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法对铣刨料的分类研究.pdf_第1页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法对铣刨料的分类研究.pdf_第2页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法对铣刨料的分类研究.pdf_第3页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法对铣刨料的分类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s 一一 邯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法 对铣刨料的分类研究 周维维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2 0 1 2 1 0 摘要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的两种基本原理对铣刨料 沥青路面回收料 性能进行综合评判优选 综合考虑所有影响沥 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 计算出基于该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 然后根据综合优越度与铣刨料在沥青 昆合料中的最大掺配率的相关 关系 将铣刨料进行分类定级 提出不同等级铣刨料对应的技术要求 确保铣刨料的利用率最优化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层次分析 模糊数学 铣刨料 1 概述 目前国内对于铣刨料的利用仅停留在将铣刨料简 单破碎筛分后与新料按一定经验掺配比例加以利用 铣刨料利用过程中忽略了铣刨料中旧沥青含量 旧沥 青老化程度 铣刨料含泥量等因素对再生沥青混合料 性能的影响 这给实际工程应用带来一定误区 也不 利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合理利用 为使不同来源 不 同性能铣刨料在热再生过程中对再生后沥青混合料发 挥较大作用 本文通过大量室内试验 分析不同来源铣 刨料及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区别 采用层次分析法 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通过无量纲化模型对指标进 行标准化处理 根据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出各种铣刨料 基于影响因素的综合值 建立综合优越度与铣刨料最 大掺配率的相关关系 为铣刨料的分类定级提供指导 作用 现选取四种不同公路路段的铣刨料 分别为沪杭 高速某段铣刨料 长兴某公路铣刨料 上海某公路铣刨 料及桐乡某公路铣刨料 下文分别简称为H H 铣刨 料 S H 铣刨料 C X 铣刨料 T X 铣刨料 四种铣刨料 的基本性能如表1 所示 表1 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 是指掺配率为3 0 的四种铣刨料的热再生沥青混合 料的试验结果 表1铣刨料分类定级指标层次结构及各层指标原始数据表 备选材料 目标层 准则层P指标层X 铣刨料H H铣刨料C X铣刨料S H 铣刨料T X 铣刨料含水率 X 1 4 1 6 1 6 5 71 5 2 52 1 1 9 铣刨料性能P l铣刨料含泥量 X 2 2 4 9 43 1 0 02 5 1 l5 2 5 8 铣刨料级配 X 3 好 较好 差较好 回收沥青针人度 X t 4 8 34 2 8 33 7 14 1 8 铣刨料分类标准 回收沥青与集料性能P 2回收沥青含量 X 5 4 2 14 4 54 1 53 9 0 综合评价 回收集料压碎值 X 6 2 2 42 0 11 8 51 8 1 再生混合料稳定度 X 7 1 2 0 51 2 9 61 2 4 71 3 3 3 再生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P 残留稳定度 X s 8 4 9 88 2 9 38 2 0 4 7 9 8 9 高温稳定性 X 9 l6 4 9l7 3 216 9 624 1 8 铣刨料物理力学性能P 铣刨料稳定度 X 1o 6 8 5 7 7 1 7 6 61 1 0 2 2 铣刨料分类定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 1构建铣刨料分类定级综合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模型 铣刨料分类定级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评价铣刨 收稿日期 2 0 1 6 一0 6 2 2 料分类定级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其原 则是采用尽量少的指标 反映最全面和最重要的信息 建立铣刨料分类定级综合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及各层指 标数值如表1 所示 N o 3 2 0 1 6 上踢么咯6 1 一 一一 2 2 层次分析法确定铣刨料分类等级指标的权重 在建立了递阶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 采用层 次分析法解决决策中各因素的权重分配问题 2 2 1 构造比较标度 为判断同层次的元素对上层某一元素的影响程 度 量化上述元素的影响程度 因此需构造比较标度 层次分析法的比较标度如表2 所示 表2 比较标度表 标度定义 说明 l 同样重要因素X 与X 的重要性相同 3稍微重要 因素X 的重要性稍微高于X 5 明显重要因素X 的重要性明显高于X 7 强烈重要 因素x 的重要性强烈高于X 9 绝对重要因素X 的重要性绝对高于X 九8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以上两判断之间的折中定量标度 I 上列各数的餐 投 反比较X 元素比X 元素的重要标度 2 2 2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模型 本层元素是以相邻 上层各元素为基准 根据表2 的比较标度表构造判断 矩阵D 判断矩阵D 的公式为 r X ll D Ii L X 斗 X l X 1 X X 1 X 1 X X X 2 2 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主要是依靠经验建立的 为使判断矩阵 结果更具客观性 与实际状况更吻合 因此必须对判断 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C I lm a x n 2 扎一l rr C R 一嵩 3 其中 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C j 为一致性检验指 标 R I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当C R o 1 时 说明判断矩阵D 满足一致性检验 要求 否则 需重新调整直至满足一致性检验为止 2 2 4 权重向量的计算 在所有判断矩阵都满足一致性检验后 可计算出 各层因素的权重向量 如表3 所示 6 2 上踢么稚N o 3 2 0 1 6 表3 各层因素的权重向量 P X权重w P l 0 5 6 3 7 P 2 0 2 5 7 6 P 3 0 1 0 9 5 P 4 0 0 6 9 2 X l 0 1 3 9 60 0 7 8 7 X 2 0 5 2 7 80 2 9 7 5 X 3 0 3 3 2 50 1 8 7 4 X 40 7 3 0 6 0 1 8 8 2 X s 0 1 8 8 40 0 4 8 5 X 6 0 0 8 1 00 0 2 0 9 X 7 0 4 2 8 60 0 4 6 9 X s 0 1 4 2 80 0 1 5 6 X 90 4 2 8 60 0 4 6 9 X lo 10 0 6 9 2 2 3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 论将定性评价转变为定量评价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 一般用来解决模糊的且无法量化的问题 主要包括4 个部分 因素集X 方案集A 隶属矩阵R 及权重分配 向量W 2 3 1因素集X 及方案A 的建立 设因素集X 一 X 1 X 2 X 3 X m 备选方案集 A 一 A 1 A 2 A 3 A I T I 对给定的备选方案A j j 一1 2 n 用m 维 向量 形式出来即为 A j 一 X j l x j 2 x j 3 x j m 其中X j k k l 2 m 是备 选方案A j 在因素X k 上的反映 既可认为是数量 X k 为数量化指标 也可认为是自然语言的定性描述 A j 既是备选方案集中的方案也是因素集X 的模糊子集 2 3 2 权重分配向量W 的建立 根据上文由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元素的权重集W 元素权重集W 一 W W W 3 W 是指各元素对拟选 定方法的影响程度 且必须满足0 W 1 W t 一1 女一I 2 3 3 隶属度矩阵R 的建立 隶属度矩阵主要是用来表征模糊集合的 根据隶 属度函数建立模糊集合论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处理对 象 采取不同的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主观 评分法 模糊统计法 可变模型法 相对选择法及二元 对比排序法等 对于非定量指标主要采用相对二元比 较法 根据以上计算过程 指标体系中9 个定量指标的 特征向量矩阵为 一s 一 一 R 卜9 一 对特征向量矩阵进行标准化得 R 卜9 根据各不同方案的特点 得特征向量矩阵 E 51 0 5 0 0 5 则隶属度矩阵C R E 1 由综合评R 1 1 1 0 7 6 8 0 9 2 6 0 8 0 8 1 0 9 4 0 1 1 1 1 1 1 0 5 2 0 50I 4 1 0 5 E 2 J 0 8 1 80 4 2 90 8 1 8 0 8 5 50 9 2 9 0 6 6 8 l 0 8 0 50 9 9 30 4 7 4 0 8 1 80 4 2 90 8 1 8 0 8 8 610 8 8 8 0 8 7 60 9 3 91 0 9 0 00 9 7 81 0 9 3 00 9 6 6 0 9 0 4 0 9 6 30 9 7 31 0 9 5 20 9 7 2 0 6 8 2 0 8 8 80 8 9 40 6 2 2 2 3 4 最优铣刨料的确定 由以上确定的权重及隶属度矩阵可确定出方案集 的综合评判向量为 B W R E o 9 4 7 6 0 8 5 2 80 8 7 1 00 7 1 6 4 综合以上各材料的综合优越度为 H H 铣刨料 9 4 7 6 S H 铣刨料 8 7 1 0 C X 铣刨料 8 5 2 8 T X 铣刨料 7 1 6 4 因此铣刨料综合优越度由好到差顺 序为 H H 铣刨料 S H 铣刨料 C X 铣刨料 T X 铣刨料 3铣刨料权重向量与铣刨料最大掺配率相关性分析 3 1 不同铣刨料最大掺配率的计算 有研究表明 计算铣刨料的最大掺配率可以通过 比较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分计筛余与铣刨料分计筛 余的比值 比值的最小值即可以作为铣刨料掺配率的 最大值 本文以A C 一2 0 为例 标准分计筛余与不同铣 刨料的分计筛余的比值如式 4 计算而得 P 一m in S 击 s 4 式中 S 击为第i级筛孑L 上的标准分计筛余 S 为第i 级筛孔上的铣刨料分计筛余 根据式 4 可以得到 对于H H 铣刨料的最大掺 配率为4 6 C X 铣刨料的最大掺配率为3 5 S H 铣 刨料的最大掺配率为4 0 T X 铣刨料的最大掺配率 为2 0 如果超过此掺配率 则再生混合料的合成级 配在该筛孔下不能满足要求 3 2 铣刨料分类等级 美国联邦公路局和他的S u r p e r p a v e 专家工作组 在起草S u r p e r p a v e 热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包 括了铣刨料的使用准则 在这个铣刨料使用准则中 认为铣刨料含量不超过1 5 的再生混合料不必改变 基质沥青的等级 含量在1 6 2 5 之间时 需加入 的基质沥青的高低温劲度应降低一个等级 如果混合 料中使用R A P 含量超过2 5 则需使用拌和图表来 确定能与给定的基质沥青拌和的R A P 用量 美国公 路合作研究项目中应用S u p e r p a v e 进行再生沥青路面 设计 N C H R P 9 1 2 的研究成果表明 在铣刨料掺量小 于4 0 时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优于全新沥 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且随着铣刨料掺量增加 沥青 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改善越明显 而对于低温性能则相 反 旧料掺量越多 低温性能损失越明显 结合美国联邦公路局起草的铣刨料使用准则和其 研究项目 参考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附录B 中铣刨料的掺配比例 根据铣刨料掺配比例 针对高等 级公路下面层的使用要求 推导出铣刨料的分类等级 如表4 所示 表4 不同等级铣刨料的最大掺配率表 铣刨料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最大掺配率 5 04 02 5 1 5 N 3 2 0 1 6 上冯么魂6 3 雕8 9 1文默峪优 1 2 L豇 钆扎纠L 色豇4 1 K 死2 弱U 婚5卯叫埯沁渤m m M 朋 三张卯钆掩垃眩M 唧J瑚蛎 m抛 文化钆加仫眩 Lm似 m引 瑚川引褐色毖垃队M良 8 4 8 4 2 2 6 7 8 O 8 2 6 4 8 1 1 9 1 6 6 0 O 0 O 0 O 9 3 9 8 6 3 2 4 2 9 3 7 6 7 7 9 9 9 1 9 9 9 9 9 8 O O O O O 0 0 O 5 5 6 6 O O 3 2 8 5 O 6 7 O 3 6 5 8 8 8 8 8 9 9 9 9 8 O 0 O O 0 O O O 0 8 6 8 0 6 2 0 4 1 1 7 9 o o 1 9 1 1 O O O 0 巾 一 一一m s 一 3 3 分析 铣刨料最大掺配率与铣刨料权重向量的相关性4 结语 根据上文的计算 铣刨料最大掺配率与权重向量 的关系如表5 及如图1 所示 表5 铣刨料最大掺配率与权重向量值比较 I 最大掺配率r 4 63 54 01 8 权重向量值B 0 9 4 760 8 5 280 8 7 100 7 1 64 曲 遥 测 辎 莫 墨 蝎 铣刨料最大掺配率 图1铣刨料最大掺配率与铣刨料权重向量值关系曲线 由图1 可见 随着铣刨料权重向量值的增加会导 致铣刨料最大掺配率明显增加 当铣刨料权重向量值 为0 9 4 76 对应的最大掺配率为4 6 铣刨料权重向 量值为0 7 1 64 对应的最大掺配率为1 8 铣刨料分 类最大掺配率与铣刨料权重向量值之间呈二次方关 系 两者相关关系显著 因此 可根据图1 中回归公式 计算出铣刨料分类等级与权重向量的关系 同理可确 定出铣刨料分类等级与铣刨料其他性能指标的关系 计算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铣刨料分类定级各指标结果 R A P 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权重值 0 8 8 0 7 7 0 8 8O 7 1 0 7 7 0 7 1 含泥量 2 5 2 5 3 53 5 4 54 5 5 5 沥青含量 4 0 3 5 4 03 0 2 5 2 5 针入度 0 1r a m 3 0 2 5 2 0 1 5 6 4 上碜么姥N o 3 2 0 1 6 1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铣刨料分类等级评 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1 0 个不同评价指标 并计算出各 评价指标权重 然后通过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合 理的权重向量 铣刨料含泥量是影响铣刨料分类定级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 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理论对铣刨料分类 等级综合评判选择 既避免了由于影响因素过多而分 配权重的弊端 又避免了由单因素的片面性和主观认 识差异而引起的决策失误 尤其是针对多种影响因素 相互影响时 能够做出更为合理 准确的判断 3 根据铣刨料分类等级与铣刨料权重及铣刨料 其它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提出不同等级铣刨料对应 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新民 赵彬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采矿方法选择 J 中南大学学报 2 0 0 8 3 9 5 8 7 5 8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