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公子重耳之亡一、教学要求1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解难。 2把握晋公子重耳的形象。3、体会左传简洁生动,工巧严谨的艺术风格二、学习要点1归纳“与、于、适、就、之、及、弗、其、若、而”的义项。2、分析重耳的人物形象。三、关于作者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序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都认为是左丘明。 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 公冶长。唐孔颖达认为姓左名丘明(春秋左氏传序疏)。清代朱彝尊认为左丘为复姓(经义考)。清代俞正燮又认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巳类稿 左邱明子孙姓氏论)。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左丘明 ,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因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尊称其“左丘”。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肥城为古肥子国,是左丘明食邑。宋祥符二年平阴县令范讽重修左传精舍记载:“二年春,余承命来莅兹邑。知县之东古肥子国地即左子故里,古庙犹存。” 相传左丘明告老还乡(约公元前470年),即一直居住在都君庄(即今肥城市衡鱼村),且世代繁衍于此已80代。现尚有左丘明所植银杏树一株,及相传为左丘明用过的石碾、石碓、左丘井、左丘明后裔为感谢唐太宗敕封左丘明为经师从祀文庙(625年)所植的槐树、左丘明六十八代孙丘行键的墓碑、左丘明六十九代孙丘涟的故居、孔子七十代孙袭封衍圣公题写的匾牌等古迹和文物。 左丘明死后(约公元前450年),葬于肥城。魏书地形志载:富城有左丘明墓。富城即今肥城一带。宋王去非“吊左丘明墓”诗云:“荒草迷离土一堆,坟前古木亦凋衰。传留千载英魂渺,每到都君一泪垂。”四、作者作品1.左传的成书左传是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或称春秋古文(史记吴世家)。西流末年刘歆所见到的则称“古文春秋左氏传”,左传就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刘歆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他就拿传文去解经,使之互相说明。在汉代,春秋与左传本来是各自单行的,晋代杜预在刘歆、贾逵等前人解释的基础上,把“经”(春秋)与“传”(左传)按纪年合并到一起成为一部书,而加以系统解释,这就是春秋经传集解。 2.左传作者考证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还有人主张为刘歆所作的,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唐孔颖达认为姓左名丘明(春秋左氏传序疏)。清代朱彝尊认为左丘为复姓(经义考)。清代俞正燮又认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巳类稿左邱明子孙姓氏论)。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未知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3左传的成书年代左传的写作年代,至今没有定论,清代崔述根据书中文风及记事繁简分析,主张“上距定、哀未远,亦不得以为战国后人也”(洙泗考信录余录)。日本学者狩野直喜则据顾炎武日知录卷四左氏不必尽信条说:“左丘预断秦孝公以前事皆有验,孝公后概无征,则左氏时代从可推断。”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前言因而推测:成书在公元前403年魏斯为侯以后,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以前。正因此,有人主张作左传的左丘明与孔子所见过的左丘明为两个人。4左传的内容左传记事基本以春秋所载鲁十二公为次序,但在鲁隐公元年之前,有鲁惠公生鲁隐公及隐公即位的说明;鲁哀公二十七年之后,又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晋国知伯被杀之事。全书内容包括聘问、会盟、征伐、搜狩、城筑、婚丧、篡弑、族灭、出亡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记录了诸侯、卿太夫的活动,并把笔触深入到商贾、卜者、刺客、乐师、妾媵、百工、皂隶等阶层;通过对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业盛衰的叙写,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角逐;而对鲁季孙氏、齐田成子、亚国韩、赵、魏诸卿与公室的矛盾,郑子产的改革等描述,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内部的变革及其趋向。左氏在叙事中敢于直书不讳,带有鲜明的倾向性。他往往以“礼也”、“非礼也”作为对人物的评判,表现了保守的伦理观念,但总的说来,是非、爱憎观念和历史观还是比较进步的。例如书中既肯定霸主的历史功绩,又不避讳齐桓公好内多宠与公子重耳的贪图安逸。又如叙“晋灵公不君”(宣二年)、陈灵公“衷其祀服,以戏于朝”(宣九年)、齐庄公“拊楹而歌”(襄二十五年)、“祁胜与邬臧通室”(昭二十八年)等,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把统治者的暴虐荒淫、丑恶污秽揭露无遗。而忠良机智的晏婴、则直不阿的叔向、精明而有远见的子产等人,则被作为系国之安危的人物来加以肯定和赞扬。书中还贯穿着适应当时历史潮流的民本思想,把民看作“神之主也”的观点。这种观点通过随季梁(桓六年),宋司马子鱼(僖十九年)等多次提出;晋师旷论卫人出君(襄十四年),然明答子产为政(襄二十五年),韩献子论栾武子报楚(成十五年),齐晏婴、晋叔向论齐晋季世(昭三年),沈尹戌论抚民(昭十九年),逢滑对陈怀公(哀元年)等,都强调了“上思利民”的必要和“民”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的作用,从而得出“国将兴,听于民”的结论。这里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倾向。5左传的艺术价值前人评说“左氏艳而富”(范宁穀梁传序),“春秋谨严,左氏浮夸”(韩愈进学解),这正表明左传在文学性方面比春秋有了很大增强。从春秋只作大事记式的记录,到左传中出现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历史散文的一大进步。如隐公元年记“郑伯克段于鄢”,作者按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组织、有层次地加以叙述,表现了郑伯的狡诈狠毒、共叔段的野心勃勃、武姜的偏心酿祸,概括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几十年斗争的历史。庄公八年齐连称管至父之乱、宣公二年赵盾谏晋灵公、哀公十六年楚白公之难等,都写得有声有色。从中既可看到历史的进程,又可看到出现于历史舞台上的人物的举动神情。把历史的真实性、倾向的鲜明性、表达的形象性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人物活动去展现历史画面,创立了中国历史撰述的优良传统,为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叙写战争是左传的所长。全书写军事行动400多次,其中以晋楚城濮之战(僖二十八年)、秦晋殽之战(僖三十二、三十三年)、晋楚殽之战(宣十二年)、齐晋邲之战(成公二年)、晋楚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等五大战役最为出色。作者能把每战役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写战场交锋多用略笔,战争之起因、战前的策划及战后的影响则详写,把战争的胜负与参战国的政局、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写出了某种历史的必然性。 左传叙述战争尤其讲究谋篇。短篇如齐鲁长勺之战(庄公十年)先略叙鲁师得胜,而后详叙曹刿论其所以胜,由表及里,详略得宜。中篇如秦晋殽之战写蹇叔哭而送师,有先见之明,穆公哭而迎师,知错能改,一首一尾遥相呼应。长篇如晋楚城濮之战,标出“取威定霸”为纲,文随战机,时紧时缓,几开几合,使情势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最终以周王册命晋文定霸作结。这些都是鲜明的例证。作者还常常在激烈紧张的战争气氛中,插入生动有趣的细节,如退避三舍、一麋之献、下车免胄、执榼犒师等,显得优游不迫,所以桐城派古文家方苞说:“夫记事之文,成体者莫如左传。”应对辞令也是左传中富有文学意味的一个部分。当时诸侯国往来频繁,使臣是否善于辞令,不但关系到个人荣辱,并且关系到国家安危。书中如“阴饴甥答秦伯之问”(僖公十五年)、“展喜犒齐师”(僖公二十六年)、“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王孙满论鼎之轻重”(宣公三年)、“宾媚人责晋”(成公二年)、“知榼对楚王问”(成公三年)、“戎子驹支责晋于朝”(襄公十四年)、“子产论毁垣”(襄公三十一年)等部分,记述辞令,无不曲折缜密,委婉尽致,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6左传历史影响:左传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汉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巨著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宋人对“左氏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五、人物背景 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霸主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名重耳。因其父献公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任用 赵衰、狐偃等人,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 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成为霸主。 除了左传和史记等文献以外,子犯和钟的铭刻也记载了关于晋文公的生活的重要信息。六、课文讲解1课文注释: 1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与二十四年,文章记载了晋公子重耳从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过。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2 及于难:指晋太子申生之难。左传记载,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园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其余二子重耳,夷吾也同时出奔。 3 蒲城:晋邑,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是重耳的封地,重耳遇难后先逃至蒲城。 4 不可:不认可,不同意。 5 保:倚仗。生禄:养生的禄邑,古代贵族从封地中取得生活资料。 6 得人:得到下属的拥护。 7 有人:拥有百姓。校:同“较”,较量,对抗,此指抵抗晋献公的军队。 8 罪莫大焉:罪过没有大于此的。 9 奔:出奔,流亡走国。我还是走国吧! 10 狄:古代中国北方的部族,春秋时散处在各北方诸侯国之间,重耳母亲为狄人,称大戎狐姬。 11 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赵衰(cu):字子馀;魏武子,名犨(chu);司空季子,一名胥臣,字季子。他们和颠颉都是日后重耳为君时的晋国的重臣。 12 廧咎(qing go)如:狄族的支属。 13 隗(wi):姓,其地约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 14 诸:兼词,“之于”。纳诸公子:把二女送给公子重耳。 15 取:同娶。 16 伯儵(yu):公子与季隗所生的长子。 17盾:赵盾,赵衰与叔隗所生之子,后为晋国名臣。 18 适:往,到。 19 我二十五年矣:我二十五岁了。 20 如是:如此。 21 就木:进棺材。以上三名是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如果说等二十五再改嫁,那早进棺材了。成语行将就木出于此。 22 请侍子:让我等着你。 23 处:居住。行:去齐国。 24 卫文公:卫国国君,名毁。不礼:不予礼待。 25 五鹿:卫地,在今河南濮册县南。 26 乞食:讨要食物,野人:农夫。 27 块:土块。 28 鞭之:鞭打野人。 29 天赐:上天赐给。士块象征土地,是建立国家的预兆,所以称为天赐。 30 稽首:古代最敬之礼,跪行拜手礼,然后拱手下至干地,头亦至于地。 31 受:接受。载之:装在车上。 32 齐桓公:齐国国君,名小白。妻之:齐桓公把宗氏女嫁给重耳为妻。 33 二十乘:八十匹。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34 安之:安于齐国的生活。 35 将行:将要离开齐国。 36 蚕妾:采桑养蚕的女奴。 37 姜氏:齐桓公所嫁之女,齐国姜姓,故称姜氏,亦称齐姜。 38 四方之志:远大的志向。 39 闻之者:听到“将行”这件事的人。 40 怀与安:贪恋享受,安于现状。 41 实败名:实在是败坏功名。以上三句是说:走吧!贪恋享乐,安于现状,实在是最能毁灭人的进取功名之心。 42 醉而遣:把重耳灌醉送走。 43 以戈逐子犯:持戈追逐子犯。 44 曹共公:曹国国君,名襄。骈胁:腋下肋骨相连长在一起。 45 薄:走近。意思是:曹共公乘重耳冼澡时,偷偷走到近前去观看。 46 僖负羁:曹国大夫。 47 相国:做国家的辅佐大臣。 48 若以相:假如用他们做辅佐大臣。 49 夫子:指重耳。反:同返。重耳返回晋国掌权。 50 必得志于诸侯:必能称霸诸侯。 51 曹其首也:曹国是第一个对重耳不不礼的国家。 52 盍:何不。蚤:通“早”。贰:不同。你何不早些表示你与曹国的人采取的态度有所不同呢? 53 飧(sn):晚餐。 54 寘(zh):同“置”,放置,将玉璧放置在晚餐中,表敬意。古代大夫不能私自和别国人来往,所以在盘中藏璧,为了不让别人知道。 55 受:接受。反:同返,送回玉璧。 56 宋襄公:宋国国君,名兹父。 57 郑文公:郑国国君,名捷。 58 叔詹:郑大夫,有贤名。 59 启:开,引申为帮助。 60 建:建立,立为国君。诸:兼词“之乎”,上天或者要建立重耳为君。 61 男女同姓:古人有同姓不婚之说,认为夫妻同姓,子孙不能蕃盛。蕃(f n):生息繁衍。 62 姬出:晋公子是同为姬姓的父母所生。而至于今:却活到现在。 63 离:同“罹”,遭遇。外:出亡在外。靖:安定。 64 殆:大约。大约上天正在替重耳开创有利条件。 65 三士:狐偃、赵衰和贾佗。上人:超过一般人。从:跟从。有三位堪称杰出的人才都跟着重耳。 66 同侪(chi):同辈。晋、郑都是姬姓国,地位相等。 67 其过子弟:晋国的子弟从郑国路过。 68 楚子:指楚成王,名恽,楚为子爵,故称子。飨之:以酒宴款待重耳。 69 不榖。诸侯的谦称。榖:善。 70 羽毛齿革:指鸟羽、兽皮、象牙、犀革等珍贵之物。 71 波及:流到。此指流通、输送。 72 虽然:即使这样,话虽如此。 73 辟:“避”的古字。舍:一舍相当于15公里。三舍:九十里。 74 鞭弭:偏义复词,只取“弭”义,指不加装饰的弓。属(zh):佩,系。橐(go):箭袋。鞬(jin):弓袋。 75 子玉:楚国执政大臣,名得臣。 76 广而俭:志向远大而严于律已。 77 文:善于辞令。 78 肃而宽:态度严肃而待人宽厚。 79 忠:忠诚。力:尽力,出力。 80 晋侯:指晋惠公,晋献公之子夷吾,鲁僖公十年(前650)即位。亲:亲和。 41 后衰:最后衰落。意思是说:姬姓的诸侯国,周成王的弟弟封于唐,其子改国号曰晋,听说姬姓诸葛亮国中,唐叔的后代最后才会衰落。 82 其将由晋公子乎:大概将由重耳复兴国势吧?其,大概,可能。 83 咎:大祸。 84 秦伯:秦穆公,名任好。纳女:秦穆公送女子给重耳。秦穆公娶晋献公女伯姬为夫人,有秦晋结好之誉。 85 怀赢:秦穆公之女,秦国嬴姓,因其曾嫁给在秦做人质的晋惠公之子圉为妻;子圉私逃回晋后,立为怀公,故称为怀赢。怀嬴未随怀公归晋,秦穆公遂将她嫁给了重耳。与:参与,怀嬴在五女之中。从秦方面言,重耳娶外甥女;从晋国方面言,重耳娶侄媳。晋惠公名夷吾,其母为小戎狐姬,与重耳为手足兄弟。重耳娶秦穆公女,有“秦晋结好,甥舅之亲”的美誉。 86 奉:同“捧”。匝(y):古人洗手用的盛水器。沃:浇水。盥(gun):洗手。 87 挥之:挥手使怀赢离去。 88 匹:匹敌,等级相同。 89 卑我:卑视,轻视。 90 降服而囚:重耳脱去上衣,拘囚自己向怀赢谢罪。 91 公:秦穆公。享之:宴享,设宴款待重耳。 92 衰:指赵衰。文:善于辞令。请让赵衰跟从着。 93 赋:赋诗,朗诵诗经里的篇章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是时尚。河水:当指诗经小雅沔水,诗中有“沔彼河水,朝宗于百”。诗言水流终归大海,如自己避难在外,终归秦国,才有了归宿。重耳借以颂扬秦国。 94 公:秦穆公。六月:即诗经小雅六月,是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获胜的诗。诗中有“六月棲棲,戎车既饬”,言兵车已经备好,秦穆公赋此诗暗喻重耳必能回国执政,成就霸业,以辅助周天子。 95 拜赐:拜谢秦穆公赋诗表示的好意。 96 降:走下台阶,来至堂下,这是有礼的行为。 97 拜:作揖。 98 稽首:叩头,行大礼。 99 公降一级:秦穆公下阶一级,表示不敢接受。 100 君:指秦穆公。命:命令,此为教导之意。这句是说,您用尹吉甫辅佐周天子的诗篇来教导重耳,重耳怎敢不拜谢您! 101 王:指周天子。王正月:即周历的正月,夏历十一月。 102 秦伯:秦穆公。纳之:派兵护送重耳回国。纳,使进入。2. 课文翻译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裸体(的时候)看看。(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僖负羁听了妻子的话)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壁玉藏在晚餐里。公子重耳接受了晚餐而退回了墨玉。到了宋国,宋襄公赠给重耳八十匹马。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詹劝谏(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不能赶上他的。晋公子身上有三件不寻常的事(可以看出天意来),上天或者要树立他(为君)吧?您还是以礼接待吧!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生的孩子不会旺盛,晋公子重耳,父母都姓姬,而他却一直活到今天,这是其一;(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正替重耳开辟一条路,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这是其二;晋公子有(狐偃、赵衰、贾佗)三个足以胜过一般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其三。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的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何况(晋公子)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叔詹的劝告)。(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他,并问道:“公子如果回到了晋国,那么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那是您已有的;(美丽的)鸟翎、兽毛和(名贵的)象牙、牛皮,那是楚国土地上出产的;那些流散到晋国的,不过是您剩下来的罢了。还叫我拿什么东西报答您呢?”楚成王说:“话虽然这么说,可是您到底怎样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兑:“如果托您的福,(使我)能回到晋国,(如果遇到)晋、楚两国发生战争,(双方军队)在中原遭遇,(为了报答您的盛情款待,我一定指挥晋国军队)退避九十里;如果(仍然)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的话),那么我只好左手拿着马鞭、硬弓,右边佩带着箭袋弓囊,来陪您较量一番了。”(楚大夫)子玉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重耳志向远大而不放纵自己,说话文雅而又有礼貌;他的随从态度庄重并且待人宽厚,忠诚并且能勤奋效力(于重耳)。(现在)晋国国君(晋惠公)众叛亲离,不得人心,国外的诸侯和国内的臣民都憎恨他。我听说姬姓的(各国中),唐叔一支的国运长久,衰落得最迟。或许将由晋公子重耳来振兴吧?上天让重耳振兴晋国,谁能够把他毁掉呢?违背天意,必然会有大灾祸。”于是把重耳送到秦国去了。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有一次,怀赢)捧着盛水的器具,给重耳浇水洗手,重耳洗完了,就挥手让怀赢离开。(怀赢)生气地说:“秦、晋两国是互相匹敌的国家,你凭什么看不起我?”公子重耳怕(秦穆公知道后生气),(连忙)脱去上衣,拘囚自己表示谢罪。(后来)有一天,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子犯(对重耳)说:“我比不上赵衰那样善于言辞,让赵衰陪您去吧。”(宴会上)公子重耳朗诵了河水,秦穆公朗诵了六月。(这时)赵衰说:“重耳(赶快)拜谢(秦伯的)赏赐!”重耳下了台阶,向秦穆公作揖,叩头。秦穆公也走下一级台阶辞让。赵衰(又)说:“您提出辅佐周天子的使命要重耳担当,重耳怎么敢不拜谢(您的厚意)呢!”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3.文章的艺术特色:第一,文章善于在列国矛盾斗争的旋涡中叙写历史人物。公子重耳离开晋国逃亡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主要是晋公子王位之争激化的结果。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礼遇,同样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重耳当时经过的小国,如卫成公、曹共公、郑文公等,皆“不礼焉”;而经过的各个大国却反而受到规格不等的礼遇,如齐桓公妻以女,宋襄公赠以马,楚成王享之,秦穆公纳之。这决非偶然。从当时列国形势大局和地理位置来看,齐、宋、楚、秦虽和晋是异姓国,但因都在争取霸权,急需获得同盟的力量;而晋国正是他们争取联盟的首选目标,所以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采取了礼待的态度。卫、曾、郑说起来还是姬姓国,和晋国是同姓共祖之国,但因平时深受大国欺凌、侵扰,以故不予礼待。事出有因,而并非仅仅因为这些小国国君目光短浅。左传的作者把重耳放在如此尖锐复杂的诸侯争霸斗争矛盾之中,让他从一个缺乏雄心壮志、耽于安乐的贵族公子磨炼成为一个有深谋大略的政治家。这不仅使历史人物的个性和气质由浅入深地展示出来,而且也从更深的层面上为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提供了可信的依据。本文最后,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全力支持下,经过秦国军队的直接干预和策划,终于返回祖国,夺取了晋国的政权。其时,重耳的八个同父异母兄弟都先后去世,当政的晋怀公是晋惠公夷吾的儿子,即重耳的侄子。但重耳在夺取政权后。毫不留情地把怀公杀掉。这不仅是巩固晋国政权的需要,也是晋文公志在争取霸权的前提条件。 第二,文章善于在对照和映衬中不断深化公子重耳的形象。据左传介绍,重耳的哥哥太子申生已愚忠自裁,其弟夷吾(晋惠公)则忘恩负义,反复无常,以至众叛亲离,自取灭亡。其他兄弟更不值一提。众公子的无能和平庸,适足以衬托出公子重耳的卓尔超群和远见卓识。 正因为重耳是晋国诸公子中的佼佼者,所以跟随他出亡的从者数量众多且才力超群。据本篇介绍,跟随重耳出亡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参以史记、国语,则知重耳的从者还有狐毛、贾佗、介之推等许多贤士,称得上是人才济济他们毅然决然跟著重耳流亡备尝艰难困苦,说明重耳能得人心。同时,也说明这些追随者有见识,有胆略。他们预见到晋国日后的形势必将朝着有利于重耳的方向发展;暂时的坎坷和磨难,必将换来日后的胜利和乐观的前景。即使是挫折和不幸,如他们的亲人被晋惠公、晋怀公杀掉,也在所不辞,死心塌地跟着重耳坚持到底。 重耳的追随者大都是当时晋国的栋梁之材或智能之士。正如僖负羁之妻所说:“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他们给重耳出谋划策,帮助重耳克服贵公子的陋习,激励重耳树立远大的志向,向霸主的目标奋进。总之,他们与主人公重耳不但彼此依附,而且相互依赖,因而在主仆之间建立了少有的休戚与共的关系。如同齐桓公与管仲,秦穆公与蹇叔、孟明视,勾践与范蠡、文种那样。不同的是,晋文公手下的智囊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一群,实力更加雄厚。后来,晋文公执政后不但一心依靠这些曾经患难与共的从者,而且知人善任,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国语:“晋公子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此三人者,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咨焉。”可以和本篇所述相印证。 此外,公子重耳流亡期间所幸遇的几个女子几乎都是值得称颂的。如季隗对爱情的坚贞,姜氏和僖负羁之妻在政治上的远见,怀赢对个人命运的自尊自重等。左传作者尽力赞美这些女子,刻画她们的品质和关德,虽然笔墨不多,但对于鞭挞重耳的弱点。督促他克服轻狂、贪图安逸、任性骄傲等贵公子的劣性和陋习,显然也起着比照和催化的作用。 第三,文章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强化主人公重耳的性格。全篇基本上是以顺叙和补叙、追叙相结合,而以顺叙为主;在行文中又时而嵌进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以加强叙事的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如“乞食野人”的故事,发生在他刚离狄开始踏上周游列国之时,遇事粗暴,“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他流亡生涯结束的前夕,遇事冷静,洞察幽明,当楚成王一再问他“何以报我”时,他的回答是“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犍,以与君周旋。”态度不卑不亢,表现出重耳对晋楚日后必争的预见和决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此外,本篇还有“季隗待子”、“醉遣重耳”、“曹共公观裸”、“怀赢不卑”、“子犯授璧”等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小故事,犹如锦簇的繁花,趣味盎然。像这类为历史添枝加叶的小故事,左传中琳琅满目,俯拾皆是。所以,运用小故事来强化历史人物性格,不仅是本篇的特色,也是左传全书的一大特色。4. 相关评论1)以“天”字作主脑,以从者作贯串,以所历之国与地作关键,以寺人披、竖头须作衬托,以末段作结穴。 俞宁世古文分编集评三集2)纪十九年养晦行踪,皴画点染,都无胜笔。公子反国定霸规模,英英透露,乃后诸篇总冒也。事之一冷一热,文之一抑一扬,天生波折,斗成结构。 浦起龙古文眉诠3)百记言也,乃代言也。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心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钱钟书管锥篇左传正义七、练习1选择题1)左传属于 C 体史书。A国别体 B.纪传体 C. 编年体 D.其他2)“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下面人物中,不属于“三士”的是 B 。A、狐偃B、司空季子C、赵衰D、贾佗3)对下面加横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A、将适齐。适,适合。B、有人而校,罪莫大焉。校,抵抗。C、浴,薄而观之。薄,逼近。D、则何以报不谷?不谷,君王自谦之称。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用法的一句是 A 。A、秦伯纳之。B、离外之患。C、奉匜沃盥D、子盍蚤自贰焉?2简答1) 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哪部书?2) 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八、研习与思考1. 唐人刘知几史通认为左传“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文章第二段描写重耳和妻子季隗的两句对话,寥寥几笔就使形象活灵活现。试分析文中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答:本题用意在于体会先秦散文语言简略的特点。对话可见重耳内心的迟疑、愧疚,季隗对重耳的忠贞。重耳对妻子的信任不够坚定,然而自己说话又言不由衷。2. 在流亡途中重耳是怎样与各国君主交往的?在这一过程中重耳的性格和心理有怎样的变化?答:突出描写的有详有略。重耳的性格不断成熟。教师在逐一讲解过程中使学生熟悉故事梗概。参见评析第二段。3. 晋文公重耳得以成就霸业,左传连续记述了他从出亡到通过城濮之战取得霸业的全过程。课外选读左传有关晋公子重耳的其他几则故事,以“晋文公称霸”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短文。答:此可用左传选或其他,扩展学生课外阅读。九、相关艺术作品 北宋画家李唐与晋文公复国图李唐:(约1050-1130)宋代杰出画家。河阳三(今河南孟县)人。原是北宋画院待诏。离乱后,到临安街头卖画,被一个内官发现,后又重入画院。其画法远追李思训,变小斧劈而创大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开创出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他亦善画人物,晋文公复国图即为其代表作之一。十、延伸阅读晋公子重耳之亡(课文续文)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赢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译文:到了黄河边上,子犯拿了一块宝玉献给公子重耳,并说:“我牵马执缰服侍您走遍了天下各国,(一路上)得罪您的地方太多了。连我自己尚且知道有罪,何况您呢?让我从此走开,到别国去吧。”公子重耳说:“我要是不同舅舅一条心,就请白水作证。”说着把那块宝玉扔到了河里,以示求河神作证。(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过了黄河(进人晋国国境,接着)围困令狐,攻入桑泉,又拿下臼衰。同年二月,初四日,晋怀公的部队驻扎在庐柳,秦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里的绅士课件
- 棋类社团招新课件
- 桥梁资料填写范例课件
- 2025年航空业空乘人员面试与笔试题目集及答案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械制图高级人才选拔面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乒乓球裁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金融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培训教程及答案
- 2026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二中化学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数据驱动决策数据分析师认证考试全真试题
- 16949工程变更课件
- 国宝文物运送活动方案
- 2024年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注射用硝普钠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企业种子管理制度
- 2025年村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31/T 618-2022电网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技术规范
- 2025年杀菌藻剂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四川农商银行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上海长租公寓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焊工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