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数学复习专题 平面向量一、考点透视本章考试内容及要求: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B级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平面向量的积)C级平面向量的数量积C级(老教材为D级)向量的坐标表示C级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C级平行向量及垂直向量的坐标关系C级向量的度量计算C级注:B水平:对所学数学知识有理性的认识,能用自已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据此进行判断;知道它们的由来及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知道它们的用途。对所学技能会进行独立的尝试性操作。C水平:对所学数学知识有实质性的认识并能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掌握其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有关技能已经形成,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有关问题。二、复习要求1理解向量、向量的模、相等向量、负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2掌握向量的向量表示形式、几何表示形式和坐标表示形式;3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及实数与向量的乘积、数量积等运算的向量表示形式、几何表示形式和坐标表示形式;4能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有关知识求向量的模及两个向量的夹角,并能解决某些与垂直、平行有关简单几何问题。概括地说,即理解向量有关概念,掌握向量基本形式(3种)及基本运算(4种),关注向量简单应用。三、复习建议向量是近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的一种工具。向量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应用很广,在解析几何里应用更为直接,用向量方法特别便于研究空间里涉及直线和平面的各种问题。从数学发展史来看,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空间的向量结构并未被数学家所认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才把空间的性质与向量运算联系起来,使向量成为具有一套优良运算通性的数学体系。向量是高中数学的必修内容,也是研究其它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利用向量知识去研究几何问题中的垂直、平行关系,计算角度和距离问题将变得简单易行,其特点兼有几何的直观性、表述的简洁性和方法的一般性,因而它也是高考必考内容。每年的平面向量的高考,除了以小题形式考查一些简单的概念之外,还常与解析几何、三角等内容结合以解答题形式进行综合考查,试题的难度一般在中、低档题水平,复习时应重视向量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难度不要拔高。四、知识要点1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1)平面向量:我们把平面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平面向量(以下涉及的“向量”,如不作特别说明就指平面向量)。用带有箭头的线段AB表示向量。以A为始点,B为终点的向量,记作,也可用加黑的小写字母a表示。向量的大小,也就是的模 (或称长度),记作。(2)零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它的方向是不确定的。(3)单位向量:模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向量a的单位向量是指与向量a方向相同且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记作,。(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5)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若向量a、b、c平行,记作abc。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6)负向量:与向量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负向量。2向量的运算(1)向量的加法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加法法则aaa+bbba+b图61图62三角形法则(见图61);平行四边形法则(见图62)。运算性质:a+b=b+a (a+b)+c=a+(b+c) a+0=0+a=a坐标运算:baa-b图63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2)向量的减法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减法法则三角形法则(见图63)坐标运算:a=(x1,y1),b=(x2,y2),则a-b=(x1x2,y1y2)。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x1x2,y1y2)。(3)实数与向量的积定义:一般地,实数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当其中,a与a同向,|a|=|a|;当0时,a与a反向,|a|=|a|;当=0时,a=0。运算律: a)=()a,()a=a+a,(a+b)=a+b。坐标运算:设a=(x,y),则a=(x,y)=(x,y)。(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ab=|a|b|coa,(a0,b0,。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 0a=0。 重要性质设a,b都是非零向量,e是与b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是a与e的夹角,则(1) ea=ae=|a|cos。(2) abab=0。(3) 当a与b同向时,ab=|a|b|;当a与b反向时,ab= |a|b|。特别地,aa=|a|2或|a|=。(4)(5) |ab|a|b|。运算律 ab=ba,(a)b=a(b)=(ab),(a+b)c=ac+bc。坐标运算: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3重要定理、公式(1)两个非零向量a,b平行的充要条件aba=b。设a=(x1,y1),b=(x2,y2),则。(2)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abab=0设a=(x1,y1),b=(x2,y2),则ab x1x2+y1y2=0。(3)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那么|a|=。(4)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设P(x,y),P1(x1,y1),P2(x2,y2),且,则。中点坐标公式五、例题解析【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若a=b,则ac=bc;(2)若ab=cd且x=y,则(ab)x=(cd)y;【分析】(1)真命题。a=b,|a|=|b|且a与b同向,a,b与c夹角相等,设夹角为,则ac=|ac|cos=|b|c | cos= bc。(2)真命题。由ab=cdR,可设ab=cd=k,x=y,kx=ky。【例2】有四个等式:(1)0a=0,(2)0a=0,(3),(4)|ab|=|a|b|,其中成立的个数为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分析】(1)0a表示零向量与任意向量a的数量积,其结果是数0而不是零向量;(2) 0a表示实数0与向量a的乘积,其结果应为零向量,而不是数0;(3) 等式0成立;(4)对 ab数量积的定义式两边取绝对值,得|ab|=|a|b|cos|,只有=0, 时,|ab|=|a|b|才成立。应选D。【点评】例1、例2考查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乘积及数量积这四种运算及有关概念。【例3】如图64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P为平面内任意一点,求证:。 OADCBP图64【分析】注意到O是AC、BD的中点,与,与互为负向量。【证明】O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 O为AC及BD的中点。,图53 图53。故。【点评】本题考查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即几何形式)。【例4】已知|a|=4,|b|=5,(1)当ab,(2)ab,(3)a与b的夹角=120,求ab。【分析】直接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解题。图53【解】(1)当ab时,若a与b同向,则=00,从而ab=|a|b|cos00=45=20;若a与b反向,则=1800,从而ab=|a|b|cos1800=45(-1)=-20;(2)当ab时,=900,ab=|a|b|cos900=0;(3)当a与b的夹角=120时,则ab=|a|b|cos=54cos120=54()= -10。【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向量夹角及向量数量积等有关概念和知识。图53【例5】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均为1,且=a,=c,=b,求ab+bc+ca的值。ABCcab图65【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c两两夹角均为。【解】如图65,由题意:|a|=|b|=|c|=1,且a、b、c两两夹角均为。ab=|a|b|=。同理:bc=ca=,故ab+ bc+ca=。【点评】本题考查向量夹角、向量数量积知识。AOCB图66【例6】求证: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如图66, 已知AC为O的一条直径,ABC是圆周角。求证:ABC=900。【分析】要证ABC=900,即要证明,即证明=0,可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知识证明。【证明】设,则,而|=|,=(+)(-)=|2-|2=0,故,即ABC=900。【点评】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知识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例7】已知A(1,2),B(3,1),C(-1,0)。(1)求向量的坐标,并求它的模;(2)取点D,使,求点D的坐标;(3)设向量与的夹角为,求cos的值;(4)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1)=(3-1,1-2)=(2,-1),|=;(2)设D(x,y),则(x+1,y)=(2,-1), x=1,y=1, D(1,1)。(3)=(-2,-2),|=,=|cos= cos,=2(2)+( 1) (2)= 2, cos=。(4)SABCD=2SABC=|sin=|=6。【点评】(1)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形式的加、减法运算公式和向量模的公式;(2)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形式相等概念;(3)本题考查向量的夹角公式;(4)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公式。【例8】已知|a|=2,|b|=5,ab=3,求|a+b|和|a-b|。【分析】先计算|a+b|2和|a-b|2,利用|ab|2=(ab)2就非常方便。【解】|a+b|2=(a+b)2=a2+2ab+b2=|a|2+2ab+|b|2=46+5=3,|a+b|=。|ab|2=(a-b)2=a22ab+b2=|a|22ab+|b|2=4+6+5=15,|ab|=。【点评】图614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例9】已知|a|=5,|b|=4,且a与b的夹角为600,问当且仅当k为何值时,向量ka-b与a+2b垂直?【分析】利用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来证。【证明】(ka-b)(a+2b)(ka-b)(a+2b)=0,即ka2+(2k-1)ab2b2=0。k52+(2k-1) 54cos600242=0。k=。【点评】图614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公式和运算律。【例10】已知e1与e2是夹角为600的单位向量,且a=2e1+e2,b=3e1+2e2,求ab及a与b的夹角。【分析】由于e1与e2都是单位向量,且其夹角已知,故可求得e1与e2的数量积,进而可以求得ab,再利用模的公式求|a|与|b|,代入夹角余弦公式,可求a与b的夹角。【解】e1与e2都是单位向量,且其夹角为600,e1e2=|e1|e2|cos600=11=。ab=(2e1+e2)( 3e1+2e2)= 6e12+ e1e2+2e22=6|e1|2+ e1e2+2|e2|2=6+2=。而|a|2=a2=(2e1+e2)2=4e12+4 e1e2+e22=4|e1|2+4 e1e2+|e2|2=4+4+1=7。|b|2=b2=( 3e1+2e2)2=9e1212e1e2+4e22=9|e1|212 e1e2+4|e2|2=96+4=7,|a|=,|b|=,于是,。ab=, =1200。【点评】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运算公式和夹角公式。【例11】已知a=(1,2),b=(-3,2),当k为何值时,(1)ka+b与a-3b垂直?(2)ka+b与a-3b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分析】由已知启发我们先用坐标表示向量ka+b与a-3b,然后用两个向量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解答。【解】 (1)ka+b=k(1,2)+(-3,2)=(k-3,2k+2),a-3b=(1,2)-3(-3,2)=(10,-4)当(ka+b)(a-3b)=0时,这两个向量垂直由(k-3)10+(2k+2)(-4)=0,解得k=19,即当k=19时,ka+b与a-3b垂直(2)当ka+b与a-3b平行时,存在唯一实数,使ka+b=(a-3b)由(k-3,2k+2)=(10,-4),得。这是一个以k、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即当时,向量ka+b与a-3b平行,这时ka+b=a-b。因为0。(1)将数量积ab用k表示;(2)试比较数量积ab与的大小。34解:由|ka+b|=|akb|,得|ka+b|=3|akb|,即35设两向量e1,e2,满足|e1|=2,|e2|=1,e1,e2的夹角为,若向量2te1+7e2与向量e1+te2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3536 设平面内的向量, , ,点P是直线OM上的一个动点,求当取最小值时,的坐标及APB的余弦值36解: 设 点P在直线OM上, 与共线,而, x2y=0即x=2y,有 , = 5y220y+12= 5(y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省际劳务协作招聘岗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河北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教育与体育大类】模拟练习
- 警民共建活动协议书范文5篇
- 安全培训教学下载课件
- 2025年安徽省粮油经贸有限公司第二批次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三片式球阀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安全培训效果问卷调查课件
- HSV-1-HSV-2-IN-3-生命科学试剂-MCE
- 农作物合作种植协议书5篇
- HCV-NS5B-polymerase-IN-3-生命科学试剂-MCE
- 《中国进口牛肉评估》课件
- 仓库盘点盈亏分析报告
-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维也纳的音乐钟教案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保育师
- DB36-T 2098-2024 电动汽车充电站防雷技术规范
- 消防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向上级招反诈技术人员的申请
- 《玻璃纤维湿法制品》课件
- DB63T 2374-2024 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
-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之组织的知识
- 符号学角度分析设计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