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文学欣赏,审美感悟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文学欣赏,审美感悟 考 点: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情节、环境作一点赏析。 知识要点: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小说和戏剧都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描写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的,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它以自由的形式(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抒发感情,反映社会,表现主题,而诗歌则是以精练的语言、整齐的句式结构、优美的音韵节奏、丰富的意象、深刻的主题来反映社会、抒发情感的。 考试说明:1、分析(赏析)人物(或非人物)形象的性格。2、赏析典型环境对表现形象的作用。3、分析情节对塑造形象的作用。4、分析文学语言对形象的塑造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分析它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注:对语言的分析只作浅层次的要求,不宜在这方面深挖。 考点例析: 一、阅读莲花赞,然后答题。 莲花自古以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所称颂。历代文人墨客爱莲,称它为“君子花”,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其实,只是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 然而,说到莲花,我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的作者,著名的诗人、散文学家,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他在那贫困交织饥寒交迫的时刻,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断然拒绝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济粮”,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 我爱莲花,爱它那朴实无华的风姿,爱它那不染污泥的风骨,也爱它那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是妩媚灿烂;在皎洁的月光下,则清影娇猗;风吹,是绿波翻腾,红裳飞衣;雨打,则碧婉倾摇,银珠戏跳。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大自然如何变幻,它总能展示出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使人心旷神怡。 1、朱自清拒领救济粮,原因在于 2、结合文章的主题,试对“莲花”这一抒情形象作一番赏析。 3、文章开头说“历代文人墨客爱莲,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只是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其用意何在?这样行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妙处。 简析:第1、2题旨在考查我们以“莲花”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把握。答案是:1、美国的“救济粮”“具有收买灵魂”的性质。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内涵并不是古代“墨客”们所说的超然出世,它的内涵实质是“朴实无华的风姿”,“不染污泥的风骨”,“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而这,正是朱自清等革命先贤们的人格写照。 第3题是对塑造形象的手法上欣赏性考查,答案是:这样写,旨在指出古代文人墨客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莲花的品质,虽以莲花自居,却并不以莲花的品质自律,其实,莲的品质的真正内涵是“朴实无华的风姿”,“不染污泥的风骨”,“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写物是为了写人,赞莲是为赞像莲花一样的朱自清等革命先贤。这在写法上叫先破后立,托物言志。 二、阅读木笛,然后答题。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然后是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对不起,能换组曲子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你不应该忘记今天是你的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可是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那里,竟然有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仁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气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选文有改动) 1、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6、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 简析:1、是对文章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习题2、3、4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考查,第5、6两题是对文章主题的考查,其中第6题是对文章意境的变式考查。答案如下: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2、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旨在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3、文章a处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2025南阳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太原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丽水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个性化医疗进展
- 建设银行2025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安徽地区
- 农业银行2025黄山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工商银行2025黄南藏族自治州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铁岭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交通银行2025南京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随州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泥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 2025新党内法规知识测试(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衔接计划
- 2024年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经典试题及答案
-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诊疗规范
- 肝癌介入治疗护理查房
- 2025至2030中国铅酸电池(铅酸电池)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
- 重晶石矿购销合同
- 服务认证培训课件
- 货物应急响应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