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旅游,西溪古镇.doc_第1页
东台旅游,西溪古镇.doc_第2页
东台旅游,西溪古镇.doc_第3页
东台旅游,西溪古镇.doc_第4页
东台旅游,西溪古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乡旅游 西溪古镇古镇现在是个时髦的词汇,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旧城改造使得过去留下的老建筑、老街道不多见了,那些稍微完整些的旧时建筑、村镇街道反而吃香了,成了一个个旅游的热地。西溪古镇也是现在的叫法,可能也是当地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而启用的名称。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西溪就是农村,完全是农村的景象。也许是东台县城向东发展,而西溪日益衰落了。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西溪就有先民生存。汉高帝五年,刘邦平楚,次年封刘贾为荆王,东台为荆国东阳郡广陵县地。汉高帝十二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建都广陵,东台属吴国,因其地高阜且傍海故得名“海陵”。西汉元狩六年,建海陵县,领海安、西溪两镇,西溪之名也始见于此。西溪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北宋时期的三位名相吕夷简、晏殊和范仲淹早期都曾在泰州的西溪做过盐税官员。相传,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际,有人曾劝他不要在这个小地方做税官,范公不以为然,笑而答道: 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西溪景区内现有海春轩塔、凤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庵的读书堂。天仙配中董永的家乡传说也在这里,现仍保存着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树、土地庙、辞郎河、送子头等遗迹。西溪是东台之根,也是东台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唐代海春轩塔、宋代泰山护国禅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董永七仙女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春轩塔海春轩塔(又名广福寺塔),江苏第一古塔,座落在东台市西溪泰山护国禅寺此塔全部砖瓦结构,七级八面,高约21米,底层直径7.2米,每层每面有神龛供奉佛像。中空无梯,无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屡遭地震和水灾,仍巍然屹立如初。塔的宝顶原是铜葫芦,用风火铜铸成,随着日照光线不同,能变幻成七种色彩。据清嘉庆纂修的东台县志记载:“海春轩塔在西溪南广福寺侧,传为唐尉迟敬德监造,塔顶有题名。”当时建塔的目的是为了镇海和导航,故又称“镇海塔”。海春轩塔初名为“孝母塔”。相传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随母逃难曾住过西溪。那时,西溪为海边渔村,渔民出海捕捞,每遇浓雾或风浪,便有海难发生。此时,海滩上老弱妇孺,哭声一片,十分凄惨。尉迟母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每见此景,总是泪流满面,但又无力相助,只好嘱咐尉迟敬德:“今后如有出头之日,定要在这里建座塔,塔上点起大灯,让渔民出海能辨个方向,少出人命事故,这是你的为人之道啊!”尉迟跪拜答道:“孩儿谨遵母命,铭刻在心。”后来,尉迟敬德果然出人头地,辅佐李世民开国平天下,发迹后的尉迟敬德,没有忘记幼年的遭遇,牢记母亲的嘱托。他奏请唐太宗李世民,在西溪建塔,太宗准奏。所以西溪百姓称此塔为“孝母塔”、亦称“尉迟塔”。又称为定海塔。新中国建立后,此塔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55年、1962年和1982年三次拨款维修,得到很好的保护。泰山护国禅寺泰山寺,又名护国寺,位于东台市西郊晏溪河南,通圣桥下,殿宇巍峨,气势恢宏,与唐海春轩塔遥相对应,形成唐宋风格的古建筑群,是盐阜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刹,每年都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和观光。据清嘉庆东台县志记载:泰山寺建于南宋假定年间(12081224)。明万历年间重建,改寺门北向。为何建庙北向呢?据东台县志记载:旧庙向南,元末张士诚兴兵后,忽遭火灾,庙宇尽成灰烬,唯神像犹存。而突然转向朝北,原象如初,若未经火,居民骇异,遂建庙向北。泰山寺南北长199.9米,东西宽194米,占地38800平方米,殿房99.5间。寺内的汉刀、唐戟为镇山之宝,还有小金菩萨、玉佛珠子、石刻、书画等名贵文物。寺院建筑宏伟,建有天王殿、东岳殿、地藏殿、碧霞宫四座正殿。左右原殿供奉阎罗、华佗、神农诸神。地藏殿后有一座土山,为天妃山。山顶有碧霞宫,檐牙翅角,金碧辉煌。东西有神鼓对峙。供奉的是东岳泰山大帝的女儿,号称泰山神女的碧霞元君,故名泰山寺。站在山顶上,远眺水光塔影,舟帆片片;俯瞰院塔,古木森森,参天蔽日。泰山寺有“一寺五庙”之说,释道并祀,在全国佛寺中独具特色。在天妃山碧霞宫西侧,建有关岳、老君、华佗、鲁班、神农五庙。民间传说,在西溪遭受特大水灾时,灾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是神农、关公、岳王、太上老君、华佗、鲁班,化妆成普通农夫、工匠、医生等,帮助老百姓治病送药,扶正禾苗,兴修水利,建造房屋,重建美好家园。百姓咸感其德,特在寺内设五庙供奉。上海玉佛寺真禅大师撰写的玉佛阁楹联中“法海圆融”之语,就是赞扬该寺多教并存的。 然而,这一名胜古刹,因沧桑迭变,几经毁坏。泰山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文革”期间连续遭受破坏,直到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才修复开放。如今泰山寺基本恢复了昔日的风貌。山门是一座石雕牌坊,双狮分列左右。天王殿内,四大金刚屹立两旁。正中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等佛像。拾级登上天妃山重建的碧霞宫,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绿瓦黄墙,金碧辉煌。殿内三尊碧霞元君像,慈眉善目,锦衣绣带,神彩弈弈。钟鼓楼东西对峙,游人登楼可俯瞅寺内全景,远眺寺外的水光塔影。千百年来,泰山寺历尽沧桑。如今,整修的大雄宝殿、重建的天王殿、碧霞宫再现了昔日的古朴风姿。50多尊金装佛像和大型玉佛庄严肃穆。四大名山堂、集贤馆、悟雨堂、和聊避风雨室等厅、堂、馆、室古色古香,配套成龙。放生池、五爪河为泰山寺增添了自然景色。每日晨钟暮鼓,经声佛号,显示出“西溪塔影寒山月,东海钟声古寺风”的古刹风光。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千年古镇西溪是古东邑佛教和两淮海盐文化的发源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的发祥地。西溪,为始建于西汉中叶的一个古镇,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故事。东台西溪镇西北角有一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清嘉庆东台县志详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凤凰池后建有“天女庙”(久废)。西溪西南面有一村庄叫“鹤落土仑”,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台南镇)。 西溪西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明英宗天顺六年,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建亭其上。当年九月亭建成,坚朴实得宜。亭的梁柱上还雕刻着水藻形的花纹。兴化顾繁在亭上作缫丝井亭记。明万历四十年,西溪巡检刘文奎又在此修亭作记。日军入侵前,井上还有凉亭,四角凌云,翼然欲飞;井旁石碑上有亭记,日军入侵后,亭毁井存。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于“寒窑”,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现为广山镇新生村。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后人为怀念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为井取名“双钗井”,又名“金钗井”;为河取名“辞郎河”。 辞郎河边有个村落,得名“辞郎庄”(今属广山镇)。七仙女别董永凌云而去,后人在河上建“凤升桥”,俗称“南仓桥”(即今牛桥,旧曾为西溪第一桥)旁边建“凌云亭”,亭久圮。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头”(今为台南镇杜沈村)。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董永伫立之处便得名“殷庄”,今属广山镇。董永死后,后人有感于董永的孝心,为其建“董孝贤祠”,又称“董永庙”。有砖墙瓦盖四合院十余间,祠内供董永塑像,四时香火不断。院内有土建“董永墓”,墓有石碑,碑文为:“汉董孝子讳永墓道光乙未里人修”。为了永久纪念董永,并将当地村庄取名“董家土仑”,后又改为“董贤乡”,现为台南镇“董贤村”。 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大型主题雕塑董永与七仙女,双人站像,像高6.8米,台高2米,由中国美术学院潘锡柔教授设计。汉白玉雕刻的董永七仙女雕塑神形兼备,在蓝天白云下默默演绎着传颂千年的爱情佳话。西溪的泰山寺和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我每年都会去一两次,东台在文化产业方面也在加大建设,每年去西溪都会有所改变,西溪文化园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在建董永七仙女文化园二期,在一期初步建成八个观光点的基础上,配套建设园内游步道、景观桥梁等各类旅游设施,完善建设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二十四个景点,将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文化挖掘放大。“董永传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将在公园一期建成的基础上,二期重点建设爱情文化商业街区,依托东台发绣、富安茧丝绸、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