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学案.doc_第1页
文言文复习学案.doc_第2页
文言文复习学案.doc_第3页
文言文复习学案.doc_第4页
文言文复习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学案01【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2、提高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能力。3、掌握消息筛选和综合分析的解题技巧。一、课前预习:伯父墓表 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 ,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C 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 )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4把文中画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二、课堂演练(山东卷)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庆卒,子琴嗣。万全卒,子桂嗣。(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为华而少实 卒不为宗亲求位A. B. 我腾跃而上 为击破沛公军 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皆固让,安乎里巷C D. 但以刘日薄西山 其闻道也固先乎君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是以世称其忠平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三、课后巩固: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 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精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避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委:委派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打算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乐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 ( )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向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 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液晶,有机会升迁时却病帮,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12.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译文:_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译文:_ 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答案:B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评点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 )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 B C D答案:D解析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评点此题也是相当成熟的题型了,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 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评点这篇文言文有许多删减的地方,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如果不是在选项里出现,考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所以出题者尚要把考试用题目命制得更加人性一点。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标准答 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评点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学以致用,考查的就是这个!可见命题人“为语文”的用心良苦,顶!二、课堂演练(山东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答案】A【分析】躬:亲自。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为华而少实 卒不为宗亲求位A. B. 我腾跃而上 为击破沛公军 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皆固让,安乎里巷C D. 但以刘日薄西山 其闻道也固先乎君【答案】B【分析】B项的两个“为”都是“替”的意思。A项“而”,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修饰C项“以为”让担任/连词,因为;D项,介词,在/介词,比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是以世称其忠平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 B C. D.【答案】A【 分析】是世称,是明帝的话。而题干问的是“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答案】C【分析】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答案】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答案】光武帝称许阴兴的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答案】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文言文复习学案02【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2、提高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能力。3、掌握消息筛选和综合分析的解题技巧。一、课前预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注】人主:即武帝。污:弄脏。论议:议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说:劝说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怀:揣在怀里C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据:双手按地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难【解析】A项句子的意思是“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来没有不高兴过”,译成“劝说”不符合语境。【答案】A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ABC D【解析】是说汉武帝左右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是别人的评价,不是东方朔的表现。是他对隐居和为官的看法。是说博士先生们听了东方朔的申辩后都无话回答了,不是直接表现。【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对于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解析】汉武帝是非常器重和赏识东方朔的,他没有称东方朔为“狂人”,他已经习惯了东方朔的怪异行为。另外不是“所有”的侍臣都称东方朔为“狂人”,而是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在原文中没有依据。【答案】C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译文:_(2)彼一时也,此一时 也,岂可同哉!译文:_(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译文:_【答案】(1)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2)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3)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将要死时,他的言语是真心善意的。二、课堂演练(山东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失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使之说齐者,莫如臣之言也,虽尧、舜之智,不敢取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馆:安排住所B廉如伯夷,不取素餐 素:没有荤菜C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 逐:被驱逐D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 适:恰巧【解析】B素:白白地。【答案】B6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苏秦向燕王证明自己不是“小人”的一组是()利得十城,功存危燕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A BC D【解析】说的是苏秦对燕王满足现状的批评。讲 述的是女仆机智地弄翻毒酒的目的。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答案】C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王对苏秦由宠幸到疏远,是因为有小人在燕王面前说了苏秦的坏话。B苏秦出使齐国为燕王争得了十座城邑,但回到燕国后连个住处都没有,他感到很委屈。C苏秦因自己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却遭到燕王冷遇而去质问燕王。D苏秦向燕王讲述邻家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自己为燕王争取利益,却又受到不应当有的责罚。【解析】C苏秦说尾生之信、伯夷之廉、曾参之孝,为的是说明自己如果像他们那样的话,就不能对燕王尽忠了。【答案】C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译文:_(2)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 之则逐主母。译文:_(3)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译文:_三、课后巩固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侯。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凡:总共B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洎:等到C潜又抑而不闻 闻:听见D上贷其死 贷:宽恕【解析】C闻:使听到。这里是说“不让皇帝知道”,就是说傅潜不上奏。【答案】C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前者为动词,担任;后者为介词,表被动。B.前者为副词,于是,就;后者为动词,根据。C.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后者为连词,表并列。D.均为代词,他的。【答案】D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傅潜“畏懦无方略”的一组是()一日,再中流矢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仍许出兵为援潜卒逗遛不发ABC D【解析】是说傅潜战斗中负伤。是傅潜不得已而为的事。是傅潜的假承诺。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潜随驾征范阳,与 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B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回到朝廷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D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都被没收。【解析】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到了皇帝御驾亲征的暂居之地,而非“朝廷”。【答案】C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译文:_(2)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译文:_【答案】(1)傅潜胆怯软弱毫无计策,闭门自 守,将士们有请战的,他就恶语相加。(2)皇帝驻扎 在大名而边境的捷报不到,且诸将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傅潜就是不予发兵。【参考译文】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王府时,将其召到身边予以安置。太宗即位,傅潜隶属于殿前左班,三次升迁官至东西班指挥使。出征太原时,一天之内,两次被流箭射中,又随从太宗征讨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交战,生擒其五百多人。第二天,皇帝路过此地,见到遍地都是堆积的尸体和遗弃的武器,大为赞叹。回师之后,(傅潜)被提拔为内殿直都虞侯。皇帝对枢密使说:“傅潜随行出征多有功劳,奖赏不够。”真宗即位后,傅潜任忠武军节度使,数月后被召回。咸平二年,又出任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举入侵,边境城堡全都疾速传送告急文书,傅潜部下共有八万步兵骑兵,全都自行准备铁、铁棰,争着想要奋力出击。傅潜胆怯软弱毫无计策,闭门自守,将士们有请战的,他就恶语相加。朝廷多次派遣使臣从小路走,督促他出兵,会同各路兵马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也多次催促他,傅潜一概不听。范廷召等人发怒,就羞辱他说:“您怯懦得竟然不如一个老太婆啊!”傅潜无言以对。都钤辖张昭允又屡次劝说傅潜,傅潜笑着说:“贼兵势力这样强大,我同他们较量,正是挫我的锐气罢了。”然而不得已,分派骑兵八千、步兵两千交给范廷召等人,在高阳关迎击契丹,并许诺出兵支援。等到范廷召等人与契丹浴血奋战的时候,傅潜却没有来。等到皇帝将要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从大名领军前行赴镇、定与傅潜会合。傅潜最终拖延(时日)不发兵,致使敌骑进犯德、棣,渡过黄河直奔淄、齐,劫掠百姓,焚烧房屋。皇帝驻扎在大名而边境的捷报不到,且诸将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傅潜就是不予发兵;有作战得胜者,傅潜又压着不予上奏。皇帝因此而大怒,就派高琼单骑到军中取代他,命令傅潜前往皇帝所在地。(当他)到达后,就将其交给御史府,命令钱若水一同审查核实罪状,一个晚上判罪定案。百官认为依法当判斩首,随驾群臣多呈进奏章请求诛杀他。皇帝赦免其死罪,下诏书削夺傅潜的官职爵位,连同他的家眷亲属长期流放到房州。傅潜的儿子内殿崇班从范也被削去官籍随父流放房州,并被没收所有资产。咸平五年,赶上大赦,迁徙汝州。景德初年,起用为汝州团练副使,改任左千牛卫上将军,管理洛阳。大中祥符四年,皇帝西巡到洛阳,就让他随驾回京,任他为左监门大将军,归还其宅第。后来,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去世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D. 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浩与吴玠大破之A. B. C. D.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译文()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译文: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