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朗朗书声与千古悲情的唯美邂逅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杭州高级中学 许涛 (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一. 教学设想1文字、文学、文化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切文言文教学的共性追求。立足共性目标,挖掘个性文本的独特语文价值,有助于教学设计的准确定位。祭十二郎文以情之真、意之切终成“千古绝调”,以“情”为抓手,以“入情”“悟情”“品情”为教学流程,最终达成文言教学的多维目标,应是可行的思路。2诵读是表现文本之声,是诵读者语感与文本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也是学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语感的重要途径。以默读、研读、赏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对话文本、体悟情感、提升语感,是文言教学传统复归的应有之义。 3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文言规律和方法是文言教学由篇及类、实现迁移的不二法门,也是授之以渔、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门。“教会学生学习”应是教师牢记于心的教学追求。二教学流程 1导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千两百多年前,韩愈饱含失侄之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写下了千古同悲的祭十二郎文。通观全篇,无一字一句不在写情,文中流淌的情感就是韩愈心中永恒的亲情之河。一千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要走进韩愈的内心,应披文入情,于情感之河采撷情感浪花,以朗朗书声邂逅唯美的千古悲情。2初读入情 教师范读全文,学生默读,整体感知情感,并完成以下任务。(1)圈点疑难字词,结合投影留意字音、字形及文言断句。(2)从文章二、三、四、六、七自然段中圈画出一个你认为情感最强烈的句子。3研读悟情 文章第一自然段“衔哀致诚”中的“哀”字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整体感知韩愈失侄之痛应非难事,关键是要深入领悟“哀”情笼罩下的复杂情感。学生课堂交流默读时圈画的相关段落中感情最强烈的句子,合作探究、研读悟情,能把文本解读引向深入。二、三、四、六、七自然段中感情强烈的句子例举。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细节描写形象可感,犹在眼前。“抚汝指吾”四字渲染出了韩门门衰祚薄、两世单传的窘迫境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之语言描写更是把嫂子对韩门人丁不兴、后继无人的忧虑传递得淋漓尽致。韩愈写作此文时,十二郎已“少者强者而夭殁”,韩愈自己也是“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此情此景,怎能不让读者对韩氏家族衰败之境心怀悲悯?第三段: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韩愈心中强烈的儒家入世情结,也是使韩家转衰为盛的现实力量。韩愈十九岁赴京,其间的宦海沉浮非人世所堪,十二郎的意外辞世更是使韩愈为自己因追求功名而与侄子聚散离多心生自责与悔恨。十二年宦海沉浮,叔侄二人只有过三次短暂的重逢,当叔侄暂别成为永诀,万乘公相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韩愈的痛悔之情很能引人共鸣。第四段: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病者而全存”,命运无情的捉弄,把韩愈逼到了不敢直面现实的疑惧境地。在饱受宦海沉浮之苦、身体衰弱之忧后,韩愈面对韩老成之死,怎能不心生人生无常之悲?“孰谓”二字道尽韩愈内心的无限震惊和凄凉。第六段: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失侄之悲、阴阳相隔之苦,竟使韩愈不讳言死。假如死后有知,能迎来叔侄相聚,假如死后无知,能解脱萦绕于心的悲伤。死似乎是最好的解脱。此语既是不合常态的情感宣泄,也是韩愈对自己年未四十而“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之身体虚弱的现实深深的担忧和痛苦。第七段: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对死的毫不避讳竟怀疑到后代不能成人自立,这是理智丧失、悲情泛滥时的心灵呓语,是韩愈担忧孩提难保时的绝望之语。段落连用两个“呜呼哀哉”,韩愈把悲情渲染到了极致。教师小结祭十二郎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具体见下板书)叙 事 家族衰败 聚少离多 人生无常 身体虚弱 孩提难保抒 情 忧 惧 自 责 恐 惧 痛 苦 绝 望学生研读悟情时,努力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的结合。二是强化文言知识与研读悟情的对接,三是强化文言规律和方法的归纳。以上文所选句子为例,可在课堂中动态总结出以下文言方法。(1)古今贯通法理解文言实词要重视文言与现代汉语间的内在联系。以“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中“辍”“就”二字的理解为例,在现代汉语中有“笔耕不辍”“就任”等词,即可知“辍”可解释为“停止”,这里解释为“离开”,“就”是“就职、就任”的意思,在“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一句中,现代汉语中有词语“希冀”,即可知“冀”是“希望”之意。(2)对举释义法对称性结构有助于快速理解实词含义。在句子“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中,要理解“殁”和“全”的意思,即可由对应的“夭”字得出“殁”是“死”的意思,由对应的“存”字得出“全”是“保全”的意思。 (3)触类旁通法理解文言词语时,要重视相关词语在其他语境含义的联想,以期联想释义,触类旁通。如在句子“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中,要理解“死而有知”中“而”字的含义,即可联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中的“而”字,联想出“而”在这里有假设的作用。四赏读品情特定文学作品都富有个性语文价值和育人功能,甚至一个作品的不同章节也具有不同的语言教学价值。祭十二郎文二、三、四、六、七自然段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特色决定了其“研读悟情”的语文教学价值,而文章第5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中,作者直抒胸臆强烈抒情,感情喷薄而出,动人肺腑,如何段落适合赏读,学生应因声求气,在赏读中走进韩愈内心,品出感情之至真至纯。故可要求学生任选第5段或第11段作为赏读文本,自由朗读一分钟,并思考该如何读才能最准确地读出文本的感情。第5自然段赏读(1) 读出韩愈感情的变化与矛盾:疑其非真 叹其非梦 悲其信然。赏读时要读出感情变化。(2) 通过比较读出虚词强化的情感,感受语助词对强化情感的作用。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呜呼!其信然乎?其梦乎?其传之非其真乎?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呜呼!其信然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也!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也!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也!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也!通过朗诵和比较可知,“邪”强化了“怀疑”的情感,“乎”强化了“疑问”的情感,“也”强化了“分析”的情感,“矣”强化了“判断”的情感。诚如费衮在梁溪漫志中所云,祭十二郎文中语助词“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非妙于文章者,安能及此?” 第11自然段赏读本段多用两两相对的骈句,铺陈恣肆,有如江河之急下,张扬宣泄,有如天雨之倾盘,自伤自责,推心痛悔,无以复加,天涯海角、阴阳相隔,天涯之恨,泣血以诉,真可谓“字字是血,字字是泪”。五读余思情茅坤云,(祭十二郎文)通篇词意刺骨,无限凄凉,乃祭文中千古绝调;古文观止亦云,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需想其一面写,一面哭,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为何祭十二郎文千年来能不断激发后人的感动和共鸣?因为韩愈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是人类普遍的情感,韩愈遭遇的人生困境是人类都将面临的人生困境。祭十二郎文能带给后人怎样的人生启迪?六结 语韩愈在写下祭十二郎文后,他的精神世界走向了丰富和深刻。读者在祭十二郎文的情感河畔散步之时,定能得到心灵的启迪和升华。那么,就让朗朗书声与千古悲情多来几次唯美的邂逅吧!读一遍,再读一遍,情感将因此而丰富,人生将因此而唯美!三赛后反思教学设计时,笔者有几个注重。一重规律揭示,力求文言积累举一反三;二重诵读感悟,以诵读促语感,以语感助理解;三重涵咏品味,在品味时走进文本,在涵咏时领悟情感;四重自主探究,教师由“演”走向“导”,从台前走向幕后;五重感性感悟与理性理解的结合。以上注重主要是为了让课堂有鲜明的倾向性特征,传递出笔者对语文学科和语文课堂的些许理解。课后反思,笔者终于明白语文课堂永远是有缺憾的艺术。或许,唯其有缺憾,课堂方是呈现了价值。反思课堂,学生愿说、能说、愿读、能读,充分证明了以上几个注重的价值。但学生说得不甚精彩的事实告诉我,在学生对文本的前理解不甚充分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都应得到充分发挥,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邂逅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