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四.doc_第1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四.doc_第2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四.doc_第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四.doc_第4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四第卷(共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哺育(b)巷道(xing)宁谧(m)蛰伏(zh)B堤坝(d)句读(du)奶酪(lo)采撷(ji)C寒暄(xun)绵亘(gng)惬意(qi)浸渍(z)D畏葸(x)讣告(f)自诩(x)搭讪(shn)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前踞后恭 震聋发聩 秣马厉兵 官冕堂皇B鞭辟入理 休戚相关 题纲挈领 运筹帷幄C暇不掩玉 有条不紊 穷兵毒武 惴惴不安D栉风沐雨 虚与委蛇 暴虎凭河 喁喁私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观众在北京展览馆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_的情景。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中韩围棋在LG杯上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_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A期间 必须 越发B瞬间 必须 更加C瞬间 必需 更加D期间 必需 越发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满清末年,同治帝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当他亲政后,确实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B广电总局清理荧屏的“四大工程”正式启动后,以往在荧屏上风光无限的涉黑电视剧顿时成了残羹冷炙,好不凄惨。C周杰伦唱歌有一个特点,就是藕断丝连,若不看歌词,你能听清楚他在唱些什么吗?DNBA西部总决赛,由于姚明因伤缺阵,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输给湖人队在所难免。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B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那一刻,无论是参与登顶的队员,还是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心灵的震撼。C高速磁悬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6下列课文中的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秩序,安排(八州)的序列B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 意:特意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看不起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容量单位,极言其细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7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8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9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宣,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注】:款:至,到。鱼龙曼延、角觝:均为古代杂戏名。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阿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第卷(共111分)四(22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2分)_(2)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分)_(3)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4分)_11诗文默写及文学常识。(8分)(1) 然秦以区区之地,_,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2)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映带左右。(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4)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知来者之可追。(5) 孔子曰:三人行,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6) 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7) 作家孙犁的作品,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其中有许多血肉丰满的劳动者形象。他所代表的文学流派被称为“_”。(8) 韩愈,字退之,中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_”(文学运动名)的倡导者。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塞下曲 许 浑凉州词 王 翰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许浑(?约858)晚唐诗人。桑乾河,又名桑干河,永定河的上游,在今天的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间。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1) 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马沅为什么评其“写得酸楚不可言”。(2分) _ (2)唐诗别裁评凉州词“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同样“悲感已极”,但一首显得豪放旷达,一首令人黯然销魂,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其原因。(4分)_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20题。(20分)牛的写意(李汉荣)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牛终生都在流泪。 天空中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的大而黑的眼睛。牛,其实是很妩媚的。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是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声响,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场因她而发的战争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炮。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的狂妄和机诈。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过去。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不披露的秘密。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早晨,从海边攀援到群山之巅。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在城市,除了人世间浑浊的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13怎样理解文首“牛终生都在流泪”这句话的含义?为牛写意,为什么要从牛的眼睛写起? 14概括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分别刻画了牛怎样的形态精神之美?(5分)1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所谓的“诗”和“非诗”的理解。(4分)16文章第段画线句描写牛留下的蹄印极有诗情画意,试着分析这样描写的妙处。(7分)六语言运用题(9分17阅读下面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3)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182008年9月,四川省苍旺县的少量橘子感染了大实蝇疫情。县委、县政府当即采取果断措施,严禁感染疫情的橘子上市,发动群众将其深埋在石灰坑里。由于措施得力,疫情迅速被扑灭,没有任何扩散的迹象。但是,有好事者却编发了一条手机短信,让大家别吃橘子,说橘子里有小蛆状的病虫。这条短信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人们谈“橘”色变,大半个中国橘子严重滞销,各地橘农和商贩痛不欲生。一条歪曲事实的手机短信,把中国闹得沸沸扬扬,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有许多老话形容谣言巨大的杀伤力。请你写出这样的两句老话,成语、俗话、格言都可以。(2分)(1) _(2) _19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礼貌用语,比如问候教师时说“教祺”;请人勿送说“留步” 请给方便说“借光”。下面几种生活情形下,我们该怎样使用礼貌用语?(4分)(1) 请改文章说“ ”(2) 还物给人说“ ” (3) 求人指点说“ ”(4) 请人原谅说“ ” 七、作文(60分)20请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四试题参考答案一、(18分)1D(A巷 hng B撷 xi C亘 gn)2B(A踞倨、震振、官冠,B理里、题提,C暇瑕、玉瑜、毒黩,D凭冯)3B(期间,某个时期里面。瞬间,转眼之间。这里应填“瞬间”。必须,副词,一定要,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必要。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强调应该有必须有。这里应填“必须”。在比喻同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时,“更加”“越发”通用,但用于两种事物的比较进,只能用“更加”)4C5D(A搭配不当,删去“倾倒和”;B语义重复,删去“无不”或“毫无例外地”;C句式杂糅,改为“都靠的是电磁力”或“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6C(A序,引,招致。B意,料想。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极言其细微)二、(9分)7D(D项由第一自然段可知,是对该段主要信息的概括。A项主要信息在第一段,正确的信息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并没有忽视该哲学思想。B项“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C项的表述只是一种现象,并没有体现儒学思想的内涵,答非所问,故该项错。)8D(该题信息涉及到第二、第三、第四三个自然段,涵盖了孔子儒学的内容。D项见第四自然段,是孔子对中道思想的理解。A项信息在第二段,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编制礼乐,故该项中说“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错。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C项信息在第四自然段,该项中前提条件错,唐尧舜时期不是春秋时代,故该项错。)9D(D项信息涉及到全文,是对文中主要信息的正确概括。A项信息在第二段,“唯一保证”错误;“始终起着积极作用”错误,原文是说“曾产生过积极作用”,故该项错。B项信息在第四段,“中庸、过、不及”是指事物发展的三种形态,不是指人,故该项错。C项信息在最后一段,“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错误,原文只是说要“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学思想,扩大了范围,是对文中信息的错误理解。)三、(12分)10C(C选项的“遇”应为“对待”,本句很好翻译,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11C(“咸私哂其矫饰焉”中的“焉”很明显是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则是代词“之”;A项两个“为”皆是表被动的介词;B项的“以”则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12C(C 明显错误点在“主张当即平定”,“当即”时间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13B(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考生应当注意,资治通鉴本身就是给君王作辅证,司马光当然站在劝谏君王的角度论事。而旧唐书则是站在裴矩的角度。)四、(24分)14(见译文画线部分)15略16(1) 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人已死,衣何用?人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 (大意对即可)(2) 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不开的。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2分)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许浑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2分)五、(20分)17会流泪的生命是最慈悲善良的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出牛最本质的特点善良,表达出作者对此深情的赞美。(2分)从牛的眼睛中可以看到善良慈悲、看到诚实忠诚、看到美丽灵气,在作者看来这些是牛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要表现牛的神韵,自然要从牛最直观突出的特征写起。(2分)18牛的眼睛常年流泪,又是诚实美丽的,由此看出牛的善良、仁慈、有灵气;牛的角是对称,简直是艺术品,只用于为爱争斗,看出它有情有义的特点;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生命显得如此质朴踏实;牛的食谱简单,生命的要求是如此简单生命却又坚韧普通;牛不制造秽物,干净,是圣洁的。(一个点一分共5分)19所谓“非诗”是指文学作品里表现的虚假造作、庸俗浮浅的情感,(1分)与真正的文学作品大相径庭,根本算不上文学,所以作者用“非”予以否定(1分)。所谓“诗”是指如果一个作家能像牛一样去写作,表现像牛一样质朴自然纯真平和的情感,那才真正贴近了生活和文学的本质(1分),这种本质作者称以诗,表现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1分)20(1) 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2分)(2) 这些描写能让人获得安宁平和、自然淳朴、豁达坦然的内心感受,(2分)突出了文章热爱自然,崇尚质朴纯净生活的主题(2分);同时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与田园牧歌的主题相得益彰(1分)。21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每点各1分)22参考答案:(1) 人言可畏 三人成虎 (2)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23(1) 请人修改说“斧正” (2) 还物给人说“奉还” (3) 求人指点说“赐教”(4) 请人原谅说“包涵” (每个1分)【译文】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县)人,未满周岁就成了孤儿,由他的伯父裴让之所抚养。长大后,裴矩广泛地学习,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当时,隋文帝杨坚任定州总管,派人召他做补记宣,对他非常亲近、敬佩。后来,杨坚当了皇帝,裴矩升任吏部侍郎。大业初年,西域那些蕃国派人到甘肃张掖与中国人开展商业活动,隋炀帝杨广派裴矩去监督这些事。趁此机会,裴矩考察、探访了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山川险隘、部族首领、大户姓氏、地方物产、民族服饰,等等;然后,回到京城把这些情况秉告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每天派人请他到皇宫里来,向他打听西域地区的事情。皇上驾临东都洛阳,裴矩觉得四方蕃国前来朝贡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