讲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 会宝岭选矿厂集中控制技术方案
- 第13讲巧解弦图与面积
- 毕业设计(论文)-CK6150总体及纵向进给和尾座部件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