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复习资料 语文版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复习资料第1课白杨礼赞一、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文学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代表做:“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短篇春蚕、林家铺子。二、字词主宰(zi) 锤(chu)炼 恹恹(yn) 虬(qi)枝 晕(yn)圈 秀颀(q)婆娑(psu) 倦怠(di) 倔强(jujin) 驰骋(chn) 宛(wn)然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无边无垠(yn):没有边界,形容极为辽阔广大。诸如此类:许多像这一类的。诸:众多。参(cn)天耸立:(树木等)高耸地直立着。不折不挠(no):指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折:折断。挠:弯曲。三、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质朴、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四、写作特点1、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2、有扬有抑、波澜起伏、跌宕生姿。五、重点问题1、文章借物咏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作者先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它生活在辽阔坦荡的黄土高原之上。再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不平凡,笔直的干、枝,叶子片片向上,皮朴实无华。最后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不平凡,正直,不折不挠。2、文章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却又多次说它“极普通”,说法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不矛盾。说白杨树普通,是因为它生长在西北高原,生长环境和外形都是极普通的。但它的内在气质正直、倔强、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不平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以形、景的普通,突出其神的不平凡。3、作者是如何抓住白杨树的某些特征,来赞扬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精神的? 作者由白杨树的干“笔直,绝无旁枝”联想到北方农民的“正直”,由白杨树的枝“笔直”“枝丫一律向上,紧紧靠拢”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团结”,由白杨树的叶“片片向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上进”由白杨树的皮“光滑淡青色”联想到北方农民的“质朴”。作者就是由对白杨树的品格的赞美,通过联想过渡到对人的礼赞上。这里,白杨树就是人格化的树,是民族精神的象征。4、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调。5、作者赞美白杨树,为什么却从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开始?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1) 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2) 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反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6、作者为抒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突出白杨树内在精神的不平凡,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先说白杨树算不上“好女子”,再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7、第七段中的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难道只觉得、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用排比和反问,由浅入深、由树及人地强调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使文章达到高潮。8、第八段的作用何在? 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主题。9、结尾为什么要提到贵族化的楠木? 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深化主题,呼应开头。10、品析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视野,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 “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3)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第2课 囚绿记一、文学常识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著有海星竹刀囚绿记陆蠡散文集,翻译外国作品葛莱齐拉罗亭烟鲁滨孙漂流记希腊神话等。二、字词陆蠡(l) 瞥(pi)见 孔隙(x) 涸辙(hzh) 移徙(x) 脉络(mi lu) 淅沥(xl) 浆(jin)液 葱茏(cnln) 猗(y)郁 镶嵌(qin) 蕈菌(xnjn) 纤(xin)细揠(y)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揠,拔。急不暇(xi)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淅沥:形容轻微的雨声。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瞥见:一眼看见。至宝:最好的宝物。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三、中心内容作者通过写自己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四、写作特点1.结构精巧,变化多姿。2.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行文,并以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3.借物抒情,以小见大。五、重点问题1、“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后来又“放绿”?“我”囚绿的原因是想借助自己喜爱的绿色来驱散自己心中的郁闷,为生活增添一点亮色。后来,作者要走了,出于对它的挚爱;也是因为作者被它顽强抗争的性格、追求光明自由的执著精神所感动了,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所以放了“绿”。2、作者“囚绿”后,常春藤的生长状况如何?“他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它渐渐失去了清苍的颜色”,“好象病了的孩子”。3、作者描写“绿”被囚的生长状况以及自己的心态有何用意? 展现青藤形象,突出青藤的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个性特点,而叙述自己的心态,从另一个角度表现青藤的不屈与执著。4、文章临近结束,写了“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一句,对文章起何作用? 既点明文章的时代背景,又暗示出“绿”的象征意义,突出文章主题。5、“绿”的象征意义?象征不甘被囚、顽强抗争、执著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象征永不屈服于黑暗势力的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6、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即写出了常春藤生生不息、蓬勃兴盛的活力,又表现了作者对常春藤的喜爱和赞美之意。 (2)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珍重”是珍惜敬重的意思,这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对光明和自由的珍惜与向往。第3课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学常识 邓颖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二、字词海棠(tn) 甬(yn)道 短暂(zn) 丰硕(shu) 头颅(l) 花轿(jio) 热血(xu) 澎湃(pn pi) 卖国贼(zi) 无边无际:形容没有边际。含笑九泉:带着笑容离开人世,形容死而无憾。在所不惜:指绝不可惜。患难与共: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困难或灾祸。出生入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浮想联翩(pin):指头脑中的感想连续不断地涌现。心潮澎湃: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激荡。甬道:这里指庭院里居中的路。三、中心内容本文是一篇追忆性文章,时年84岁的邓颖超同志观赏西花厅前的海棠花,引发对过去与周恩来总理革命生活等经历的回忆,表达了深深的追念之情,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情怀。四、写作特点1、 用朴实、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感情。2、 运用多种抒情方式表达感情。(1)融情于事。(2)直接抒情。五、重点问题1、作者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总理喜欢的花,二十六年来,他在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居住,日理万机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海棠花依旧繁盛,果实累累,而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怎能不引起对过去日子的深情怀念?所以文章以海棠花写起,以引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2、文章第一段是第三人称,而从第二段开始却变成了第二人称,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从第二段开始,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二人称“你”,这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周总理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表达“你”对“我”的深情,“我”对“你”的怀念,亲切感人,直接抒情,获得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3、收集周总理的故事 (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招待会上,有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何以60多岁了依然神采奕奕,显得年轻又英俊,周总理坦然说:“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 (3)又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西方记者故意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意在嘲笑新中国的贫穷。 周总理正色作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 周总理解释说:“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中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言毕,全场响起热烈掌声。第4课 草莓一、文学常识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作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有诗集酒神、日收与夜书等10多部,小说月亮升起、红色的盾牌等,剧本假面舞会等,曾多次获波兰国家文学一等奖和波兰建设者勋章。二、字词枝柯(k) 湛(zhn)蓝 禀(bn)赋 荒诞(dn) 浸(jn)透 槲(h)树 玫瑰(u) 璀(cu)璨(cn) 酣(hn)然 韶(sho)华 顷(qn)刻 弥(m)漫 垂涎(xin)惴(zhu)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担忧而不安。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沁(qn)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到舒适。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韶华: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荒诞:指不真实、不近情理。禀赋: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三、中心内容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换、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书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四、写作特点1、情理相生、咏物抒情。2、联想丰富,耐人寻味。五、重点问题1、课文一、三段同是描写九月的景物,第一段意在表现“夏意正浓”,第三段却意在表现“秋的气息”。从文章的思路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目的:(1)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2)从全文行文的思路看,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2、季节更替、生命演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归律,每个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观察和感受。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与感受,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迪。可先从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珍惜之情谈起,而后可围绕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买卖合同与商铺买卖合同协议7篇
- 护理上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护理包扎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湖南驾照考试题及答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单元测评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2025教招考试法律真题及答案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点解析试卷(附答案详解)
- 汽修专业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 渝八中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社区工作中的有效沟通技巧
- 硅灰石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学习中心教学论
- 2-绵阳一诊地理评讲(2021级2024届)
- 易制爆化学品防盗抢应急预案
- 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课件
- 酒店客房价格折扣规定
- 颜色科学-第二章孟塞尔颜色系统课件
- GB/T 6329-1996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
- GB/T 3639-2009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