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室管理与监测.ppt_第1页
洁净手术室管理与监测.ppt_第2页
洁净手术室管理与监测.ppt_第3页
洁净手术室管理与监测.ppt_第4页
洁净手术室管理与监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洁净手术室管理与监测 概念 定义 洁净气流的形成 洁净手术室的空气过滤 空气进入手术室前要经过初 中 高效过滤器 以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和非微生物粒子 洁净手术间内的回风口必须设过滤网 风口上方不应超过地面0 5M 风口下方离地面不应少于0 1M 洁净手术室相关标准 静压差 洁净区内不同级别的洁净室之间为8 10Pa 洁净区对与其相通的非洁净区应保持不小于10Pa的正压 洁净区对室外或对与室外直接相通的区域应保持不小于15Pa的正压温湿度 24 湿度为 70 噪音 52分贝新风量 新风口进风速度应不大于3m s 排气量 每间手术室的排气量不宜低于200m h换气次数 净化度随换气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百级60 80 次 h 15min千级30 36 次 h 20min万级18 22 次 h 30min 洁净手术室的分类 根据气流组织形式 洁净手术室的特点 需提前开启 延后关闭需定期检查 更换滤器需经常检查换气效率防霉问题漏气问题阻塞问题 层流 对管理要求较高 值班模式可以降低成本 洁净手术室的分类 百级 百级 百级 百级 千级 千级 千级 千级 万级 万级 清洁走廊 正负压 正负压 高温灭菌物品室 低温灭菌物品室 诱导室 仪器库房 苏醒室 移植库房 吧台 麻醉库房 清洗区 应急 标本 麻醉值班室 男值班室 医休室 男厕 女厕 女值班室 四层手术区 缓冲区 百级 百级 百级 百级 千级 千级 千级 千级 万级 万级 万级 万级 清洁走廊 高温灭菌物品室 低温灭菌物品室 移植库房 麻醉库房 吧台 诱导室 苏醒室 清洗区 应急 标本 控制室 转播间 护办 医休室 男厕 女厕 三层手术区 手术安排 关节置换手术 器官移植手术应在 级 特别洁净手术间 百级净化 进行 心脏 骨科等一类手术应在 级 标准洁净手术室 千级净化 进行 负压手术室 要求 设立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 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想通环境静压 实施污染手术的房间形成 正压时手术房间百级 千级 万级压力大于走廊压力 往外压 当切换至负压时 万级压力不变 天花板上有两个排风口 加大排风量 将它抽到室外 使房间的压力低于走廊的压力 形成负压 负压手术室启用 在急救情况下 病人不能经过卫生处理的急救手术特殊感染手术由空气途径传播的传染病 又必须就地急救的急诊手术当有传染性疾病或为传染病患者手术时 负压你打开了吗 洁净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严格人流 物流管理控制手术间空气的温度 湿度 噪音强化卫生清洁管理净化程序的管理环境质量监测 严格人流管理 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 由专用通道更换消毒的衣裤 鞋子 帽子后进入手术室 手术人员不能戴手饰 搽亮甲油或戴假指甲 不允许有自已的衣服外露 洁净区和清洁区工作的人员不得直接进入污物清洗区 出入时应洗手 必要时更鞋 其他人员进入手术室 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内的人员 除必要的手术医生 护士 麻醉师外 应限制进入手术室的其他人员 参观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 并应控制人数 2 4人 按指定手术间参观手术 不得随意走动和出入 不得距手术台过近 应与手术者和手术无菌台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 运送病人的内 外平车必须严格区分使用 外出平车严禁进入洁净区 手术病人进出需在交换区进行内外平车架交换 平车每天清洁消毒并更换被服 工作人员外出 必须更换外出衣与外出鞋 严格物流管理 清洁通道 无菌物品经洁净走廓进入手术室 所有进入洁净区的物品 设备 均应拆除外包装 擦拭干净方可进入 污物通道 污器 污敷料 垃圾应尽可能覆盖从污走廊进入污物间 然后密闭送出手术室 手术室进出通道 手术室前后门保持关闭状态 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 术中尽量减少人员在室内走动及出入手术室 勿在手术室内抖动各种敷料 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应在手术结束后再作整理工作 洁净走廊 污物走廊 控制手术间空气的温 湿度 适宜的温度不仅使病人舒适 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温度过高 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增快易出汗 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温度过低患者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 室内温度控制在 24 湿度控制在 70 较为合适 噪音为 52分贝 不仅满足人体舒适度且又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的生存 强化卫生清洁管理 一切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和湿式平行擦拭 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 手术间无影灯 手术床 器械车 壁柜表面及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清水 消毒液擦拭 术前用清水擦腰以上平面 术后用清水擦 遇到被血液污染处 先覆盖 后擦拭 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 每周擦拭非阻漏式孔板 每周行卫生大扫除1次 使用的清洁工具不宜用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设备物品进入手术间前 应安装完毕 擦拭干净 手术人员隔离鞋每日清洗1次 负压手术室每次手术结束后应当先进行负压持续运转6小时后再进行物品 仪器等终末消毒 而后再安常规自净方法进行净化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周末清洁 净化程序的管理 空气处理机组 新风机组应定期检查 保持清洁新风机组粗效滤网宜每2d清洁一次 粗效过滤器宜1月 2月更换一次 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 3个月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检查一次 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宜更换 排风机组中的中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 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 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器 宜每周清洁一次 每年更换一次 如遇特殊污染 及时更换 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面设专门维护管理人员 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保养和维护 并制定运行手册 有检查和记录 环境质量监测 每月对手术间的空气 物体表面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工作人员洗手效果每月一次 取样数量 结果符合要求洁净手术部综合性能指标测定 静压差 截面风速 换气次数 自净时间 温湿度 噪声 照度 新风量 洁净度级别和细菌浓度等技术指标 医院每年进行一次 结果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有记录 空气采样注意事项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净化系统达到自净时间并处于开启状态 布点顺序 放置培养皿从房间的最靠里的点开始布点 最后靠近门 然后人员撤出 收取时顺序相反 送风口集中布置时 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 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 全室统一检测 测点可均布 不应布置在送风口正下方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 8m的任意高度上 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 12m 培养皿放置30分钟采样后的培养皿 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 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环境微生物消毒及采样方法 5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和消毒建议 a 常规或有液体溅出或物体表面有明显污物时 清洁室内物体表面 例如地板 桌面 类别IIb 常规 例如每天 每周3次 或表面有明显污物时消毒 或清洁 环境表面 类别IIc 按照生产商说明正确使用消毒产品 或清洁剂 类别IId 医疗区域的墙壁 百叶窗和窗帘有明显污染或污物时进行清洁 IIe 按需准备消毒液 清洁剂 经常更换 如每3人间病房更换地板擦拭液 至少每60分钟更换1次 IB类f 定期清洁拖把头和抹布防止污染 例如每日至少洗涤一次并晾干 类别IIg 对医疗场所的下述地方使用一步操作和EPA注册的医院消毒剂 类别IIh 在非医疗区域 例如行政办公室 用去污剂和水清洁表面即可 IIi 高水平消毒剂 液态化学灭菌剂不建议用于消毒低度危险性物体表面 类别IBj 用EPA注册医院消毒剂 去污剂 润湿清洁抹布 定期 如每日 每周3次 清洁表面 按说明配制 II 医务人员手的采样 被检人五指并拢 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 洗手考核采用生理盐水 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 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立即送检 检测方法 细菌总数检测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 用无菌吸管吸取1 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 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 内加入已溶化的45 48 的营养琼脂15ml 18ml 边倾注边摇匀 待琼脂凝固 置36 1 温箱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细菌总数 cfu cm2 平板上菌落数 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 cm2 结果判定 类区域工作人员 细菌总数 5cfu 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类区域工作人员 细菌总数 10cfu 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类区域工作人员 细菌总数 15cfu 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空气监测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采样高度 距地面垂直高度80 150cm 采样点设置 非层流房间室内面积 30m2 在对角线上设里 中 外三点 里 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m 室内面积 30m2 设东 西 南 北 中5点 其中东 西 南 北4点均距墙1m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层流房间层流房间根据房间不同级别进行布点 操作按照GB50333 2002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min后送检培养 采样的注意事项 采样人员做好手部卫生 佩戴口罩 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 进入层流房间监测必须穿防护服 层流房间应为空态或静态条件下 皿盖打开按照先内后外顺序 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 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 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 皿盖不可仰放 以防污染 采样结束后 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将已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在6h内送进实验室 置于37 温箱内培养48h 实验室检查 培养皿在37 培养48h后 计算菌落总数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 T4789 28 2003 菌落计数方法按照GB T7918 2 1987 致病菌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按照GB T4789 11 2003 沙门氏菌检验按照GB T4789 4 2003 绿脓杆菌检验按照GB T7918 4 1987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照GB T7918 5 1987 计算结果 非层流房间以100cm2的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min即相当于10L空气中的细菌数 则计算公式为 细菌数 cfu m3 1000 A 100 t 10 5 N 50000N Att 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 min N 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 cfu 平皿 A 所用平皿的面积 cm2 层流房间直接以个 30min 90皿为单位计算结果 结果判断 类区域 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 层流洁净病房 按照GB50333 2002要求 类区域 包括普通病房 产房 婴儿室 早产儿室 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无菌室 烧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总数 200cfu m3 未检出致病菌 类区域 包括儿科病房 妇产科检查室 注射室 换药室 治疗室 供应室清洁室 急诊室 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细菌总数 500cfu m3 未检出致病菌 洁净手术部综合指标 物体表面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 被采样本面积 100cm2取全部表面 如采样面积 100cm2 连续采样4个位置 不可有重叠 每个位置采5cm 5cm的大小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或中和剂的棉拭子1支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部位后 将棉拭子投人10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 立即送检 不规则的物体表面 用棉拭子直接涂擦 采样面积不小于30cm2 采样注意事项 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 若样品保存于4 则不得超过24h 消毒後采样一定要采用中和剂 不同消毒剂所用中和剂不同 可参考2002版 消毒技术规范 实验室检验 取1mL倾注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