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学案.doc_第1页
六下语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学案.doc_第2页
六下语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学案.doc_第3页
六下语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学案.doc_第4页
六下语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下语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学案 六下语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学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稚、疚、液”4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印度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予人们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拉曼的介绍。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提纲: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词语,自学生字。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找出自己没读懂的地方。4.、查找拉曼的资料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导语:苹果熟了会从树上落下来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而牛顿小时候却想“为什么它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长天后,他发现了“地球引力”;水壶里的水开了,壶盖会不停地跳起来,这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长大后发明了蒸汽机凡是有所作为的科学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从而不断有了科学的发现与发明,有了科技的进步,有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的故事。板书课题: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二、展示交流:1、利用查找的资料,简介人物。拉曼(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曼是印度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亚洲科学家。拉曼还是一位教育家,他从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将其中很多优秀人才输送到印度的许多重要岗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自学情况。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出示生字,检查认读。强调字音:讳(hu)、疚(ji)指导字形:惰、疚理解词语语塞:由于激动、气愤或理亏等原因而一时说不出话来。饶有兴味:饶:丰富,多。非常有兴趣。愧疚:因自己错误而自责,惭愧不安。颇有作为:颇:很;作为:作出成绩。指作出很多成绩。闭目塞听:塞:堵塞。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夸张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脱离实际。散射:光线通过有尘埃的空气等介质时,部分光线向多方面改变方向。殊荣:特殊的荣誉。3学生轮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4、弄清故事的六要素,学生汇报交流时间:1921年。地点:取道地中海的一艘轮船上。人物:拉曼与一对印度母子。起因:男孩提出“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一问题,使拉曼对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原来的解释产生疑惑,而男孩强烈的好奇心给了他启发与警醒。经过:拉曼回国后,针对男孩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发现了光散射效应,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结果:即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要对“已知”心存好奇,善于从“已知”的“未知”中获得新的发现。5、根据故事的六要素,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儿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儿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儿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第三部分(第l4自然段)写男孩儿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末知”之中。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男孩的“好奇心”1学生默读课文第l8自然段,说说地中海得名的原因?2“饶有兴味”是什么意思?3拉曼认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是什么?说说男孩留给自己的印象。4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深人理解。四、课堂小结从男孩儿与妈妈的谈话中可以看到,他知道这个大海叫地中海后,还要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进而还想知道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发拉曼的兴趣,并给孩子做出解释。五、练习反馈 1、组词。己( ) 讳( ) 夜( ) 疚( ) 塞( )忌( ) 伟( ) 液( ) 痛( ) 赛( )2、照样子写词语。不知不觉 、 、 、 。源源不断 、 、 、 。暖风徐徐 、 、 、 第二课时预习提纲: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用笔画出来。教学过程:一、疑趣导入:拉曼受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的触动,唤醒了科学的好奇心,经过科学的探索,终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由此拉曼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他是怎样由一个疑惑而获得发现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近拉曼,解开迷题。二、展示交流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1质疑。2研读课文第二部分:为什么说是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自读第9自然段,了解瑞利的观点。拉曼是怎样发现“光散射效应”的?男孩儿的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他对自己向孩了的解释产生了怀疑(第10、11自然段)。理解句子:“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理解句子:“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拉曼研究的经过和结果(第12自然段)。这一段是分三层来叙述的。第一层:写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释,认为他的解释证据不足。第二层:他经过深入研究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蓝色的原理。第三层:后来拉曼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教师小结: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儿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殊荣”充分表明了拉曼这一研究成果的分量(第13自然段)。你认为拉曼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最关建的是什么?(品读第三部分)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末知”之中(第l4自然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二、总结全文“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了的故事”实际上是男孩儿的问题唤起了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是拉曼追求“未知”从而获得新的“已知”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科学家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自觉性与探索精神。读完课文,你认为拉曼获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好奇心,有反思意识,有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三、拓展延伸老师:同学们还想了解有关科学家拉曼的更多情况吗?(由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些课前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四、练习反馈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板书设计: 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男孩的问号 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知”中追求“未知” 好奇心教学反思: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海洋如何如何的重要,海洋的污染会带来怎么样怎么大的后果,学生直观的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了解后的感受打动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