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ME总线的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研究.pdf_第1页
基于VME总线的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研究.pdf_第2页
基于VME总线的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研究.pdf_第3页
基于VME总线的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第 1 9 3期 d o i 1 0 3 9 6 9 j is s n 1 0 0 5 2 7 9 8 2 0 1 5 0 9 0 2 3 基 于 V ME总 线 的煤 矿提 升机 控 制 系统研 究 韩进 军 潞安环能股份公司 常村煤矿 山西 长治0 4 6 1 0 2 摘要 针对现有煤矿国外提升机控制系统设备维护 后续备件供应等方面问题 采用 V ME总线技术开发 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同步电机传动矿井提升机交 一 交变频控制系统 并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 验 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 V ME总线 交一交变频 中图分类号 T M7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5 2 7 9 8 2 0 1 5 0 9 0 0 5 8 04 提升机是煤矿 的大型 固定设备之一 担负着矿 井原煤 人员 设备 材料等提升任务 是矿井 的咽喉 要道 对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提 升机必须具备安全 高效 精确运行 的性能需求 目前 在煤矿主井提升机领域低速直联 大功率 交 一 交变频同步电机传动的矿井提升系统的应用比 较广泛 其 中典 型 的控制 系统为西 门子 S im a d y n D 全数字交 一交变频控制系统 而随着西门子控制系 统的升级换代 该变频控制系统已经停产 一旦控制 系统出现故障 将面临备 品备件无法得 到及 时供应 的情况 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 文章基于 V ME总 线技术开展煤矿提升机同步 电机交 一交变频控制系 统研究 为矿井提升控制 系统 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 保障 1 基 于 V ME总线的提升机 同步 电机交 一交 变频控制系统设计 V ME V e r s a Mo d u l e E u r o c a r d 总线是一种通用 的计算机总线 是一种开放式架构 它定义 了一个 在紧密耦合硬件构架中可进行互连数据处理 数据 存储和连接外 围控制器件 的系统 为 此系统选用 G E F A N U C生产 的 V MI C控制 系统进行 系统整体 设计 1 1 矿井提升机同步电机交 一交变频控 制系统基 本结构 矿井提升机同步电机交 一交变频控制系统结构 如图 1所示 其包括三相交流 电源 三相交 一交变 频器 同步电机 上位机 P L C逻辑控制 系统 V MI C 控制系统 信号系统 闸控系统 和检测系统 其 中 三相交流电源与三相交 一交变频器相连 为三相交 一 交变频器提供频率 固定 的电源 三相交 一交变频 58 器与同步电机相连 为 同步电机提供频率可变的电 源 检测系统与同步电机相连 检测同步电机电压信 号 电流信号 速度信号和位置信号 并将检测信号 传给 P L C逻辑控制系统和 V MI C控制 系统 P L C逻 辑控制系统与信号系统和闸控系统相连 实现逻辑 联锁控制与保护功能 上位机 P L C逻辑控制系统和 V MI C控制 系统三 者相 连 实现通 讯 与数据 交换 V MI C控制系统接收检测系统传来 的检测信号 经 过运算产生触发脉冲触发 三相交交变频器 其 中 V MI C控制系统是文章设计 的关键 其他采用原有 控制系统 图 1 系统结构 1 2 V MI 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V MI C控制系统包括 C P U板一 C P U板二 反射 内存通讯接 口板 P r o f ib u s 通讯接 口板 模拟信号接 口板 数字信号接 口板 F P G A接 口板 码盘信号接 口板和电机控制板 上述接 口板都插在 V ME总线 机箱背板上 通过 V ME总线实现各接 口板之间的通 讯 C P U板一主要完成矢量控制算法 与双口R A M 进行通讯 系统工作状态显示 数据分析和人机界面 设计等功能 C P U板二完成 全数字行程控制功能 通过装在与卷筒相连的编码器 的输 出脉冲 进行井 筒深度的计算 然后根据位置速度图 产生相应的速 度基准值来驱动电机运转 该系统采用位置闭环控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4 1 8 作者简介 韩进军 1 9 7 9一 男 山西屯留人 工程师 从事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 韩进军 基于V ME总线的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研究 第2 4卷第9期 制技术来保证提升箕斗在预定地点准确停车 在 自 动运行模式时 行程控制依靠设定量 自动产生最佳 运行速度控制的位置速度图 在手动运行模式时 则 依据司机 台速度 主令手 柄的速度给定信 号进行计 算 给出行程设定曲线 如图 2所示 图 2 V M I C控制 系统 反射内存通讯接 口板可以实现多个控制系统之间 的远程通讯和实时控制 反射内存通讯接口板之间采 用光纤作为通讯介质 可 以满足相距 1 0 k m的控制系 统之间的通讯 且通讯速度最高可达 1 7 4 M b y t e s 可 以实现系统之间的实时控制 P r o fib u s 通讯接 口板用 于带有 P r o fib u s接 口的 底层设备之间的通讯 该接 口板采集故 障信号 反 馈信号和输出命令信号 P r o fib u s 通讯速度最高可 达 1 2 Mb it s 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通讯和控 制要求 模拟信号接 口板用于将模 拟调试 给定信号 电 压及 电流传感器输 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同时 可以将关键变量 由数字信号转换成模 拟信号 并输 出 便于进行实时调试与监控 数字信号接 口板用于采集现场底层设备的数字 信号 开关状态信息 并传递给 C P U板一和 C P U板 二 同时通过数字信号输 出 将控制系统的状态和控 制命令传给子设备 实现与子设备信息交换与监控 码盘信号接 口板接收增量式码盘和绝对值式码 盘信号 并将信号转化为数字量传输给电机控制板 电机控制板包括 D S P控制系统 F P G A控制系 统 同步电压接 口电路 脉 冲驱动接 口电路 和 A D 采样接 口电路 如 图 3所 示 电机控制板采集 F P G A接 口板的双 口 R A M中的信息 并上传给 C P U板 一 C P U板一综合 以上信息并结合 电动机模 型完成 交交变频的矢量控制任务 产生 电压前馈信号和交 流电流给定信号 并通过刷新 F P G A接 口板 的双 口 R A M 下传给电机控制板 电机控制板接到 C P U板 一 下传的电压前馈信号和交流电流给定信号后 综 合电压和电流实际检测值以及零 电流 中断信号 进 行电流调节器 电流断续补偿和触发角的计算 产生 正反组切换信号和触发角信号 控制信号最终发送 给三相交交变频器 图 3电机 控 制 板 1 3 V MI 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在基于 V ME总线同步电机交交变频控制 系统 中 V MI C系统软 件 开发 通过 I O Wo r k s软 件实 现 1 0 wo r k s 是一种采用了实时开放架构基 于 I P C的软 逻辑控 制 软件 可 运 行在 标 准 操作 系 统 Win d o w s N T 具有实时扩展功能的 Win d o w s N T 以及 实时操 作系统 v x wo r k s 环境下 来进行数据采集 以及开发 任意规模和类别的 独立于硬件平 台的复杂过程控 制系统 V MI C系统软件主要完成两方面的任务 1 同步电机交 一交变频调速系统 闭环控制 V MI C系统根据速度给定信号 从双 口 R A M 中读取 反馈信号 2 启 停逻辑和保护控制 V M I C系统从 1 0 板中读取启停控制信号 并通过启 停逻辑向 D S P系 统发出各种控制信号 V M I C系统对各种反馈信号进 行判断 如果出现故障向D S P发出封锁脉冲信号 1 4 F P G A系统软件开发 F P G A系统软件开发分 为两部分 码 盘信号接 口板 中的 F P G A软件开发和 电流环控制板 中的 F P G A软件开发 其中 码盘信号接 口板中的 F P G A软 件开发通过 Q u a r t u s 7 2软件实现 主要功能是对绝 对值编码器和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 得到所需 的转子位置角和转子速度信息 并传递给 V M I C系统 电流环控制板 中的 F P G A软件开发通 过 MA X p l u s I I 软件实现 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双 口 R AM 采样数据处理 脉冲信号生成和零 电流信 号中断生成 D S P系统和 V MI C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双 口 R AM实现 双 口RA M是一个具有两套独立的数 据总线 地址总线和读写控制线的 S RA M存储器 允 许 两个独立 的系统 同时对该存储器 进行 随机性 访 问 其最大的特点是数据共享 为了保证数据 的正确交 换 通过权限仲裁电路来分配双 口RA M 的使用权限 该系统采用 F P G A芯片编程模拟实现双口 RA M使用 权限仲裁电路 硬件电路原理如图4所示 电路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