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doc_第1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doc_第2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doc_第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doc_第4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陈秀兰纵观人教版(7-9)年级语文课本文言文编排:七年级分散编排,八、九年级集中编排,这两个年级上、下册各设两个单元,从中可以看出文言文所占的比重之大。因此文言文教学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重头戏,成为中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之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不乐观,这就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教师教得没滋味,学生学得没口味,文言文教与学陷入了困境中。如何使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地开展,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叶圣陶语)。为此,我在二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得出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行们共享,并借此以抛砖引玉。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教与学为何落得个老大难的境地,探其根源,是源于文言经典中“之、乎、者、也”等的晦涩难懂,使得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近文言文,并且使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畏惧和厌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著名的特级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曾说过:“教师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小半,学生就不以为苦,反倒会从中获得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思维活动特点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有意识地设计有趣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富有动感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文言文。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我让学生去收集岳阳楼的有关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岳阳楼有所了解,在了解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又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又比如,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后,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以“逆境对成才更有利“还是”顺境对成才更有利“的辩论会,会上双方各代表各自的观点,进行了辩论式的学习,真正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阅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式。学生对课文读得越熟,理解就越准确,体会就越深刻。初中语文课本选编的文言文篇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琅琅上口,适合反复诵读。朱自清先生在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中说:“文言文和旧诗词等,一部分的生命便在声调里,不吟诵不能完全领略它们的味儿。”在教学文言文时,要强调形式多样地诵读,指导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这样反复诵读,读懂文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诵读。1.听读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与促进,也是一种美的熏陶和感染。学生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的声调,来感受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美。教师在激情范读的同时,还可配合神态,手势等肢体语言,让范读通过形象的行为传达出来,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如魏学伊核舟记中的人物描写。2.自读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在感受了教师的示范朗读后,接着引导学生开口朗读,此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诵技巧,并对学生进行朗诵方法的指导才能做到抑扬顿挫,这是非常重要的。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字障碍,如多音字、多义字、生僻字,通假字、异体字等,在引导学生自读时,首先要求把字音读正确,如韩愈的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旦、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中“食”的读音不同,读的时候要注意,它有两个读音”SSH”。正如朱熹所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只有这样才能流畅地读出课文,进而熟读成诵;其次读准句子的朗读停顿,特别是读一些比较长的句子时,往往要在一句之中表达一个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些小的停顿,停顿读得正确与否,对句意理解至关重要,比如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导学生读准这个长句的节奏,在有节奏的诵读中领会莲花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形象之美;最后要读出感情。着重对语气、重音的处理,读出感情,读出作者的思想、写作意图,再现文章的意境,如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的”箭”和”奔”就要重读。3背读熟读成诵掌握朗诵技巧后,就要求多读,有节奏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到心口相通,脱口而出的程度。如进行小组读、齐读、抽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达到熟稔于心的程度,学生才能理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思想美,真正与作者心灵相通。三百丈之台,起于垒土新课标在考察评价中这样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可见,文言文的教学除了多诵读外,还应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个人的文言文知识库,也可以以卡片的形式进行摘抄,引导学生积累相关古文化知识、常用文言句式及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文言实词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虚词是文言文一个重要知识点,应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之、而、其、则、以、于”等。但是学生的积累不是只局限于孤立的一篇文章,而是随着量的增多指导他们进行前后联系、比较,不断进行整合归纳知识点。比如学习与朱元思书的“期在必醉”中的“期”时,可让学生把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的“期”,进行比较理解,可知道第一个是“期望”的意思,第二个是“约定”。又如虚词“以”,在不同文段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得注意积累归纳,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因为”的意思,五柳先生传中“因以为号焉”是“把”的意思。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通过这样辩证地积累,文言文知识会更加系统化,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会在无形中明显提高。四于品味中见精华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文言文既是一篇课文,也是一篇文学作品,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只有表现生命本质内涵,才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朱自清先生也曾明确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学习文言文,影响学生长时间甚至一生的东西,是蕴含在文章里的那些熠熠闪光的思想。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思想内涵,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1.品味语言语言是作品思想的载体。品味语言,可以使学生感触到语言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并在春风化雨的体味中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处处着眼于文本,落实于文本,去细品语言的精妙之处,去挖掘隐藏在文字里的意境美、情感美。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让学生找出蕴含作者微妙情感的句子,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品味“闲人”,学生可理解“吾两人”都是“闲人”,别人都是忙人,这一词道出了作者的身世和处境,可见当时被贬谪的忧郁。虽愤懑,却能赏月取乐,从大自然中找到精神的寄托,由此可领悟到苏轼这位大文豪旷达乐观的胸襟。2.赏析布局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文言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不仅布局合理,构思巧妙,而且结构严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适当引导学生赏析布局,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主旨,才能提高作文谋篇布局能力,体会到名家们的不一般构思。如学习刘禹锡陋室铭时,应引导学生赏析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使学生明确本文虽题为陋室铭,但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把本来没有必然关系的陋室与居室主人的“德馨”紧密联系在一起,既由事及人,又因人及事,布局高超。3.领悟思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阅读,都得读出价值。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我们不单限于体会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古为今用,让学生们透过那些优美文字,用当代的思想去解读文字深处那些滚烫高尚的思想,领悟古人独特又非凡的智慧,并把思想融合到我们的生活中,给现实生活指明一条积极的哲学的道路。比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得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来谈谈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自己会怎么做?学生在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