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2.11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跻身 / 侪辈 阻挠 / 狙击枪 拮据 / 佶屈聱牙入殓 / 眼睑 保佑 / 座右铭 急躁 / 岌岌可危 禅让 / 阐释 监察 / 鉴定会 假日 应接不暇怃然 / 忤逆 打更 / 闭门羹 邸所 / 砥柱中流【答案】DA. j/chi; z/j; ji/jB. lin/jin ;yu; jC. shn/chn; jin/jin; ji/xiD. w; gng;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对记者表示,他将于12月10日前去斯德哥尔摩参加颁奖仪式。B警察在四川广南高速公路上包围了一持枪劫持一位女性的匪徒,见女人质生命受到威胁,武警狙击手果断开枪将其击毙。C伦敦奥运会即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运会历届开幕式最节俭、安保规模最大、裁判争议最多的一次运动会。D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答案】D A项中“12月10日前去”有歧义;B项中“其指代不明;C项中“历届”应该放在“奥运会”前.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5分)一个似乎顺理成章的逻辑是,在免费政策的刺激下,人们争相占这一便宜,争着挤在这免费的几天里出行,本就很脆弱的高速公路自然无法承受,于是出现了大堵车。这套逻辑似是而非,完全站不住脚。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之前就有,而并非免费后才有的景象;出现车流扎堆儿,肯定有受免费诱惑的,但更多源于信息不对称,公路管理方对此缺乏充分的高速车流信息预警。免费,不只是免通行费的问题,而是为了消除收费站这个关键的堵点,以免费放行减少时滞、促进顺畅。可是虽然免费了,收费站却还像收费时那样拦车发卡收卡,等于没有解决问题,还因为免费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这是导致此次假日大堵车的逻辑,而不能错误地反推出“不应该免费”。舆论千万不能被错误的逻辑牵着鼻子走,跟着既得利益者喊出“还是收费好”。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的原因是(不超过50字):【答案】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车流信息预警;免费政策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收费站拦车发卡收卡。(1点2分,2点4分,3点5分)【解析】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车流信息预警,收费站拦车发卡收卡,此两点大部分可以答出,得4分;免费政策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此点准确表述方可得分。【主要问题】 表述不准确,句子本身有语病; 答题不完整,缺少关键词; 主观臆断,例如收费站虚假免费;答题规范问题,错别字(欲警)、字数超过扣分。4. 因为日本的有关钓鱼岛购岛的“闹剧”,中日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城市发生了针对日系产品的“打砸抢”事件,假如你和声称“爱国”的“打砸抢”参与者展开论战,你将持怎样的观点?(4分)【答案】理由必须扣住两点“爱国热情可嘉”“违法行动必须杜绝”!(2点4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东坡先生墓志铭 (节选)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考讳洵,赠太子太师。妣程氏,追封成国太夫人。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先生名轼,姓苏,字子瞻。先父名洵,被赠予太子太师的谥号。先生的先母程氏,被追封为成国夫人。先生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四处学习仕宦所需的各种知识,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先生听到古今成功失败(的事例),总是能说出其中的关键。他的母亲曾经读东汉史,当读到范滂传的时候,感慨地深深叹息。先生在旁边陪侍母亲,(见状就)说:“我要是想(将来)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您也会赞成的吧?”母亲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先生也奋发自砺,有当权执政的志向。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了(有出息的)儿子了。”等到成年的时候,他学习并贯通了经书与史书,每天写文章几千字。丁(遭遇)先君忧(父母的丧事),服除,时熙宁二年也。王介甫用事,多所建立,公与介甫议论素异。既还朝,置之官告院。四年,介甫欲变更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公议上,上悟曰:“吾固疑此,得苏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何以助朕?”公辞避久之,乃曰:“臣窃意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然后应之。”上竦然听受,曰:“卿三言,朕当详思之。”介甫之党皆不悦,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殿前初策进士,举子希合,争言祖宗法制非是。公为考官,退拟答以进,深中其病。自是论事愈力,介甫愈恨,御史知杂事者为诬奏公过失,穷治无所得。公未尝以一言自辩,乞外任避之。遭受父亲之丧,服孝期满,当时(已经)是熙宁二年了。王安石执掌大权,多有建树先生与王安石的主张向来不同。先生还朝后,(王安石把他)安置在官告院。熙宁四年,王安石想要改变科举制度,皇上对这件事心存疑虑,让两制三馆的官员讨论。先生的奏议上达(之后),皇上醒悟了,说:“我本来就怀疑会这样,(现在)得到了苏轼的见解,我心里就放心了。”(皇上)当天(就)召见苏轼,问:“(你)为什么帮助我?”先生推辞谦让了好久,才说:“我私下里认为您追求天下安定的局面太过急切,听取臣下的建言太过广泛,录用人才太过急促,希望陛下安心下来,静静地等待(真正优秀的)人才的到来,在这之后再根聚这些人才的能力安排相应的差事。”皇上肃敬地听取了先生的言论,说:“你的三句话,我应当仔细地思考。”王安石的同党都不高兴,差遣他兼任开封府推官,意图在于用更多的政事来使他困扰。先生分辨判断精确敏锐,声名传播得更远。(在)殿前初次策问进士,前来考试的举子的见识很少相合,(都)争着讲述祖宗法制的错与对。先生担任考官,回家后起草了答词来进献给皇上,其文字深深点中这种考试制度的弊端。从此之后,先生分析时事更加深刻有力,王安石更加嫉恨,管理杂事的御史捏造苏轼(有)过错、失误的事实上报皇帝,尽力追究却一无所得(没有任何根据)。先生没有用一个字来为自己辩解,请求调任外官来回避王安石等人。通判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饭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是时,四方行青苗、免役、市易,浙西兼行水利、盐法。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本路管库,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先生担任杭州通判。到杭州之后,(正赶上)杭州大旱,饥饿与疾病一同发送。苏轼向朝廷请求,免除杭州路三分之一的上供米粮,又得到(通过)赏赐剃度僧人的度牒交换米粮来拯救饥饿之人的机会。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卖出平价买进的米粮,做了很多的饭粥药剂,派遣使者带着医生,分地区医治病人,救活的民众很多。在这个时候,天下(正)实行青苗、免役、市易等新法,浙西地区兼实行水利法、盐法。先生在这里做官,常常依据法律来方便百姓,百姓依靠这个才稍微安宁。高丽前来进贡的使者,凌侮蔑视州郡长官。陪同使臣的都是杭州路管理仓库的官员,(这些人)凭借陪同使者的威势,骄慢蛮横,以至于跟(州郡)主要官员相抵触。先生派人对他们说:“远方夷人仰慕本朝的教化因而前来,按道理(他们)一定是恭敬柔顺的,现在却如此暴戾恣睢,如果不是你们教唆(诱导)他们,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你们如果不悔改,将把你们的所作所为上奏朝廷。”自杭徙知密州。郡尝有盗窃发而未获,安抚转运司忧之,遣一二班使臣领悍卒数千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诬民,入其家争斗,至杀人,畏罪惊散,欲为乱。民诉之,公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溃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先生从杭州调任密州。密州曾经有盗窃案件发生却没有破获,安抚转运司对此很担忧,就派遣了一二班使臣率领几千凶悍的士兵,入境捕捉。(那些)士兵凶残暴戾,恣意妄为,拿违禁的物件(栽赃陷害)诬赖百姓,闯入百姓家里与百姓争斗,以致杀死了人,(这些士兵)害怕治罪,惊恐逃散,想要作乱。百姓控诉他们的罪行,先生扔掉他们的诉状,看也不看,说:“一定不会到这种地步(或: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溃逃的士兵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稍微安心。先生派人把他们招来,杀了他们。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从密州调任徐州。这一年,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从南清河漫溢出来。徐州城南有两山环绕,吕梁山、白步山控扼在这之间,于是河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水涨上来不能及时下泄。徐州城墙即将被大水泡烂,城内富有的居民争着出城躲避水患。先生说:“富有的居民如果出城,(那么)城里的民心就会动摇,我(还)跟谁来守城呢?我在这里,水决不能毁坏城墙。”驱赶那些富人又回到城里。先生穿着草鞋,拄着拐杖,亲自进入武卫营,呼喊武卫营军官,对他说:“河水将要毁坏城池,事情很紧急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为我竭尽全力(保护城池)。”(那个)军官大喊道:“太守尚且不避泥水,这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的时候啊。”(于是)拿着棍棒进入队伍中,率领他手下的人穿着短衣赤着脚拿着畚箕铁锨出城。建中靖国元年六月,请老,以本官致仕,遂以不起。未终旬日,独以诸子侍侧,曰:“吾生无恶,死必不坠。慎无哭泣以怛化。”问以后事,不答,湛然而逝,实七月丁亥也。建中靖国元年六月,以年老为由提出(退休)请求,在原任职位退休,就因此一病不起。还不到十天,只是让几个孩子在旁边服侍,(对孩子)说:“我一生没有做坏事,死了之后一定不会堕入地狱。你们千万不要哭泣,(不要)使得我(的灵魂)受到惊恐而影响我羽化登仙。”(儿女们)拿怎么处理后事来问他,他不回答,就神智清澈地逝世了,准确的日期是七月丁亥日。(选自东坡乐府笺,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冠,学通经史 比:等到B王介甫用事,多所建立 建立:施工建造C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 徒跣:赤脚D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 悛:悔改【答案】B建立:有建树,有创造。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仁善爱民的一组是(3分)公与介甫议论素异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饭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溃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A B C D【答案】C反映苏轼的政治见解与王安石不同;反映苏轼的施政能力;表现苏轼的治理策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从小就很聪明而且有远大志向,听到古今人物的成功失败的事情,总是能说出其中的关键,并且立志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B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杭州出现严重旱灾,老百姓饥饿、疾病一同发作。苏轼向朝廷请求,免除杭州路三分之一的上供米粮。C老百姓投诉悍卒的暴行,苏轼扔掉诉状,看也不看,说这些士兵一定不至于到这种地步。那些悍卒听到这个消息稍微安静下来,不再作乱。D徐州发生水患,苏轼穿着草鞋,拄着拐杖,亲自进入武卫营,动员卒长为之尽力守城,共御水患。卒长深受感动,带领手下出城抗洪。【答案】C“安静下来,不再作乱”与原文不符。安,是安心。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介甫之党皆不悦,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3分)【答案】王安石的同党都不高兴,差遣他兼任开封府推官,意图在于用更多的政事来使他困扰。(“摄”1分,“意”1分,“困之”1分)(2) 御史知杂事者为诬奏公过失,穷治无所得。(3分)【答案】管理杂事的御史捏造苏轼(有)过错、失误的事实上报皇帝,尽力追究却一无所得(没有任何根据)。(定语后置1分,“诬奏”1分,“穷治”1分) (3) 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4分)【答案】远方夷人仰慕本朝的教化因而前来,按道理(他们)一定是恭敬柔顺的,现在却如此暴戾恣睢,如果不是你们教唆(诱导)他们,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慕化”1分,“乃尔”1分,“导”1分,“至是”1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1)简析“楼儿忒小不藏愁”中“愁”的具体内容?(2分)【答案】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愁、思归之愁。【主要问题】许多同学理解为闺怨词;审题不清,解题技巧欠缺,过分笼统未答出“愁”的具体内容;书写不规范,有错别字;不会利用注释,联系时代背景分析。(2)“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4分)【答案】词人以为天怜客子,但花非我有,只能借花消愁;(1分)思乡自怜,自我安慰,心境黯然。(1分)刻画了一位孑然一身又愁思的深重的主人公形象。(2分)【主要问题】理解为闺怨词;理解不够,如答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者形象等;思路不清,解题技巧欠缺,表述不规范。(3)赏析“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两句。(4分)【答案】对比。(1分)词人羁旅他乡,思乡心切,本想赏花遣愁,(1分)但映入眼帘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栏杆,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寒森森的晚风,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2分)(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解析】点明手法1分,乡愁1分,海棠美景1分,美景反衬出伤愁(或美景与寒风作比突出伤愁)1分。【主要问题】 理解为闺怨词,写思妇盼游子归来;注意注释,但贴标签,写到了战争纷乱、报国无门等;不注意与前文的联系,缺乏全篇考虑的意识;将赏析等同于翻译,未结合具体手法分析。四、名句名篇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5)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6)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7)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手王 蒙太忙。友谊也就成了奢侈。一位没有忘干净名字的小学时同学,想谈谈:吃着烤白薯走过的胡同,老师的绰号,爱撅嘴的同位子女生。一位老同事,结婚时吃了许多脆枣,值班时六轮手枪走了火叙旧像吃什锦火锅,好吃,需要吃得起。他推辞掉了。等离休以后,他一定天天吃什锦佳肴,喝着董郎一类的酒怀旧。冲这一点,也得废除终身制。但是秘书还是要他接见了她。她老伴十天前死了。是无官无名无足轻重的角色,是他下属的下属的下属。但是死了,重要的最后一回。而且女同志说,有重要的话,面谈。女同志含泪给他鞠了一个深躬。五十多岁样子,头发差不多都白了,喘气挺重。他吃了一惊。年轻的时候,他们这一辈对领导倒是衷心拥戴尊敬。轮到他当领导了,他更习惯的是被抱怨,如果不是嘲笑和没完没了的纠缠。“谢谢您!谢谢您!”女同志用嘶哑的嗓音说。准是哭哑了的。“我丈夫最后的时刻还说到了您。”什么?说到我?怎么会说到我?他吓了一跳!死人的事是很麻烦的。不开追悼会就更麻烦。要停尸谈判。讣文上要加更美好的形容词。党龄要往早里算。不光彩的一切要往没里平反。还要解决亲属的城市户口。通往火化的道路坎坷崎岖。女同志含泪而不无欣慰地继续讲下去:“我丈夫说,他一事无成,他微不足道。但您关心他。您是唯一关心了他的领导。现在您的职位和声望更加显赫,而他得到了您的关心。您使一个小人物临终时感到了温暖。谢谢您!死者感谢您,九泉含笑。后死者也感谢您对不起,我耽误了您的时间,再见,告辞了”请留步?这是怎么回事?素昧平生,毫无印象,却奉献了跨越两岸的感激之情。无功受谢但是,怎么办呢?对一个服丧的未亡人说,不,我根本不认识你,也不认识你的丈夫,你的感谢像是在发昏,没有什么值得温暖和感激的“这个,这个”,他说,“请保重,请节哀。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请留下地址和姓名”他看到了女同志眼里的泪花,他的眼睛也湿润了。五天以后,随着汽车驶过一个坑洼时的大颠簸,他想起来了。两年前,他担任厅长的时候,去省委开会,随着一个颠簸,车抛锚了。司机说,要半个小时才能叫另一辆车来。他没有法子,便走入附近的一个居民楼。恰好他的身患不治之症的一个下属的下属住在这所楼里。他去看望了他。他看到一个苍白的蓬首垢面的病人,因他的到来而显出笑容。他永远忘不了病人从被子下面伸出的细瘦枯黄带汗的手。那手握他的时候,竟比他的健康高贵的手有力得多。回家后为洗手打了三遍扇牌香皂。他没有说是因为车的引擎出了毛病。他没想到这个病人又活了那么长时间。他不知道应该自责还是自慰。需要一种古板的诚实,冒着刺伤善良者的危险,退回他不配得到的感激,还是就这样接受了一个人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刻骨铭心的感情?他看了看自己的手,觉得掌心发热,确实有许多待援的手伸向了他。11小说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交待“他”事务繁忙,穷于应付;为下文无意中探望患病的下属而得到真诚的感谢作铺垫。丰满了人物形象。【解析】第一点中客观方面答到身份地位或忙碌现状皆可,1分,主观方面答到“厌烦”、“不满”等1分,第二点需结合文章分析,仅答出“铺垫”、“引起下文”不给分。【主要问题】罗列术语:点题,伏笔,蓄势,前后照应,为下文铺垫,深化主题;串用术语:举例子,论证;错别字:铺垫写成铺叠、辅垫等。12文中“那手握他的时候,竟比他的健康高贵的手有力得多”有什么含义?(6分)【答案】他的手是出于礼节,走过场而已;“那手”却是出于惊喜和感激,发自内心。用对比手法,突显不同人物的心理。【解析】第一点与第三点合起,对双方的心理分析各2分;第二点“用对比手法”或“点明了人物的不同身份”皆得2分。【主要问题】很多学生理解成了对“他”的批判,如“他鄙视病人”,“他对下层人民厌恶”,“他人性缺失”,“他卑鄙伪善”,“他不干活所以手无力”等,皆不给分。13“他”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忙于事务,老于世故,良知未泯。【解析】厌恶现状、厌恶为官、老于世故、工作繁忙、官场经验丰富等写出一方面1分,分析1分;不乏良知,意识到职责,自我反省,有所觉悟等写出一方面1分,分析1分。【主要问题】人物形象特征“一刀切”,不能全面把握,全盘否定如自私、冷漠、虚伪、追名逐利、贪图享受等,全面肯定如明事理、有同情心、有人情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概括时抓不住事物本质特征,例如答工作繁忙、怀念过去、洗手表现爱干净,离休后的生活设想表现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等;缺少分析或分析不准确。14小说表现了怎样深刻的主题?试作探究。(6分)【答案】保持一颗爱心,保有一份良心,怀有一种感恩之心。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科学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吕乃基虽然在现代人看来,传统文化有种种落后之处,传统文化毕竟在现代化之前存在了漫长的岁月,使创造了它并生活于其间的芸芸众生感到生命与万物的意义,感到安定和自在。直至近代以降,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无不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受到来自科学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近代科学兴起后即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由此破坏传统文化。伽利略关于落体的理论不仅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臆测,而且动摇了后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更大的破坏来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它们的意义是重新阐释人在自然界的地位。随着天上神灵的隐去,他们在尘世间代理人的权威也就不复存在。新的陈述体系一方面销蚀原有陈述体系的神秘色彩和价值理性,另一方面为各民族提供一致的可共享的陈述体系,其核心就是机械论。在上述冲突中,科学中的知识体系越与人有关,越涉及生命的本质,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就越烈;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越要成为包罗万象的体系,越是严密和理性,越要承担起解释自然、阐释生命的重任,就越易受到科学的打击,如中世纪的宗教就是如此;反之在如阿拉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关于自然的严密体系,具有更多的非理性因素,面对科学知识可以随意应变,游刃有余,并得以延续至今,老当益壮。在此基础上,科学方法的效应得以产生。科学方法的核心是理论与实验的比较,这种比较所体现的是一种尊重事实的批判精神。由于科学的这种特殊而有效的批判方式,科学的知识体系在与文化的对抗中几乎是无以匹敌的。凭借抽象和分析方法,伽利略排除人的影响,区分第一性和第二性,否定了人与自然的原始同一,同时也剔除了传统文化附加于自然物之上形形色色的价值理性和神秘色彩。培根倡导的归纳法去除了个性所赖以存在的背景和历史而得到普遍性,抹去了传统文化的“杂多”或“特色”。“科学陈述体系的范围可以有限,但它完全清楚这一点,在这一范围内,它则以一种迟早会被承认的权威支配认识。”而传统文化的陈述体系却恰与此相反。 科学方法不仅加强了陈述体系对文化的破坏效应,它本身也在以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和活动程序影响文化。科学正是借此而获得一往无前的发展。于是,在如此强有力的有效的方法面前,一切模棱两可的、随意的、长官意志的、耽于想象的、盲目的思维方式都相形见绌。科学方法一旦为民众所掌握,必将动摇传统文化的地基。科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根除”、“断奶”,传统文化中的人与物,所有的一切,都从原有的意义框架上被剥落下来,从原有的生命之源连根拔除,存在失去了基础,问题是:科学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框架,新的沃土和新的基础吗?摘自中国科学报 (2012-03),有改动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答案】文章由传统至今受科学多方强烈打击开头,展开论述(1分);先举例论述科学知识体系破坏传统文化,打击其思想权威,(1分)并强调打击(冲突)的焦点在人与生命的本质;(1分)接着又举事例论述了科学的实验和理论方法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破坏;(1分)进而从思维方式和活动程序方面影响文化,(1分)最后提出置疑:根除传统文化之后,科学能否为人类提供新的思想基础。(1分)【主要问题】格式不规范,没有使用序号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之类词语,层次之间以 来表示,层次间不明朗等;对议论结构不熟悉,有同学用来表示层次,最多标到八层,也有不知道“论点”与“论题”内涵差别的问题;语言概括能力不强。16文章第二节划线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论述“科学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的过程中有何作用?(6分)【答案】创造和主宰世界的神及相关理论从人的思想里被驱除,维护这些理论的思想家也失去了权威地位(2分)作用:形象地论证了科学知识体系破除(销蚀)了传统文化体系的神秘色彩和价值理性,动摇了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家们的地位,为后文论述科学实验和理论方法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破坏打下了基础。(4分)【补充得分点】含义中,“现代科学的兴起破坏传统文化”,或“动摇思想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或“冲击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皆可得1分;作用中答到“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的议论”得1分,“论证了新体系销蚀原有体系的神秘色彩和价值理性”或“证明了近代科学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可得1分。【主要问题】 表述笼统,得分点意识不强;“动摇了传统文化哲学家们的地位”一句几乎无人答到。17根据文意,请简要说明“传统文化的知识陈述体系”主要有哪些特征?(6分)【答案】多凭主观臆测,常带有神秘色彩;(1分)建立在人与自然原始同一的基础上;(1分)依赖个体(个性)存在的背景和历史;(1分)缺乏尊重事实的批判精神;(1分)把陈述体系的范围扩展到无限大(包罗万象);(1分)不承认(不清楚)自己的局限。((1分)【主要问题】要点重复矛盾,如陈述“理性严密”之后又说“非理性”,“包罗万象、杂多、范围无限”作为三个层面论述;对题目限定范围不明,有答题时抄第一段话;逆向推理能力差,未考虑到有一些点从科学知识体系表述中反推即可;表述杂乱堆砌,层次不清。七、作文(7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1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察今)根据贵州茅台上市公司公告,9月1日起部分茅台产品出厂价格平均上调约20%30%。扬子晚报记者发现,两年内茅台酒出厂价已提了40%-50%。(2012年09月08日 扬子晚报)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请以“名和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伍尔芙)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泰戈尔)幽默是心灵的微笑。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周国平)请以“微笑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标签,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 价格等的纸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激烈竞争,标签已成为公平交易、商品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请以“标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言文参考译文:先生名轼,姓苏,字子瞻。先父名洵,被赠予太子太师的谥号。先生的先母程氏,被追封为成国夫人。先生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四处学习仕宦所需的各种知识,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先生听到古今成功失败(的事例),总是能说出其中的关键。他的母亲曾经读东汉史,当读到范滂传的时候,感慨地深深叹息。先生在旁边陪侍母亲,(见状就)说:“我要是想(将来)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您也会赞成的吧?”母亲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先生也奋发自砺,有当权执政的志向。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了(有出息的)儿子了。”等到成年的时候,他学习并贯通了经书与史书,每天写文章几千字。 遭受父亲之丧,服孝期满,当时(已经)是熙宁二年了。王安石执掌大权,多有建树先生与王安石的主张向来不同。先生还朝后,(王安石把他)安置在官告院。熙宁四年,王安石想要改变科举制度,皇上对这件事心存疑虑,让两制三馆的官员讨论。先生的奏议上达(之后),皇上醒悟了,说:“我本来就怀疑会这样,(现在)得到了苏轼的见解,我心里就放心了。”(皇上)当天(就)召见苏轼,问:“(你)为什么帮助我?”先生推辞谦让了好久,才说:“我私下里认为您追求天下安定的局面太过急切,听取臣下的建言太过广泛,录用人才太过急促,希望陛下安心下来,静静地等待(真正优秀的)人才的到来,在这之后再根聚这些人才的能力安排相应的差事。”皇上肃敬地听取了先生的言论,说:“你的三句话,我应当仔细地思考。”王安石的同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