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木类中药_第1页
茎木类中药_第2页
茎木类中药_第3页
茎木类中药_第4页
茎木类中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茎木类中药 主要指以木本植物的茎或茎的某部分 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入药的中药 茎木类生药 茎类生药包括植物的茎 枝条 茎刺 髓部 木本茎藤 海风藤 鸡血藤 大血藤 茎枝 桂枝 桑枝 桑寄生 槲寄生 茎刺 皂角刺 茎髓 通草 茎的翅状附属物 鬼箭羽 草本植物的茎藤 首乌藤 金沙藤 注意 大部分药用草本植物的茎 列入全草类中药 益母草 麻黄 石斛等 茎类生药 鉴别要点 性状鉴别的指标是形态 粗细 颜色质地以及气味 显微鉴别则需紧扣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制作植物茎的横切面 纵切片 组织解离片和粉末片来综合观察 茎类生药 性状鉴定要点形状多呈圆柱形表面有节 节间 叶痕 芽痕断面有髓或空洞 有的显车轮纹车轮纹 药材的断面有放射状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排列 形成类似车轮样的纹理 习称 车轮纹 木类中药 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内的部分 通称为木材 一般分为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含水分较多 颜色较浅 心材由于蓄积了较多的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 颜色较深 质地亦较致密而重 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部分 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部分 木类中药性状 一般应注意其形状 大小 粗细 表面 颜色 质地 折断面及气味等 带叶的茎枝 还应观察叶的特征 形状 多为圆柱形 鸡血藤扁圆柱形 颜色 大多为棕黄色 鸡血藤 大血藤红紫色 红 黄 苏木 紫降香 质地 白木香不沉水 沉香沉水或半沉水 降香 沉水 断面 髓偏于一侧 鸡血藤 槲寄生 导管小孔明显 射线放射状 关木通 大血藤 清风藤 海风藤 异型维管束 鸡血藤 丁公藤 沉香气味 海风藤味苦 有辛辣感 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味 降香 沉香等则有香气 木类中药性状 木类中药性状 性状鉴定要点形状多块片状表面多有刀削痕断面有年轮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一般应作横切片 纵切片及解离组织进行观察 茎的组织构造一般应注意如下各部分的特征 周皮或表皮 幼嫩木质茎和草质茎常可见表皮 皮层 观察其存在与否及所占比例 初生皮层有时具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 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内含物等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韧皮部 由筛管 韧皮射线和韧皮薄壁组织组成 注意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 注意观察有无厚壁组织 分泌组织等 注意观察韧皮部以外发生的纤维 称中柱鞘纤维 形成层木质部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髓部 注意观察髓是否具厚壁细胞 注意观察是否形成环髓纤维或环髓石细胞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维管束异常构造鸡血藤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层状排列成数轮 海风藤的髓部具数个维管束 络石藤有内生韧皮部 沉香具内函韧皮部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木质部 导管和管胞导管分子的形状 宽度 长度 导管壁上纹孔的类型 此外还应注意导管中有无侵填体及侵填体的形状和颜色 松柏科植物的木材没有导管 而为管胞 管胞两端较狭细 无明显末梢壁 纤维状管胞 即使有斜形末梢壁但无穿孔而只有纹孔 导管状管胞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木质部 木纤维占木材的大部分 通常为单个狭长的厚壁细胞 细胞腔狭小 壁厚有斜裂隙状的单纹孔 少数细胞腔较宽 有些纤维胞腔中具有中隔 称为分隔纤维 木薄壁细胞细胞壁有时增厚或有单纹孔 大多木质化 有时内含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 木射线细胞形状与木薄壁细胞相似 但在切面上的位置和排列形式不同 射线细胞的长轴通常是半径向的 和导管及纤维的长轴相垂直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木质部 一般作三个方向的切片 即横切片 径向纵切片与切向纵切片 横切片 径向纵切片 切向纵切片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木质部 横切面 射线从中心向四周辐射 显示射线的宽度和长度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木质部 径向切面 显示射线为多列长形细胞 排列整齐 类似城墙砖 显示射线的高度和长度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 木质部 切向切面 射线的轮廓呈纺缍形 显示射线的高度和宽度 如果全部射线细胞都是一样的称为同型射线 若细胞形状不同的 则为异型射线 关木通CaulisAristolochiaeManshuriensis 本品为常用中药 商品为马兜玲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东北木通Hocquartiamanshuriensis Kom Nakai的干燥藤茎 历史沿革 本品为我国东北地区习惯用药 历代本草未见记载 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 的 通化县志略 及1957年版的 辽宁药材 均称此为木通 中国药典 1963年版一部 以关木通之名予以收载 关木通 原植物 东北木通Hocquartiamanshuriensis Kom Nakai缠绕性大藤本 茎粗壮 栓皮发达 外表灰色或暗灰色 有纵皱纹 嫩枝绿色 被白色短柔毛 芽卵圆形 密生白绢毛 叶互生 叶片圆心形 先端稍钝或尖 基部心形 全缘或微波状 上面深绿色 下面色较淡 幼叶下面稍有毛 上面有疏毛 老叶仅叶脉疏生白毛 基出脉5条 侧脉羽状 关木通 原植物 东北木通Hocquartiamanshuriensis Kom Nakai花常单生于腋生小枝上 花梗稍弯曲 下部微有毛 基部附近具1 2干质淡棕色鳞片 密生短毛 花梗下部常生1 2片小苞 心状卵形或心形 近无柄 花被筒上部稍向上弯曲 至弯曲处渐膨起 外面淡绿色 无毛 有钝槽 里面具紫色圈及斑点 先端3裂 裂片广三角形 稍平展 黄绿色 关木通 原植物 东北木通Hocquartiamanshuriensis Kom Nakai雄蕊6枚 与花柱结合 子房下位 圆筒形 具槽 槽沟中有毛 合蕊柱三棱形 柱头3浅裂 密被柔毛 蒴果幼时绿色 成熟时淡黄绿色 后变褐色 六面圆筒形 似香蕉状 成熟时自先端裂成6瓣 每果瓣中央有一条钝棱脊 种子心三角形 淡灰棕色 长宽约相等 背面凸起 腹面凹入 平滑无毛 关木通 原植物 生于山地阴坡 河川附近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或林缘 一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上 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宁的东部山区以及山西南部 陕西 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 主产于吉林 辽宁 黑龙江 10月至次年2月采收 截取粗1 5 3cm的木质茎 刮去栓皮 晒干或烘干 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 长约lm 直径1 5 3cm 两端平截 具微膨大的节 每一节上有一明显的枝痕 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 有浅纵沟及斑状浅棕色残余栓皮 质坚体轻 不易折断 断面黄色或淡黄色 皮部窄 木部宽广 有整齐环列的小孔与类白色射线相间排列成蜘蛛网状 髓部不明显 性状鉴别 气微 味苦 摩擦残余粗皮 有樟脑样香气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正常的双子叶植物次生茎结构 木栓层颇厚 药材通常仅见残存的木栓细胞 栓内层约有20列扁平的薄壁细胞 韧皮部外方有帽状纤维群 并有极少数石细胞 韧皮部中压缩的筛管群和韧皮薄壁细胞相间呈层状排列 显微鉴别 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宽广 大型导管常单个横向排列 与小型导管相间交错形成明显的层次 髓部压缩成条状 木质部及韧皮部射线明显 薄壁细胞中含有细小的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显微鉴别 粉末 淡黄色 木纤维主为纤维管胞 大多成束 长梭形 壁有明显的具缘纹孔 纹孔相交成十字形或斜裂缝状 分隔纤维直径21 42 m 斜纹孔明显 石细胞少见 类方形或类多角形 壁较厚 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0 m 具缘纹孔导管大 多破碎 具缘纹孔管胞少见 显微鉴别 成分 含马兜铃酸 齐墩果酸 三萜类成分 常春藤皂苷元 木兰碱 理化鉴别 取关木通乙醇提取液 点在滤纸片上 晾干后 紫外光灯下显天蓝色荧光 于点样处加稀盐酸1滴 干后 显黄绿色荧光 用氨试液熏后显天蓝色荧光 浸出物 本品水溶性浸出物 冷浸法 不得少于16 0 性味及功效 味苦 性寒 有清心火 利小便 通经下乳的功能 用于口舌生疮 热淋涩痛 心烦尿赤 水肿 经闭 乳少 风湿痹痛 注意 本品已经从2005版药典中删除 龙胆泻肝丸事件龙胆泻肝丸事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 在比利时 1990年 1992年有100多人服用减肥药一年后 数十名减肥者被查出肾脏受到损伤 1998年 英国报告两例服用中药引起肾衰 2002年6月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宣布禁售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1998年10月收治了第一例马兜铃酸肾病病人 现已有100多例此类患者 其中最多的就是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的肾损害病人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等亦多次有此类病例报告 注意 本品已经从2005版药典中删除 龙胆泻肝丸主要成分 龙胆 柴胡 黄芩 栀子 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盐炒 当归 酒炒 地黄 炙甘草 药理毒理 方中药物分别含有龙胆苦甙 龙胆碱 黄芩素 黄芩甙 栀子素 泽泻醇等主要成分 研究证明药理作用广泛 无明显毒副作用 本方具有抗菌 抗炎 增强免疫功能 抗过敏等作用 清火良药 注意 关木通等中药引起肾衰原因研究发现马兜铃酸及其代谢物在肾 肺等组织具有明显蓄积作用 含马兜铃酸中药中毒特征为慢性蓄积性中毒 首先累及肾脏和泌尿系统 慢性马兜铃酸肾脏病理变化特征主要为寡细胞性慢性间质纤维化 马兜铃酸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蓄积 广防己引起的急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早在1964年国内就有关木通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报道 但1995版以前的各版药典对两药的毒性均无任何提示 本品已经从2005版药典中删除 川木通CaulisClematidis 川木通CaulisClematidis为西南地区较常用中药 商品主要为毛莨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小木通Clematidisarmandii和绣球藤Clematidismontanae的干燥藤茎 历史沿革 川木通类药材最早见于宋代 证类本草 通草项下 解州通草 现今考证类似于毛茛科川木通 本草纲目 通草项下载 今之木通 有紫 白二色 紫者皮厚味辛 白者皮薄味淡 本经言味辛 别录言味甘 是二者皆能通利也 从描述看 白者类似现今的川木通 植物名实图考 收载了四种木通 山木通 小木通 大木通 滇淮木通 和一种绣球藤 皆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 与现今所用川木通类似 清代四川地方性本草 天宝本草 记载 四朵梅 四朵梅来即木通 四朵花心方为贵 不拘冷温气病疼 能利小便功百倍 历史沿革 据谢宗万等 天宝本草新编 中考证认为 四朵梅 即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armandiiFranch 或绣球藤C montanaBuch Ham 的干燥藤茎 说明当时四川地区已有将川木通入药使用的习惯 川木通一名出自于近代 中国药物标本图影 该书在一块饮片 横切面 旁注明 川木通 四川中药志 木通 别名项下亦称 川木通 中国药典 部1963年版开始收载川木通 并沿用此名 但植物来源仅小木通一种 1977年版至2005年版收载的植物都是小木通和绣球藤 川木通 原植物 毛茛科识别特征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 少数为藤本或灌木 单叶或复叶 通常互生 很少对生 铁线莲属 无托叶 两性花 辐射对称 稀两侧对称 乌头属 翠雀属 萼片5 多数 分离 有时呈花瓣状 白头翁属 铁线莲属 花瓣5 多数 或无花瓣 白头翁 铁线莲 有时特化成蜜腺叶 雄蕊多数 螺旋排列 离生雌蕊 心皮多数至少数 螺旋排列 每心皮1室 有多枚至1枚胚珠 果实为蓇葖果或瘦果 川木通 原植物 铁线莲属ClematisL 识别特征 木质藤本 有时为直立草本 叶对生 全缘或羽状复叶 花单生或排成圆锥花序 萼片4 5 花瓣缺 雄蕊多数 雌蕊多数 有胚珠1颗 果为瘦果 有宿存的花柱 约300种 广布于全球 我国约110种 分布甚广 西南尤盛 大部供观赏 少数入药 小木通ClematisarmandiiFranchl 绣球藤ClematismontanaBuch Ham 川木通 原植物 小木通ClematisarmandiiFranch 别名 川木通 四川 蓑衣藤 秦岭 巴山 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 茎圆柱形 有纵条纹 小枝有棱 有白色短柔毛 后脱落 叶对生 为三出复叶 小叶革质 卵状披针形 长椭圆状卵形至卵形 顶端渐尖 基部圆形 心形或宽楔形 全缘 主脉三出 两面无毛 川木通 原植物 小木通ClematisarmandiiFranch 聚伞花序或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 与叶近等长或比叶长 腋生花序基部有多数宿存芽鳞 为三角状卵形 卵形至长圆形 花序下部苞片矩圆形 常3裂 上部苞片小 钻形至披针形 花萼片4 白色 偶带淡红色 开展 长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 外面边缘密生短绒毛或疏生短绒毛 无花瓣 雄蕊多数 无毛 心皮多数 瘦果扁 卵形至椭圆形疏生柔毛 宿存羽状花柱长达5cm 有白色长柔毛 川木通 原植物 绣球藤ClematismontanaBuch Ham 别名 三角枫 白木通 四川 淮木通 秦岭 柴木通 巴东 山铁线莲 陕西 多年生木质藤本 茎圆柱形 有纵条纹 小枝有短柔毛 后变无毛 老时外皮脱落 三出复叶 数叶与花簇生或对生 小叶片卵形 宽卵形至椭圆形 边缘有缺刻状锯齿 顶端3浅裂 两面疏生短柔毛 有时下面较密 花1 6朵与叶簇生 萼片4 开展 白色或外面带淡红色 长圆状倒卵形 外面疏生短绒毛 内面无毛 雄蕊多数 无毛 心皮多数 瘦果扁 卵形或宽卵形 无毛 采收加工 春 秋二季采收茎藤 除去粗皮 晒干或趁新鲜切薄片晒干 小木通CaulisClematidisArmandii主产于四川 湖南 陕西 湖北 贵州等省 主销西南 中南 华南地区 绣球藤CaulisClematidisMontanae主产于四川 陕西 甘肃 河南 湖北 安徽 广西 云南 贵州亦产 主销西南 中南 华南地区 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 略扭曲 直径2 3 5cm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 有纵向凹沟及棱线 节膨大 残余皮部易撕裂 质坚硬 不易折断 川木通生药 节膨大 性状鉴别 切片厚0 2 0 4cm 圆形或略斜向切片 边缘不整齐 残存皮部黄棕色 木部浅棕色或浅黄色 宽广 满布小孔排列成若干同心环状层纹 具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 髓部较小 类白色或黄棕色 偶有空腔 以干燥 条匀 内外色黄 无黑心者为佳 无臭 味淡 川木通生药断面 性状鉴别 绣球藤与小木通相似 木质部由若干大小相间放射状排列的木质部束组成 但大的木质部束外端又被淡黄色的次生射线纹理分为两束 与小木通不同 显微鉴别 小木通茎横切面 典型双子叶植物茎结构特征木栓及皮层多已脱落 弧形纤维束包围于中柱以外 韧皮部有纤维束1 2层 纤维均木化 部分筛管群颓废压扁 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束内形成层明显 显微鉴别 小木通茎横切面 典型双子叶植物茎结构特征木质部被初生髓射线分隔成众多木质部束 一大一小相间排列 木质部束由导管 管胞 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 细胞壁全部木化 大型导管常围绕茎中心呈同心环状排列 初生髓射线25 26条 宽6 8列细胞 壁薄 常有小纹孔 木化 次生射线少见 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 壁具小纹孔 微木化 显微鉴别 小木通茎粉末与解离组织韧皮纤维长梭形 两端较尖 壁厚 木化 胞腔狭小 少数韧皮纤维胞腔较大 且具中隔或单纹孔石细胞类长方形 一端稍尖或一端圆另一端长尖 壁厚而木化 孔沟及纹孔明显 多存在于韧皮纤维附近 导管主为网纹导管 直径大小不等偶有更大者 亦有具缘纹孔导管 管胞为具缘纹孔管胞 壁多木化 木纤维壁厚 木化 壁孔有单纹孔 十字形纹孔及密集网状纹孔 少数木纤维有中隔 木薄壁细胞长方形 有的一端因与纤维相接而稍尖 壁厚而木化 具单纹孔 射线细胞呈梭形 壁微木化 具单纹孔 显微鉴别 绣球藤茎横切面 与小木通茎的横切面相似 其不同点为初生髓射线将木质部分隔成为20多个木质部束 一大一小相间排列 而大的一束又被次生射线分隔为二 韧皮部的弧形纤维束为二层 包围于韧皮部外侧 化学成份 小木通与绣球藤均含皂甙 植物甾醇 内酯香豆素类及糖类 理化鉴别TLC检齐墩果酸 性味及功效 味淡 苦 性寒 有清热利尿 通经下乳的功能 用于水肿 淋病 小便不通 关节痹痛 经闭乳少 近年药理研究 利尿作用川木通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抗菌作用小木通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绿脓假胞菌 变形杆菌的最小杀菌生药浓度分别为576 2304 576 1152mg ml 安全性实验小木通醇提液小鼠灌胃LD50为625g kg 小木通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 25 95 2 89 g kg 大鼠每日灌胃给药12 98g kg 连续20d 结果大鼠一般外观 血象 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 无明显差异 肾毒性较小 大血藤CaulisSargentodoxae 为少常用中药 商品为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 Oliv Rehd et Wils HolboelliacuneataOliv 的藤茎 历史沿革 大血藤 原名红藤 见宋代 图经本草 之血藤 谓 大血藤 生信州 叶如婆可叶 根如大拇指 其色黄 五月采 行血 治气块 彼土人用之 植物名实图考 载 罗思举 简易草药 大血藤 即千年健 汁浆即见血飞 又名血竭 雌 雄二本 治筋骨疼痛 追风健腰膝 今江西庐山多有之 土名大活血 蔓生 紫茎 一枝三叶 宛如一叶擘分 或半边圆或有角而方 无定形 光滑厚韧 根长数尺 外紫内白 有菊花心 掘出曝之 紫液津润 浸酒一宿 红艳如血 市医常用之 根据上述叶形的描写并参考其大血藤的附图 均与今日市售大血藤相符 大血藤 原植物 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 Oliv Rehd etWils 落叶木质藤本 外皮红褐色 老茎有厚木栓层 叶互生 三出复叶 具长柄 中央小叶片菱状倒卵形至椭圆形 先端钝尖 基部楔形 全缘 小叶柄短 两侧小叶较大 斜卵形 全缘 基部甚偏斜 两侧不对称 近无柄 上面绿色 下面淡绿色 大血藤 原植物 总状花序腋生 下垂 花单性 雌雄异株 雄花的基部有1苞片 梗上有2小苞片 花萼6 花瓣状 长圆形 黄绿色 花瓣6 退化呈腺体 雄蕊6 与花瓣对生 花丝粗短 花药长圆形 雌花与雄花同 有退化雄蕊6 心皮多数 螺旋状排列 子房上位 每室具1胚珠 浆果卵圆形 成熟时蓝黑色 采收加工 秋 冬季节砍下直径3cm以上的茎藤 除去细枝 切成小段或厚片 晒干 大血藤CaulisSargentodoxae产于湖北 四川 江西 河南 江苏 安徽 浙江 贵州亦产 多自产自销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 略弯曲 直径1 3cm 表面灰棕色 粗糙 栓皮常呈鳞片状剥落而露暗红棕色 可见膨大的节及枝痕或叶痕 质坚体轻 折断面裂片状 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 有六处向内嵌入黄白色木部 木部排列不规则的细孔被红棕色射线隔开 呈放射状花纹 气微 味微涩 显微鉴别 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 内含棕红色物质 其内壁常木化增厚 栓内层及皮层散有石细胞群 多数胞腔内含有草酸钙方晶 维管束多为12束 外韧型 韧皮部有多数含黄棕色物质的分泌细胞 常为切向排列 与筛管群相间排列成数层 并有少数石细胞散在 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 类圆形 周围有木纤维 初生射线宽广 次生射线较窄 初生射线的外侧有较多的石细胞 近形成层附近的射线中 有径向延长的纺缍形石细胞 其胞腔内常含一至数个草酸钙棱晶 髓部较窄 有少数石细胞群散在 显微鉴别 栓内层 皮层散有石细胞群 有时其胞腔内含方晶 韧皮部含黄棕色分泌物的分泌细胞与筛管群相间排列 化学成份 含鞣质7 7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胡萝卜苷 谷甾醇等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法取本品粗粉5g 加甲醇50ml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2 氢氧化钠溶液10ml使溶解 用盐酸调节pH值至2 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 每次10ml 合并乙醚液 挥干 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血藤对照药材5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 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三氯甲烷 丙酮 甲酸 8 1 0 8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2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及功效 味苦涩 性平 有清热解毒 活血 祛风的功能 用于肠痈腹痛 经闭腹痛 跌扑肿痛 注意 在 中国药典 1990年版一部 中 大血藤与鸡血藤列为两种不同的药物 虽然效用相近 但不宜混用 在四川 有将五味子属植物楔药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 etWils 翼梗五味子S henryiClarke和大血藤统称为血藤或血通 同等入药 按大血藤与五味子属植物为不同科植物 功能虽然相近 亦不宜混用 两种药材主要区别为 大血藤茎表面栓皮呈褐棕色 木质部黄白色 有淡红色菊花形放射状射线 故有五花血藤之称 五味子属植物茎表面呈棕黄色 木质部淡棕色或棕黄色 有细小的略呈圈状排列的针孔 大型导管 中央有一圆点形髓部 鸡血藤CaulisSpatholobi 商品主要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的干燥藤茎 历史沿革 鸡血藤胶始载于 本草纲目拾遗 中药鸡血藤始见于 本草备要 植物名实图考 中有昆明鸡血藤和鸡血藤的记载 并有附图 根据历代本草描述 并观其附图 记载的鸡血藤 与目前的商品鸡血藤不相同 有同科多种植物的茎做鸡血藤用 某些地方曾以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做鸡血藤 从197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以来 规定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 鸡血藤 原植物 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L 豆科攀援木质大藤本 枝圆柱形 灰绿色 老茎扁圆柱形 灰棕褐色 砍断后有鲜红色汁液流出 横断面可见数圈偏心环 叶互生 近革质 叶柄较长 小叶3 小叶柄上有一条纵槽 被疏短毛 小托叶针刺状 顶生小叶片阔椭圆形 先端短渐尖 基部圆楔形 全缘 上面绿色 有稀疏短毛 下面淡绿色 脉腋间有短细毛 侧生小叶偏斜卵形 基部不对称 长宽与顶生小叶几相等 鸡血藤 鸡血藤 原植物 圆锥花序生于枝顶的叶腋内 花萼筒状 外被白色短毛 萼片5 二唇形 肉质 上面2萼齿合生 蝶形花冠黄白色 旗瓣肉质 近圆形 具爪 旗瓣无耳 翼瓣同龙骨瓣 具爪及耳 雄蕊10 二体雄蕊 花柱稍向上弯 柱头小 头状 子房上位 密被白色短毛 荚果扁平 刀状 顶端圆形 上部较狭 下部较宽 表面被绒毛 有网纹 沿腹缝线处厚 背缝线处薄 只于顶部有1种子 采收加工 秋 冬两季采收 除去枝叶 切片或切段晒干 主产于广东 广西 云南等省 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 表面灰棕色 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 有纵沟 质坚实 难折断 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 横切面可见皮部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 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 8个偏心性半圆形的环 髓偏向一侧 气微 味涩 鸡血藤 鸡血藤 显微鉴别 木栓层 多已剥落或有少许残留 细胞含棕红色物 皮层 窄 由8 10余列细胞组成 其间散有单个或数个成群的石细胞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维管束 维管束异型 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数环 外侧由石细胞群和纤维束组成的中柱鞘厚壁细胞环层 韧皮部分泌细胞甚多 充满棕红色物 数层切向断续环列的分泌道 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鞘纤维 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 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 类圆形 木纤维束亦为晶鞘纤维 木薄壁细胞中少数含棕红色物 木射线有时含红棕色物 鸡血藤 显微鉴别 木栓细胞 石细胞 韧皮部的分泌道 少数导管及木薄壁细胞通常均含红棕色色素 鸡血藤 1 石细胞群2 含色素的细胞3 色素块4 导管碎片5 木栓细胞6 射线细胞7 晶鞘纤维 显微鉴别 粉末 棕红色 石细胞成群 常含草酸钙方晶 分泌细胞胞腔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 常与韧皮射线垂直排列 导管以具缘纹孔为主 有的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 草酸钙结晶方形 类双锥形等 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 木射线细胞 木薄壁细胞及木栓细胞具纹孔 晶纤维成束 末端壁易分裂成数条 呈针状纤维束 化学成份 含有鞣质 多种异黄酮 二氢黄酮 查耳酮 拟雌内酯类 三萜类和甾醇等成分 另外 还有原儿茶酸 理化鉴别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 取本品细粉2g 用乙醇回流提取 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浸膏状 加入浸膏重3倍量的硅胶 青岛海洋化工厂 60目 拦匀后室温晾干 或烤干 装入短柱中用氯仿洗脱至洗脱液几乎无色 后改用氯仿 甲醇 8 2 洗脱 两种洗脱液分别浓缩至干 供点样用 对照品 芒柄花素和原儿茶酸 吸附剂 硅胶G高效薄层预制板 MerckNo15132 展开剂 氯仿 甲醇 9 1 展距10cm 在紫外光灯 254nm 下观察 洗脱液的斑点与芒柄花素和原儿茶酸的位置相应者显暗紫色荧光斑点 性味及功效 味苦 甘 性温 有补血 活血 通络的功能 用于月经不调 血虚萎黄 麻木瘫痪 风湿痹痛 复习题 属于木通科植物的中药是 1 关木通 2 川木通 3 鸡血藤 4 大血藤川木通的性状特征是 外表有明显的纵棱 断面菊花型 导管孔群列成若干同心环 髓小而扁平 复习题 1 根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 首先应根据 的类型 有无 等 区分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根 2 大黄的药用部位是 3 木类中药大多采用 部分 4 鸡血藤的断面一个明显特征是 苏木LignumSappan 为豆科Leguminosae苏木CaesalpiniasappanL 心材 历史沿革 苏木始载于 南方草木状 晋嵇含曰 苏枋树类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染绛渍以大庚之水则色愈深 新修本草 载 此人用染色者出自南海昆仑来 交州 爱州亦有之 树似庵罗 叶若榆叶而无涩 抽条长丈许 花黄 子生青熟黑 本草纲目 谓 海岛有苏方国 其地产此木 故名 今人呼为苏木尔 据上述古籍文献记载 虽各本书所列名称不一 但所叙述的原植物形态 药材性状 产地以及加工方法等均与今用之苏木基本一致 苏木 原植物 苏木CaesalpiniasappanL 灌木或小乔木 树干有刺 皮孔凸出圆形 二回羽状复叶互生 有锥刺状托叶 叶轴有棘刺 羽片9 12对 小叶10 15对 密生 小叶长圆方形基部偏斜 先端钝圆或微凹 全缘 两面近无毛 下面具腺点 中脉偏斜 基部截形 无柄 以斜角着生于叶轴上 苏木 原植物 苏木 原植物 苏木CaesalpiniasappanL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 几和叶等长 花两性 黄色 花萼基部合生 上部5裂 裂片略不整齐 花瓣5 其中4片圆形 等大 最下1片较小 上部长方倒卵形 基部约1 2处窄缩成爪状 雄蕊10 花丝上部细 扭曲 下部较粗 密被细绵毛 雌蕊1 花柱细长 短于雄蕊 子房上位 卵状披针形 略扁 被灰色绒毛 1室 苏木 原植物 荚果 扁斜状倒卵圆形 先端截形而具尾尖 厚革质 成熟后红棕色 具短柔毛 背缝线处明显 不裂开 种子3 5 椭圆形或长圆形 褐黄色或暗黄色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 多在5 7月间 将树砍下 除去粗皮及边材 取其黄红色或红棕色的心材 晒干 用时刨成薄片或劈成小块片 苏木产于广西 云南 台湾 广东 海南等地 国外主产于印度及马来西亚 销全国各地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稍弯曲的长条状或呈长圆棒形 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 有时可见红黄相间的纵向条纹 有刀削痕及细小的凹入油孔 断面强纤维性 横断面有显著的类圆形同心环纹 年轮 有的中央具黄白色的髓 并有点状的闪光结晶体 质坚硬沉重 致密 气微香 味微甘涩 水试 取碎片投于热水 水染成红色 加酸变成黄色 再加碱液 仍变成红色 显微鉴别 横切面 由导管 木薄壁细胞 木纤维及射线细胞组成 具有显著的生长环纹 导管类圆形 单个或2 4个径向排列 壁有具缘纹孔 胞内常有黄棕色至红棕色的内含物 木薄壁细胞壁木化增厚 常伴导管或多分布在年轮附近 细胞内有时可见草酸钙方晶或棱晶 晶体在偏光显微镜正交下观察轮廓极为清晰 木纤维多角形 胞壁极厚 木化 射线细胞1 2列 细胞长圆形 有时裂开成隙 髓部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 大小不一 具纹孔 微木化 有的胞腔内含有草酸钙方晶 显微鉴别 切向切面 导管壁具缘纹孔 两端平截或斜置 射线高8 16个细胞 中部1 3列 径向纵切面 木薄壁细胞呈长方形 具圆形孔纹 射线细胞呈方形或长方形 木纤维 晶鞘纤维 木射线 具缘纹孔导管 木细胞 草酸钙方晶 棕色块 显微鉴别 粉末黄红色 木纤维及晶鞘纤维极多 成束 橙黄色或无色 纤维细长 直径9 22 m 壁厚或稍厚 斜纹孔稀疏 胞腔线形或较宽大 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纤维 含晶细胞类方形 壁不均匀增厚 木化 木射线径向纵断面碎片较易见 细胞呈长方形 长32 60 m 直径16 26 m 壁连珠状增厚 木化 具单纹孔 切向壁及纹孔较密 孔沟明显 切向纵断面射线宽l 2 3 列细胞 高约至62个细胞 纹孔显着 具缘纹孔导管大小不一 大者直径约至160 m 多破碎 具缘纹孔排列较密 互列 纹孔口椭圆形或短缝状 导管中常含棕色块状物 木细胞长方形或狭长 长58 108 pm 直径约17 m 壁稍厚 木化 纹孔明显 草酸钙方晶较少 板状 长方形 类方形或类双锥形 直径约至17 m 棕色块呈不规则块状 木纤维 晶鞘纤维 木射线 具缘纹孔导管 木细胞 草酸钙方晶 棕色块 化学成份 含巴西苏木素约2 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红色的巴西苏木素氧化物和苏木酚 含挥发油和鞣质 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右旋菲兰烃 理化鉴别 粉末10g加水50ml 放置4小时 时时振摇 滤过 滤液显橘红色 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观察 显黄绿色荧光 取滤液5ml 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 显猩红色 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观察 显蓝色荧光 再加盐酸使呈酸性后 溶液变为橙色 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观察 显黄绿色荧光 检验主要成分巴西苏木素的有无 TLC以苏木对照药材为对照 性味及功效 味甘 咸 微辛 性平 有活血通经 消肿止痛的功能 用于瘀血腹刺痛 经闭 痛经 产后瘀阻 外伤肿痛 降香LignumDalbergiaeodoriferae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 商品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黄檀属 Dalbergia 降香黄檀 DalbergiaodoriferaT Chen 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历史沿革 降香载于 海南本草 据载 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国 其香似苏方木 烧之初不甚香 得诸香和之则特美 入药以香降紫而润者为良 证类本草 载 降真香出黔南 贵州南部 本草纲目 载 今广东 广西 云南 汉中 陕西省 施州 今湖北恩施县 永顺 今广东云浮县 保靖 今湖南省 及占城 今四川茂县 安南 暹罗 渤泥 流球诸地皆有之 朱辅溪栾丛生笑云 鸡骨香即降香 本出海南 今溪峒僻处所出者 似是似非 劲瘦不甚香 周达观真腊记云 降香生丛林中 番人颇费砍斫之功 乃树心也 历史沿革 以上所述 古时所用的降香或降真香 从产地的记载以及名称等来看 都很混乱 与今所用的降香不太相同 但有记载 生海南 生丛林中 乃树心也 又类似目前所用的降香 降香 原植物 降香DalbergiaodoriferaT Chen乔木 树皮褐色 粗糙 皮孔小而密集 奇数羽状复叶 小叶互生 通常9 13片 少有7片 近革质 卵形或椭圆形 先端急尖 有钝头 基部圆形或阔楔形 全缘 两面均无毛 降香 原植物 降香DalbergiaodoriferaT Chen花序腋生 由多数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 苞片阔卵形 花初期密集于上部 花梗短 花萼钟状 5裂 下部1裂齿较长 披针形 其余萼齿阔卵形 急尖 花冠淡黄色或乳白色 5瓣近等长 均有爪 雄蕊9 1 花药小 直立 药室顶裂 花柱短 柱头小 子房狭椭圆形 子房柄长约2 5mm 荚果舌状长椭圆形 薄而扁平 不裂 先端钝或急尖 基部狭 微被毛 果柄长约1cm 果瓣革质 种子通常1粒 少有2粒 采收加工 挖出根后削去树皮及边材 将心材锯成数寸长段 晒干 主产于海南省 此外福建 云南 广西亦产 性状鉴别 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状 大小不一 表面紫红色 有致密的纹理 质坚硬 富油性 气微香 味微苦 入水下沉 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 残留白色灰烬 显微鉴别 粉末呈紫棕色或黄棕色 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 粗大 长225 275 m 直径100 225 m 管腔内有红棕色或黄棕色块状物 有少数网纹导管 纤维成束 棕红色 长250 500 1250 m 壁厚 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鞘纤维 方晶长径12 30 m 色素块红棕色 淡黄色或黄棕色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 欧白芷内酯 没药烯 反式 合欢烯 反式 苦橙油醇等 黄酮类成分 芒柄花素 3 甲基黄豆苷元等 理化鉴别 检查挥发油本品粉末1g 加石油醚 30 60 10ml 浸渍15min 时时振摇 滤过 滤液挥干后 残渣加5 香草醛硫酸溶液1 2滴 即显棕红色 放置后渐变紫红色 检查黄酮类本品粉末约1g 加乙醇10ml 置水浴上回流5min 滤过 取滤液1ml 置蒸发皿中蒸干 残渣加入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及10 拘橼酸丙酮溶液各1ml 继续蒸干 残渣置紫外光灯 365 m 下观察 显黄色荧光 理化鉴别 TCL本品粉末1g 加石油醚 沸程60 90 15ml 浸泡2h后 滤过 挥干残渣中的石油醚 加甲醇15ml 超声波振荡30min 滤过 滤液浓缩后供检查黄酮类成分用 以苯 乙酸乙酯 4 6 展开 以芒刺柄花素 白檀油醇 E 橙花叔醇分别作对照品 层析板硅胶GF254 于紫外灯 254或365 m 卜观察 黄酮类成分的刺芒柄花素为暗斑 挥发油 以石油醚 60 90 甲醇 9 5 0 5 展开 挥发油部分用碘蒸气熏后 斑点显棕色 挥去碘 再用1 香草醛浓硫酸溶液喷雾后 于吹风和热气流中烘干片刻 白檀油醇显黄色 E 橙花叔醇显褐色 降香2 无水乙醇浸出液 在波长232及275 285nm处 有2个较显着的吸收峰 性味及功效 味辛 性温 有行气活血 止痛 止血的功能 用于脘腹疼痛 肝郁胁痛 胸痹刺痛 跌扑损伤 外伤出血等 沉香LignumAquilariaeresinatum 为较常用中药 商品为瑞香科Thymelaceae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 Lour Gilg 沉香A agallochaRoxb 含树脂的心材 历史沿革 始载于 名医别录 列为上品 古本草记载 木心与枝节不坏 坚黑沉水者 即沉香也 半浮半沉与水面平者 为鸡骨香 细枝坚实未烂者为清桂香 其干为栈香 其根为黄熟香 其根节轻而大者 为马蹄香 此六物同出一树 沉香 原植物 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 Lour Gilg常绿大乔木 有香气 树皮灰褐色 幼枝被柔毛 叶互生 革质 长卵形 倒长卵形或椭圆形 先端渐尖 有光泽 基部楔形 全缘 下面及叶柄被伏贴绒毛 后渐无毛 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 总花梗被灰白色绒毛 小花梗被灰白色绒毛 花黄绿色 被绒毛 花被钟形 花被管短 先端5裂 长圆形 花被管喉部有鳞片10枚 与雄蕊互生 密被白色绒毛 基部连合成一环 雄蕊10枚 着生于花被筒喉部 花药长圆形 药隔宽阔 花丝粗壮 子房上位 卵形 二室 通常只有发育胚珠1枚 花柱极短 柱头大 扁球形 蒴果木质 扁倒卵形 下垂 密被灰色毛 花被宿存 种子1枚 基部有长于种子两倍的角状附属体 红棕色 沉香 原植物 沉香AquilariaagallochaRoxb 常绿乔木 幼枝被绢状毛 叶互生 具短柄 叶片稍带革质 椭圆状披针形 披针形或倒披针形 5裂 花被钟形 花被管短 先端5裂 裂片卵形 喉部具密被白色绒毛的鳞片10枚 外被绢状毛 内密被长柔毛 雄蕊10 着生于花被管内 其中5枚较长 子房上位 长卵形 密被柔毛 2室 花柱极短 柱头大 扁球形 蒴果木质 扁倒卵形 长4 6 5 2cm 密被灰白色绒毛 基部有宿存花被 种子1枚 卵圆形 基部具角状附属物 长约为种子的2倍 资源概况 世界上所有沉香产品均来自印度沉香 美洲沉香 马来沉香 野沉香 厚沉香 马来考沉香 白木香等8个沉香属树种 其中6种被国际华盛顿公约组织列为濒临绝种植物 加以保护 在白木香中形成的沉香称为土沉香或中国沉香 白木香是我国生产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 产于海南的文昌 琼海 广东的高要 陆河 清远等地以及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本品全年均可采收 自树干中割取有树脂的木材 沉香 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黄白色木质部及朽木部分 晒干 方法 选择树干直径在30cm以上的壮龄白木香树 在距地面1 5 2m处顺砍数刀 刀距30 50cm 深3 4cm 待其分泌树脂 系伤口受曲霉菌感染而产生防御性树脂物质 而呈棕黑色 经数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