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_第1页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_第2页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_第3页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_第4页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38、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3个。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4.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2.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1、简单介绍“诸葛亮”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3、指名读课题。4、学习生字:诸、葛、匠“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整体感知课文。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生字。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三、读课文,学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节。1)师生引读第一节。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3)指导朗读句子。(开火车读 齐读)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并找出有关句子。2)全班交流3)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4)出示:诸葛亮先 ,再 ,最后 。练习说话。5)齐读第二、三节。3、学习课文第四、五节师: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怎么做呢?(读小z纸条的话)。(内容:请你准备三千张牛皮,用牛皮做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样你的军队就可顺利过江了。)1)指名读,愿意读的站起来。2)齐读第四节。(引):这真是(生读第五节)师:齐读课文。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1.读生字(开火车)。2.读词语(齐读)。3.讲讲古今中外有关聪明人的故事。1)小组讨论。2)组内交流。39、筷子的传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积累词语12个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画面内容想象,编个“伞”是怎样发明的小故事说给同学听。4、明白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所有的字、词。2、能明白筷子发明和广泛使用的过程。教具准备:卡片、磁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1、出示筷子,交流“筷子”的有关知识。2、板书课题:47、筷子的传说3、学生字:筷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学生听课文录音。1、思考:你听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3、完成填空:很久以前,人们吃东西( )。传说( )。( )人发明了( )。现在,全世界( )中,就有( )人使用筷子。4、生字:“抓”,用“抓”扩词。(二)生自由读课文。在什么情况下,人们受到启发发明了筷子?找出有关小节说一说。三、学习课文。(一)出示第二小节。1、齐读,抽读。2、学生字:渔、烫、俩、顺、折、碗3、朗读课后句子1,说说这两根树枝有什么用?4、试背第二节。5、学习第三小节。(1)自由读。(2)分句读。学生字:皇帝 嫌理解“嫌”,用“嫌”说一句话。(3)完成练习: 后来,人们用( )特意做成“快子”,起名“筷子”。 筷子的材料由(竹筷)发展了( )筷、( )筷、( )筷、( )筷。(4)师生合作读。试背第三节。6、学习第四节。(1)抽读。除了我国,还有哪些国家也使用“筷子”?(2)指导读好第二句和第三句。(3)再读第四节,完成填空。 使用“筷子”的人从我国发展到( ),并继续发展到( )。指名背诵。四巩固。1、读字、组词。2、读句。3、读课文。五说一说。看图编一个“伞怎样发明”的小故事。六课后练习。1、查字典(自挑二三个生字)2、选字填空。俩 两 ( )只小兔在草地上。他( )是好朋友。 快 筷 鱼 渔( )子 竹( ) 打( ) ( )( )慢 飞( ) ( )船 ( )民 ( )夫 作为一种伟大的发明,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说。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筷子发明的过程,并学会复述。40、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0个。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一个“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4、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掌握10个生字,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引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古人,他叫禹。(师板书)2、先请小朋友们听听他的故事吧!要求: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放课文录音)3、指名答,揭题:44 三过家门而不入 (指名读、齐读)二、学习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节1、出示一、二节,自由轻声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2、组内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hng yn to y hn洪水 淹死 逃跑 禹 新婚小老师领读字音。重点交流:禹(书空) 逃(组词、说话练习)3、自由轻声读,男女声分读。4、说说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5、全班交流,齐读。(二)学习课文第三节1、师范读,生边听边找生字。2、用音序查字法查:呱 踏用部首查字法查:灾 紧3、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配合读。4、课文填空: 后来_。一天_。有人说:“_。”还有人说:“_。”以后_。(出示课文插图)(同桌练说,指名说)5、认识祥写与略写。(三)学习课文第四节1、出示第四节,自由读,自学生字2、交流学习“猛”3、齐读并完成填空:_传开了,_更足了。经过15年的努力,治水大军终于_。三、巩固拓展1、读词擂台赛:抽读生字,个人赛读,小组赛读2、说一说:15年后,洪水被征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和同学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全班交流)41、壶盖为什么会动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背诵两句句子,认识部首“火字旁”。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瓦特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后来发明了蒸汽机,成为英国有名的科学家。3、按提示学习音序查字法。4、能看图按要求说一、两句话。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揭示课题1、学生交流收集的瓦特的信息。2、出示“蒸汽机”,瓦特是受什么启发发明蒸汽机的呢?3、揭示课题,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瓦特小时候是怎样一个人?认真听一听,你会知道的。(2)指名交流2、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2)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3)小组学习。3、集体反馈自学情况(1)结合生字复习后鼻韵母,正音:更、沸腾(2)认识“火字旁”:“炉”。交流认识火字旁的字。(3)交流识字好方法。(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沸腾”(5)用喜欢的词说一句话。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指导朗读。1、学习课文17节(1)出示第一节:指名读,给“有名”换个词读,齐读。(2)出示第二节,理解“试验”(用找近义词的方法)(3把1、7节结合起来说说瓦特发明了 ,是 。瓦特是 ,他发明了 。2、学习课文25节(1)边读边思考:瓦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出示:好奇地想、看(2)出示两句问句:“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呢?”“为什么水沸腾了壶盖就跳动了呢?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理解“好奇”)(3)出示填空:瓦特看见 ,想 。瓦特看见 ,想 ,又想 。读25节,读出示的两句问句,根据填空的提示说一说。(两个填空练习选一)指名交流理解“不住地”(可用换词法)(4)分角色朗读。3、学习第六节:(1)瓦特心中有许多个“为什么”,都找不到答案,它又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2)四人小组自学,(3)大组交流:仔细地看(4)出示课后练习句子,指导读出语气。4、学习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再说说瓦特小时候是怎样一个人。(1)指名交流。迟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附:好奇地看、想、仔细地看、想、善于观察、勤于思考(2)师小结。四、说话练习:1、瓦特看到壶盖会动,想到发明蒸汽机。那么,人们看见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里游,会怎么想,怎么做?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 (怎么想) , (怎么做) 。人们看鱼在水里游, (怎么想) , (怎么做) 。我看见鱼在水里游, (怎么想) , (怎么做) 。要求:看清图意,扩展想象。五、学习音序查字法1、学习音序查字法(以“更”为例,(1)先在“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G,在找到音节geng。(2)在“字典正文”中,利用提供的页码,就会找到你要查的字了。)2、练习查“沸、验”。42.数星星的孩子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后来发明浑天仪,成了有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3按提示用音序查字法查出3个字在字典上的页码。4用几句话说说自己数星星的事。教学重点,难点:1识记本课生字,练习查字典,积累词句。2知道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他长大成为最有名的天文学家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新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教学1晴朗的夏夜,凉风习习,我们坐在阳台上,抬头一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星空,在音乐声中,星星一闪一闪)看着这美丽的星空,你想说什么? 2学习第一句话: 老师给这星空配上了一句话:(在星空中出现: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练习朗读 3揭题、自学: (1)在这样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有一个年龄和我们相似的孩子,正在院子里数星星。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板) (2)这位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 生交流,板书,张衡 学习生字“衡”(书空)4学习最后一节师引读最后一节。学习生字 汉 研 浑5学习第一节张衡怎样数星星的呢?(出示句子)(1)指名读(2)轻声读,要求用“。”划出有关动词。(3)齐读(4)你觉得张衡怎样?6引背第一节二学习课文第25节1自由读,思考:奶奶、爷爷和张衡是怎么说的?2学习生字:傻 总 组 乱3分角色读4说话训练:奶奶认为 。张衡认为 。爷爷说 。5学习第5节(1)师: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引读第5节(2)学习生字: 楚(3)看图演示理解三复习小结1分角色读课文2巩固生字,词语3师:张衡小时侯对事物能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对他长大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有着重要的作用。4练习 ( )的张衡5说话练习: 把自己数星星的情景说给大家听。6查字典练习。43、一个奇怪的问题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8个词语和2句句子。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伊林娜从小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与思考,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后来成了有名的科学家的故事。3、用音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4、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1、识本课生字12个2、积累7个词语和2句句子。3、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4、正确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解果。2、学习伊林娜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新 出示:51、一个奇怪的问题(齐读)二、整体感知师: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谁提出了这个奇怪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我们来交流。(生回答)。三、学习第一节:1、一个奇怪的问题是:(指名读)(全班齐读)2、指名回答这个问题是谁提出的?3、师生配合读第一节4、学习生字:提 溢 音序查字法(理解意思)四、学习二七小节1、师:出现了哪三个小朋友,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2、指名6人分节朗读。学生回答:扎小辫的女孩 说:“水喝到鱼肚子里”胖墩墩的男孩 说:“水钻到鱼鳞里”伊琳娜 做 金鱼放进一杯水里,水溢出。3、学生字:扎、辫、胖、墩、伊、琳、娜4、分角色读课文。5、齐读第七节,想:科学家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板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自己动手试一试。读句子。五、学习第八节1、师:伊琳娜就是谁?师生配合读第八节。2、全班齐读3、学习生字:鼎、居。六、复习巩固:1、读词语 2、读句子七、课外拓展说一说请学生说说过程和结果。八、师小结。44、望梅止渴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指导曹操在危急时刻,积极开动脑筋,终于克服了困难,脱离了险境。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燎”、“酸”、“润”在字典中的页码。4、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学习过程:一、出示课题,感知课文:1、交流收集到的三国时期的一些资料2、今天,学习一篇三国时期的有关曹操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梅、止思考:课题的含义(看到青梅嘴巴就不干了)3、听课文录音,为小节标号。二、新授课文,学习字词。1、跟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分小节读课文。3、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时遇到了什么困难?4、出示句子: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学习生字:舌(书空) 燥(找姐妹)词语理解:烈日高照 火烧火燎 口干舌燥读句子:(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试背)5、同桌互读2、3节,讨论:曹操想出什么办法?结果怎样?6、用书上的句子说说曹操是怎么做的?找出动词练习说话。动词:跑、挥、指、喊7、学习生字:导(字形)根(找姐妹字)灵(书空)骑(组词)词义理解:灵机一动8、结果怎样?齐读第三节。学习生字:酸、精找反义词:湿润9、思考:将士们没有喝水,刚才还口干舌燥,现在为什么打起精神往前赶路了呢?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10、读句子: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地方。11、朗读全文,你觉得曹操的办法好不好?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三、音序查字1、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2、小组擂台:谁查得快而正确。酸、 润、 燎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1、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说话。2、要求:说清楚、语言表达上较正确、规范。五、拓展性思考 如果你是曹操,还能提出什么好办法?45、花木兰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和两句句子。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扮、替”在字典中的页码。4、说一说花木兰的故事。学习过程:一、解释课题,第一节导入1、板书课题:花木兰 学生介绍知道的花木兰的情况。2、出示第一节: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名叫花木兰。指名朗读,指导齐读。板书:巾帼英雄。学习生字:巾 帼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2、交流:小老师46、莫扎特五岁的时候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和两句句子。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莫扎特从小爱好音乐并显露天赋,写出钢琴协奏曲。由于他对音乐执着的爱,后来成为奥地利有名的作曲家。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显”、“蓬”、“松”在字典中的页码。4、说说莫扎特小时候的故事。教学过程:一、音乐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乐曲,小朋友,知道这段音乐是谁创作的?板书:莫扎特(师简介)2、读句子,学词语。(1)出示句子:莫扎特是奥地利有名的作曲家。莫扎特从小爱好音乐,并早早地显露出音乐的天赋。(2)知道读通句子。(3)学习生字“显”。复习音序查字法,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显”,为“显”找朋友。(4)理解“天赋”3、出示课题并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五岁的莫扎特长什么样?他的音乐天赋表现在哪里?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3、根据学生回答的第一问题,出示词语:金发蓬松,天真可爱。学习生字:“蓬、松”,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4、根据学生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出示: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合乎规格。先把句子读正确,再学习生字:“钢、且、合乎、规格”。5、知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1、师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儿子的对话。2、学生分三人小组练习读对话。3、学生按小组交流读对话,指导:父亲故意开玩笑的语气和儿子不服气的语气。4、学习生字:故、改。给“故”找朋友;知道“改”左边的笔顺。5、不用提示语,直接对话。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做生字大搬家游戏巩固生字。2、做“一字开花”游戏巩固词语。3、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合、松、故、格”等字。五、总结课文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介绍的这件事中你对莫扎特有了什么了解?2、你还知道莫扎特小时候的什么故事?3、老师介绍莫扎特47窗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2句。背诵全文。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全文,知道一群孩子们来到窗下,为一位在战场上失去双脚的红军爷爷种月季花和牵牛花的故事。学习他们爱长辈的好品质。3、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军、论”。4、说说自己尊敬长辈的一件事。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生字9个。同时从小养成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好行为。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朱德的故事2、揭示课题:40、窗下3、齐读课题二:听录音、感知:1、跟着读一读2、轻声读一读。三:学生字:1、圈出文中的生字。2、查字典比赛:字什么部首在字典第几页军论3、学生字:a.读准字音,小火车读。b.小组交流:“攀” 书空、数一数笔画。“簇” 书空、用“一簇簇”练习说词语。“株”可以说一株株什么?四:读词语:小小组读;开火车读;叫号读。五:读句子: 抽生读;男、女生读;齐读。六:读课文:1、思考:我们到红军爷爷窗下拿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2、读好第一节,读出语气:3、红军爷爷为我们干什么?说一说。4、今天我们来干吗?5、读好第三节。 分组读;男、女声比赛读。七:背课文:1、分组背。2、会背的站起来背。3、齐背。八:拓展延伸: 说说你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一件小事。九:推荐读课外读物: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48.责任教学要求:1.能正确认读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和2句句子。2.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个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后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个小男孩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必、忆、碎、任”在字典中的页码。4.说说自己如果不小心打碎了教室里的花盆,会怎么做。教学重点: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难点:理解“承担过失”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引入1生活中,我们因为顽皮好动一不小心闯了祸,最后又是怎样处理的?2学生自由发言。二、新授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的事。(听录音,回答课文里的小男孩是谁)2揭示课题:56、责任(一)学习生字1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划小节。2学习生字3检查分四部分(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任 膛 炮 射 砰 赔 偿 须 忆(2)拼音汉字找朋友 sh su chng z rn(3)组词: 炮( ) 赔( ) 膛( ) 责( )(4)写出13个生字的音节中的一个字母。(大写)(二)复习音序查字法1出示一块字母黑板。2说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3查出“任”在第几页。4查字典比赛。必( ) 忆( ) 碎(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1把文中里根说话的句子用“_”划出来。出示句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2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过失” “自己的劳动”分别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的内容。3学生朗读课文。读里根说的前面半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 4“过失”的内容读一读。 5“通过劳动承担过失”是谁教会里根的?6找到课文内容,找出爸爸的话,读一读。三、联系实际,练习说话。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责任”是什么?2假如你不小心打碎了教室了的花盆,你会怎么做?用一两句话说一说。49、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及词语。2、积累一句句子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节,熟读4、5节4、能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用处教学重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1、师:这些都是哪些动物尾巴?2、出示壁虎的尾巴,让学生猜,学习虎字头,书空3、师简介小壁虎4、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借”5、听录音,想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6、学习第一节,学习“蛇 挣 断”7、指名朗读第二节,指导朗读二、教学第35节1、分组学习,出示要求:1)读通课文,每人选一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一学。 2)说一说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3)再想想小壁虎借到尾巴了没有?为什么?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2、交流3、说话训练出示句式:小壁虎向 、 和 借尾巴。(指名) 小壁虎向 借尾巴, 不肯借,是因为 。谁能读读这节中壁虎和小鱼的对话?指名读,他们读得怎么样?4、师生配合读第3节5、学习4、5节6、到了家里,他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6节7、有感情朗读课文8、出示松鼠啄木鸟图,说说它们尾巴的功能9、选一幅图说一说:小壁虎爬呀爬 。三、出示第一张图,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四、课外阅读动物世界50、鱼和潜水艇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舟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长句时,能注意适当的停顿。3、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潜水艇的发明是受鱼的启发。4、能仔细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说说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进行的发明创造。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谁能用几句话简单的说说图上的内容?2、根据回答出示:一艘潜水艇(1)指名读,读准字音,齐读(2)用音序查字法查“潜、艇”,了解意思。(3)学“艇”的部首“舟字旁”,结合“艇”的字意。板书,让学生观察“舟字旁”与“舟”字有什么不同?(4)出示课文中另几个带舟字旁的生字:般、舱。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5)指导在田字格中描写“舱、艇、航、般”。3、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拼读生字,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分节读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注意适当的停顿。(2)评价朗读,再指名读,分组读(3)读词语(4)认字形:够、启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鱼和潜水艇有什么关系?课题为什么要把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1、通过朗读,回答问题(1)同桌交流(2)指名答。出示:人们受鱼的启发发明了潜水艇。(3)读这句句子2、出示:一条鱼在水里游动。(1)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出小鱼在水里,一会儿浮上来,一会儿沉下去。(2)小鱼为什么能浮上来,沉下去?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一节,看谁能读懂课文,自己解答问题。开小火车分句读,同桌齐读。3、指名答并出示:鱼肚子里的鳔,能够帮助鱼腹上来,也能够帮助鱼沉下去。(1)读一读句子。(2)通过查字典理解什么叫鳔鱼泡泡。(3)师引读:鱼肚子里的鳔,能够,也能够。(4)指名读,注意适当的停顿。(5)用“能够,也能够”说话。4、师生配合读一、二、三句。5、齐读下面的几句话,想一想,讲了什么?6、出示: 鳔 鳔(气)装满了 放出来 浮上来 沉下去 胀大 缩小(1)做动作理解胀大、缩小两词。并交流“胀、缩”字形。特别注意“胀”的部首是月字旁,同身体有关。(2)看着板书提示,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说鱼是怎样利用鳔来游上游下的。(3)小结:原来于是靠鳔的长大与缩小浮上、沉下的。于是,这个道理,引读第二节7、开火车读三节8、读第三节,找一找潜水艇那些地方与鱼有关系。9、交流(1)样子像鱼、柜子就好比鱼的鳔。(2)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师生配合读。四、联系巩固,课外拓展1、区分:密、蜜,一字开花。2、看图读词,认识潜水艇。3、阅读鲁班造锯小故事。五、描一描,写一写指导描写“柜、够”51、棉花姑娘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棉、害、恶”3个汉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顿读,按标点停顿。读句时,读好带点的词语,读出请求的预期。3、能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捕虫本领;能初步感受每个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4、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叶子枯黄、爬满蚜虫的棉花。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出示:棉花(学习:棉)3、棉花长得好不好?看图,说说从哪里看出来?(1)出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按标点正确停顿,读通句子)(2)学习词语:可恶 恶:正音,查查字典,找找它还有哪些读音?(3)指名读句,齐读4、揭示课题,齐读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字形。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3、检查自学情况(1)小老师领读拼音。(2)开火车读词语。(3)随机指导:1)记字形:许、忙、吐(总结识字方法)2)提醒:“啄”中的一点不要漏。(4)指名分读课文。三、学习课文,朗读感受。1、自由读课文,思考:棉花姑娘请了几位医生来为她看病?2、交流出示:燕子、啄木鸟、青蛙读好词语。3、他们帮上忙了吗?再读课文,思考:他们都是怎么说?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同桌之间进行交流。4、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三句话)是引读句子:燕子说啄木鸟说青蛙说5、他们帮不了棉花姑娘,心情会怎么样呢?(学生回答)选一段话读一读,你能把它的心情表达出来吗?个别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6、最后是谁制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读好第六节。学生交流。(出示:七星瓢虫)读好词语。7、做完手术后的棉花姑娘怎么样?出示:第七节。各种形式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带点的字)8、分角色朗读课文,各小组表演读。四、总结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自由交流)2、出示:燕子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到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五、复习巩固,拓展学习1、七星瓢虫的本领可真大,比燕子、啄木鸟、青蛙可强多了。小朋友说是不是?(生交流)2、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它们。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3、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4、总结课文。六、指导写字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朗读的指导,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语言拓展训练有所忽视,如果能抓住文本的资源,进行适当的语言拓展,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能有一定的量,可以使本课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但是部分没有有效性。52、你像一个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