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3(高校课堂必备).doc_第1页
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3(高校课堂必备).doc_第2页
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3(高校课堂必备).doc_第3页
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3(高校课堂必备).doc_第4页
徐建第三单元导学案3(高校课堂必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神山记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 2、 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手法。 3、 理清思路,背诵第三段。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预习案教材助读一、 走进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二、 了解背景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王安石游褒禅山未能穷尽山洞。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 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三、 夯实基础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标点),认真巩固落实。四、 整体感知1、 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2、作者发了哪些议论?前一点是由什么事情生发出来的?后一点呢? 可见第3、4段是议论部分,分别照应第1、2段。3、请同学们给本文分层。预习自测(一)字音A褒禅( )山亦谓之华山。 B今言“华”( )如“华实”( )之“华”( )者,盖音谬也。 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也。 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 )然。 E既其出,则或咎( )其欲出者。 F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之。 G何可胜( )道也哉! H庐陵萧君圭( )君玉 I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二)虚词“其”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距其院东五里4、独其为文犹可识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其孰能讥之乎?8、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以”1、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 由山以上五六里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5、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也”1、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4、何可胜道也哉(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则其至又加少矣:5、火尚足以明也:6、常在于险远: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三)古今异义词1、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于是予有叹焉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信息链接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翻译与赏析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几为有悔。3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探究点2提炼概括本文第三段可分为几层意思?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道理如何评价? 探究点3鉴赏评价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文本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刘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阳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 度:推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吾惧其死也 昔其用武而不终也B认者得牛而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 而从六国破亡之言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宽须臾遣人视奴 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 B. C. D.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2)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庐冢(zhn) 何可胜道(shn) B.盖音谬也(i) 窈然(yo) C.安上纯父(f) 无物以相之(xin) D.咎其欲出者(ju) 瑰怪(u)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6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8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9对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不随以止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然力足以至焉 可以无悔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 B./ C./ D./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