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马术课程.doc_第1页
马场马术课程.doc_第2页
马场马术课程.doc_第3页
马场马术课程.doc_第4页
马场马术课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场马术课程马场马术基础课之一一、接近马儿马的身体构造决定了马的四肢向前后摆动伸缩的幅度大、速度快,而向两侧摆动则幅度小且比较缓。几乎全世界的人都习惯从马的左侧(里侧)备鞍和上下马。因此,标准而安全地接近马的做法是:面对马头左侧,沿45角向马颈接近,站到与它左肩平行的位置上。在那里给马备鞍辔、上下马,马的后腿踢、前腿扒都伤不到人,想咬人也难。惟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马左前蹄踩住脚。从马的右侧(外侧)或屁股后面接近马时必须注意动作要缓慢,嘴里发出轻声的呼唤(提醒马儿你是它的朋友,不是一头悄悄扑过来的狮子!)观察马的反应,如有异常,必须警惕。总之,如果能按照规程去做并养成习惯的话,人就是安全的。当然,如果你和你的马是非常熟悉的伙伴,那么不论你怎样接近它,都没有问题!莫以为马不懂人言。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诸如犬、马、猫等动物,虽然无法搞懂人类语言的具体含义,却可以准确判定哪些是褒、哪些是贬,从而决定对人的态度。把马当朋友来尊重,以从容不迫的沉稳态度沿安全方向接近马,在手能碰到马头、颈肩的位置上停住,慢慢伸出手,接近马的鼻孔,如果知道马的名字,轻轻呼唤它,如果不知道,可发出友善声音与它打招呼。这时,马必定会用鼻子嗅闻你的气味,辨别来人是谁。在马琢磨你是否对它有危险的时候,你必须注意观察马的眼神变化与耳朵动作,揣摩马的心理情绪。如果马耳随意转动、眼神安祥,你可以顺势将手轻轻接触马的面颊,如果马依然没有不悦的反应,这表明它已经接纳你为朋友,你再讨好地给它搔搔痒。只要看到马不高兴或者有发怒的表情,就应当及时回撤,防御风险。二、上马上马前要检查肚带确实勒紧,防止马鞍滚动。马镫放下,蹬革调为适和的长度,鞍翼放平等。上马的动作从立正牵马姿势开始,骑手左手持缰站于马的左肩旁,从马的左侧上马。通常上马有从地面上马,人工辅助上马和借助台阶上马3种上马方法。从地面上马:1、骑手由立正牵马姿势向右转身,左手缰分开越过马头挂于马颈部,右手放下马镫。2、放马镫时不要碰及马体完全放下后轻轻松手垂干马的胁侧。3、靠近马体与马前肢对正站立面向马体斜后方将左右缰整理等齐(或稍收紧右缰)使两缰内面相合贴于马颈衔铁轻接口角左手握缰将无名指插入两缰中间连同马鞭抓住髻甲毛拳心向下。4、右手顺时针转动马镫使马镫外侧对着自己从外侧踩镫上马。5、抬起左腿左脚掌踩入马镫内。6、右手抓住后鞍桥右侧,左脚尖向下压,使其位于肚下方,但不能触及马体。7、右脚蹬地借助右脚掌的弹力向下压使其位于肚带下方但不能和两臂的力量轻轻向上跳起。8、当左腿伸直,身体挺起后,右手撑在鞍前部,右腿伸直抬起迅速跨过马的臀部,注意不要触及马体。9、随着右腿跨过马体,双手支撑体重,轻轻坐于马鞍上。1O、上马后右脚轻轻踩入马镫内,分开左右缰,双手持缓,上身挺直目视前方,保持正确乘坐姿势。人工辅助上马:骑手站于马的左侧靠近马体,面向马鞍,左手握两缰和马鞭抓住甲毛或前鞍桥,右手抓在后鞍桥右侧,左腿膝关节屈曲,将腿向后抬起,由助手双手扶在小腿部,骑手右脚蹬地,借助双手的拉力和助手的抬力,使右脚离开地面用左腿将身体撑起右腿伸直抬起迅速跨过马臀部,轻轻坐于马鞍上。借助台阶上马:将马牵于上马台阶旁边,让马与台阶平行站立,骑手左手握缰,抓住甲或前鞍桥,右手顺时针转动马镫,镫使马橙外侧对着自己,左脚踩镫上马。注意: 1、上马时要特别注意马的情绪和举动是否稳定,上马后能否操纵马匹。 2、上马动作要稳要快,胆大而警惕,若马原地转动,抓住缰和髻甲毛,人体可随马体转动。 3、上马后要尽快调好缰,右脚踩入马镫内,以便控制马匹,如右脚尚未踩入马镫内,马已快跑,可用两腿夹紧马的腹侧,待其慢行后再双脚踩镫。 上马后要轻轻坐下,不要一屁股压在马腰上,这样的话,马儿会知道你不会骑马而欺负你。要端坐马背,挺直腰杆,目视前方。4、踩镫时应从镫的外侧踩入,以防镫革拧转,使镫革平展地贴着小腿。三、下马通常从左侧下马,下马的动作是按照上马动作的相反顺序进行,直到立正姿势。下马有2种万法,一种是不借助马镫下马,一种是借助马镫阵下马。有人不主张在平时使用后一种方法,认为用此方法下马必须有一助手牵马,否则在下马时马可能会走动而不安全。下马的标准姿势是右脚脱镫,平伸右腿从马臀部上方迈过,千万不要把脚碰到马PP上,否则会容易造成马匹受惊,引发马匹突然性的奔跑或跳跃,从而造成危险。借助马镫下马与上马姿势相反。不借助马镫下马:1、 先两脚脱镫,左手握住马鞭、缰绳和马的甲毛。2、右手抓住马鞍前桥,双手撑起全身,上身体稍向前倾,向后抬起右腿跨过马背。3、双手支撑身体两腿悬垂于马体一侧。4、两脚同时落地。注意要两膝稍屈轻轻落地不要碰触马的前肢。5、下马后站立收起马镫,将缰越过马头取下右手正确握疆回到立正牵马姿势。借助马镫下马:左手握缰和马鞭抓于鬐甲部,右手撑在前鞍桥上,右脚脱离马镫,抬右腿跨过马背落地,随之左脚脱镫,着地站立。也可在右腿跨过马背后先不落地,将右手放在鞍腰部双手支撑左脚脱离马镫,同时两脚落地。上下马的分解动作练习过几次后,就可以把所有这些动作连起来练习了,要把所有动作做得连贯迅速准确而又自然,要一气呵成。四、调整马镫长度上马前,要调整马镫为合适的氏度。马镫长度是根据骑乘类型和骑手腿的长短而定。一般骑乘时,以骑手伸直的手臂的长度来确定镫革长度,即骑手面向马鞍站立,左(右)臂伸直手指抵在马鞍的镫革扣上,右(左)手拿起马镫拉直,以马镫踏板抵于左(右)腋窝为合适,然后站存马的前方,检查两错是否同长。骑手骑在马背上也可调整马镫长度。其长度以两脚脱镫双腿自然下垂,马镫踏板位于踩骨处或稍上方处,即可调整右错时左手握缰位于甲前方,右手抓住镫革余端,松开镫革扣调整镫革于所需氏度并扣好之后向下拉内侧镫革,使镫革扣再移到鞍扣处,镫革余端放回原处。调整时脚不能脱离马镫,并养成用感觉调整镫长的习惯,而不低头看调整左镫时右手握缰,左手调整其长度。五、扣紧肚带马在厩内备鞍后不应当把肚带扣到最紧,把马牵到厩外或训练场,在骑上马鞍之前要再紧一次肚带,慢步活动5-10分钟之后要检查一次肚带,需要的话再紧一次,若肚带太松上马时马鞍会转到一侧去,骑上去也会因马鞍左右滚动而磨伤马背。其松紧度以能在肚带下插进4个手指为合适,并用中指和食指插入肚带内顺毛将肚带下的皮肤和被毛理顺骑手也可在马背上从左侧收紧肚带把缓和马鞭交于右手脚踩在马镫内,左腿向前移动。然后用左手在鞍翼下面收紧肚带,其方法与在马背上调整镫革长度相同。调整后要保持两肚带扣承受相同的力最后放下鞍翼即可。六、基本乘坐姿势骑手骑在马背上的正确姿势,是以两坐骨及缝际坐在马鞍的最低部位。上体必须保持直立,头保持正直目视前方,身体的重心均匀地落于两坐骨上。身体在保持直立的时候应放松不紧张,大腿和膝关节自然放松地附于马鞍上,脚掌踩在镫铁踏板上,这样可尽最大的压力保持马镫,在适当的位置,脚掌应始终保持水平,踝部稍弯屈,脚跟略低于脚尖,从侧面看,耳、肩、髋、脚跟呈一直线与地面垂直。双臂从肩到肘自然下垂,从侧面看,由骑手的肘部向前经手沿缰绳至马口部,应呈一直线。手的动作尽可能地通过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活动来做,腕关节应保持柔韧但不弯曲。骑手应随着马头的上下运动而改变两手的高度,这样才能保持“肘-手-口”形成的直线。 骑手在马背上要始终与马的运动保持平衡,协调。这就要求骑手两臂放松,背腰和肩部有柔韧性。上述正确乘坐姿势是最基本的骑马姿势,但在不同的骑乘种类和运动中,骑手的上身随马的运动略有相应的改变,这在马的各种步法中介绍。七、双手持两单缰这种方法是左手握左缰,右手握右缰,也叫练习式持缰。让缰从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穿入掌中,自下而上穿行。横过手心到食指上面穿出大拇指压于缰上面,左右缰的余端垂在马颈左侧。此外还有一种持缰法也是左手握左缰,右手握右缰方法与双手持两单缓基本相同但是左右缰的余端还要穿过另一只手形成一个环形拳心向下虎口相对。这种方法只在平地赛马中采用,故又称赛马式持疆。八、牵马行进与停止1、牵马方法马习惯于被两侧牵引,但通常要求从内侧牵引。 马戴有水勒,把两水勒从马头上取下,站在马头的侧后方,用靠近马体一侧的手握缰于距口衔环约一拳处,并用食指将两缰分开。保持马头自然高度,马体正直。另一手握缰的余端自然下垂。 马戴有笼头,用一手在距笼头一掌处握缰,另一手握缰的余端,站在马头的侧后方。注意不要把手指放在笼头上的铁环内,或把缰绳缠在手上,这两种方法都是危险的。如果有人从侧面检查或鉴定观察马匹时,牵马者可站在马头前方,两手分别握两缰环的上方保定马匹。 牵马前进要求马向前走时,一匹经训练的马会很乐意与你并肩前进。如果你对视着马的脸牵马,大多数马会拒绝前进。如果马畏缩不前,不要强拉缰绳,你的另一手可在马的后面驱赶。也可将马头向外侧推动,待其前肢移动时,再引马前进,或用右手轻抖动缰绳,慢慢引导前进。牵马行进时,人和马的步伐应一致,以免人脚被马踩。牵马转弯先前进稳定和平衡马匹,然后再转弯。牵马转弯时,应向外侧转弯(马的一侧),即保持牵马者在转弯的外侧,以防止马踩牵马者的脚。对初学者牵马不熟练的情况下,更应如此。马场马术基础课之二一、扶助扶助是骑手用于给马传达指令的方法,其目的是无论何时给以快速的、准确的扶助都能使马立即产生反应。也就是骑手以手、腿和坐姿等正确地操纵马匹,使马能感知骑手的意图自愿服从骑手的指挥,毫不犹豫地对各种扶助平静而准确地做出反应,在精神上和体能上都表现出自然镇定和协调平衡,给人一种马匹自觉地做出要求的动作的印象。完全服从骑手的驾驭,自信而且专注直线运动,绝对保持马体正直,曲线运动时马体随之屈曲。扶助有自然扶助和人工扶助两种形式,前者包括骑手的手、腿、坐姿和声音等的扶助,后者包括马鞭和马刺。1.自然扶助及其运用手的扶助手的扶助是通过马的缰绳来实施,即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缰,用其余手指握紧与松开来控制,而不是手向后拉缰的动作。骑手的双手通过缰绳要始终与马的口部以一种平衡而均等力量的接触与马保持着联系,而这种接触需要骑手保持平衡,肩关节和肘关节自然放松来实现。内侧手的扶助:内侧手通过握紧与松开手指来控制马的运动方向。外侧手的扶助:外侧手通过握紧与松开手指来控制和调节马的速度与步伐,此外还可控制马的屈挠。在给予手的扶助时,两臂必须始终与马头的运动相协调。控缰动作要轻,防止用力过猛,即使用力地收缰,也要轻柔一些,一切猛烈的和粗暴的动作都会引起马疼痛的感觉。 腿的扶助腿部是骑手控制马的主要部位。两大腿、髓关节和膝关节要放松。使两膝内侧和小腿均等地附于马的胁侧,脚尖与肚带在同一条线上,保持正确的姿势,除给予扶助时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内侧腿的扶助:内侧腿的扶助是通过一个快而轻的向内推压动作来完成,轻轻向内推压会使马体屈挠。外侧腿的扶助:外侧腿配合支持内侧腿的扶助,如两小腿夹紧或推压马的胁部时,可使马前进、加速或跳跃。在让马回转时,配合内侧腿的扶助,外侧腿靠压肚带后面,可使马体屈挠回转。手和腿扶助的协调骑手所给的扶助旁观者是看不见的,而马完全明白。对马匹所要求的步法是通过骑手的腿和手的相互协调来保持,要求马漫步或快步时,骑手两腿给以推进扶助,两手通过缰控制马头颈的运动,外侧手控制马的速度,内侧手保持运动方向。如果向左跑,先推动马前进,然后用左缰给个轻微的扶助,并向后移右腿给一个漫跑的扶助;若向右跑,用右手和左腿给以扶助。要求马减速时骑手外侧手的手指快速握紧同时内侧手的手指用同样的方法保持万向。坐姿的影响初学者学习如何自然平稳地乘坐,如何把自己的动作和马的运动相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坐姿的扶助就是利用骑手重心的转移及其产生的压迫作用保持人马平衡使手和腿的扶助作用更加显著坐姿应当始终与马的运动相协调在运动时随着速度的加决上身应当随着向前倾运动速度越快上身倾斜越明显。在回转运动时上身应随马体向内侧倾斜在马体收缩、速度减慢时,骑手上身稍向后倾,使重心移于坐骨上,但是,不论骑手坐姿如何改变都必须保持人马平衡。声音扶助在训练初期,可用声音配合其他扶助,通过说话声使马明白你的意图,如说“漫步”、“快步”、“跑步”、“立定”等。声音也可用于表扬或安慰马,如说一声“好马”。用手轻拍或抚摸马的颈侧部对表现好的马是一个非常好的奖赏方法。2、 人工扶助及其运用马鞭 马鞭用于替代骑手腿的扶助,也用于惩罚马,但绝不能因生气而用马鞭打马。当马对腿的扶助没有反应时,应重复一遍腿的扶助,同时用马鞭在骑手该腿的后面给予扶助。在马术中,马鞭通常拿于内侧手,因为马经常不能很好地服从内侧腿的扶助,因此,在改变方向时,要把马鞭交于内侧手。当马响应马鞭向前运动时,你要允许其运动,这样马就会领会到你用鞭的目的。下面是常用的2种马鞭:标准马鞭:长约 74 cm,适合于平时或越障时使用,手握于圆头一端。当使用马鞭时,持鞭的手必须松开细绳。要把马鞭从一手交给另一手时,先把疆和马鞭都交于一手,用另一空手握住鞭的圆头一端,将马鞭抽出。长鞭:长约91cm,主要用于调教马匹,不能用于越障。马刺:是有经验的骑手用于加强腿的扶助。当需要时不要对马刺加力量,骑手的脚后跟稍向内转动,用马刺柄的内侧轻轻触压马的胁侧即可,马刺柄通常稍弯曲安装时弯曲向下较长的一侧在马靴外侧。马刺带要足够长使马刺安装在马靴的接缝处(马靴后跟的坚硬部)并与马靴同色。马刺带的带扣尽可能位于马刺的外侧口。二、马的基本步法前面已介绍了骑马的基本要求。马和骑手的训练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要训练马达到更高的标准,骑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骑乘姿势,必须与马保持平衡和协调。想有好的骑术,必须经过正规的训练。骑手的扶助必须清楚、准确,必须知道你给的每一个扶助及其对马所产生的作用。一个骑手用一匹经训练有素的马来提高其骑术比较容易,因为这匹马能正确领会你所给的扶助。当骑手有经验时,对提高马的训练也比较容易。用好的训练方法能使马和骑手同时提高水平,在马的所有步法中骑手都应与马保持着平衡和协调,而马应接受骑手的腿和手等的扶助。如果马没有对扶助作出反应,骑手应知道是什么原因,是自己的错误还是马没有理解,是马不能反应(身体虚弱)还是马不愿意反应(不服从)等等。因此,作为一个好的骑手必须试图知道马怎么想以及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如何等。步法是指马运步的方法,是马自然的或后天获得的特有的行进方式,以肢蹄明显的节律性运动为特征。马的步法:一般分为自然步法和人工步法两种。马生来会走的步法称自然步法。经过人工专门训练的步法叫人工步法。马的基本步法主要有慢步、快步、跑步和袭步4种:1、 漫步:又叫常步,是马行走的基本方式。其特点是四肢依次离地和着地,每一完步中,四肢全经过一次运动,有4个节拍,可听到4个蹄音。其着地顺序为:左后蹄-左前蹄-右后蹄-右前蹄。但在慢步时,马总是至少有2个蹄同时着地。慢步时,马体重心变动范围小,能保持马的沉静状态,体力消耗少,四肢不易疲劳,适于肌肉锻炼和消除运动后的疲劳。马漫步时,要求动作明确,有弹性,整齐而确实,保持稳定。慢步的步幅(即一肢向前迈一步的距离)因马的类型、品种和个体不同而有差别,慢步根据其步幅的长短和肢体的动态又分为缩短慢步、中间慢步、伸长慢步和自由漫步等。2、 快步:其特点是以对角前后两肢同时离地和同时着地。每一完步有2个节拍可听到2个蹄音,其着地顺序为:左后蹄和右前蹄一右后蹄和左前蹄,快步时马是从一对角向另一对角两肢跳跃前进,因此在每一步中马体都有一个瞬间的悬空期。其步幅的大小取决于悬空期跃进的距离。快步应始终运步自如,活泼而规整,动作毫不犹豫。快步的质量好坏,可看其运步的规整性和弹性以及保持节奏和自然平衡能力如何,这些表现来源于柔软的背部和后躯有力的配合,即使从一种快步变换为另一种快步,其节奏仍然保持不变。马走快步时,体躯侧动小,但颠动大,在由对角肢向对角肢转换的瞬间,马有一次腾跃,因此就会颠一下马背上的骑手,这就给学习骑马造成了困难。初学的骑手不得不在许多天的时间内克服这个困难。直到能轻松自然地承受这种颠簸。在这期间,骑手在马背上会因骑坐不稳失去平衡而从马背上掉下来,有时甚至会因此失去信心。为了使骑手在马背上坐得更稳,在决步学习中应采取不脱镫和脱镫练习,这是巩固骑坐和提高骑手马背上平衡的基本方法。同时,骑手应保持平稳、自然和正确的骑乘姿势,手、肩、腿不能晃动。在快步的脱镫骑乘练习时,做一套马背上的体操对提高骑手的平衡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应先在漫步时练习在学习快步时再配合快步练习。初学的骑手每次练习快步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最好是慢步与快步结合训练每1-2圈重复4-5次快步练习,逐渐地视掌握程度,每次快步的时间可加长,但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必须分别从马场的两个不同方向进行练习。根据蹄迹和步幅的不同,快步又分为工作快步、缩短快步、中间决步、伸长决步及轻快步等。3、 轻快步:在快步中,骑手随着马的步伐,若有一个起立和坐下的动作,称轻快步,又叫队列快步,也是较常应用的一种快步。当马的左前蹄和右后蹄着地的同时骑手的臀部落于马鞍上时被认为“左对角线骑乘”。当马的右前蹄和左后蹄着地的同时骑手的臀部落于马鞍上时被认为是“右对角线骑乘”。通常认为正确的骑乘是向右行进时骑于左对角线上、向左行进时骑于右对角线上。要经常从两个方向骑乘,以使马体两侧的肌肉及韧带能得到均匀的锻炼。要改变对角线时骑手坐于鞍上,在再次起立前多做一次起立动作即可。在轻快步中,骑手的上身从髋部略向前倾,这样就能与马的运动保持平衡,但实际上在身体起立的同时两肩关节随着向前运动而不是特意向前倾,骑手应感觉到身体好像被马的运动而颠起,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臀部又轻轻落于马鞍上,但身体的重心不能落于马鞍的后部,髋关节和膝关节应保持动作自如与起落运动相协调。两小腿始终贴于马的胁侧,脚保持水平(脚后跟低于脚前掌)。这样在骑手踩镫欠身时小腿才不至于向前移动,而保持正确姿势。骑轻快步不像普通快步靠臀部把握平衡,而是通过膝部和脚底保持平衡。因此,臀部不应从鞍上抬起很高,刚好合上步点就可以了。肘关节和肩关节要放松,活动自如,双臂不能晃动,双手应随着身体的起伏保持一致的控缰,这一点在轻快步中非常重要。常犯的毛病:骑手特意做出身体起落的动作,这样导致两肩和两臂上下摆动,不能与马的运动协调一致,由于手臂的摆动而牵拉疆使马的嘴感到不舒服。骑手两肩向前倾这样骑手会失去平衡,为了尽力保持平衡,双手常支撑于马的颈部,使手的运动不能与马头颈的运动协调一致。4、 跑步:其特点是先以一后肢着地,之后为第二后肢和对角前肢同时着地,最后为另一前肢着地,随后又以此着地顺序离地而重复这一过程一完步有3个节拍可听到3个蹄音,有一个悬空期,最后着地的是左前肢时(左前肢领先),为左跑步,其蹄迹顺序为右后蹄一左后蹄和右前蹄一左前蹄。以右前肢最后着地的(右前肢领先)则为右跑步,蹄迹顺序为:左后蹄一右后蹄和左前蹄一右前蹄。跑步时,最后着地的一前肢承受极大的冲击力,最易疲劳。因此,在训练中应左右跑步交换进行。所有训练成熟的马都应当既能做左跑步也能做右跑步。当最后着地的前肢(领先前肢)和最后着地的后肢(领先后肢)出现在同一侧时。马的跑步是协调的。即“正跑步”或“协调跑步”。在马场内做圈线骑乘时,马总是从内侧的前肢做跑步,即向左跑时做左跑步(左前肢领先)向右跑时做右跑步(右前肢领先)。当马做左跑步右前肢领先或做右跑步左前肢领先时,称“反跑步”或“反对跑步”这时骑手会感到不舒服。在跑步中,骑手的髋部和背腰放松是非常重要的,上身要随着马步伐的节奏而运动,如果骑手的背腰紧张僵硬,骑手就会在马鞍上颠,这样马和骑手都会感到不舒服,双手应与马头颈的运动相协调而均匀控缰。跑步根据其步幅和速度,又分为工作跑步,缩短跑步、中间跑步、伸长跑步及反对跑步等。工作跑步工作跑步是介于缩短跑步与中间跑步之间的一种步法。是马匹尚未训练成熟,马匹自身表现出正确平衡的一种跑步,要求马匹保特“受衔”姿态,运步均整,四肢轻快,轻盈而有节奏,飞节动作良好。扶助:在要求跑步前,要控制好原步法。马必须在控制下用推进力平衡向前跑。内侧手控制跑步的方向,外侧腿向后,在肚带后面马的胁侧给以适当的推压,同时用内侧腿保持着推进力,马即可进入正跑步。随着马步法的变换,骑手必须放松保持平衡,双手与马头的运动相协调。5、 袭步 袭步又称竞赛跑步,它是马速度最快的一种步法其特点是对角肢分别落地,一完步有4个节拍,应听到4个蹄音。蹄着地的顺序,做左袭步时,是右后蹄一左后蹄一右前蹄一左前蹄,做右袭步时,是左后蹄一右后蹄一左前蹄右前蹄。在4个蹄都离开地面时有一短暂的悬空期。但是,因速度加快,两前蹄和两后蹄着地时间相连在一起,所以只能听到2个蹄音.骑马做袭步令人激动兴奋,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骑手要练习袭步首先要打好平衡稳定的骑乘基础和较强的控马能力。在袭步中马体的外形伸展相当大随着速度的加快,其步幅加大或频率加快,但不管速度多么快,其步伐总是有节奏,马体保持着平衡。扶助:令马跑袭步时,骑手的两腿决速向内推压,给以较大的推进力,直到达到要求的速度在袭步中骑手身体的重心在膝和马镫前方。缰要握短,身体前倾,但仍要保持“肘-手-口”呈一直线,双手必须与马头颈的运动相协调,不能影响或限制马体伸展。如果在袭步时骑手采取身体前倾姿势,需将马镫带稍调短,否则骑手会失去平衡而在马鞍上颠。马在飞驰运动中,有时马匹因过度兴奋而不愿服从骑手的指令,以至骑手难以让马减速和停下来。遇到这种情况时骑手首先不能紧张,要有控马信心,切不可单靠双手猛拉收缰,这样马不但不减速停下来反而有可能跑得更猛。有效的控马方法是:双脚向前用力踩镫,两手把缰收紧,一只手勒缰不动,另一只手可反复收缰放缰锉动衔铁,直至马变的服从为止。三、步法变换步法变换是通过骑手腿和手的协调扶助使马从一种步法变换为另一种步法,变换应自然而准确地保持节奏和平衡的情况下,平稳、自然地由一种步法变为另一种步法。在步法变换时,马除了接受新步法或速度的要求外,不应改变马体外形,在步法不乱的情况下,准确地变换为新的步法。原步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步法变换。下面是几种步法变换的扶助:预备扶助:在变换万向或速度时,为了保持马的平衡,骑手首先用小腿增加对马的接触,同时两手轻轻控缰提醒马,让马做好准备。提高速度的扶助:要保持原步法平稳,有节奏,然后再给予扶助。骑手平稳坐在马鞍上,用身体感觉马的运动和步法的变换。上身略向前倾,重心前移,以骑坐推进两小腿压迫马胁侧同时弛缰,但骑手的双手要始终伴随着马头颈的运动,双手的任何不协调都会破坏马的节奏而影响步法变换。降低速度的扶助:骑手要平稳骑乘,两腿和手与马保持着正确的接触,使马平衡前进。从跑步变快步,或快步变慢步时,骑手的下体稍向后倾,重心后移,以骑坐压迫两脚支持并控缰,骑手外侧手的扶助改变步法,内侧手保持方向,两腿给予必要的推进力。当马完成了步法变换,骑手必须调整一下速度或推进力以保持马的平衡。没经过训练的马通常在步伐减慢后的开始几步比较快,解决的办法在于提高原步法的质量。立定变慢步:马匹立定站立,骑手保持正确乘坐姿势,两手控缰与马保持着轻轻的联系,两腿靠于马的胁侧与马保持接触。要求马慢步时,骑手两腿靠压马胁侧,同时,两手臂随马头颈的向前运动而前伸。当马已慢步前进,骑手两腿放松靠于马的胁侧两手保持与马头颈的运动协调一致。慢步变快步:在要求马快步前,骑手要保持正确的骑姿,马的步伐平稳有节奏,两腿紧贴于马的胁侧,两手和两腿保持与马的联系。要求快步时,骑手两小腿向内推压,同时两手略前伸松缰,以使马加大步幅变为快步。当达到要求的速度时两腿附于马的胁侧与马保持着联系双手与马头颈的运动协调一致。快步变跑步:要求马做跑步前,如果是轻快步必须先改为其他快步,保证马步伐有节奏。要求马做左步跑,即左前肢领先,骑手平稳坐在马鞍上,以骑坐推进,左腿在肚带处,右腿在肚带后给予向内推压,同时左手(内侧手)稍外展,促使马向左侧弯曲,右手(外侧手)压缰控制步伐和速度当变为要求的跑步后,骑手外侧腿在肚带后面内侧腿在肚带处保持与马的接触,手臂与马头颈的运动协调一致使,马匹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平稳的速度。做右跑步时其扶助动作与左跑步相反。跑步变快步:由跑步变为快步时,骑手两腿贴于马的胁侧,不给任何扶助动作,双手稍控缰以限制马的速度,使其变为快步。当变为快步后,两腿与马保持接触,双手与马头颈的运动协调一致。快步变慢步:由快步变慢步时,骑手深坐于鞍上,两手保持不动或稍控缰,以限制马的速度使马变为慢步。当变为慢步后,双手和两腿放松轻轻与马保持联系。立定:立定时,马必须平稳,正直站立,体重均匀分布于四肢上,两前蹄和两后蹄均对齐站立。在立定过程中,马必须保持着平衡和“受衔”姿态与骑手的手保持轻微的联系,骑手必须保持精神集中。在马行进中,不能突然立定应先将步速减漫逐渐停止。扶助:立定的扶助与减速的扶助相同,靠骑手适度加强骑坐和脚的扶助,使马体重心移向后躯,同时配合适度控缰,使马前进受到限制,在预定位置停稳。在立定期间,骑手的双手保持着控缰,腿与马保持着接触,使骑手和马都集中注意力,同时避免马后退。立定时马后退发生于两种情况,一是在令马停止时没有保持其推进力,二是控缰太猛或太紧。因此,手的扶助要柔和不能用力太猛,令马停止的同时保持其推进力,马就能立正站稳并为再次前进做好准备。后退:后退通常由立定进行,是使马前肢沿后蹄迹左右对称向后运动,一完步有2个节拍其着地顺序为:左后蹄和右前蹄一右后蹄和左前蹄两对角肢几乎同时抬起,同时落地后退的步伐要正直、有力、不慌不乱、四蹄必须灵活自如地抬起和落地,马保持正确的姿势。扶助:后退时,骑手上身稍向前倾,减轻马后躯的负重,轻轻控两缰,使马后退。令马后退几步后,再弛缰,使其停止,然后再令马后退,依此方法逐次后退,但后退次数不可过多,后退距离一次不可过长,一般为3-5步。改变方向:改变方向,即变换里怀。里怀是指在马场马术运动时,骑手向着马场中心的一侧。如骑手右侧向着马场中心时,叫右里怀,左侧位于马场中心时叫左里怀。改变方向时,应当使马体的屈曲适合它行进的曲线,即在不改变步法、节奏或速度的情祝下,马的身体应随行进曲线,由头至尾相应弯曲,但后蹄迹必须跟随同侧前蹄迹并在同一线上。这种姿势又称“内方姿势”。在训练中实施变换里怀,是为了使马体左右侧关节及肌腿等得到均匀锻炼,也使马体左右侧运动均衡,同时训练骑手马上平衡及内外方控马的能力。变换里怀通常有斜角变换和直角变换2种。斜角变换里怀时,马匹在横蹄迹线行至隅角处回转,沿对角线行进,在到达对角线隅角处变换里怀进入横蹄迹线,再通过隅角继续前进。直角变换里怀时,马匹由横蹄迹线通过隅角进入纵蹄迹线后,于横中央线处回转,通过横中央线到达对侧纵蹄迹线处变换里怀,再沿纵蹄迹线前进。扶助:保持正确骑乘姿势,将体重稍移于内侧。内侧腿在马肚带处的胁侧保持着正常接触,外侧腿在肚带的后方保持着正常接触,如需要较大的推进力,用内侧腿给一个快速的推压即可。内侧手轻轻控缰保持方向,外侧手稍压缰,控制马的步法并促使马体屈挠,同时控制马的头颈不向内侧过度弯曲。向右转:骑手右手(内侧手)略外展,引导马头颈偏向右侧,右腿(内侧腿)于肚带处保持马向前运动,左腿(外侧腿)于肚带后方控制马的后躯过度向左摆动。左手(外侧手)向内压缰,右手略外展向后,使马保持向右弯曲前进,当变换为要求的方向后,两腿和双手再回到正常的位置与马保持着联系。左转与右转的扶助动作相反。转圈:马匹在6m、8m或10m直径的圆圈内做圈线骑乘,称为转圈。如果直径大于10m,称为转大圈。转圈是为了使骑手熟练“内方姿势”的操作及保持平衡,训练马匹屈挠及保持在转圈运动时的正确步法与姿势。影响马步伐品质的因素步伐同马的工作能力密切相关,不同等级的马,其步伐品质有一定的差别。例如等级不同的3岁奥尔洛夫马,平均步幅可相差42cm以上,每分钟步数可相差3.3步;前苏联纯血马的步幅,可因等级不同,相差46.25cm,每分钟差1.65步。马匹运动的速度取决于步伐的两个主要指标,即每一步的长度和单位时间内的步数。而这两者随马的类型、品种、年龄、肢势、调教、体质、神经类型、疲劳程度等不同而差异很大。如肢势不正的马,则步样(四肢运动的式样)不正。肩、系短而峻立的马,步幅小,运动缺乏弹性。过度兴奋的马,运步缩短而步频增高。膘情差、疲劳的马、步态不稳、步幅缩小。调教可使马的运动更加协调。改善步伐品质,但如调教中不根据马的类型、品种、个体特点而过高要求时,反而会过度刺激马的神经系统,致使步伐品质降低。在调教或训练时,必须慢步与快步经常交替进行,掌握好马的步度,即运动总时间(快步时间慢步时间)与快步时间的比例,如马的运动总时间为30分钟,其中慢步20分钟、快步10分钟,则称为1/3步度。只有合理的步度配合,才能减少马的疲劳,锻炼马的体质,提高工作效率。一般运动锻炼可用1/3步度,加强锻炼可用2/5步度。马场马术基础课之三一、 慢步马儿在慢步时,四只脚步分别四节拍的韵律向前移动,这时您要坐稳在马鞍上,学习以腰、背、大腿、小腿的力量用力推,使马儿大步向前迈进,要能让马儿的后脚踩在前脚步的蹄印前方。同时要放松您的颈、肩膀与手臂。许多资深的骑手都认为,慢步是最简单也是最艰难的基础。 二、打浪(起坐)骑手刚开始的基础调教运动来说,打浪是其中一种基础的动作,并且在早期的调教索课程中,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打浪,不仅仅是减低骑手放在马匹背部的重量,甚至对初学者来说,在配合马匹的动作时,几乎不会去干扰到马匹,容易找到感觉,与压浪比起来,骑手也不会那么累。马儿在快步时,斜对角的两只脚同时着地,与另斜对角的两只脚步分别以二节拍的韵律移动。当马儿做快步步伐运动时,在马背上下震动中,骑手在马鞍上以两脚步贴在马腹,做一站一坐的动作。打浪的时候,取代了每一个步子都坐在鞍子的骑乘方式,骑手有一个步子是要站起来的,(使用膝盖与马镫来支撑他),在下一步的时候,要温和的坐回到鞍子。站起来的时候,骑座是被(推)离开鞍子的,是在马匹的动作与推进力之下推离开的。骑手主动的把自己拉离开鞍子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动作,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