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章声现象.doc_第1页
教案第一章声现象.doc_第2页
教案第一章声现象.doc_第3页
教案第一章声现象.doc_第4页
教案第一章声现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补充:通过对各种发声的物体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发声的物体我们称作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是气体,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空气的振动、雨水的振动、人的声带的振动来发出声音的。注: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不要理解成“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振动停止,声音不再发出声音,但是原来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传播并存在,我们能够听到回声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振动一定会发声,但是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而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物质的,物理学中将这样的物质称作介质。真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声音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右图是研究声音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玻璃罩里面的空气逐渐减少,我们在外面所能听到声音逐渐变弱,当里面抽成真空时,我们只能透过玻璃罩看到闹铃的振动,而完全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1. 声音的三要素2. 音调:音调 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频率的测量单位为赫兹、超声波和次声波人都听不见,响度:是指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的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说某人说话太低,听不清,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指响度时说大小,二者不能混淆。“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小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才是指音调高低。3. 音色:是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时,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即音色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平常说:“闻其声,知其人”就是这个道理。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1. 乐音是由做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的,是有规律的声音。2. 噪声声音的等级(dB)人的感觉与危害0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听觉下限3040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5060影响睡眠和休息70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90听力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150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不规则的、间歇和、随机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指任何难听的、不和谐的、高分贝的声音或干扰,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干扰人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也就是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所有的声音,包括乐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3.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等级,0 dB是人刚好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 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 dB以上噪音环境中,听力是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突然暴露在150 dB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 4. 噪声的控制我们知道,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在声源处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