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晚婚.doc_第1页
计划生育政策,晚婚.doc_第2页
计划生育政策,晚婚.doc_第3页
计划生育政策,晚婚.doc_第4页
计划生育政策,晚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划生育政策,晚婚 计划生育政策,晚婚6地新计生条例出炉晚婚假均取消6地新计生条例出炉晚婚假均取消原标题6地新计生条例出炉晚婚假均取消广西陪产假达地新计生条例出炉晚婚假均取消广西陪产假达25天伴随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正式落地。 为与新法规定相适应,多地加快修订本地区计生条例。 目前,广东、湖北、天津、浙江、安徽、广西等伴随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正式落地。 为与新法规定相适应,多地加快修订本地区计生条例。 目前,广东、湖北、天津、浙江、安徽、广西等6省份新条例已出炉,晚婚晚育假均已取消,而产假及陪产假则做了相应延长,其中,广西的陪产假已增至省份新条例已出炉,晚婚晚育假均已取消,而产假及陪产假则做了相应延长,其中,广西的陪产假已增至25天之多。 此外,北京、山东、吉林、山西等地也酝酿出了各自的计生条例修正案草案。 天之多。 此外,北京、山东、吉林、山西等地也酝酿出了各自的计生条例修正案草案。 未来,各地婚假、产假如何休?陪产假、护理假增加多少陪产假、护理假增加多少?何种情况下可安排再生育何种情况下可安排再生育(生育三孩及三孩以上)?就上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诸多问题,记者进行了梳理。 就上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诸多问题,记者进行了梳理。 晚婚假6省份已修法取消按照以往规定,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可在法定按照以往规定,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可在法定3天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天数,各地晚婚假天数从天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天数,各地晚婚假天数从7天到近30天不等。 但新修订的计生法中取消了相关鼓励晚婚的条款。 随后多地也相继取消了晚婚假。 天不等。 但新修订的计生法中取消了相关鼓励晚婚的条款。 随后多地也相继取消了晚婚假。 去年底,广东省率先通过了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去年底,广东省率先通过了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其中明确取消晚婚假。 随后湖北、天津、浙江、安徽、广西这五个省份的新计生条例也相继出炉,并都明确了不再保留晚婚假。 ,其中明确取消晚婚假。 随后湖北、天津、浙江、安徽、广西这五个省份的新计生条例也相继出炉,并都明确了不再保留晚婚假。 除了上述6个地区,早前,北京、上海两市的卫计委也均明确表态称,从今年起将取消晚婚假。 目前,这两地正在酝酿新的计生条例。 个地区,早前,北京、上海两市的卫计委也均明确表态称,从今年起将取消晚婚假。 目前,这两地正在酝酿新的计生条例。 此外,吉林方面也正就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此外,吉林方面也正就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其中“晚婚的职工,凭结婚证增加婚假十二天”一条被删除。 山东省也拟取消原有的征求意见,其中“晚婚的职工,凭结婚证增加婚假十二天”一条被删除。 山东省也拟取消原有的14天晚婚假。 不过目前多数省份的新计生条例尚未出炉,不少地区仍在按照现行计生条例落实晚婚假,例如,黑龙江、福建、重庆等地表态称晚婚假依旧可休。 不过目前多数省份的新计生条例尚未出炉,不少地区仍在按照现行计生条例落实晚婚假,例如,黑龙江、福建、重庆等地表态称晚婚假依旧可休。 产假延长30到到60天不等新计生法还取消了相关鼓励晚育的条款,但同时指出,符合法律、法规规新计生法还取消了相关鼓励晚育的条款,但同时指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于是,各地的产假怎么休,就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于是,各地的产假怎么休,就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广东的新计生条例中已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目前,广东的新计生条例中已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受30日的奖励假。 也就是说,加上基本的日的奖励假。 也就是说,加上基本的98天生育假,符合相关规定生育的女性至少可休天生育假,符合相关规定生育的女性至少可休128天产假。 另外,天津、浙江、湖北三地的新计生条例中也已明确延长产假天产假。 另外,天津、浙江、湖北三地的新计生条例中也已明确延长产假30日。 在已出台新计生条例的省份中,安徽的产假延长天数最多,达到在已出台新计生条例的省份中,安徽的产假延长天数最多,达到60天,其次是广西,达到了天,其次是广西,达到了50天。 另外,北京早前公布的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另外,北京早前公布的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中明确,取消现行计生条例中规定的中明确,取消现行计生条例中规定的30天晚育假,修改为女职工符合规定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天晚育假,修改为女职工符合规定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 如草案通过,符合生育政策的女性将享受到国家规定产假天。 如草案通过,符合生育政策的女性将享受到国家规定产假98天加上30天奖励假,为128天,与此前的产假天数相同。 天,与此前的产假天数相同。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符合法律和该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中明确,符合法律和该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日。 吉林方面也在就“延长产假日。 吉林方面也在就“延长产假60天”在网上征求意见。 天”在网上征求意见。 陪产假增加5到15天不等广西陪产假达天不等广西陪产假达25天在已出台或者正在酝酿新计生条例的地区中,男性的陪产假、护理假奖励也都做出了相应调整。 在已出台或者正在酝酿新计生条例的地区中,男性的陪产假、护理假奖励也都做出了相应调整。 例如,广东的新计生条例中明确,将丈夫的陪产假从例如,广东的新计生条例中明确,将丈夫的陪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 广西则将陪产假天数从原本的10天增加至天增加至25天,成为已出台新计生条例省份中陪产假最多的。 天,成为已出台新计生条例省份中陪产假最多的。 安徽除了明确男方享受10天护理假外,还规定夫妻异地生活的,护理假为天护理假外,还规定夫妻异地生活的,护理假为20天。 北京方面,现行的计生条例中并没有单独明确配偶陪产假,但是此次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中也强调,除增加产假北京方面,现行的计生条例中并没有单独明确配偶陪产假,但是此次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中也强调,除增加产假30天外,配偶也将享受陪产假15天。 此外,山东、吉林两地也拟给予或增加男方护理假奖励。 其中吉林省拟将男方的护理假由此外,山东、吉林两地也拟给予或增加男方护理假奖励。 其中吉林省拟将男方的护理假由7天增加至15天。 山东省也拟给予男方护理假7日,同时其修正案草案中还强调,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日,同时其修正案草案中还强调,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篇二晚婚、晚育、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及计划生育干部补贴标准篇二晚婚、晚育、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及计划生育干部补贴标准晚婚、晚育、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及计划生育干部补贴标准晚婚、晚育、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及计划生育干部补贴标准 一、结婚与晚婚政策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男22周岁、女20周岁(本文所涉及的年龄均以本人出生年、月、日为准)符合法定结婚年龄。 婚假为周岁(本文所涉及的年龄均以本人出生年、月、日为准)符合法定结婚年龄。 婚假为3天。 如果遇假期顺延。 天。 如果遇假期顺延。 2、男25周岁以上(含25周岁)、女周岁)、女23周岁以上(含23周岁)为晚婚。 凡符合晚婚年龄结婚的职工,由单位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补助,每人周岁)为晚婚。 凡符合晚婚年龄结婚的职工,由单位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补助,每人100元。 婚假为元。 婚假为10天。 如果遇假期顺延。 3、各单位对新参加工作的适龄青年应鼓励晚婚晚育,签订晚婚协议书。 、各单位对新参加工作的适龄青年应鼓励晚婚晚育,签订晚婚协议书。 二、计划生育政策 1、已婚妇女23周岁以前(含23周岁)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享受周岁)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享受3个月产假,剖腹产增加个月产假,剖腹产增加15天产假,多胎(指双胞胎和三胞胎以上)每增加一胎增加15天产假。 2、已婚女方24周岁以上(含24周岁)、已婚男方周岁)、已婚男方26周岁以上(含26周岁)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由学校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奖励周岁)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由学校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奖励100元。 女方享受3个月产假,如是剖腹产增加15天,多胞胎(指双胞胎或三胞胎以上)每增加一胎增加天,多胞胎(指双胞胎或三胞胎以上)每增加一胎增加15天;增加一个月奖励工资(由双方单位各负责天;增加一个月奖励工资(由双方单位各负责50%)或增加一个月产假。 )或增加一个月产假。 以上假期如果遇到寒暑假顺延。 其它节假日不予顺延。 男方享受七天护理假,如遇节假日顺延。 以上假期如果遇到寒暑假顺延。 其它节假日不予顺延。 男方享受七天护理假,如遇节假日顺延。 3、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共、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共10元,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担负五元,发至子女年满元,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担负五元,发至子女年满十四周岁止。 4、各单位对独生子女每年慰问两次,“ 六、一”儿童节和春节,每次、每个独生子女慰问标准、各单位对独生子女每年慰问两次,“ 六、一”儿童节和春节,每次、每个独生子女慰问标准50元,由学校福利费列支。 元,由学校福利费列支。 5、已婚妇女生育完一胎子女并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的,由单位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补助、已婚妇女生育完一胎子女并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的,由单位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补助100元,公假3天,药费由保险费报销。 6、经医院诊断需取环者,由单位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补助、经医院诊断需取环者,由单位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补助50元,公假1天。 药费由保险费报销。 天。 药费由保险费报销。 7、已婚妇女生育完一胎子女后采取避孕措施失败的,经医院诊断需要做人工流产,享受、已婚妇女生育完一胎子女后采取避孕措施失败的,经医院诊断需要做人工流产,享受15天公假待遇,其药费由保险费报销(不包括自然流产)。 已采取长效避孕措施失败经医院诊断需要做人工流产的,除享受天公假待遇,其药费由保险费报销(不包括自然流产)。 已采取长效避孕措施失败经医院诊断需要做人工流产的,除享受15天公假待遇外,由单位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补贴天公假待遇外,由单位自酬资金发给一次性补贴100元。 8、各单位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妇科体检,经费由单位自酬资金列支。 、各单位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妇科体检,经费由单位自酬资金列支。 9、计划生育干部补贴每月每人10元,由单位自酬资金列支。 以上内容均列入对各单位年度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 以上内容均列入对各单位年度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 篇三xx年国务院产假规定xx年国务院产假规定四川省规定,合法生育孩子的夫妇,女方延长生育假四川省规定,合法生育孩子的夫妇,女方延长生育假60天,男方有20天护理假。 女方能享受天护理假。 女方能享受158天产假,若男女方合计,不管一孩二孩,夫妻一共至少休假天产假,若男女方合计,不管一孩二孩,夫妻一共至少休假178天。 xx年全国各省计划生育产假条例修改天地区广东湖北天津浙江安徽广西江西山西宁夏修改时间xx.12.30xx.1.13xx.1.14xx.1.14xx.1.15xx.1.15xx.1.20xx.1.20xx.1.21婚假天数333333333增加产假303030306050606060陪产假15157152025151525产假128128128128158148158158158四川山东福建上海北京xx.1.22xx.1.22xx.2.19xx.2.23xx.3.243315101060xx86060-82303071510151581581801281287个月xx高龄产妇产假国家规定产假天数高龄产妇产假国家规定产假天数在我国高龄产妇可以休6个月的产假。 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产假一般为三个月,晚婚晚孕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包括产假个月的产假。 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产假一般为三个月,晚婚晚孕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包括产假90天法定节日。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天法定节日。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1、产假期间职工享受基本工资待遇。 、产假期间职工享受基本工资待遇。 2、90天+30天(晚育)+15(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 3、产假需提供证件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产妇在子女出生后、产假需提供证件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产妇在子女出生后4个月内办理独生子女证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个月内办理独生子女证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35天产假) 4、在符合计划生育条例前提下,女员工在分娩前、在符合计划生育条例前提下,女员工在分娩前15天至后75天内可获得天内可获得90天全薪产假。 申请产假报告在分娩前天全薪产假。 申请产假报告在分娩前10周内交人事部批准,并附有公司认可的医院出具的怀孕证明。 周内交人事部批准,并附有公司认可的医院出具的怀孕证明。 5、符合计划生育条例前提下,男职工之配偶属晚育者,且为计划内第一胎者,男职工可享受陪产假、符合计划生育条例前提下,男职工之配偶属晚育者,且为计划内第一胎者,男职工可享受陪产假3天。 但在试用期内不可享用陪产假。 天。 但在试用期内不可享用陪产假。 xx晚婚晚育产假规定天数晚婚晚育产假规定天数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