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九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7周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四川省泸县九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7周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四川省泸县九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7周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四川省泸县九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7周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四川省泸县九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7周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泸县九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7周周练历史试题班级_ 学号_ 姓名_ 得分_一选择题(共12题,48分)1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中西科技发明对比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2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4.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的现象D.世界白银的一个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6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7“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存天理,灭人欲”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8.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9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由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达503起,其中630余人次的涉案者为英国人。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B.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C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D. 领事裁判权任其为所欲为10下图是一张珍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院)的老照片,记载了八国联军1900年8月14日攻入北京城的历史瞬间。这张照片显示,联军正在顺着外城的下水道攻入城内。让人惊讶的是,当他们爬上岸时,京城百姓居然齐齐站在河沿,作围观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八国联军的突袭 B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C中国人的思想觉悟低 D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11近代以来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有着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下列举证正确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B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C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D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中国重返联合国12. 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特殊的旗帜”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D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乾隆实录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6分)(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7分)(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6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4分)14.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上图反映了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 (2分)这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材料二 据天工开物的记载,十四、五世纪前后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出现。除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芋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会直接引发哪些变化?(6分)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