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水平测试复习知识点(地理3)2007年江苏省高考学业等级水平考试资料鲁教版第三册(一)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甘肃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甘肃省是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最多的省份。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显的区位特征。 (1)区域划分有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 单一指标:如热量带、气候类型 综合指标:东亚文化区、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文化区(语言、宗教) (2)区域划分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自然要素:青藏高原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 人文要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2.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 (1)均质区:指自然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的区域。 自然要素的相似性: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地形) 人文要素的相似性:方言区(语言)、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农作物) (2)功能区:指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浦东新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3。区域的特征。 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4.运用地图或资料,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要素日本英国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明显的季风气候,其中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特征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河流流量平稳,各河流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工业布局传统工业曾经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石油加工等工业钢铁、纺织、造船、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加工、电子等工业工业布局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表现出明显的“临海型”特点;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九州岛工业大都建在煤炭产区,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海油田的开发带动了北海沿岸苏格兰地区的发展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历史上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区域要素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线,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西至国境地势海拔较低,其中东部平原多而广海拔最高,但差别显著、高原、山脉、内陆盆地交错海拔最高,主要为山系、高原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突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气候严寒。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太阳辐射强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土壤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淋溶作用强主要是在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生物种类繁多种类比东部季风区少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物种,如牦牛等水文河流多为外流河,湖泊为淡水湖。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多为内流河,河流短小。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多为内流河,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农业重要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但需要注意避免水旱灾害牧业、绿洲农业为主,但需要注意解决灌溉水源问题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需要解决热量不足问题城市众多较少很少人口稠密较少很少3日本和英国农业生产上的异同比较项目日本英国差异性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种植业水稻、小麦、大豆等高产值的园艺作物畜牧业畜禽饲养放牧和饲养并重相似性畜禽饲养业发达4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发展特征比较项目日本英国差异性工业原料原料、燃料贫乏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工业部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业、电子工业、石油加工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业、电子工业、石油加工、纺织业工业布局“临海型”“资源型”相似性重工业发达5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地貌温度带植被土壤农业熟制主要作物东部季风区北方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原广)寒温带中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肥沃黑土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华北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黄土发育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棉花、花生秦岭淮河南方华中地区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贫瘠红壤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华南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常绿雨林砖红壤一年三熟橡胶、油棕、咖啡、可可6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5.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各异,人地关系也经历了从基本协调不协调人地关系矛盾加剧走向协调的发展历程。具体情况如下所示: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问题案例:匹兹堡的发展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匹兹堡位于煤田中心地带,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兴起的基础;苏比利尔湖附近丰富而优质的铁矿;五大湖和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成长阶段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渐趋向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该城市又称“芝匹带”,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城开始,经过“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匹兹堡,以及布法罗到纽约州的奥尔巴尼。区域内产业结构复杂,主要产业部门有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人口外迁,被称为“锈蚀带”,又称为“冰雪带”再生阶段由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使区域经济复苏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产业结构从重工业到高科技产业发展,被誉为“知识城”6.运用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三大产业 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通常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即广义的农业。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其他公益事业),即广义的服务业。 一般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遵循着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2)产业转移 由于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新制度和管理方法等)主要发生在较发达地区。而本地区的原有的比较落后的产业的比重会降低,进而转移到落后地区,这就出现了产业转移。(3)从地域分布看,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会带来不利的环境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居住、治安等社会问题。(4)在产业转移中,逐步实现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主的产业类型向以知识、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业类型过渡,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5)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内容第一次第二次时间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原因因经济发展水平低,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越来与小产业转移从香港转移来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等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类型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结果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虽然比香港低,但在全国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珠江三角洲初步确立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环境影响使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严重产业转移,加上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产业转移对移入地和移出地的影响(以山西矿产资源开采为例)内容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积极影响: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空气质量净化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严重,破坏自然景观,污染水、土地和大气。不合理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等。对人文地理的影响积极影响:缓解人地矛盾消极影响:减少土地撂荒等积极影响: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充裕的能源,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增强社会活力。消极影响:占用农田,浪费土地资源等;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延伸:请以“南水北调”或“西气东输”为例分析)7.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我国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的工程方案比较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流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评价优点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灌溉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地区,可自流供水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要抽水北送需要挖掘渠道的工程量相当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供水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积极意义主要在供水区社会效益: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效益:按照目前的价格水平估算,南水北调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年均可达600亿800亿元。生态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在水源区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区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以东线调水区为例:海水上溯问题: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节,长江径流量减少后,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泥沙问题:径流量减少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水生生物问题:调水工程对江淮沿线水生生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水质问题: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西气东输工程的深远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持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具体影响如下表所示:2007年江苏省高考学业等级水平考试资料鲁教版第三册(二)二、区域可持续发展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使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产量下降;黄河泥沙含量剧增,使下游形成“地上悬河”;生态环境恶化。3.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处于从平原向山地、湿润向干旱、森林向草原、农业区向牧区过渡);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江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地质灾害频繁。(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撂荒;露天开矿;无计划的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工程等);破坏植被。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4.水土流失的治理(1)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佳措施。(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因地制宜,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坚持“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3)具体措施:工程措施(固沟、护坡、保塬)、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2.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由于长江流域的不同区域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不同,所采取的整治措施也应各不相同。上游中游下游开发条件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水能开发条件:长江上游水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能集中,尤其是自源头至宜宾段最为富集。生态环境条件:该区生态环境较脆弱;我国众多大河的水源地;近年由于自然与人为原因,出现了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冰川退缩、河流断流、珍稀动植物减少等现象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如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水口山的铅锌矿等,并且在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平原为主,河流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基础好,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存在问题地形复杂,坡度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植被,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水能开发利用程度低洪水是最大威胁。原因:自然因素:该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泥沙入江,湖泊萎缩,河床抬高,调蓄能力下降。水体和大气质量下降,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整治措施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的建设,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带;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三峡工程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是中游地区的首要任务。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首要任务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例: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材料二 经过多年的实践,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已取得的成绩有:航运方面:田纳西河干流已建成9座梯级船闸,完成了航道渠化整治,通航里程共1 240千米;防洪方面: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已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水力发电方面:建成水电站30座,总装机容量(包括抽水蓄能)609.3万千瓦,水能利用率达90%;水质管理方面:通过有效监测为流域内提供了洁净的水源;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览方面:TVA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各类开发利用活动与自然保护相协调。材料三 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四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制定的田纳西河流域 治理协调系统如图所示(1)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成功之处是:成立了_管理局,统一规划管理.制定了以_资源和水资源统一为基础进行开发.在水资源开发中,建设_ _,实行梯级开发,以达到防洪、发展渔业、提高通航能力、发电、保护水源及发展_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把发展林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85%,其重要作用是_。(2)针对当前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黄河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TVA (2)土地 (3)水坝 旅游业 (4)发展林业,对于平衡生态、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改善气候、解决劳动就业、稳定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5)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 加大对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加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发展流域的特色旅游业; 提高流域的开放度,加强对外交流联系;发展有色金属冶炼。3.结合实例,了解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其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特征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貌呈北、东、西封闭,向南敞开的半环状分布气候地区温度带10C的积温作 物南部暖温带3600C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中部中温带10003600C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北部寒温带1000C春小麦、大豆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北部的大、小兴安岭主要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针阔叶混交林则主要分布在偏南的长白山地)其他广布冻土和沼泽2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类型分 布特 征地 位黑土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2)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大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宜农荒地多: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3)土地开发东北沼泽的保护和开发分布黑龙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生态功能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既是蓄水池,又是水源地沼泽破坏负面影响气候变干、土壤盐渍化严重,河流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开发方针遵循自然规律,采取综合利用的方针现状北大荒已经停止开垦荒地,迅速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3农业生产和布局(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条件及其建设成就(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规律 北 农林牧交错地带 林 农牧 农 农耕地带 农 交业 牧 林 错地 地 地 地带 带 海洋渔业地带 带 带西 东4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黑土开发(2)林业开发(3)湿地保护5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1)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3)保护东北的天然林。(4)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5)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6)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4.结合实例,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后,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因素特 点对 工 业 发 展 的 影 响位置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处于莱茵河下游支流利珀河和鲁尔河之间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交通莱茵河纵横南北;铁路、公路密布;4条人工运河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资源煤炭资源丰富,埋藏较深,但储量大,品种多,媒质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铁矿本区贫乏,但离法国格林铁矿较近;瑞典、俄罗斯通过鹿特丹港口到鲁尔区水源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水量丰富而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环境恶化(2)传统产业的衰落项 目内 容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衰落;70年代,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衰落原因煤炭工业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进口原煤更便宜石油、核能利用,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需求量减少钢铁工业煤炭成本上升,提高了钢铁工业成本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其他工业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衰落表现从业人员减少,工人失业严重,钢铁生产向国外转移,产量下降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加剧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鲁尔区为了治理环境,营造绿色空间,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造河流和治理大气污染等措施,同时还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美化措施。措施具体做法效果治污措施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除解决水污染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治理大气污染全区建成了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各企业建立有害气体和灰尘回收装置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措施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美化措施在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绿荫环抱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5.结合实例,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1经济发展快(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条 件优 势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自然条件面积大,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一降三升二主导)分类内容产业结构的演化(比重的变化)第一产业农业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明显上升(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体系及主要工业部门 2城市化水平高(1)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进程从根本上说,城市化水平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化进程也有不同的特点。现就改革开放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特点作一比较: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城市人口少多城市数目少多城市规模小大城市密度小大,出现城市群城市化速度慢快城市化水平低高原因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速度快(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图3问题与对策问题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具体表现(1)环境污染有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上海海洋大学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广东省深圳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河南地矿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5版哮喘病症状解读及护理要点
- 高一年级全市联考英语质量分析
- 加氢站安全操作规程
-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 放疗科头颈癌放疗副作用处理策略
- 2025年汽车外饰件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储罐施工安装施工方案
- 2025年重组人促红素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消防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考叉车题库1000道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化学翻转课堂的创新模式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