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密卷1.doc_第1页
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密卷1.doc_第2页
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密卷1.doc_第3页
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密卷1.doc_第4页
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密卷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密卷(一)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卷面书写占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停杯投箸不能食, 。李白行路难(其一)江山如此多娇,_。(毛泽东沁园春 雪)池上碧苔三四点,_,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默写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或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步入青春,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在生活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观。青春也洋溢着甜蜜温馨。在亲人的关怀下,我们走过风雨; 。或许青春的天空不总是晴朗的,面对阴云笼罩,我们需要勇气穿透阴mi,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蔚蓝天空。青春是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面对成功与失败的轮回,微笑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慰籍。(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温馨()阴mi()(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朝气蓬勃”的意思是:_ _ _。“洋溢”中“洋”的意思是: 。(2分)(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3分)在亲人的关怀下,我走过风雨; 。3. 运用你课内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甲】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乙】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1)【甲】【乙】两段描写的人物均出自水浒,他们分别是 和 。(2分)(2)试各写一个与【甲】【乙】两段描写的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2分)【甲】_【乙】_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文学社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12分)【留言栏】(1)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4分)【故事会】(2)小方组织了“讲孔子故事”的活动。请你写一则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4分)【辩论台】(3)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的辩论会,请你根据正方的辩词以反方的身份写一段辩词。(4分)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反方: 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17分)挫折是存折,而不是骨折李丹崖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觉,铺天盖地的励志书籍都在与这样两个字周旋挫折。励志一类丛书是最近几年比较畅销的书籍,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出版商们趋之若鹜,作者或编者们每天也都在挖空心思设计命题,殚精竭虑搜索论据,放眼望去,整个图书市场,励志的“蛋糕”越做越大。纵观这类书籍,千篇一律地都是把某某名人的事迹说得“神乎其神”,大都是明明已经接近了死亡的边缘,却陡然间在心里立起了一个钢铁般的信念,最后,凭借这一信念,从命运的悬崖边折过身来,走向了生命的辉煌。凡此种种,这些作者们在说起主人公的挫折时,还都会无一例外地不惜耗费大段笔墨,来加大主人公的苦难指数,好像是苦难如若说得不深,成功就不怎么惹人瞩目似的。心理学家说,当今是一个励志的时代。这话不假,但励志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一味地给别人心里灌“黄连汤”,灌得人苦不堪言,最后再赏赐给人两罐“蜂蜜”的做法,不能说不允许,但至少是缺少技巧的,如此生搬硬套的手法未免缺了些“俏皮感”。用“苦情类”的挫折来说服人,就宛如光靠吃糠就把人的肚子填饱一样,盲目追求的是饱的结果,而忽略了享受咀嚼快意的过程。挫折是一块诗意的“上马石”,而不是一块沾染晦气的“绊脚石”;我们与挫折“过招”,玩的是“心跳”,而不是“心悸”;邂逅挫折之后,我们是在和挫折“扳手腕子”,而不是被挫折摔得“头破血流”。余秋雨先生曾经在约旦拜访过一位智慧的老人,她叫杜美如,是当时上海鼎鼎有名的大亨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是杜月笙第四房太太的长女,她早年接受了母亲的严格教育,在她的心目中,除了她姓杜以外,她从来没有幻想着要沾杜月笙的名气。尽管时光流转,她经历了五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她始终能克服重重磨难,后来,她在约旦开了一家中国餐厅。杜美如在谈到她的生活时,对余秋雨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杜美如说,她曾经在年轻的时候遭遇了一次车祸,骨头断了,多处流血,导致脸上留下了一个伤痕。伤痕留下之后,她的丈夫很是为她担心,担心她会因此而陷入焦虑。然而,杜美如并没有像她丈夫想象的那样脆弱,她自我调侃地说: “脸上受伤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酒窝!”余秋雨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看着这对突然严肃起来的老夫妻,心想,他们其实有很多烦恼事,只不过长期奉行了一条原则:把一切伤痕都当成酒窝。”这是我看过的所有书籍中,对挫折的最完美的解读与阐释。因为,杜美如对待“挫折”的态度,是一种“三军过后尽开颜”式的洒脱,而不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式的拘谨。这种豁达的处世心态,是把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看成“诗意的存折”,而不是“失意的骨折”!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6期)5.“励志一类丛书是最近几年比较畅销的书籍,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出版商们趋之若鹜,作者或编者们每天也都在挖空心思设计命题”文中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6.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7.作者对励志这类书中对挫折的理解持怎样的态度?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8.细读短文,说说这篇文章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9.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呢?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二)(23分)追寻书籍的味道尤今小时候家里穷,肚子像歉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伏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明明只是一本书,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己的傀儡。爸爸捧书呵呵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时候,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划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我们几个孩子呢,在书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之无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咸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宜人的甜味。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简简单单的只有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短而甜的,它不能无止境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成。(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有改动) 10.文章开头描写一家人夜读的场景,有何用意?(4分)11.作者认为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喜爱阅读?(4分)12.“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一句中“跳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5分)13.本文语言优美、感情浓郁。请摘录你最喜欢的一个修辞句子,并简要点评。(5分)14.作者笔下的书籍有“味道”。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味道”最独特?为什么?(5分)(三)(15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隆中对)【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出师表)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将军宜枉驾顾之。顾:_(2)遂用猖蹶用:_(3)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4)至于斟酌损益损:_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7【甲】文中“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原因是诸葛亮 _。(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18.【甲】文中先主“凡三往,乃见”,表明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乙】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表明诸葛亮对先主怎样的感情?(4分)三、写作。(55分)19. 人的一生其实都在不断收藏着什么,收藏岁月,收藏财富,收藏学问,收藏感情那些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都值得你收藏。请以“收藏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密卷(一)参考答案一、1(1)佳节又重阳 断肠人在天涯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浑欲不胜簪 拔剑四顾心茫然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叶底黄鹂一两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2)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1)xn 霾(2)慰籍 慰藉(3)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 广大,盛多(4)在朋友的祝福中,我们迎着希望3.(1)李逵鲁智深(2)示例:李逵沂岭杀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4(1)示例一: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示例二: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示例:孔子周游列国;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3)示例:“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二、(一)5.不能,“几乎”一词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大部分出版商都加入到这一行列,但不排除有少数出版商没有加入。如果删去,就与实际情况不符了。6.用豁达的心态对待挫折,将挫折看成“诗意的存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