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卷.doc_第1页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卷.doc_第2页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卷.doc_第3页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卷.doc_第4页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卷03一、 (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编纂(zun) 纾祸(sh) 后嗣(s) 恫吓(dng) 栉风沐雨(zh)B汲水(j) 绛紫(jing) 芜杂(w) 攻讦 (ji) 怙恶不悛(h)C隽秀(jn) 笞刑(ch) 蜷缩(jun) 慰藉 (ji) 掎角之势(j) D、缱绻(qun) 桎梏(g) 勾当(gu) 庇护 (p) 断壁颓垣(yu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湮没 自诩 炫丽 骇人听闻 B、涟漪 趿拉 取谛 纷至沓来C、社稷 缄默 荒冢 闻名遐迩 D、谥号 陷井 菲薄 有史可稽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D经过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思潮熏陶的新生代作家,文学观念已经和他们的前辈南辕北辙。B11月4日开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各国记者也对此次会议趋之若鹜,纷纷赶到北京采访、报道。C我,一介芸芸众生,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供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B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C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走出陌生的境地。D中美两国有分歧与对立,也有共识和合作。从两国关系的发展过程看,分歧与对立在曲折地消除,共识和合作在艰难地形成。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太宽容-从“ku”说起,有些不同意见,一吐为快。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我以为不是偶然的,虽然它和外来语“cool”的音译有关,但却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的,它和开士米(cashmere)、猫步(catwalk)、秀(show)等属同一类语言现象,它比这一类词语更具汉语特色。 “酷”字原来就一字多义。现代汉语词典和词海都指出,它除了“残酷”等含义外,还有“极、甚”的含义。这后一含义并非自今日始。司马迁的史记中不仅有酷吏列传还有司马相如传,其中引用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芬芳讴郁,酷烈淑郁”,把浓烈的香气,形容到了极致。现今流行的口语“酷”不过是重新发掘了它的“非常”、“顶级”“绝顶”的含义,并不是无源之水。根据宁子介先生的研究,“汉字由象形字开端,后来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字,内涵外衍,意气磅礴,十分逻辑化。”对“酷”字追本溯源,也许能找到它一字多义的演变规律性。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酷,酒,厚味也,从本酉,告声。”“酷”的部首“酉,八月黍成可为酿酒,象古文本之表,凡酉(酒)之属,皆从酉”(说文解字)。酉字篆书写作“(”象形盛酒之容器,内含八字,其意略为八月收获粮食可酿成美酒。看来“酷”最初大约是用来形容醇酒的香气和味道的,以后衍生出“极、甚”的含义也是顺理成章的。现今流行的口语“酷”虽受外来语的影响,也还是上述含义的延伸罢了。“酷”字的另一义大约是“声旁”“告”的衍生物。“告”字篆书表示的意思是“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说文解字)。牛撞伤了人,从而发生纠纷,去“告”牛的主人,由此进一步衍生出残酷、冷酷等含义,也是合乎逻辑的。这大约就是安子介先生所说的“内涵外衍”现象吧。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这种一字多义的状态,笔者以为不必作忧天之虑。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即通过外来语的影响,融合汉语字词的某些特点,使字词产生出某种新意,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还是周洪波先生说得好,“我们应像对待新事物一样,对新词语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新词语用冒了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可怕和可悲的呢”。5.第二段列举“开士米”、“猫步”和“秀”等词语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酷”的口语流行不是偶然的。“酷”比这一类词更具有汉语特点。“酷”和这些词一样都跟外语有关。受外来影响而发展汉语新词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6.五、六段根据说文解字考证“酷”字的“衍生义”,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现今流行“酷”的新义,是“酷”字本义的延伸。 说明一个词的词义可以衍生。“酷”的几个意义的衍生很有道理。“酷”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一字多义的现象。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同意因受外来语影响而使“酷”字产生新义的看法。“酷”字的新义是“用冒了些”,但要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阻碍语言发展的是语言僵化和词汇贫乏,而不是新词新义用过了头。“酷”字的新义除了受外来语影响,还可以追溯造字渊源,认定新义也是由古义衍生而来的。三、(12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家金陵 家:安家 B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C谭谢不纳 谢:感谢 D抱衾寝母 寝:使安歇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泣告以故 王好战,请以战喻B环亲为烹药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伯章若无所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异地逢其子伯章 吾其还也。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道德的一组是( )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D.作者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四、(19分)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2分)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3分) 13名句默写(6分)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5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人生阶段的怎样的感受?(3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五、(12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518题。田园哪有风光美 刘红旗(1)一次聚会上,唯一来自农村的我突然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一大群我深深仰望的城里人纷纷问我,农村的空气有多新鲜,农村的天空有多湛蓝,农村的野菜有多淳香,甚至有人想去租种一片土地他们对农村的田园生活“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神情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2)一心向往都市生活的我被一群生活在都市的人向往着,我仿佛是从桃花源走出的那个渔人。(3)而我这人偏偏心笨嘴拙,直来直去实打实一句:你们有谁愿意去农村住一辈子?像是给本已熊熊燃烧的火焰泼了一盆冷水,众人面面相觑,最终长吁短叹:短暂的小憩尚可,长期的居住不行。(4)对田园生活的倾心,不过是对令人身心疲惫的都市生活的一种厌倦和回避的自然流露,而绝不是否定与放弃!正如农村的新鲜空气、湛蓝天空和淳香野菜是植根于落后贫穷和苦难的土壤,都市里的紧张浮躁和喧嚣的背后链接的是便利繁华和舒适,忙碌和辛苦是享受和挥霍的成本也是代价,追名逐利是过程也是结果,他们当然不会为了一片蓝天几缕白云小桥流水斜风细雨一时冲动而拒绝荣华富贵和车水马龙。(5)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能把这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带到城里去,他们绝不会俯首屈身长途颠簸到乡下来,哪怕只是片刻的停留,这种判断远远不似在鱼和熊掌之间进行的选择那样艰难。这简直是一定的,因此我也暗自庆幸,这些东西不会被都市掠夺走,真是我们农村的一大幸事。(6)都市人一方面拥有现代化的各种先进设施,穷奢极欲,一方面心里却又梦想占有农村的恬淡和宁静。两者都是所欲,于是陷入又一轮的不能兼得的遗憾和迷茫,徒增烦恼。(7)原来,貌似放松身心的优雅活动的深处,隐藏着的竟是都市人的贪婪,所谓纵情自然愉悦山水,也不过是做一次心情的奖赏和刷新,为进入下一轮争名夺利的熙熙攘攘所做的刻意调整和精心准备。(8)在大自然的青山绿水面前,你对突然感到的美不胜收心驰神往,其实这是一种心境为环境所转换的最原始最本能的审美体验,山水云烟花草树木,不过是激活你内心美感的那只鼠标的轻轻点击,是唤起你内心情趣的那声悄悄暗示。有你放松的心才有山水的美丽,而非是因为山水的美丽才有你心灵的放松。真正美丽的是你的心灵,而非山山水水本身。明代有一位文化大师王阳明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设若在此时此地,你接到上司下达任务的电话,或是收到下属汇报工作的请示,这些公务的纷争一旦侵入你的心里,山水便非山水,风光亦无风光了。(9)田园哪有风光美?美其实就在你的心里。(10)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期间,写过一则小品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2)只要有一颗坡老般的“闲”心,则夜夜有月明,处处有竹柏!又何须苦苦寻觅到农村到田园到山山水水?(出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5期,个别地方略有改动)15在第(2)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自比从桃花源走出的渔人,结合上下文来看,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答: 16为什么城里人向往田园生活却不能舍弃城市生活?(3分)答: 17第(8)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应当如何理解?(3分)答: 18文章最后引用苏拭记承天寺夜游有何作用?(4分)答: 六、(6分)19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2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改后的对联: 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如不加重视,就会发展成疾病。预防和消除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21世纪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因身体迅速发育,对因此而引起的形态和机能变化不了解,产生疑惑和恐惧;另一方面,长期处于满负荷、持续不断的学习状态,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营养不当,造成亚健康状况。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采取适当的对策,帮助学生从亚健康状况转向健康状态。答: 七、作文(3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理解”的意思不仅仅是“了解”,还包括“了解”之后的认同或宽容等。我们应该理解别人,理解别人可以拓宽眼界,开阔心胸。我们需要别人的理解,也经常要面对不被理解。“理解”不只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还是影响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其实,古今中外,天、地、人、事、物,无不存在“理解”的问题。对于“理解”,你有怎样的经历或看法?请以“理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卷一、二、三(33分, 每小题3分)1234567891011四、(19分)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2分)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3分) 13名句默写(6分) , 。 , 。 。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5分) (1)(3分) (2)(2分) 五、(12分)15(2分)答: 16(2分)答: 17(4分)答: 18(4分)答: 六、(6分)19(2分)改后的对联: 20(4分) 答: 七、作文(30分)题目: 200400600700800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1B( A纂zun C 蜷qun D勾gu 庇b) 2C (A 绚丽 B取缔 D陷阱)3D(A 项“南辕北辙”,本义是“心里想往南,却驾车往北走”,多比喻行动和目的的相反,一般是就同一事物而言。B项“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C项“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前面不能用数量词修饰。)4D(A句,主语成分欠缺,可改为“金瓶梅词话因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供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不宜公开发行。” B句,缺少介词,在“和”的后面加“跟”。C句,“我们对于比较文字是个陌生的概念”,其主干为“我们是概念”,讲不通,可改为“我们对比较文学这个概念很陌生”或“对于比较文学这个概念,我们很陌生”。二、(9分,每小题3分)5D6A7B三、(12分 每小题3分)8C(谢,推辞) 9B(A项:分别为“把”,“用”B项均为“替”、“给”C项分别为“好像”,“如果”D项分别为“她的”,“”“还是”) 10C 11B(“无忧无虑”错)四、(19分)12(8分) 得分点:相,辅佐;来,使归附得分点:明,阐明;社稷,国家;有重于社稷,倒装句式得分点:须臾,一会儿;如厕,去厕所;因,趁机13(6分)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14(5分)(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3分) (2)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2分) 五、(12分)15、(1)两人都从神奇美好的境界走出,两人都是人们羡慕的对象。(2)两人都了解神奇美好世界的情况,都给人们带来了美好世界的信息。(3)渔人从安乐幸福的桃花源走出,作者则从恬淡宁静的农村走出,两人都是从理想世界进入到现实世界。(答出任意两点可以得2分)16、(1)对田园生活的倾心,不过是对令人身心疲惫的都市生活的一种厌倦和回避,而不是对都市生活的否定与放弃。(客观)(1分)(2)农村虽然风光宜人但贫穷落后,城市虽然拥挤喧嚣却繁华舒适,城市的诱惑让人难以拒绝。(客观)(1分)(3)他们欲望太多,贪得无厌,只想得到,不想失去,所以患得患失,无法舍弃城市生活。(主观)(1分)17、(1)只有放松心灵,才能感受到山水的美。(1分)(2)没有了名利纷争,山水才能触动你的心灵,唤起你的审美体验。(2分)18、(1)以东坡夜游的独特感受来证明“美自心生”的观点。(2分)(2)以东坡的闲适情趣与城里人的心浮气躁作对比,强调有“闲”心才能发现处处风光。(2分)六、(6分)19、调序后的对联为: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说明:“纵目”“登阁”须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下面是“纵目”所见,若理解为目的性的,即为了“纵目”去“登阁”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 “纵”(仄声)对 “抒”(平声)可,若对 “览”(仄声)则不可; “鸢飞”“鱼跃”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须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若改为“木华”“水清”亦可。该题4分,改对一处得2分,改错不倒扣分20中学生亚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策(4点,各1分) 参考译文: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掉,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投靠,他看到了您,顾念和常允恭的旧交情,必定不会抛弃您。”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常母想到允恭曾经在金陵作过官,那儿也许还有亲戚、朋友活在世上,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再度哭哭啼啼随人到金陵。打听过一二人都已经不在了,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