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导学案.doc_第1页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导学案.doc_第2页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导学案.doc_第3页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导学案.doc_第4页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导学案【学习目标】(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2)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文化交流的意义;【学习重难点】(1)为什么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怎么样加强中外文化交流?(2)如何扩大孔子学院这个重要品牌影响力?(3)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教法、学法】结合时事,用直观演示法、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完成基础训练第三课知识填充(课前完成)课堂学习: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节日:_2、文化遗产:_(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_2、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_ _ _ _(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_2、必要性:_ _3、原则:_ 思考: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为什么要“各美其美”?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途径:(1)_(2)_(3)_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优点:_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_(2)文化交流的态度:_1、(2010年高考山东卷28)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2、2011年11月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明观的理论依据。(6分)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训练案1.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烟花竞放,阖家团圆,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饭桌旁,辞旧迎新。而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小孩子们翘首企盼圣诞老人的礼物。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民族节日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 B. C. D.2.济南名泉“申遗”工作经过三年努力,于2009年7月被国家住建部成功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泉水为主题的申遗项目。关于历史文化遗产,说法正确的是() 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人类共同财富A. B. C. D.3、(2010安徽文综)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B.C.D.4通过中国文化节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这表明()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呈现出来 不同民族文化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值得借鉴 A B C D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将()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6、(2009广东文基,10)“入乡随俗”表明了()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7、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 ()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 B.C.D.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据此完成78题。8“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的认识从一个侧面说明()A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C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东、西方文化分别注重传统和现实9材料中的观点笼统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A B C D10、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 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 B. C. D.11、受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报业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广告增长率从持续了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同时年轻读者不断流失、发行市场不断萎缩。传统报业的强势地位从根本上被动摇,报纸市场的“蛋糕”正在缩小。但现在报纸依然具有网络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尤其是内容优势。以上材料说明 ()A传统媒体被网络媒体终结了 B传统媒体遇到了网络媒体的冲击C网络媒体只是传统媒体的补充和辅助 D各种媒体均衡发展12、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外出旅游13、(2011南京模拟)比尔盖茨曾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 B C.D.14、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在日华侨、留学生与在大陆的家人失去联系,为了寻找他们,他们的家属用微博发布了寻人消息,而众多网友纷纷参与进来,一场“微博寻亲”活动正在开展。“微博寻亲”的兴起是因为( )A. 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最有效的 寻人途径B.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C.微博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D.微博原创性、便捷 性日益凸显 15、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半年时间,上海将向世界展示一届有中国特色的世博会。假如你是一位世博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B C D16、(2009江苏单科)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17、从2010年10月起,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始举行: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大小展览馆不断展示中国的艺术精品,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举行,有利于 ()不同民族文化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消除两国文化差异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实现文化创新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A.B.C.D.18第3届美国旧金山州大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日”活动于2010年11月23日举行。“中国文化日”的举办,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加强文化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外文化的融合与统一A B C D19、“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A.B.C.D.20、(2011青岛模拟)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10月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众传媒已经取代旧传媒C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21、(2010江苏单科)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 B.C.D.22、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在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是()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23.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 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我国文化安全B.和平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24(2010福建)若请你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是民族的A B C D25、(2011长春模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演讲中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1)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26、(2010潍坊期中)2009年时中俄建交60周年,也是中俄两国确定的中俄“语言年”之中国“俄语年”。09年中国“俄语年”和俄国“汉语年”是继两国“国家年”之后为推进中俄世代友好、促进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又一大型国家性活动。通过举办语言年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问:作为有志青年,应如何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做出贡献?并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做法的理论依据。27、(2011滕州期中)比利时的一位官员说过:“千万条小溪汇入河流,奔腾入海,成就了海洋的丰富。由于文化的不同,人们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因为交流了解到自身的价值和彼此的差异,也惊叹于世界的博大精深。”我们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今天,发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认识。28、小李考进某大学设计专业后,客观的分析了自己的情况:一方面基础知识扎实,另一方面缺少社会经验家境贫困。据此他制定了大学四年发展规划,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一家以生产出口文化产品的企业征集改良产品的“金点子”,小李经过调查研究,为企业提供了以下建议:一是在产品中注入中华文化元素;二是改进产品的外观设计,使产品适应进口国民族的传统习俗;三是通过互联网宣传产品。小李的建议为这家出口产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请分析小李的“金点子”的文化内涵。答案:导学案:1、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训练案:1-5 CBDBC 6-10 CAABC 11-15 BBABD 16-20 DCDAD 21-24 DADA25、 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 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6、做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的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理论依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7、(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振兴民族文化需要不同文化“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和融合。(2)文化交流有利于了解自身的价值和彼此的价值,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3)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态度、原则。2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