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识字1》学案分析.doc_第1页
二年级上册《识字1》学案分析.doc_第2页
二年级上册《识字1》学案分析.doc_第3页
二年级上册《识字1》学案分析.doc_第4页
二年级上册《识字1》学案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上册识字1学案分析教材分析:识字1是三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生字,培养良好的语感,还有助于积累词语和感悟秋天的美丽。 学情分析: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但本课描写秋天的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教师要结合词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促进学生识字、积累,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审美情趣。教学目标:1、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教学重点: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难点: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一、导入新课。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哪位小朋友喜欢秋天?秋天是什么样的?谁来和大家说说? 二、利用生字卡重点学习生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1、正确掌握以上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讲解生字的字义,并利用生字来组词。 2、重点讲解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相似的字。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又如:“尽”和“层”都是“尸”字头,区别在于“尽”的下边是一捺和两点,而“层”的下边是“云”。 3、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和听写。 三、结合图片学习生字词。 熟读以下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春华秋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词语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并启发学生理解秋天的特征。2、观看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刚学习的词语来描绘各张图片,启发学生用别的词语来描绘。二、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描写秋天景象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词,还有哪些词描写秋天? 一年有四个季节。除了秋天,还有春天、夏天、冬天。课后,请大家收集描写这三个季节的词语。 板书设计: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春华秋实 作业:一、接龙游戏。 秋 秋天 天气 落 落叶 叶面 二、填一填。 秋天的景色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盛开的花有: 菊花、桂花 成熟的水果有: 苹果、梨、柿子、葡萄、山楂丰收的蔬菜有:白菜、萝卜、土豆 三、写出几个描写秋天的词语。(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 立秋、 中秋节) 1 秋天的图画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美景及作者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媒体资源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一、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学了识字1,描绘了秋天的图景,秋天美不美?今天让我们继续看看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吧。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1、播放媒体资源,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感悟。1、播放媒体资源,让学生感受与领悟课文描绘的图景。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的图画,并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播放媒体资源,进行图片欣赏,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4、小组轮流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最响亮、标准。 5、学生自读。 6、比赛背诵全文。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秋天的图画。作者说秋天很美,就像一幅图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答,教师补充。)秋天就像一幅图画,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很美丽。 除了课文中写到的秋天美丽的风景,大家仔细想想,你所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请向同学描绘。板书设计:梨树 挂起 灯笼 苹果 露出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起 波浪 高粱 举起 火把 大雁 排成 人字 作业:一、读一读。 1、我是一个勤劳的孩子。 2、我家住在翠湖公园边的五号楼十二层。 3、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凉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4、远山层层叠叠,山上翠绿的树林被秋风染成了黄色。二、连一连。 苹果露出 金黄的 火把 梨树挂起 红红的 灯笼 稻海翻起 燃烧的 脸颊 高粱举起 金色的 波浪 三、写一写。 捡几片漂亮的树叶做成书签,再写上一、两句话,送给别人或送给自己。把想写的话写在横线上。四、在方框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2、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五、猜谜语。 猜猜下面的字谜,把谜底写在括号里。回家用它考考爸爸妈妈。再让他们给你出个谜语猜一猜。 1、让学两点外出。( ) 2、外面会说话,里面飘雪花,里外合起来,人人爱看它。( ) 2 黄山奇石 教学时间: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的话复述。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识字写字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谁能说说?在这些山中,最有名的是五岳。所以有“五岳(泰山、恒山、华山、嵩山、衡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也就是说看了五岳后,其它山都不必去看了,都不值得看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当中游遍了中国。他说:不,有座山,你去看了,五岳也不必看了,它的风景最美了。所以,后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的风景非常美,有哪位同学听说过黄山?黄山的风景中最著名的是:黄山的奇石、松树、云海和温泉。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二、学习生字词。1、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3、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尤其是注意字形相似的生字,如:区、巨的书写。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一、解题。 师:奇石是什么意思?(奇形怪状的石头) 二、欣赏黄山奇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在它们给标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谈琴。 2、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地图,黄山在哪个省,什么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3、看图理解“陡峭”的含义。 4、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猴子观海)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作者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并表演其动作。(板书:抱 蹲 望) 5、请看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人指路)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七、学习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