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六次周考历 史 试 题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1至7页,第卷7至 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命题范围:必修一第一二章 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 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从“共主”到“独主”的变 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2 史记楚世家引齐书:“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 里,以备楚。”据材料判断,此长城A目的是“互防” B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C属秦万里长城的一段 D成为中国农牧业区的分界线3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 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 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D宋代以来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4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 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5 柳宗元认为“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政”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政”指秦之“暴政”C“制”是指郡县制 D柳宗元的判断正确6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了,录取标准总成为问题。唐朝科举考试考诗赋,宋朝则考 “经义”,即仁义道德,演变到明朝,又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八股取士制度。明 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意在A明朝政府希望通过八股文来选拔真正的人才B明朝政府通过八股取士来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C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7 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一直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始 出现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 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可见,三司制度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得以实现 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8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 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 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有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 事裁判权 A BC D9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 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 素,显然不大可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 B封建制、大一统、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C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 D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 10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 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 B皇权逐步加强 C外朝受内朝牵制 D三省已具雏形 11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 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12“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 上第。”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3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14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 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 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1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6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 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17“从战争(甲午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慈禧太后、奕、李鸿章)一直致 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 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他们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高是基于A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 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C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18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 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 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9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史实的有隋唐英雄 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康 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台湾1895中李鸿章说出了“八国联军刚刚火烧 了圆明园”的台词A BC D20 “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士勇数十营,誓愿与 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与这一场面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1马关条约签订后,某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说的会是A我们(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B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D虽然我们以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也开过工厂,但这次开设工厂是合法化的,且更便利了22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甲说: “我参加 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 “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 B乙C丙 D丁23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 “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 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成现实24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 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 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25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 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 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26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 “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 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 的是 A侵华英军 B英法联军C发动甲午战争的日军 D八国联军271906年孙中山的演说中有:“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 是民主政治?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这说明孙中山 主张建立 A议会民主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C议会君主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28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 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 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29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0 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把西方的政治学 说和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其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社 会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 A宣布主权在民 B规定国民权利C实行三权分立 D实行责任内阁3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 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中共的这 一声明应发表在 A西安事变前 B八一三事变后 C洛川会议后 D九一八事变后32警世通言第十八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 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A否定了科举制的作用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科举考试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33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 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 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开放五个口岸 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 D中国自开商埠34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 并且已废除了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消费品竟不及荷 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清政府继续实施闭关政策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鸦片输入大量增加削弱了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A B C D35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 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 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这 些观点的本质是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 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36“近代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 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 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37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 又以为人眼,相与同詈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38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 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了战国以后,姓氏 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 直接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39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 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 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 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 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40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 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卷(非选择题 共40分)41 (2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 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 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8分)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 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 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8分)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 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 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8分)4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912年中国大事年表(部分)时间大事 1月1日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1月30日中华民国实业协会在南京成立,该年成立的实业团体达40多个2月1日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五项教育方针,以培养共和国国民 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 2月13日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3月政府颁布剪辫令、禁止缠足令,倡导变革礼仪等社会风俗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朝文武各官照旧供职 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政府、参议院等不久迁往北京 7月10日教育部重订学制,规定小学4年、高小3年、中学4年、本科4年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4个政党,合并为国民党 9月初袁世凯发布尊崇伦常文 10月22日北京政府公布:报纸报部立案者89种,各党、会报部立案者共85个 12月15日袁世凯颁布戒严法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一面成为旧民主主义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但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一个产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时代当社会主义制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粤聚英才粤见未来”招聘教育人才9人(南宁师范大学校区专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传媒数据标准化研究报告(2025版)
- 2025年中国黄原酸盐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温州永嘉县桥头镇中心卫生院招聘临时医务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高层次招聘2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教体系统事业单位招聘3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所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烟台市公费医学生考试选聘(139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深圳市罗山科技园开发运营服务有限公司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拟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生春季专场双选会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精神病学》考试题库完整
- 自锁现象与摩擦角
- 十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 谢孟媛中级文法讲义
- 中国少年先锋队入队申请书 带拼音
- 动火证模板完整版
- 泰国-英语-介绍-
-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课件
- 你画我猜活动课件
- DIP插件外观检验标准
- 天津科万物业设备台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