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册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1页
语文版八册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2页
语文版八册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3页
语文版八册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4页
语文版八册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八册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八册上册第六七单元复习教案一、文章内容提要:篇目 作者及出处 内容中心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韩柳” 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水、游鱼、树木、岸势,着意渲染了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哀、凄怆的情感。 承天寺 :苏轼,北宋文学家,“三苏” 描绘了自己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恒山记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文章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的实践精神。 满井游记: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三袁”公安派 作者通过描写早春满井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思想感情。写景细腻,高喻工巧,语言俏丽,有春风拂面之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亚圣” 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曹刿论战: 左丘明,春秋时期,左传 记叙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紧扣曹刿的一言一行,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 干将莫邪: 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搜神记 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出了他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劳山道士: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茅屋歌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诗圣,诗史子美,杜陵野老 通过描绘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才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诗人边塞诗人 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剑南诗集 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渔家傲: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浣溪沙: 苏轼号东坡居士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观刈麦 :白居易、香山居士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 :唐代文学家、小李杜 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文学家正义歌 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已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怀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朝散曲家 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默写试题(略)二、阅读举例小石潭记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 本文写作思路 6. 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7. 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8.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9. 潭水有什么特点? 10.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11.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12.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解释下面的加点字词。(1)举( )曾( )作( )出( )恒( )(2)畎亩( )是人也( )空乏( )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3. 用原文回答。 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第二段说说历史上承担“大任”的人之前经受了哪些痛苦的磨练?这种磨练跟他们带来了哪些益处?这些人在思想上经受的磨练是什么? 作者针对国君提出的论断是什么? 根据全文作者归纳的观点是什么?4. 选文第三段通过一正一反的论证,阐明了怎样的道理?5. 文中第一段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特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其中与曹刿论战的背景有关的人物是谁?曹刿论战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又何间焉立有间 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 解释。驰( )鄙( )糜( )孚( )福(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 用原文回答。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肉食者鄙” “取信于民”是针对什么所说的? 5、在文中找出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毛泽东“敌疲我打”战术相近的句子。5. 从文中看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6. 文中曹刿高超的指挥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7. “既克,公问其故”此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8. 试概括第二段的中心。9. 第三段曹刿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哪两个方面的原因,因自己的话概括,并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10.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鼓作气”到“故克之”所阐述的观点。11. 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说说理由。12. 读了这篇文章鲁国获胜给你的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实际生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得超过30个字)。13. 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历史上你最崇拜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记承天寺夜游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寝( )(3)盖竹柏影也(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 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3. 这篇幅短文写了一件事,请概括出来。(2分)4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 ”(2分)5. 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 , 。(3分)6. 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请选出来,然后谈点看法吧!(3分)答: 。7.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8.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括号内的字词.(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寝)( )(3)(盖)竹柏影也(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 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庭下如积水空明 (2)念无与乐者10. 这篇幅短文写了一件事,请概括出来。(2分)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