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程序编程的梯形螺纹加工.pdf_第1页
基于宏程序编程的梯形螺纹加工.pdf_第2页
基于宏程序编程的梯形螺纹加工.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宏程序编程 的梯形螺纹加工 合肥工业大学工业培训中心 安徽2 3 0 6 0 1 周建峰朱华炳 传统的低速切削螺纹的方法有直进法 斜进法 左 右车削法和车阶梯槽法等 这些加工方法由于其 自 身存 在缺陷 生产率较低 精度稳定性差 很难实现产品批 量生产或产品的改型 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加工效 率和加工质量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最重要的是 程序指令的合理使用及工艺的安排 以 F A N U C系统数 控车床为例 能够用来加工螺纹的基本指令有 G 3 2 单 行程螺纹切削 G 9 2 螺纹切削循环指令 G 7 6 螺 纹切削复合循环指令 等 他们各有 自 身的优缺点 如 果使用其中某一指令来加工梯形螺纹的话 可加工小螺 距螺纹或精度较低的螺纹 但切削效率较低 难以满足 更高的要求 1 基于宏程序编程的分层法车削梯形螺纹 分层法是直进法和左右切削法的综合应用 其原理 如图l 图2 所示 它可以克服传统加工方法的缺陷 它先将螺纹 向分成若干层 每一层的切削都采用先直 图1 进后左右的车削方法 由于左右切削时槽深不变 刀具 只须做向 左或向右的纵向进给即可 从而降低了车削难 度 完成粗车后再对槽两侧进行精车 这种方法 一方 面是刀具一边受力 工作平稳 不易扎刀或产生振动 另一方面 它将梯形螺纹的切削进刀过程规律化 方便 M S 2 R 4 0 7 5 S Q R T 1 6 0 0一R 1 R 1 标记符 MS 2 G1 X 2 R 4 Z R 3 4 0 椭圆插补 R 3 R 3 0 0 5 Z轴每次减小 0 0 5 m m I F R 3 O 5 G O T OB MS 2 条件判断 若椭圆未加工完 毕 跳转返 回 MS 2 G 9 1 G O X 3 退刀 G 9 0 1 3 退刀 R E T 子程序结束并 返 回 其走刀轨迹图如 4 所示 刀具从起点X 7 5 Z 3开始切削 G1 5 8 X R 3 0 R 3 0 R 3 0 3相当于将中心线偏移 每次程中心线偏移 3 m m 直到偏移 1 O次后中心线到达中心线位置4处 留出精加 工余量 本图画了5次中心线等距偏移 当 G 1 5 8取消 中心线偏移 R 3 0 0时进行精加工 从轨迹图中可以看 幽呈 至墨 塑 www m e t a wOr kl ng 1 9 50 com 参磊 工冷 加 工 出 中心线在前面几刀如中心线 1 2处 空走刀较多 加工效率较低 所以在跳转之前合理地进行余量去除 然后再用跳转进行 1 2次加工 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4 结语 在 F A N U C和华中数控系统复合循环中使用宏程序 将使程序编程简单方便易懂 华中数控的 G 7 1 程序加工 效率比F A N U C的 G 7 3 加工效率要高 所以在 G 7 3 加工 之前往往先合理去除部分余量 最后才用 G 7 3进行几刀 粗加工 这样可以节省加工时间 西门子系统采用跳转 结构实现宏程序非圆曲线加工 程序的加工效率也不 高 所以在跳转之前也要先合理去除部分余量 再进行 粗精加工 当然 除了在复合循环中应用宏程序进行加 工 也可以采用子程序结构进行非圆曲线的加工 但加 工效率也不高 此处不再赘述 MW 收稿 E l 期 2 0 1 0 0 6 1 8 计算机实现数字控制 本文正是根据此法 利用系统的 基本螺纹切削指令 G 3 2或 G 9 2和宏程序的变量控制技 术 实现梯形螺纹的编程与加工 梯形螺纹数控车削程 序设计及加工工艺本程序主要由宏指令完成 所有的数 值都可根据实际加工情况很方便地实现调整 程序的适 应性强 刀宽与槽底 精加工 余量 宽度 宽萌向 僚量 是 簧 车削螺纹l 左牙侧面I 车削螺纹 f 右牙侧面 图2 下面就以车削 n 4 0 X 6 7 e为例 分析加工工艺及 宏程序的编制 此列编写了两种加工工艺即工艺 A与工 艺 B和其相应的宏程序 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比较 梯形螺纹的计算公式及其参数值如附表所示 梯形螺纹参数值 单位 m m 螺距 P 6 牙顶间隙 o O 5 大径 d 4 0 牙高 h h 3 0 5 P a 3 5 小径 d d 3 d一 2 h 3 3 3 牙槽底宽 O 3 6 6 P 0 5 3 6 a 1 9 2 8 螺纹车刀宽 1 2 2 加工工艺A及其程序的编制 主程序 1 0 0 0 切深方 向进刀次数 1 0 2 0 总切深赋初值 N1 1 0 0 1 0 0 1 切深方 向进刀次数 累加 1 0 1 S Q R T 1 0 0 一S Q R T 1 0 0 1 1 5 每层 切深计算 1 0 2 1 0 2 1 0 1 总切深累加计算 NJ I F 1 o 2 G T 3 5 j T H E N 1 0 2 3 5 j 总切深判别 M 9 8 P 0 0 0 2 调 用每层切 削子程序 I F 1 0 2 L T 3 5 G O T O 1 本层切 深判别并转移 c o o x1 0 0 Z 1 o 子程序 00 00 2 l 0 Z向移动量赋初值 T A N 1 5 3 5一 1 0 2 0 2 6 4 依据槽宽计算 本层 z向总移 动量 N 2 I F 1 G T 2 G O T O 3 移动量判别 M9 8 I 0 0 0 3 调用 每层 切削子程序 l 1 0 4 Z向移动量赋值 G O T O 2 返 回进行循环 N 3带 l 舵 每层 z向总的移动量赋值 M 9 8 P 0 0 0 3 调用每层切削子程序切削Z向剩余量 M9 9 子程序 0 0 00 3 C O O X4 2 Z 1 O 1 螺纹 Z向右侧起刀点 X 4 0 2 1 0 2 螺纹 向起 刀点 G 3 2 Z一 5 0 F 6 切削螺纹长度 5 0 ram 螺距 6 mm C O O X 4 2 退刀 I F 1 E Q O G O T O 4 每层 的第 刀切削后 z向无变化时 跳 过 G 0 0 Z 1 0一 1 螺纹 z向左侧起刀点 x 4 0 2 1 o 2 3 螺纹 向起刀点 G 3 2 Z一 5 0 F 6 切削螺纹长度 5 0 ra m 螺距 6 ra m N 4 M9 9 3 加工工艺 A的编程特点分析 1 此工艺以螺纹的总切深 本例 3 5 m m 为转 移条件来完成螺纹的分层加工 每一层的螺旋槽加工完 毕后切深进刀 加工下一层 切深递减 自 动计算 程序 中参考了 G 7 6螺纹指令的切深递减计算公式 若第一层 切深为 d 则第 n层切深 的深 度为 A d 一 二 T d 并根据实际经验 第一层切深 d随螺距 的变化可取不同的值 本例中取 1 5 ram 进刀到最 后 计算会出现切深超过螺纹底径的值 程序中对此进 行比较处理 实际切深在最后取到螺纹底径的总切深 2 刀具 z向移动到不同的起刀点来完成同一切深 层上整个槽宽的切削加工 程序中在每层切深处进行计 算得到该层的槽宽 并以本层的槽宽为转移判断条件 把这个槽宽在 z方向分多次进刀实现 左右的移动量根 据当时的切削条件来定 本例左右移动量为 0 4 ra m 如果在最后出现进刀总宽度超过本层槽宽的情况 则直 参磊 工冷 加 工 堡 箜 丝塑 WWW met at wor king1 95 0 c orn r 醛霹巡 器霹巡 接取槽宽为进刀宽度 本例中槽底宽为 1 9 2 8 m m 刀头 宽 1 2 m m 给精加工左右各留 1 m m余量 因此计算 z 向总移动量需加一修正系数 1 9 2 8 1 0 2 1 2 2 0 2 6 4 i n m 3 z向左右的移动量根据当时的切削条件来定 留有左右各 0 1 m m的余量 上述宏程序是粗加工梯形 螺纹的 对于精加工工序不必使用宏程序来编程 使用 相应系统的螺纹循环指令即可 因为最终的的尺寸精度 和表面精度需靠检测完成 从而进行程序的调整 宏程 序不利于这方面的要求 在粗加工宏程序的编制中也尽 量避免参数化的倾向 会使得程序繁琐 冗长和格式 化 难以体现程序的简化性和灵活性 而这些恰恰是宏 指令的精髓所在 4 子程序的嵌套使用 主程序控制螺纹的切深 根据给定的公式计算出每层切深 并进行累加 最后的 累加值和要求的值进行比较和判断 完成最终的切深 二号子程序嵌套在主程序内 完成本层的切削 左右移 动量为给定值并进行累加 最后累加值和槽宽的要求值 进行比较和判断 完成本层的切宽 三号子程序嵌套在 二号子程序内 完成实际的螺纹切削 第一刀在槽的中 间进行螺纹加工 然后分别左右交替进行切削 程序中 有判断语句 如果 z向移动量为零时只进行一次螺纹加 工 避免了重复进行 4 加工工艺B及其程序的编制 主程序 C O O X 4 2 Z 1 0 设定螺纹循环指令的循环点 M 9 8 6 O 0 O 4 调用 6次子程序 0 0 0 0 4 M9 8 P 1 0 0 0 0 3 调用 1 O次子程序 0 0 0 0 3 M9 8 P 4 0 0 0 2 调用 4次子程序 0 0 0 0 2 G 0 0 X1 0 0 Z 1 0 0 退刀 子程序 00 O O4 t C O O U一 0 6 切削深度为 0 6 ra m M 9 8 P O 0 0 1 调用左右切削 的基本子程序 M9 9 子程序 0 0 0 0 3 C O O U O 3 切削深度为 0 3 m m M9 8 P 0 0 0 1 调用左右切削的基本子程序 囫 呈 1 堡 星 丝 塑 参 磊 工 冷 加 工 WWW m 0t a f wo r kin口1 9 50 corn M9 9 子程序 0 0 0 0 2 C O O U一 0 1 切削深度为0 1 mm M9 8 P O 0 0 1 调用左右切削的基本子程序 M9 9 子程序 0 0 0 01 G 9 2 U一2 Z一 5 O F 6 车削螺纹左牙侧面 C O O wo 5 2 8 向右移动 0 5 2 8 m m到达右牙侧面 G 9 2 u一2 Z一 5 0 F 6 车削螺纹右牙侧 面 c o o w o 5 2 8 向左移动 一0 5 2 8 mm返回左牙侧面 M9 9 5 加工工艺B的编程特点分析 1 本工艺比较工艺A最大的特点是程序简洁 参 数控制少 本文前面也叙述过在粗加工宏程序的编制中 也尽量避免参数化的倾向以便于掌握 本工艺的缺点是 工艺的灵活性差 分层数和左右切削次数均给定 要根 据加工不同规格的尺寸设定相应的数值 工艺 A具有一 定的通用性 2 本工艺在横向进给时只采用了左右切削法 两 刀分别切削左右牙侧面 程序中0 5 2 8 m m是刀具的左右 移动量 分层切削时各侧面有余量 随着切深增加接触 刃长度增大 到槽底时是整刃参与切削 因此切削力会 逐渐增大 工艺 A中侧面的接触刃长度就是每次的切 深 使得切削用量 切削力 刀具磨损分布均匀 3 螺纹的总切深 本例 3 5 m m 根据当时的切 削条件制订 分为粗加工 6 次 半粗加工 l 0次和半精 力 日 4 次 6 x 0 6 1 0 0 3 4 0 1 7 m m 通过 宏程序的子程序调用可方便地实现 编程简单易于掌 握 加工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