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精密车削参数优化.pdf_第1页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精密车削参数优化.pdf_第2页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精密车削参数优化.pdf_第3页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精密车削参数优化.pdf_第4页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精密车削参数优化.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5 1 卷第 3期 2 0 1 5 年 2 月 机械工程学报 J OURNAL 0F M ECHANI CAL ENGI NEERI NG VO1 51 NO 3 F e b 201 5 DoI 1 0 3 9 01 J M E 2 01 5 0 3 2 06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精密车削参数优化木 李登万 陈洪涛 冯锦春 钟成明2 1 g J I m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德阳6 1 8 0 9 9 2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叶片分厂德阳6 1 8 0 9 9 摘要 为了探索难加工材料 奥氏体不锈钢精密车削的参数优化问题 引入伪变量 A表达车削冷却降温条件 用均匀设计法 设计含定性因素混合水平的精密车削试验方案 在干式 环保型湿式和低温冷风微油雾三种不同车削冷却降温条件下 实现 低成本高效率的精密车削试验 在这三种条件下 以切削速度 进给量 背吃刀量和刀尖半径为优化变量 以表面粗糙度 表面残余应力 切削力 切削温度 刀具寿命和切削效率为优化 目标函数 建立了奥氏体不锈钢精密车削参数优化模型 还 对车削参数进行了优化和验证 效果明显 以刀具磨钝前能车削出的总金属表面积作为刀具寿命 在工件连续表面不出现接 刀现象的前提下进行精密车削参数优化 研究成果对指导大型工件精密车削的参数选择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均匀设计 精密车削 参数优化 刀具寿命 表面残余应力 中图分类号 T G5 0 6 Pr e c is io n Cu t t ing Pa r a m e t e r s Op t imiz a t io n Ba s e d o n Un if o r m De s ig n M e t h o d LI De ng wa n CHEN Ho n g t a o FENG J in c h u n ZHONG Che n g ming 1 S ic h u a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o n C e n t e r o f E q u ip me n t Ma n u f a c t u r in g I n d u s t r y C l u s t e r Si c h ua n En gi ne e r i ng Te c hn ic a l Co l l e g e De ya ng 6 1 8 09 9 2 V a n e B r a n c h Do n g f a n g S t e a m T u r b in e C o L t d D e y a n g 6 1 8 0 9 9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e x p l o r e p r e c is io n t u r n in g p a r a m e t e r o p t imiz a t io n o f a u s t e n it ic s t a in l e s s s t e e l wh ic h is a d iffic ul t c u t t in g ma t e r ia l p s e u d o v a ri a b l e A is i n t r o d u c e d a s a f a c t o r o f c o o l i n g c u tt i n g c o n d it io n s a n d a p r e c i s i o n t u r n i n g e x p e rime n t p r o g r a m is p r o j e c t e d b y u n if o r m d e s ig n me tho d wh i c h c o n t a in s q u a l it a t iv e f a c t o r s h y b ri d l e v e 1 A l o w c o s t a n d h i g h e ffi c i e n c y t u r n i n g t e s t i s c a r de d o u t i n t h r e e d iffe r e n t c o n d it io n s o f d r y c u tt in g we t c u tt in g an d c u t t in g wit h l o w t e mp e r a t u r e a ir c o n t a in in g mic r o o il mis t Un d e r the t h r e e c o o l i n g c u t t in g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p r e c i s i o n t u r n i n g p a r a me t e r o p t imi z a t io n mo d e l o f a u s t e n it ic s tai n l e s s s t e e l is e s t a b l is h e d i n wh i c h c u tt i n g s p e e d f e e d a mo un t c u t t i n g d e p th a n d t o o l n o s e r a d i u s are t a k e n a s o p t imi z a t io n v a r ia b l e s an d s u r f a c e r o u g h n e s s s u r f a c e r e s id u a l s t r e s s c u tt i n g f o r c e c u tt in g t e m p e r a t u r e t o o l l if e a n d c u tt i n g e ffi c ie n c y a r c t a k e n a s o b j e c t iv e f u n c t io n s Me anwh il e t h e p a r a me t e r s are o p t i mi z e d an d v e r ifi e d a n d th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he o p t i miz a t io n e ff e c t is g o o d T o t a l me t a l s u r f a c e are a t h a t c a n b e l a t h e d b e f o r e c u tt e r b l un t is t a k e n a s t h e c u tt e r l if e and p r e c is i o n t u r n i n g p ara me t e r s a r e o p t i miz e d i n the c o n d it io n o f wo r k p i e c e c o n t in u o u s s ur c e wit h o u t ma c h in e d t r a c e Th e r e s u l t s are u s e fu l f o r p r e c is io n t u r n in g p aram e t e r s s e l e c t io n in h e a v y wo r k p ie c e c uttin g Ke y wo r d s un if o rm d e s ig n p r e c is io n t u r n in g p a r a me t e r o p t imiz a t io n t o o l l if e s ur c e r e s id u a l s tr e s s 0 前言 优化 问题的实质是在给定边界条件下得到相对 最优的结果 在机械制造领域 有先进 的金属切削 机床 若切削刀具 工艺装备和工艺技术等软环境 没有跟上 同样难达到理想的切削效率与切削加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 目 9 7 3计划 2 0 0 7 C B7 0 7 7 0 3 4 2 0 1 4 0 3 0 5 收到初稿 2 0 1 4 1 0 0 9收到修改稿 表面完整性 在切削加工系统 中直接和工件发生干 涉关系的是刀具 机床的高性能必须通过切削刀具 才能映射到工件的切削表面上 为更好地发挥机床 和刀具的性能 就应对切削相关参数进行优化 精 密车削的参数优化 实质是控制切削力 切削温度 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 确保刀具拥有合适的 寿命 发挥机床和 刀具的优 良性能 而提 高切 削 效率 l 1 为了优化奥氏体不锈钢精密车削的相关参数 过去人们常在切削液冷却降温条件下进行车削试验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8 机械工程学报 第 5 1 卷第 3期 2 建立回归模型 2 1 多元二次回归模型 为 了很 好地反映在三种清 洁车削冷却 降温 条 件下 切削速度 V 进给量 厂 背吃刀量 和刀尖 半径 四个 自变量及交互作用对主切削力 表面 粗糙度 足 表面残余应力 切 削温度 和刀具 寿命 的影响 用均匀设计软件 5 0版按最优回归 子集法进行运算处理 可得 Y l 4 0 8 1 7 4 2 5 4 7 1 5 x 2 1 5 1 1 3 5 9 4 9 7 X 3 0 2 2 9 1 9 1 7 5 4 1 0 1 6 X l 一2 2 0 X 2 1 5 1 2 1 7 X 1 2 2 0 X 4 0 8 一 1 1 2 9 x a 一 2 2 0 4 l 8 2 8 0 6 1 x 2 1 5 x 3 0 2 2 9 1 9 2 1 2 5 x 3 0 2 2 9 2 2 1 0 0 4 1 2 x 4 0 8 4 1 3 1 8 8 x 4 0 8 Y 2 2 2 3 7 0 2 2 6 x 2 1 5 1 2 0 4 4 x 3 0 2 2 9 一 1 0 6 x 4 0 8 0 0 1 3 0 0 0 0 2 X 1 2 2 0 0 0 0 2 x 1 2 2 0 22 1 0 1 9 x 2 1 5 1 1 0 9 0 8 x 3 0 2 2 9 一 4 4 3 9 x 3 0 2 2 9 x 4 0 8 一 o 2 4 7 x 4 0 8 4 Y 3 3 8 9 3 6 2 2 3 6 0 4 0 6 x 3 一O 2 2 9 7 3 6 6 0 9 x 4 0 8 7 6 5 6 3 4 0 3 5 3 X l 一 2 2 0 x 一 1 5 0 5 5 3 X l 一 2 2 0 4十 6 6 9 8 2 x 2 一1 5 1 4 7 0 7 2 x 2 1 5 x 3 0 2 2 9 5 9 0 9 4 9 2 x 3 0 2 2 9 一 1 1 3 5 8 7 9 x 一 0 2 2 9 22 6 1 8 3 4 1 x 一 0 8 1 Y 4 5 5 6 2 3 6 0 4 一2 2 0 6 6 7 5 x 2 1 5 3 4 0 6 o 1 4 o o 2 4 X l 一 2 2 0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5年 2月 李登万等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精密车削参数优化 2 0 9 0 9 0 1 x 一2 2 O 一0 8 一o o 4 8 x 一 2 2 0 5 5 3 9 8 8 1 x 2 一1 5 x 3 0 2 2 9 一 2 3 0 0 7 2 x 2 1 5 一0 8 1 0 8 6 3 5 8 1 x 3 一O 2 2 9 一1 1 8 0 6 5 8 x 4 0 8 2 Y 5 1 4 5 7 0 0 5 x l 一2 2 o 4 6 4 6 x 4 0 8 1 o 5 7 8 4 O O 0 1 x 1 2 2 o 一 2 4 1 3 4 x 2 1 5 x 4 0 8 1 0 5 9 4 x z 一1 5 4 1 1 1 9 3 x 2 1 5 1 2 0 5 4 4 x 3 0 2 2 9 4 8 7 5 x 4 0 8 1 一 2 9 3 1 x 4 0 8 令 1 x 1 a p x 2 f x 3 x 4 R a Y 2 Y 3 T S 则有五个因变 量模型 如式 2 所述 且满足 以下条件 l 7 0 V 2 8 0 0 1 3 f 0 3 3 4 0 0 4 0 1 4 1 0 1 2 0 4 1 2 4 4 0 8 1 7 4 2 5 4 7 1 5 一1 5 1 3 5 9 4 9 7 f一0 2 2 9 9 1 7 5 4 1 0 1 6 v 一2 2 0 口 一1 5 1 2 1 7 v 一 2 2 0 a 一 1 5 一 1 1 2 9 v 一 2 2 o 4 1 8 2 8 0 6 1 一 1 5 厂一 o 2 2 9 1 9 2 1 2 5 f一0 2 2 9 X 1 0 0 4 1 2 一0 8 4 1 3 1 8 8 一0 8 R 2 2 3 7 0 2 2 6 一1 5 1 2 0 4 4 f一0 2 2 9 一1 0 6 一0 8 0 0 1 3 一O 0 0 0 2 v 一2 2 O 0 0 0 2 v 一2 2 O 1 0 1 9 一1 5 1 0 9 0 8 f O 2 2 9 一4 4 3 9 f一 0 2 2 9 一0 8 一 o 2 4 7 一0 8 4 3 8 9 3 6 2 2 3 6 0 4 0 6 f一 0 2 2 9 7 3 6 6 0 9 一 0 8 7 6 5 6 3 4 O 3 5 3 v 一 2 2 0 a 一 1 5 0 5 5 3 v 一2 2 o 6 6 9 8 2 一1 5 4 7 0 7 2 a 口 一1 5 厂一 0 2 2 9 2 5 9 0 9 4 9 2 f O 2 2 9 一1 1 3 5 8 7 9 f一0 2 2 9 X 一6 1 8 3 4 1 一0 8 1 T 5 5 6 2 3 6 0 4 v 一2 2 O 6 6 7 5 a p 一1 5 3 4 0 6 0 1 4 0 0 2 4 v 一2 2 O 一 0 9 0 1 v 一2 2 0 一0 8 一0 0 4 8 v 一2 2 o 5 5 3 9 8 8 1 a 一1 5 厂一o 2 2 9 一 2 3 0 0 7 2 a 一1 5 一0 8 1 0 8 6 3 5 8 1 f o 2 2 9 一1 1 8 0 6 5 8 一0 8 S 1 4 5 7 0 0 5 v 一2 2 o 4 6 4 6 一0 8 1 0 5 7 8 t l 0 0 0 1 v 一2 2 O 一 2 4 1 3 4 a p 1 5 一 0 8 一 O 5 9 4 a p 1 5 4 1 1 1 9 3 一 1 5 1 2 0 5 4 4 f O 2 2 9 4 8 7 5 一0 8 一2 9 3 1 一0 8 2 2 回归显著检验 对表面粗糙度 表面残余应力 切削力 切削温度 和刀具寿命 五个因变量的方差分 析结果见表 3 可见五个 因变量的均方与平方和 的 残差都很小 若取显著水平为 0 0 3 查 F分 布表则有 临界值 1 o 1 6 7 2 5 4 6 表面粗糙度 的F 1 4 4 8 0 7 6 7 2 5 4 6 回归效果非常显著 表 面残余应力 的 F 5 3 2 8 1 1 9 6 7 2 5 4 6 回归效果 非常显著 主切 削力的 F 4 0 9 3 6 8 3 6 7 2 5 4 6 回 归 效 果 非 常 显 著 切 削 温 度 的 F 5 4 54 0 0 7 6 7 2 5 4 6 回归效 果非常显著 刀 具寿命的 F 7 5 0 6 6 7 2 5 4 6 回归效果显著 3 多 目标优化 3 1 优化变量 试验选用肯纳硬质合金涂层刀片 表 3 方差分析结果 刀具商已针 对不同被切材料做 了大量试验研究 刀片几何角度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1 O 机械工程学报 第 5 1 卷第 3期 已针对不同被切材料的加工精度要求进行了优化设 计 除刀尖半径 以外的几何角度都 已固定 只有刀 尖半径可选 因此本试验研究将切削速度 1 背吃 刀量 a 进给量 厂 刀尖半径 r 和冷却降温条件 作为优化变量 五个优化变量可看作五维欧式空间 E s 中的一个点 相应优化变量可表示为 x V a p f A X 1 X 2 x 3 X 4 5 E 3 3 2 目标函数 选定的精密车削参数优化 目标有 切削效率 Q 或 刀具寿命 S C L或 表面粗糙度 R 表面 残余应力 切削力 和切削温度 这六个 目标 可表达成如下六个 目标 函数 1 切削效率 在金属切削加工 中 粗加工的 效率追求 目标是尽快切除毛坯余量 而精密加工的 效率追求 目标 则是尽快形成符合技术要求 的表 面 积 因此 粗加工的切削效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切除 的金属体积 Q 作为 目标函数 而精密加工的切 削效 率则常用单位 时间内形成的表面 积 作为 目标 函 数 本车削试验研究用表面切出率 作 目标函数 S 1 O 0 O v f V 厂 x 4 切削效率优化 的目标取极大值 2 刀具寿命 精密车削的刀具寿命 可用切 削表面积 作为 目标函数 S fxS CL 厂 1 0 0 0 I l A v a p f A 厂 2 5 对精密车削 在车削参数优化前就需要明确刀 具能车削出多少个工件完整表面 以保证在一次车 削走刀过程中不换刀 因此可将其作为约束函数 3 表面粗糙度 A v a 厂 A 6 表面粗糙度优化的 目标过去一般是取极小值 但现代制造技术经济学观点 保证的工艺技术要求 的粗糙度即可 不必追求极小 因此 表面粗糙度 也可作为约束函数 4 表面残余应力 e r r f 4 v a 厂 A 厂 4 7 表面残余应力为 正 时 属于拉应力 极其 容易引起表面的微裂纹 而 降低零件的疲劳寿命 表面残余应力为 负 时 属于压应力 非常有益 于疲劳寿命的提高 但从现代制造技术经济学观点 表面残余应力在一定范围即可 因此表面残余应力 也可作为约束 函数 5 切 削力 精密车削试验检测有切削力的三 个分力 为了简化精密车削参数优化 目标 本文仅选主切削力 作为 目标函数 F z L v a p f 8 切削 力的大小对工艺系统变形有较 大负面影 响 切削力优化 目标取极小值 6 切削温度 T L v a p f A 9 切削温度对工艺系统工作稳定性 切削效率和 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较为复杂 一般情况下车削参数 优化 目标应该是切削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基于本试 验是高速车削 切削温度较 高 切削温度优化 目标 取极小值 上面六个 目标函数可抽象为 f 4 x 厂 6 x 从现代制造技术经济学角度出发考虑将 厂 4 作为约束函数 相应 目标函数可抽 象为 厂 6 0o 3 3 约束函数 在精密车削优化试验中 机床功率 主轴扭矩 主轴转速 进给速度 刀具强度及几何角度 切削 温度 切削冷却降温条件等 因素构成参数优化的约 束函数 在精密车削试验方案设计时 一部分约束 已通过确定优化变量 的取值范 围得到体现 另一部 分约束直接在数学模型中体现 约束 函数可表达为 g i V a p 厂 g i 0 i l 2 m 1 1 表面粗糙度 表面残余应力 刀具寿命 优化 变 量 取值 范 围和 车 削冷 却 降温 条件 分 别表 达 为 g 2 g 4 3 4 优化数学模型 若记 优化 目标函数为 厂 优化约束函数为 g x g 1 g 2 g 3 g 4 g s 则约束空间为R E Ig 0 切削效率 优化 目 标取极大值 切削力 和切削温度 优化 目标取极小值 则精密车削参数优化模型可表达为 rai n y x mi n 一 R r 1 2 工程实际中 由工艺技术要求给定表面粗糙度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5年 2月 李登万等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精密车削参数优化 2 l 1 和 表 面 残 余 应 力 取 值 范 围 即 a 足 b C o r d 刀具寿命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初步提出 再经试切而最终确定 S e p h e 为安全系数 以 保证刀具在正常磨损阶段工作 P为刀具磨钝前能 车肖 0 出的工件个数 h为工件的车削表面积 约束 空间可具体化为 R R a R b C o r d S e ph l 7 0 1 28 0 1 0 a p 2 0 0 1 3 f O 3 3 0 4 1 2 4 0 0 4 0 1 A1 1 0 精密车削参数优化模型可转化为 mi n S R 1 4 为了方便现场运用 可将模型具体化表达为 一 幔 mT mi n a R b C d S e ph 1 7 0 V 2 80 1 0 a p 2 0 1 5 0 1 3 厂 0 3 3 0 4 r 1 2 e AI 0 0 AI 0 1 4 1 0 4 式中 k Z m为权系数 可根据优化的侧重而确定 具体权值 4 优化模型验证 同样 以图 1 所示试件作为验证件 要求车削到 6 0 0 0 r n n l 留有车削余量 1 0 ml T l 表面粗糙度控 制在0 8 g m 兄 1 6 j a n内 表面残余应力控制在 8 0 MP a 3 0 0 MP a内 要求至少车削加工 5 0 件才能换刀 根据上述技术要求可确定 a 0 8 b 1 6 C 8 0 d 3 00 P 50 e 1 2 h 0 0 46 通过调试三个权系数 k z m进行优化运算 其结果优化变量分别叙述如下 干式车削4 0 9 3 1 1 0 0 2 1 0 4 9 即 1 1 9 3 1 m m i n a P 1 0 m i ll f 0 2 m m r 0 4 9 mm 低温冷风微油雾车削 4 2 1 6 2 1 0 0 2 3 0 8 5 即 2 1 6 2 m m i n a 1 0 m i n f 0 2 3 m m r 0 8 5 mm 环 保 型 湿 式车 削 4 2 3 8 6 1 0 0 1 9 0 7 6 即 1 2 3 8 6 m m i n a p 1 0 m m f 0 1 9 m m r 0 76 i n i I 1 因刀尖半径受尺寸系列 0 4 0 8 1 2 限制 需圆整刀尖半径后使其固定再做预测 最终结果优化变量分别综合如下 干式车削4 1 8 3 1 0 0 2 2 0 4 即v 1 8 3 m ra i n a p 1 0 n llT l 厂 0 2 2 m m r 0 4 to n i 低温冷 风微油雾 车削 2 2 3 1 0 0 2 1 0 8 即 1 2 2 3 m m i n a P 1 0 m i r l f 0 2 1 m m r 0 8 r r l i I 1 环 保 型 湿 式 车 削 4 2 5 3 1 0 0 1 9 0 8 即 1 2 5 3 m m i n a p 1 0 m l n f 0 1 9 m m r 0 8 m n l 在上述优化变量下 六个因变量的预测结果及 验 证 见 表 4 可 见 干 式 车 削 的 表 面 切 出 率 S 0 0 6 7 7 m m i n 4 0 8 S 可车削完一个工件 在 刀具磨钝前可车削出 6 2个工件 建议车削出 6 2个 工 件换 刀 低 温 冷 风微 油 雾车 削 的表 面 切 出率 S 0 0 7 4 l m m i n 3 7 3 S 可车削完一个工件 在 刀具磨钝前可车削 6 1个工件 建议车削 出 6 1个工 件 换 刀 环 保 型 湿 式 车 削 的 表 面 切 出 率 S 0 0 8 0 5 m m i 3 4 3 S 可车削完一个工件 在 刀具磨钝前可车削 2 0 7个工件 建议车削出 2 0 7个 工件换刀 从表 4还可发现预测值与验证值 的误差 在 1 5 以内 且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验证 值在工艺技术要求范围 内 5 结论 1 均匀设计法设计 的含定性 因素混合水平的 精密车削试验 用最优回归子集法建立的各因变量 二次回归模型 其回归效果非常显著 2 在各因变量二次回归模型基础上建立的精 密车削参数优化模型 预测误差在 1 5 以内 4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1 2 机械工程学报 第 5 1 卷第 3期 3 在精密车削试验参数范围 内 环保型湿式 车削的刀具寿命很长 而低温冷风微油雾车削和干 式车削的刀具寿命相对较短 4 在精密车削试验参数范 围内 环保型湿式 车削的切削效率最高 干式车削的切削效率最低 5 在精密车削试验参数范围内 低温冷风微 油雾车削和干式车削的刀具寿命都较短 低温冷风 微油雾车削的刀具寿命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尤其是油雾微粒大小与加油量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登万 两种难加工材料的切削试验研究及其工艺参 数优化 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 0 1 2 LI De n g wa n Re s e a r ch e s o n cu tt in g t e s t s a n d cu tt in g p a r a me t e r o p t i ma t i o n s o f t wo h ard t o cu t ma t e ria l s D Ch e n g d u S o u t h we s t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2 2 李波 空间润滑谐波减速器传动性能正交试验分析 J 机械工程学报 2 0 1 2 4 8 3 8 2 8 7 LI Bo Or t h o g o n a l e x p e ri me n t an a l y s is o n t r an s mis s i o n p e r f o r mance o f s p a ce l u b rica t e d h a r mo n i c d r iv e J J o u r n a l o f Me ch ani ca l E n g i n e e r in g 2 0 1 2 4 8 3 8 2 8 7 3 李先广 刘飞 曹华军 齿轮加工机床的绿色设计与制 造技术 J 机械工程学报 2 0 0 9 4 5 1 1 1 4 0 1 4 5 L I Xi a n g u a n g L I U F e i C AO H u a j u n G r e e n d e s ig n a n d ma n u f a ct u r i n g t e ch n o l o g y o f g e ar cu tt i n g ma ch i n e J J o u r n a l o f Me ch a n ic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9 4 5 1 1 1 4 0 1 45 4 李登万 陈洪涛 甘 建水 等 钛合金加 工切 削力试验 研究 J 广西大学学报 2 0 1 0 3 5 5 7 3 3 7 3 7 L I De n g wan CHE N Ho n g t a o GAN J i an s h u i e t a 1 T e s t s t u d y o n cu t t i ng f o r ce i n t it a n i u m a l l o y ma ch i n in g J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y 2 0 1 0 3 5 5 7 3 3 7 3 7 5 横川和彦 横川宗彦 环境 串芒 冷风加工技术 J 机械 工具 1 9 9 8 7 4 6 5 6 KAZUHI O Y MUNEHI K Y En v i r o n me n t f r i e n d l y co l d b l a s t ma ch i n i n g t e ch n o l o g y J T o o l s and Ma ch i n e r y 1 9 9 8 7 4 6 5 6 6 李响 李为吉 彭程远 基于均匀试验设计的响应面方 法及其在无人机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 J 机械科学与 技术 2 0 0 5 2 4 5 5 7 5 5 7 7 6 1 9 L I X iang L I We i j i P E NG C h e n g y u an 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e me t h o d o l o gy b a s e d o n u n if o rm d e s ig n a n d it s a p p l ica t io n t o co mp l e x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y s t e m o p timi z a tio n J Me ch a n i ca l S cie n ce a n d T e chno l o g y 2 0 0 5 2 4 5 5 7 5 5 7 7 6 1 9 7 李晓燕 张曙 余灯广 三维打印成形粉末配方的优化 设计 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 0 0 6 2 5 1 1 1 3 4 3 1 3 4 6 L I Xia o y a n ZHANG S h u YU De n g gn an g Op t ima l d e s ig n o f p o wd e r mi x t u r e s f o r t h r e e d i me n s io n a l p ri n t in g J Me ch a n i ca l S cie n ce a n d T e ch n o l o gy 2 0 0 6 2 5 1 1 1 1 3 4 3 1 3 4 6 8 李登万 陈洪涛 许明恒 等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钛合 金切削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 0 1 1 3 o 5 6 8 9 6 9 2 LI De n g wa n CHE N Ho n g t a o XU M in g h e n g e t a 1 A t e s t s t u d y o f t h e cu tt in g p ara m e t e rs o p t imiz a t io n o f t it an iu m a l l o 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