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师资培育计画之回顾与展望.doc_第1页
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师资培育计画之回顾与展望.doc_第2页
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师资培育计画之回顾与展望.doc_第3页
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师资培育计画之回顾与展望.doc_第4页
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师资培育计画之回顾与展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命教育課程師資培育計畫之回顧與展望陳立言 孫效智摘要 教育部修訂高中課程綱要的過程中,在九十五學年暫行綱要中, 首度將生命教育課程列入,並在九十八學年高中正式課程綱要中,增列為學生必選1學分的選修課程。由於此課程為新設課程,其師資培育不但重要,而且具有急迫性,因此台灣生命教育學會自2004年起即分別與台灣大學及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合作,逐年辦理高中師資培育的學分班,讓受訓高中老師可取得生命教育第二專長師資的資格認證。本文將回顧及反省此過程的挑戰及回應。其次本文也將詳細說明生命教育師資培育的規劃內容及實施的概況,包含師資培育的目標、理念、特色及課程內容等。並由已畢業學員的回饋,對此課程成果進行初步的評估與檢討,作為未來課程調整或其他師培中心開課的參考。關鍵詞:生命教育、高中課程綱要、師資培育、第二專長認證ABSTRACTWhile revising the curriculum outline for senior high school, the Life Education program was first included in the provisional outline of the 2006 academic year. Moreover, in the formal curriculum outline for the 2009 academic year,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ake one hour of the Life Education course as elective credit. Because this course is brand new, the teacher education is not only important but also urgent. Therefore, since 2004, the Taiwan Life Education Association has collaborated with the Teacher Education Center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to start a credit hour program for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The trainees could receive the verification of Life Education as the second specialty. This article was aimed at retrospecting, reflecting on, and reacting to the challenge of the process. This paper would also elucidate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general implementing situations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including goals,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course content. Furthermore, the feedback of some trainees completing the program would be treated as an initial evaluation of the program and references for future adjustment of the curriculum and other teacher training centers.Key words: Life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outline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verification of the second specialty高中生命教育課程師資培育計畫之回顧與展望 高中生命教育正式課程的師資培育已將近四年的時間,在這期間裡卻沒有對這項工作的介紹,因此本文將說明近年來台灣在高中師資培育方面的過程,並對未來發展提出幾點淺見,供教育界先進參考。壹、 前言關於學校教育系統中生命教育的實施方式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本文在前言中將先澄清生命教育的理念及目標,進而討論生命教育課程實施方式,最後將說明生命教育課程納入正式課程的重要性。一、 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標何謂生命教育?一言以蔽之,即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議題並引領學生邁向知行合一的教育。依此,生命教育應包含三項環環相扣的目標:(一)引領學生進行終極課題與終極實踐的省思,以建構深刻的人生觀、宗教觀與生死觀。(二)培養學生道德思考能力,並學習態度必須公正,立場不必中立的精神,來反省生命中的重大倫理議題。(三)內化學生的人生觀與倫理價值觀,以統整其知情意行,提昇其生命境界。從學理言,此三項目標包含三個各自獨立但卻彼此交互為用的議題領域,它們分別是:(一)終極關懷與實踐、(二)倫理思考與反省、(三)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人生的終極關懷與實踐探討人生的終極課題,意即探討人生命存續的終極意義,例如必死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如果有意義,人又如何發展肯定屬於她自己的意義?這些課題的探討有助於人對生命的肯定,只有一個肯定生命價值及了解生命方向的人,才能增強她學習的意願。否則及時行樂或者悲傷失落的想法很容易誤導學生。而且終極關懷的肯定是一切價值肯定的基礎,否則一個人即便了解道德的要求為何,但若不清楚生命整體的意義所在,也很難了解為何該服從道德的要求,也更難體會在自我約束中的自由與幸福。人生的倫理思考及抉擇幫助人生活,多元價值的時代,生活中充滿許多抉擇的考驗,如何做具有智慧而且正確的決定,在於倫理思考及生活的反省,而奠定思考及反省的基礎,在於倫理思考能力的培養,倫理思考幫助人選擇對的做法,意即正確的行為。試想擁有無比科技力量的技術人員,倘若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對社會的傷害會有多大呢。第三項內涵在於知與行的統整,前兩項內涵可以說奠立了生命真正智慧的基礎,意即能知道人生方向所在,也能知道生活中是非對錯如何判別,然而人即便知道應該如何做,能依照所肯定的正確想法而實踐的人,並不多見,這就是知行不一或稱為知與行不統整的現象。知與行不統整又可分為認知與情緒及認知與意志不統整,前者與情緒智商有關,後者與靈性發展有關,因此知行合一也可說是人生價值觀與人的感性及意志之統整。所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描寫的正是知行合一的境界,因此如何提昇心靈的境界,即為靈性發展的目標。靈性發展支持人的知情意統整,而人的知情意統整則連結知與行,使人的終極肯定與倫理思辨得以內化為價值觀並在外顯的生活中實踐。綜合前述可知,生命教育所涵蓋的內容包含甚廣,而且很多內容都不在以往課程的範圍中,因此生命教育的實施是否侷限於非正式課程,就值得進一步討論。二、 生命教育課程實施方式的討論在開始討論生命教育課程實施方式之前,藉由本文澄清幾項對生命教育的誤解,再說明本文的課程實施主張。(一) 生命教育是否不包含品德教育?由前述生命教育的理念及目標可知,生命教育當然包含品德的教育,而且涵蓋在三個領域中,互相為用,例如在第二個領域中倫理思考與反省即主要探討人的道德意識及道德抉擇能力,而第一個領域終極關懷與實踐則可提供為何道德的基礎,第三個領域更可幫助人實踐道德的要求,並內化為己所欲的心靈境界,而達到隨心所欲而不踰矩的人格特質,這些能力的培養及人格特質,雖無品德之名,難道不具品德教育之實嗎?(二) 生命教育的實施是否僅為體驗教育?有些人認為生命教育只要實施體驗教學或服務學習即可,如擔任養老院或孤兒院義工等,讓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因為生命的感動而成長。本文也重視這樣的主張,因為在體驗中感動而觸發疑問或成長動力,的確是生命中重要的契機,也是生命教育教學的重要方法之。然而感動之後呢?渴望求得生命真相的感動,僅能帶來追求生命真相的努力,但不一定能帶來生命真相內容的認知,也不一定能帶來生命真相的肯定。而前述的三個生命核心問題的回應能力,也不只是短暫的感動,就能夠培養出來,因此體驗活動等固然有其重要性,但不足以完成生命教育的培育目標。(三) 生命教育是否不需要編課程及時數?有些人認為生命教育是價值觀或建立優良態度的教育,是個潛移默化的歷程,因此不需要編課程及時數,只要透過戲劇體會人生、透過閱讀來內化前人的經驗,更需要音樂美術陶冶性情,提昇人生境界即可。本文贊同透過戲劇、閱讀、音樂及美術等方式陶冶性情及提昇人生境界,然而這些足夠嗎?例如面對為何而活的挑戰,如果不透過對人生意義、宗教關懷與死亡真相的系統性探討,人在重大痛苦的折磨下,如何能回應為何而活的誘惑呢?又例如面對多元價值的挑戰時,如果沒有足夠的倫理思考能力,如何分辨對錯呢?更何況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戲劇、閱讀、音樂及美術等媒體,有些內容恐怕違反生命教育的理念,若無適任的老師輔導,不但無助於陶冶性情及提昇人生境界,恐怕會適得其反。因此若無課程及時數,如何能在具體時空中有老師選擇適當材料,安排適當教學活動,並輔導學生反省思考及實踐呢?因此生命教育課程也需要編課程及時數,只是應該避免傳統課程著重背誦及反覆解題的窠臼,而教學方式要以戲劇、閱讀、音樂及美術等媒體為途徑,讓學生在感動、思考及反省中,不斷探索生命的真相及尊嚴,這樣才能真正落實生命教育的目標。因此本文主張生命教育在學校教育的推動,至少應該包含三個層面,即學校教育目標及文化、正式課程及非正式課程,簡要說明如下。(一)學校教育目標及文化學校教育目標的反省是實施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學校的目標放在短線的升學率或盈餘時,就很可能扭曲了整體的教育本質,因此學校的教育目標應該成為學校師生的精神指引,而非美麗的文字而已。每個學校可以透過公開討論的機制,建立學校的願景及目標,在這過程中讓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學校的特色中,成為型塑學校文化的動力。例如一個真正以尊重生命為教育目標的學校,自然在制度訂定、環境塑造及成員陶成方面顯示出來,形成潛移默化的學校文化及校風。(二)非正式課程當學校教育目標符合生命教育的理念,自然會依照學校客觀的條件,逐步思考如何落實生命教育的內涵,本文認為比較容易開始的是非正式課程的實施,包含融入輔導活動、課外活動、體驗式教學活動及班級經營中,透過活動式的課程讓生命教育的理念逐漸進到全校師生的生活中,作為未來正式課程推動的基礎。(三)正式課程正式課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融滲式課程,例如在國文或歷史等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及討論,不過師資的培育也要加強,以免誤導學生。另外一類為生命教育課程,如生死關懷、倫理思考及靈性修養等課程,可以有系統的引領學生探索生命的智慧,對生命教育的落實才有真正的穩固基礎。然而正式課程對師資的要求及培育就更高了,在傳統的師資培育中,缺乏足夠的培育內容。三、 生命教育納入正式課程的重要性以往生命教育的推動主要放在非正式課程的實施,雖然也有一定的成果,不過務實的來看,面臨了幾項困難有待克服,首先是持續及穩定性的問題,因為活動式的課程,通常面臨經費及時數安排的問題,若學校人事或經費變動,就有可能無法持續辦理。其次是影響力的問題,每學期3或4個小時的活動,即便活動非常成功的感動且啟發了學生,但是相較於學生生活中所受到的其他影響,其成效其實可想而知,是非常有限的。為克服這些困難,除了學校教育目標的反省外,將生命教育納入正式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師資培育的提昇,可以強化老師本身的生命素養及教學能力。其次有了好的師資就可以設計好的學生參考教材,不但引發學生對生命課題的重視,也能深入淺出的引領學生思考反省生命的議題。自然的在生命引領生命的課程中,學生素質自然逐步提昇,不但能成為更具人味的人,也較能發展其潛力於課業及生活等各層面。貳、 高中生命教育課程綱要的修訂及影響生命教育課程進入正式課程首先是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對國中小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過相關議題分散在各個領域中,因此在連貫性及完整性方面比較缺乏。另外一項突破就是高中課程綱要的修訂,將生命教育列為選修課程,並規劃了八個科目16個學分的課程,讓生命教育的內容具體的轉化為課程的綱要,對高中課程產生實質且重大的影響,本章將回顧這段歷程,將其中重要的關鍵加以說明,以供未來參考。一、 生命教育資源建構計畫的推動及影響在2000年曾志朗擔任教育部長時,曾將生命教育視為教育改革的核心,並訂該年為生命教育年,可惜曾部長很快離職,結果生命教育的推動仍停留在非正式課程的階段,而且有過度活動化的傾向。當時一群有志於生命教育推動的教師們,決定由下而上的推動生命教育的進展,因此自發性的提出了生命教育資源建構計畫(2002-2003年),此計劃的經費完全由參與的教師們四處申請部分經費而來,計畫開展時除了學員繳費及部分教育部顧問室經費外,其實還缺少一半以上的經費,因此這計畫的實現可以說憑藉者信德而完成。此計畫之教授團名單如表一所示,其中包含三大領域共八組,三大領域分別為1.人生終極關懷領域:包含人生哲學組、生死關懷組及宗教教育組;2.倫理教育領域:包含基本倫理組、兩性與婚姻倫理組及生命與科技倫理組;3.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領域自成一組共七個組,加上教育學理組共八個組。此計畫之教授團藉由多次的教授團會議及工作坊的交流,逐漸形成對生命教育的共識。表一 生命教育教學資源建構計畫教授團名單(2002年)組 別教 授 群召集人孫效智台灣大學哲學系 教授執行秘書陳立言高苑技術學院土木系 副教授人生哲學與人生哲學教育組黎建球輔仁大學 校長曾煥棠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教授生死學與生死教育組趙可式成功大學護理系 教授紀潔芳彰化師大 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林綺雲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副教授兼所長張淑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副教授宗教學與宗教教育組陳德光輔仁大學宗教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釋慧開南華大學 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鄭素春真理大學 助理教授基本倫理學與倫理思考教育組孫效智台灣大學哲學系 教授李琪明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 教授兩性與婚姻倫理教育組詹德隆輔仁大學 教授兼副校長科技倫理與科技倫理教育組蔡甫昌台灣大學醫學院 助理教授楊秀儀長庚大學 助理教授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組陳美琴輔仁大學心理復健系 副教授陳曼玲世新大學 助理教授吳庶深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助理教授教 育 學 理 組黃迺毓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顏若映國立台北藝術學院 副教授胡憶蓓靜宜大學 副教授孫世珍文化大學兼任講師林思玲輔仁大學 副教授兼學程中心主任此計劃的推動除了影響生命教育類選修課的課程綱要訂定外,在此計畫中對種子教師的培育內容及經驗,更成為未來師資培育課程架構的基礎。二、 生命教育課程綱要的修訂成果及影響在2003年時,教育部正進行高中課程綱要的修訂,因此前述計畫教授團部份成員也應邀參與高中課程綱要的修訂,課程的架構依循生命教育三大範疇(終極關懷與實踐、倫理思考與抉擇、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為原則,並在考量選修課之特殊性質與限制後,共規劃了八科各兩學分之課程,詳如表二所示。其內容較完整的呈現了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內涵。表二 生命教育類科選修課程規劃負責人課程名稱學分數說明負責人生命教育概論一學期孫效智連監堯哲學與人生一學期黎建球曾煥棠宗教與人生一學期釋慧開陳德光生死關懷一學期趙可式紀潔芳張淑美道德思考與抉擇一學期孫效智連監堯性愛與婚姻倫理一學期陳秀蓉連監堯生命與科技倫理一學期蔡甫昌孫效智人格與靈性發展一學期吳庶深陳德光張利中其中,生命教育概論是最基礎的入門課程,而哲學與人生、宗教與人生、生死關懷、道德思考與抉擇、性愛與婚姻倫理、生命與科技倫理及人格與靈性發展等則為七科進階課程。此份綱要的內容也建立了生命教育的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不但讓生命教育課程成為高中正式課程之,也讓生命教育師資的培育有了具體的方向。其次在高中正式課綱中,也依據此份綱要進行修訂,並增訂為必選1學分的課程。參、 生命教育課程師資培育計畫的規劃及推動概況由於生命教育類課程為新增課程,教育部於94年頒布普通高級中學生命教育專門科目及學分一覽表,作為師資培育大學培育職前或在職生命教育師資之專門課程科目標準。為落實九五暫綱之精神及社會對生命教育的期待,如何培養部分在職高中教師為具生命教育第二專長之教師,實為因應高中生命教育課程實施最有效且刻不容緩之工作。有鑑於此,台灣生命教育學會於93年起即與台大進修推廣部合作,開辦第一期生命教育師資培育學分班,並於95年7月順利完成,結業學員共計高中校長兩名,一般高中教師及大專講師共71名,其中54位學員已取得在高中擔任生命教育課程教學之第二專長加科登記。其後,承蒙輔仁大學黎建球校長之鼎力支持,第二期師資培育計畫由輔仁大學推廣部與台灣生命教育學會合作進行,目前已進入第三學期,預計68位學員將可於97年七月結業。另一方面,教育部於96年3月通過普通高級中學課程修訂總綱科目與學分數,其中包含生命教育在內之八類選修課程至少保障選修12學分,且生命教育類在三年選修課程中至少應占1學分;同時鑑於生命教育師資培育工程之永續需求,台灣生命教育學會於97年初即開始積極尋求與台灣大學進修推廣部合作籌劃第三期師資培育計畫,終於97年2月順利開課。同時,為兼顧中、南部對於生命教育師資之需求,也已排除萬難,於台北、台中及高雄三地同時開班共計有134名學員參加。一、 生命教育課程所需要的師資應具備的條件就形式要件而言,生命教育課程所需要的師資只要具備師培大學之師培中心所規定之學分即可,但是實質上這些學分應該包含哪些培育,才能幫助修課教師成為合格的生命導師呢?高中生命教育類選修課包含的科目均為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與提升人格靈性的課程,與一般只著重形而下與認知層面的科目有顯著的差異。對於學生而言,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是智慧的累積,讓正處於對生命疑惑、對情感好奇、期盼建立自我價值的青少年朋友,有正面的幫助與貢獻。因此,生命教育師資培育工程可說是十分艱鉅浩大。它不但要重視相關學理的學習,更要在培育過程中幫助教師重新審視並提升自己的人生觀、倫理態度、人格統整度及靈性層次,唯其如此,教師個人才有可能開展其生命境界,並達到說理而不說教、態度開放而立場公正,乃至言行合一的人師境界。讓學生在接觸生命教育的同時,即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與自我價值。以下即介紹台灣生命教育學會所規劃之師資培育計畫。二、 師資培育計劃課程的架構及特色本計畫共規劃生命教育師資培育專門課程27學分,並分成三種類別來進行,分別為系統性的生命教育專業理論課程(共21學分)、加強學員靈性發展的靈性培育課程(共2學分),以及介紹生命教育學理與課程基本概念,並強調團體共融與體驗活動的工作坊課程(共4學分),課程一覽表如表三所示。表三 高中生命教育師資培育二十七學分課程總表類別領域別課程名稱學分數授課方式工作坊課程生命教育基礎課程生命教育概論2啟航工作坊第二次工作坊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2第三次工作坊專業理論課程終極關懷與實踐領域哲學與人生3講演、討論、實作生死關懷3講演、討論、實作宗教學概論3講演、討論、實作倫理思考與反省領域基本倫理學(上)2講演、討論、實作基本倫理學(下)2講演、討論、實作性愛、婚姻與倫理3講演、討論、實作科技與生命倫理3講演、討論、實作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領域靈性與人格統整2講演、討論、實作靈性培育課程靈性發展領域東方靈修二選一2小組分享基督宗教靈修(一) 生命教育專業理論課程生命教育專業理論課程包含了生命教育的三大議題:人生終極課題的探索,倫理思考與抉擇的課題,人格與靈性之統整發展。以及七大核心能力:哲學與人生、宗教與人生、生死關懷、道德思考與抉擇、生命與科技倫理、性愛婚姻倫理、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從教育專業的角度言,這些內容實則包含了跨科際的理論整合,並期望能以適齡、適性的方式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素材,以激勵學生反省並深化對生命的體驗與智慧。開設這些課程之教授遴選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本計畫所邀請之教授將不以單一學校或系所為侷限,而純粹從專業及人格兩種角度考量,務必網羅國內外在專業與教學上望重士林、在人格上有投身熱誠與理念者,來加入授課之教授團隊,使得課程之開設能真正符合本計畫之深切期待。專業理論之學習無法速成,必須長期耕耘,才能漸入佳境,邁向成熟。因此,本計畫規劃了兩年四個學期之系統性專業課程,來幫助學員一步一腳印地累積學養、逐夢踏實。茲分別說明生命教育專業理論課程之個別群組與科目如下:1.終極關懷與實踐領域:包含哲學與人生、生死關懷、宗教學概論等三科專業課程,每科分別為三個學分,共計九學分。2.倫理思考與反省領域:包含基本倫理學(上、下)、性愛、婚姻與倫理、科技與生命倫理等三科專業課程,共計十學分。3.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領域:開設靈性與人格統整課程,計二學分。(二) 靈性培育課程生命議題不僅是單純的思想課題,也應包含深刻的靈性修養,才能在行住坐臥間以觀照心來不斷反省自身,以慈悲心感恩心來同理他人,並以信心、歡喜心在人生的艱難與黑暗中向上超升。如何幫助學員達到這樣的境界是本計畫整體的目標,更是靈性培育課程的理念特色。靈性培育課程將邀請東西方宗教與靈性修養領域具深厚基礎之導師來陪伴、指導學員在計畫期間之靈性發展與實地修行。一言以蔽之,本計畫不但要謹慎研發學術層次有系統之理論課程內容,更要在培育過程中透過各種體驗活動、實踐課程、工作坊及個人或團體靈性修養之指導,來提升學員之生命智慧與人格靈性。靈性培育課程的實施方式是在學分班兩年期間裡,以小組聚會方式進行,各組導師帶領學員進行靈性反省與覺察,以幫助學員獲得全人之成長與靈性之發展。每一位靈修導師在兩年間將帶領七至八人之固定小組,每一靈修小組每年應聚會十次,作深度的小組交流並接受導師的靈修指導。靈修導師亦將全程參與工作坊課程,俾便與學員建立密切互動之關係。學員將分為東方靈修與基督宗教靈修兩組,可依據個人信仰、興趣選擇組別,該課程共計二學分。靈修導師負責陪伴與指導學員在學期間之靈修成長。本計畫將依學員之意願,安排東方或西方靈修導師,使學員能在適合自己的修行道路上努力提升生命。(三) 工作坊課程本計畫將於兩年期間之寒暑假辦理三次工作坊,每次為期四天三夜。工作坊屬於生命教育基礎課程,包含生命教育概論2學分及高中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2學分。前者內容以初步介紹終極關懷課題、倫理思考課題及人格靈性發展課題為目標,後者則探討生命教育課程設計理念與實務經驗分享。工作坊形式的課程,對於組織而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時間與資源,但本計畫在辦理兩期師資培育課程後,依舊堅持工作坊之授課形式,原因為:1.創意開放之學習方式:透過各式共融活動、體驗活動、跨宗教靈修活動,促進學員不同角度的深度交流與體驗。提供生命對話之氛圍,使小組有時間咀嚼分享課程內容,並與導師進行深入的討論。2.關懷溫暖之營隊生活:工作坊除課程外,並須在交通、食宿的安排,學員日常需要的滿足以及環境營造等各方面作細緻的規劃與分工合作,希望讓學員感受到賓至如歸的體貼服務,而能激發其感動與熱情,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不求回報的真誠付出。3.主題豐富、增廣思考角度:每次工作坊均有不同主題,提供學員多元思考的引導,在教學內容上啟發更多創意。同時針對生命教育之核心議題,辦理專題討論,使多元文化之價值觀點呈現其中。肆、 初步成果與未來展望一、 師資培育課程的初步成果目前已完成第一期的培育,其成果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生命教育師資的養成,第二個層面是生命教育課程的開設,第三個層面是生命教育教材的研發,依序說明如下。(一) 生命教育師資的養成如前述第一期師資培育已完成一般高中教師及大專講師共73名,其中54位學員已取得在高中擔任生命教育課程教學之第二專長加科登記。第二期學員預定有68位學員可於本年度完成培育,其數量雖然有限,但由第一期學員在結業後的心得分享可知,學員不但在相關學科之專業理論上有顯著成長(具備說理而不說教的基礎),更在個人生命的成熟度方面,有相當大的成長,意即學員在這歷程中經歷了生命教育的初果,成為一個更為統整合一的人,可以說具備了人師的基本條件。(二) 生命教育課程的開設雖然生命教育課程僅為選修課程,但在95學年度,依照生命教育學科中心的統計,仍然有58所高中開設了生命教育選修課,這還不包含許多護理專科等學校所開設的生命教育課程,所以受惠的學生將逐年增加。(三) 生命教育教材的研發第一期結業的學員組成了教材開發小組,於結業後一年即出版了高中生命教育概論的學生參考教材活出精采的生命,並開發了教師手冊,包含教案及參考媒體。整體而言,這是全國唯一由合格高中教師編寫,並完全依照普通高級中學生命教育類選修課課程綱要,深入每一個教學目標,但是又以學生為閱讀主體來撰寫的書籍。這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適合學生自我學習,以故事敘述、事件討論為主要架構的書籍。二、 師資培育課程的未來展望未來在98學年所有高中都將開始開設生命教育類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