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君主专制B(1)时间:15世纪下半叶开始。(2)趋势: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3)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4)作用:打击了贵族,全力强化王权;颁布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及状况)B(1)时间:15、16世纪之交。(2)原因:a经济: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本原始积累对黄金的需求增加;而西方在与东方的贸易中出现贸易逆差,货币短缺(根本原因);b社会:马可波罗行纪的传播,刺激了西方人的黄金梦;c商路: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使传统东西方商路受阻;d政治:君主支持;e宗教:传播天主教的热情;f科技: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航线:A迪亚士绕过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开辟欧亚航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欧美航线;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影响:B全球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增加;形成世界市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意大利文艺复兴A(1)时间:1416世纪;(2)发源地:意大利(3)内容: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4)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宗教改革【A】马丁路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及开始的标志【A】(1)时间:15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2)原因:国王迫害清教徒,实行专卖制,搜刮民脂,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3)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制确立【B】(1)光荣革命:1688年,拥立荷兰威廉一世,废黜詹姆士二世。革命成功后颁布了两部法案: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2)影响:确立了“议会至上、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长期平稳发展,进入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三个法国启蒙思想家【A】伏尔泰: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互相制衡);卢梭:共和制,全体公民参与立法。宣扬自由和平等【B】工具:天赋人权;理论:人生来自由平等经济活动、思想言论、出版自由等,但要受法律约束;平等与自由的有机联系不可分割人在法律上平等,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国家的权力和私有财产。意义:a对封建势力进行了猛烈的冲击,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b为之后法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c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独立宣言【A】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B】(1)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2)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3)同时也为拉美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B】(1)背景: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联邦体制。(2)中央和地方分权,中央有统一发行货币、征兵、征税、管理对外贸易等权利;中央三权分立:立法: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民选总统作为国家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联邦高等法院;大法官任期终生。(3)意义: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及联邦政府分权的问题,使政局趋于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革命的爆发【A】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标志着大革命的爆发。接着,君主立宪派掌权。人权宣言【B】时间:1791年对人权和公民的权利做了明确宣示,废除了贵族特权等,成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实行君主立宪政体,革命获得阶段性胜利。民法典A(1)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掌握政权,法国进入拿破仑时代。(2)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3)措施:颁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4)影响:积极方面:在占领地区推行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消极方面:侵略扩张、建立霸权。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B】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是在多种因素合力推动下发生的。政治条件: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垄断法和重商主义政策,建立资本主义私人企业制度等。物质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手工业生产无法满足;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丰富的煤炭资源提供廉价的新能源。科技条件: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大工业打下基础。英国是欧洲科技中心之一,实验科学和机械技术领先。机器的发明与改进(工业革命的过程)【A】(1)时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叶。(2)发明: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1782年,瓦特研制和改进了“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3)煤炭和钢铁的生产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它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4)19世纪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5)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C】(1)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演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2)产业结构: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扩大;(3)阶级结构: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4)生活方式: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同时,也造成了贫富分化、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现代工厂制度【B】产生于18世纪70年代,阿克莱特的棉纺厂。英国的生产组织(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中进行机械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形式发生了的质的变化。工厂制产生了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工厂制的普及,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血汗工厂【A】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还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社会立法【A】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A】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A】(1)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2)历史地位: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南北战争的原因和结果B(1)根本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日益尖锐。在一系列问题上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 直接原因: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2)时间:1861-1865年(3)过程:a.导火线: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b.爆发:1861年,南部挑起内战;c.初期:北方失利;d.扭转局势:1862年,林肯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宣言;e.1863年,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转折点)。(4)战争结果:联邦政府获胜。 宅地法、解放宣言、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B】(1)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2)以民主的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在法律上废除了黑奴制,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统一的背景【B】(1)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民族统一;(2)普鲁士实力强大,成为统一的核心;(3)首相俾斯麦力主强硬的“铁血政策”。德意志统一的过程【B】(1)方式:“铁血政策”和1864-1870年的三次王朝战争(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2)结果:积极:德国结束分裂状态,为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消极:保留了君主政体,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德国的崛起A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B(1)背景: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克里米亚战争失败。(2)内容: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农民缴纳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3)性质:封建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影响:a.积极性: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大量资金,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局限性: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锁国令与培理叩关【A】 1639年,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严禁人民与外国通商,仅允许与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日本锁国200余年。 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领舰队武力叩关,胁迫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 明治维新【B】(1)条件及背景: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社会矛盾空前激化。(2)口号及主力:口号是“尊王攘夷”;主力是西南各藩武士。(3)结果:幕府统治被推翻,建立由西南倒幕派武士掌握权力的新政府。(4)具体措施:政治:废藩置县、版籍奉还消除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经济:地税改革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工商业发展;撤销关卡、行会制度;社会关系:废除士农工商等级制,倡导四民平等;文化:推行教育改革,办近代学校;引进欧美科技;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军事: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5)影响:积极性: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废除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局限性:在天皇制度下,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 电力时代的来临【A】(1)时间:始于19世纪70年代;(2)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3)特点:电力的发明和运用;电力时代到来;钢铁等其他发明层出不穷。内燃机【A】内燃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还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大企业与垄断资本【A】(1)表现:出现了将各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