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师生“中华经典”阅读表达能力大赛辅导材料(中年级七十)小学师生“中华经典”阅读表达能力大赛辅导材料(七)1.运城素有“古中国”之称,千百年来,河东大地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卓越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如群星灿烂,光耀华夏。你能说出弟子规的作者以及他的籍贯吗?答: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山西绛州(今新绛县)人。2.弟子规是作者李毓秀对论语中某一则的具体阐释,明确了做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你熟悉这则论语吗?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语学而篇)3.不同的经典,阐述的道理往往有相通之处,想一想,“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与千字文中的哪几句话相关?答:诸姑伯叔,犹子比儿。4.陶侃是东晋名臣,年轻的时候,曾任管理渔业的小官。有一次,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我不仅不高兴,反而为你担忧。”陶侃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勤政为民,两袖清风,为人所称道。你知道这个故事可用弟子规中的哪几句话来概括吗?答: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5.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句话用弟子规中的话来表达,你知道该怎样说吗?答: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6.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有一个“黄香温席”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叫黄香,非常孝顺,夏夜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夜用体温为父亲暖热被褥。你知道这个故事与弟子规中的哪一句话意思相一致吗?答:冬则温,夏则凊。7.弟子规说:“读书法,有三到。”你知道是哪“三到”吗?答:眼到,口到,心到。8.小学生要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请你结合弟子规中的相关话语,谈谈该怎样做。答:“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书要分类放到固定的地方,看完书要归放到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如果书本有破损要修补好。9.有的同学在学期之初,总是雄心勃勃地给自己制订十分详细的学习计划,却很难坚持下去。那么,如何制订一个可行、有效的学习计划呢?答:制订学习计划时,不妨订得宽松一些,执行计划时却应该抓紧。这就是弟子规里所说的:“宽为限,紧用功。”10.弟子规总共分七部分,前六部分主要谈道德修养,最后一部分“余力学文”才谈到了读书做学问。从这样的编排顺序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教育主张?答:人生应该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首要任务,学习书本知识是次要任务。小学师生“中华经典”阅读表达能力大赛辅导材料(八)1.“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它出自古代一本有名的蒙学读物,当代诗人流沙河曾高度评价说:“这真是一本奇书,低吟缓诵之际,但觉音韵铿锵,辞藻华丽,妙不可言。”你知道这是哪本书吗?答:声律启蒙。该书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学者车万育,该书旨在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分为上、下两卷。该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植物、鸟兽、人物等内容。从单字对到十一字对,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2.声律启蒙目录中出现的“一东”“二冬”“三江”等,如何解释?答:古人写诗作词非常讲究押韵,共有106韵,其中平声字韵最多,有30个。古人编韵书时,把平声韵分为上、下两卷,即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一东”是说第一个韵部是“东韵”,与东字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都归在这一类,“东”只是这类字的一个代表字,类似于字典中的部首字。“二冬”“三江”等与此道理相同。3.读古诗,赏对联,常常会提到平仄,那平仄是什么意思呢?答:平仄就是声调问题。古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即“平”,“仄”是不平的意思,仄声指上、去、入三声。平仄与普通话的四声不大一致,笼统地说,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可看作平声;上声、去声可看作仄声。平仄在诗联中交错运用会产生抑扬顿挫之美,形成鲜明的节奏感。4.读声律启蒙不仅可以掌握诗联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知识,还可以了解器物、人物等百科知识。你知道“孔北海,谢东山”这个三字联所涉及到的人物吗?答:孔北海,即东汉文学家孔融,曾任北海相。谢东山,即谢安,号东山,东晋宰相,著名政治家。5.声律启蒙上卷“五微”中,二字联“绿暗对红稀”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绿暗”指绿叶颜色变深,“红稀”指红花凋谢变少,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绿和红分别指代绿树和红花,是修辞中的借代手法。6.大量使用典故,是声律启蒙等韵书的一大特色。懂得典故,有助于理解联句。你能说说“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的典故吗?答:南朝时,著名文学家陶弘景隐居山中,梁武帝每有大事便去询问他,人称“山中宰相”。冯异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名将,他为人谦虚,每次打了胜仗,别人爱炫耀自己的功劳,而他则是默默地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教训,人称“大树将军”。7.声律启蒙中,有很多联句是对古代诗文或成语的另一种表达。由“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两句,你能联想到哪些成语?答:上联与“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大致相同,下联即是守株待兔的意思。8.读古代经典时,有些字词的意思貌似与现代汉语中的解释相一致,但其实不然。比如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的二字联:“白日对青春”就不可以解释为白天和青春。那它们该如何解释呢?答:白日即明亮的太阳,青春即绿色的春天。按照五行学说,季节的春和颜色的青是相配的,故称青春。小学师生“中华经典”阅读表达能力大赛辅导材料(九)1.孔子曾对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其大致意思跟“腹有诗书气自华”相近。你知道孔子所说的“诗”是指什么吗?答:孔子所说的“诗”,指的就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它原有3000首诗,经孔子整理、删定后,保留了305首诗,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2.读诗经,经常碰到“魏风”“秦风”“卫风”之类的说法,这里的“风”与刮风有关吗?答:这里的“风”与刮风无关。从内容看,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土风、民谣的意思。风包括十五国风,就是周代十五个地区的民歌,有160首,是诗经的核心内容。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当时宗庙祭祀的乐歌。3.你知道诗经的创作手法可以用哪几个字来概括吗?答:赋、比、兴。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是打比喻。兴是托物起兴,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4.在诗经“十五国风”里,哪些篇目反映了古老山西的风貌呢?答:魏风唐风等篇目反映了古老山西的风貌。当时的魏地,大约是指运城以南的芮城县一带;唐地大约是指太原及周边地区。5.诗经小雅采薇末章的前四句,借景抒情,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历来被认为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找出这四句,并抄到笔记本上。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学师生“中华经典”阅读表达能力大赛辅导材料(十)1.诗经的第一首诗非常有名,你知道它的题目吗?试着默写出前四句。答:它的题目是关雎。前四句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上世纪80年代,台湾著名女歌唱家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风靡海峡两岸,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感动了无数听众。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中的一首诗改编的。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吗?请试着默写出该诗的第一章。答:这首诗的题目是蒹葭。第一章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在论语中,孔子曾指出了少年儿童学诗经的意义,最起码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卫风伯兮中有这样一句“焉得谖(xun)草?言树之背”,意思是:哪里能找到谖草?把它种到后院中。你知道诗中的“谖草”是什么植物吗?答:谖草即萱草,又名忘忧草,也是中国最早的母亲花。今名黄花菜、金针菜。4.有很多成语源自诗经,比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王风采葛。请问“逃之夭夭”与哪首诗有关,最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答:“逃之夭夭”与桃夭有关。原句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形容桃树茂盛,桃花鲜艳。后因“逃”“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做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5.诗经豳(bn)风东山写一个远征士兵归途思家的情景,评论家认为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某句诗是这首诗最好的注脚。请你找出这句诗,并写出来。答: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小学师生“中华经典”阅读表达能力大赛辅导材料(高年级七十)小学师生“中华经典”阅读表达能力大赛辅导材料(七)1.孔子被称作圣人,又被称为夫子,他的各种称呼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答:孔子名丘,字仲尼。据说,他出生前,父母曾多次到曲阜附近的尼丘山上祈求天神赐子,所以后来就给他取名孔丘,取字仲尼,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因为他还有一个哥哥。“子”是古时候对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夫子”是老师的意思,孔子曾著书立说,聚众讲学,为中国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后人称其为孔夫子。“圣”有聪明、智慧之义,孔子被称为圣人是从西汉开始的,当时的学者董仲舒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从此,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吗?论语每篇的题目是如何确定的?答:论语的编写者不是孔子,而是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论语共511章,1.5万余字,分20篇,篇名通常取开篇的前两个字,各章之间没有联系。如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就取自开篇“学而时习之”的前两个字。3.北宋年间,王安石推行变法,司马光极力反对。不过二人私交甚密,互慕对方才华。同在官场,都是忠君之臣,哪能没有争斗?他们只是政见之争,没有彼此伤害对方,更显人格的高贵,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争。想一想,这件事是对论语哪一则的生动诠释?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出自论语八佾篇)4.相传,孔门弟子有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你知道孔子最欣赏的学生是谁吗?答:颜回。5.“君子”“小人”在论语里频频出现,有人说“君子”就是有德行的人,而“小人”就是无德之人,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全面。论语中提到的“君子”有两种含义。有时指贵族、有地位的人,这时,与其相对的“小人”,就是指平民百姓。更多的情况下,君子指有德行的人,是孔子心目中理想化的人格形象,与其相对的“小人”,就是指道德修养差的人。6.炒菜时,油温过高,会把菜烧煳;而油温过低,炒的菜不好吃。这两种情况都不好,用成语表达就是“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其中的“犹”又是什么意思呢?答:这个成语出自论语,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过:过分。犹:如同。不及:达不到。7.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论语中的一则就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意思。你知道是哪一则吗?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在阅读课上,小明津津有味地翻看狐狸与乌鸦的故事。读着读着,他跑到语文老师跟前兴奋地说:“我在这个故事里发现了孔子的话。”老师表扬他读书善于思考。你知道小明发现的是哪一则吗?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花言巧语,表现出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9.论语中有许多巧妙的比喻,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为什么孔子把君子之德比作风,把百姓的品德比作草呢?答:因为风吹草动,风向哪边吹,草就跟着向哪边倒。这就是说身居高位者的品德会影响百姓的品德。所以,这个比喻十分贴切、生动。 小学师生“中华经典”阅读表达能力大赛辅导材料(八)1.笠翁对韵下卷有一副七字联:“九日高峰惊落帽,暮春曲水喜流觞。”此联涉及到两个传统节日,你能说说这两个节日的习俗吗?答:上联说的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重要民俗活动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下联说的是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这一天人们常玩一个游戏,叫“曲水流觞”。2.“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是笠翁对韵“二冬”中的联句,上联中的“三元”是什么意思呢?答: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3.笠翁对韵的很多联句是对古代诗文名句名篇的概括。你知道与联句“秋露横江,苏子月明游赤壁;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有关的诗文吗?答:上联是对北宋苏轼散文前赤壁赋基本内容的概括;下联化用了唐代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4.笠翁对韵的有些联句是对古代历史事件的概括。“专诸剑,博浪椎”分别说的是哪些历史故事呢?答:“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著名的剌客,曾刺杀吴王。“博浪”是博浪沙的简称,是一个地方名。秦朝的时候,张良为韩国报仇,在此用大铁椎狙击秦始皇。5.叠字联是指上下联相应位置分别使用了重叠的字。笠翁对韵中叠字联频频出现,这种联句读起来优美、动听。试结合“雷隐隐,雾蒙蒙”予以说明。答:“隐隐”是一个拟声词,表明雷声不很分明,属听觉。“蒙蒙” 是一个摹态词,形容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属视觉。二者都有朦胧之美。6.笠翁对韵的书名如何解读?答:笠翁对韵的编写者李渔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戏剧家,号笠翁。由于本书主要是通过精彩的例句来介绍诗歌的对仗技巧和声韵知识,所以又叫“对韵”。7.笠翁对韵目录中出现的“一东”“二冬”“三江”等,怎样解释?答:古人写诗作词非常讲究押韵,共有106韵,其中平声字韵最多,有30个。古人编韵书时,把平声韵分为上、下两卷,即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一东”是说第一个韵部是“东韵”,与东字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都归在这一类,“东”只是这类字的一个代表字,类似于字典中的部首字。“二冬”“三江”等与此道理相同。8.“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是笠翁对韵“一东”的末句,你由此能联想到哪一首古诗?答: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9.历代文人给后世留下许多逸闻趣事。唐朝诗人李贺非常勤奋,骑小毛驴外出时,总要携带一个锦囊,触景生情,偶得佳句,便写下投入囊中。魏晋时期,名士刘伶嗜酒成癖,他常乘鹿车,带一坛酒,边行边喝,还让仆人荷(h)锄跟在车后,说:“我若醉死,随便埋了就是。”请你从笠翁对韵中找一联句,概括这两则趣事的大意。答:携囊佳韵随时贮,荷锄沉酣到处埋。10.读笠翁对韵不仅可以掌握诗联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知识,还可以了解器物、人物等百科知识。你知道“绿绮对青锋”这个二字联所涉及的器物吗?答:绿绮,原本为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喜爱的一张琴的名字,后来成为古琴的代称;青锋,是古剑的名字,据说是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的兵器。小学师生“中华经典”阅读表达能力大赛辅导材料(九) 1.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它是一部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逸事和玄言清谈,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该书中的有些故事已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你知道是哪几篇课文吗?答: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除三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2.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典故都出自世说新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答:难兄难弟、拾人牙慧、标新立异、鹤立鸡群。3.“割席绝交”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著名故事,你知道其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吗?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答:这两个人物分别是管宁、华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正如孔子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4.世说新语中的“望梅止渴”讲的是曹操率部远行军,在大军找不到水源、士卒口渴难忍的情况下,他急中生智,告诉大家前面有大片的梅林,鼓舞了士气。你知道曹操的这一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吗?这个典故后来的意思是什么?答:曹操的做法符合生物学上条件反射的原理。这个典故后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空想来安慰自己。5.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大与小,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世说新语夙慧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形象与品牌设计(CI)》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综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铜陵学院《生命科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摔跤》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大学《中小学美术教材研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青海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绿色金融岗位试题及答案
- 2025辽宁转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堤坝加固施工方案(3篇)
- 校园绿化施工方案(3篇)
- 《法律职业伦理(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秋季新学期全体中层干部会议校长讲话:在挑战中谋突破于坚实处启新篇
- 高中数学选修一(人教A版2019)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题库(含答案)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GB/T 4745-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
-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时练(作业设计)
- DB14∕T 1131-2015 麦茬复播花生栽培技术规程
- 静设备安装课件(PPT 91页)
- 《生产运作与管理》教案(完整版)
- DB∕T29-297-2021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