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实验指导书范文.doc_第1页
照明实验指导书范文.doc_第2页
照明实验指导书范文.doc_第3页
照明实验指导书范文.doc_第4页
照明实验指导书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照明实验指导书范文 照明技术照明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程照明技术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拟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测取所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必要结论,从而完成实验报告。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及时认真做好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下列基本要求 一、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方法与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些内容可到实验室对照实验预习,如熟悉组件的编号,使用及其规定值等),并按照实验项目准备记录等。 实验前应写好预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认为确实作好了实验前的准备,方可开始作实验。 认真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培养同学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实验质量和保护实验设备都是很重要的。 二、实验的进行 1、建立小组,合理分工每次实验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由23人组成,实验进行中的照度测量、实验数据记录等工作每人应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实验操作协调。 2、领取实验仪器实验前按小组到实验室领取照度计,并熟悉照度计的使用规程,记录组件名称和选择仪表量程,然后依次排列组件和仪表便于测取数据。 3、按要求进行数据测量根据实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确定所测试的场所。 测试时注意记录当时的环境参数。 4、认真负责,实验有始有终实验完毕,须将结果交指导教师审阅。 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并把实验所用的组件、导线及仪器等物品好。 三、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根据实测数据和在实验中观察和发现的问题,经过自己分析研究或分析讨论后写出的心得体会。 实验报告要简明扼要、字迹清楚、图表整洁、结论明确。 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室温。 2)列出实验中所用组件的名称及编号,3)数据结果的和计算4)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说明实验结果与国家规范是否符合,可对某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并最后写出结论。 实验报告应写在学院统一的报告纸上,保持整洁。 5)每次实验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报告,按时送交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一室内照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室内照度测量的一般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能正确使用照度计进行照度测量,了解常见照度的相对大小。 3、能正确选择工作面,选取适当的测量方法,并能根据房间大小和空间位置选择适当的测点。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本实验所采用设备TES-1330数字式照度计,卷尺。 照度计由接受光能的光度头于信号显示于处理两部分组成。 光度头包括光电转换器件、滤光器、余弦修正器等。 光电转换器件采用规光电池。 由于照度是胜利心理物理量,与人眼的光谱光效能必须一致,但一般的光电探测器与相对光谱光效率相差甚远,所以在光电探测器前要加滤光器。 此外,为消除光电探测器表面菲涅尔反射对余弦特性的破坏,光电探测器前还需要加余弦修正器。 三、实验过程 1、熟悉国家有关的照明规范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xx中有关条文。 2、照度测量 (1)选择合适的教室或办公室,记录下实验时的周围环境天气情况、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教室的位置、所在楼层、朝向、长、宽、高;室内灯具数量、型号、布置方式; (2)选择三组地点(教室内走廊地面、黑板、课桌面),每组选8个点,详细测量水平面照度或垂直面照度,记录下测量数据及测试点高度。 (3)在不同时段(白天、晚上)重复上述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过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每组地点的照度最大值E max、最小值E min、平均值E av及照度均匀度,并与相应国家规范相比较,判断所测教室照度是否符合国家规范。 五、思考题 1、考虑天气(阳光、温度、湿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若照明均匀度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应当如何加以改进?实验二南京典型商场室内照度、亮度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选择市区若干典型商场,进行照度测量,并根据所测照度计算室内亮度; 2、能根据被测房间的大小和空间位置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3、根据实验数据写出相关研究报告,进行照明效果评估。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本实验所采用设备TES-1330数字式照度计,卷尺。 照度计由接受光能的光度头于信号显示于处理两部分组成。 光度头包括光电转换器件、滤光器、余弦修正器等。 光电转换器件采用规光电池。 由于照度是胜利心理物理量,与人眼的光谱光效能必须一致,但一般的光电探测器与相对光谱光效率相差甚远,所以在光电探测器前要加滤光器。 此外,为消除光电探测器表面菲涅尔反射对余弦特性的破坏,光电探测器前还需要加余弦修正器。 由于测量仪器限制,假定所有被照平面都是均匀漫反射平面,则有?EL测得被照点的照度,可得到该点的亮度估算值。 结合相应的国家规范,可对被照区域进行照明效果的评估。 三、实验过程 1、熟悉国家有关的照明规范建筑照明设计规范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条文。 2、根据实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内容包括测试区域确定;测试点位置、高度、数量; 3、照度测量 (1)选择合适的商场,记录下实验时的周围环境天气情况、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商场的位置、所在楼层、朝向; (2)选择三组地点(如服装柜台、珠宝首饰区、生鲜食品区等),记录下所在区域的光源种类、布置方式; (3)每组选810个点(0.75m高度水平照度或1.4m垂直面照度),详细测量水平面照度或垂直面照度,记录下测量数据及测试点高度。 四、实验数据分析根据水平照度计算相应的亮度大小。 同时,对照相关设计标准,从照明目的、照明方式、光源种类、光源显色性、实际照度、设计照度、亮度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五、合理化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如改变光源种类、加减灯数量、提高或降低灯具安装高度、改变布置方式等。 ) 六、思考题 1、不同的区域,对光源的显色性有何具体要求? 2、照明均匀度应当如何考虑?DUS703W智能探头可编程面板编程插口HPM308NDLP8100DTK600触摸屏遥控器DTK510控制系统示意图DRC320FR STYLEDRRC810DTK622PC转换接口DTK601手持式编程器开关模块开关模块DTK602智能时钟circuit2circuit3circuit4PC机circuit1circuit5circuit6circuit8circuit7circuit1circuit2circuit3实验三智能照明控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智能照明控制器的使用 2、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灯光控制 二、实验仪器2路5A/路数字式调光器;4路10A/路荧光灯调光器;4路1A/路LED调光器;10键可编程控制面板;智能探测器;10键遥控器;灯具若干; 三、实验原理组成本系统为全数字式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系统采用总线式模块化、全分布式系统结构,所有设备均配有各自独立的CPU,它可将系统配置的所有模块分散安装在不同的区域,只需通过一根五类线便将所有设备连接成一网络,利用电脑作为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单元进行系统管理及维护。 各种灯具(分为白炽灯类、日光灯类、LED灯类三种)有各自独立的控制器件,通过编程,可以实现电脑、现场、远程的三种控制模式。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设备连接根据连接线路图,把各个设备进行连接。 数字式调光器接线图LED调光器接线图日光灯调光器接线图 2、打开电脑。 3、打开灯具电源。 4、进入系统控制界面选择情景模式“会议”,输入系统参量 (1)普通灯具4回路,LED灯具1回路,日光灯1回路。 (2)输入参考照度150lx观察灯具情况。 5、改变参考照度为50连续、200lx,分别观察灯具亮度变化情况。 6、改变情景模式为室外照明,观察灯具变化。 五、实验数据分析记录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中,灯具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 五、思考题 1、如果出现原系统中没有的控制情景,应如何处理? 2、该系统如何实现与其它系统的联网控制?实验四电光源光色电系统系统综合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的组成与使用; 2、能利用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对各种电光源进行光谱综合分析 二、实验仪器PMS-50(增强型)可见光光谱分析系统;光纤1.2m;光辐射积分器;通用标准光源;WY系列精密数显直流稳流稳压电源;各种电光源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为客观、统一地评价光源或物体的颜色,CIE在大量心理学和物理学实验基础上推荐了“CIE1931XYZ标准色度系统”,对于一发光物体假设其发射光谱为P(),则人眼的刺激值响应为色品坐标为:由于CIE1931XYZ标准色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如色差容限不均匀等问题,CIE又推荐了“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其色品图同CIE1960UCS色品图,其颜色坐标由(u,v)表示,与CIE1931色品图中的(x,y)存在以下坐标变换关系计算被测光源和相同色温的黑体辐射(大于5000K时,为平均日光辐射)分别照明试验色板时两者的颜色差E,即可求得特殊显色指数Ri:R i=(100-4.6E i)(i=1-14) (4)其中,E15为被测光源和相同色温的黑体辐射(大于5000K时,为平均日光辐射)分别照)1()() (380780)() (380780)()(380780?d zp kZd yp kYd xp kX)2(?Z YXYyZ YXXx明15号试验色板(东方女性肤色)时两者的颜色差E试验色1-8号求得的8个特殊显色指数之和的平均值称为一般显色指数Ra:?8181ii aR R (5)综上所述,只要测得被测对象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就可以计算出其色品坐标,相关色温和显色指数。 对于式 (1)中K值进行标定,并计算出Y值即可测得其光通量、照度、亮度等光度学参数。 根据光度色度学理论,只要测得被测体的光谱功率分布P()(即在每一光谱下测其能量值)后,根据 (1)、 (2)、 (3)、 (4)、 (5)式及CIE有关出版物,就不难计算出被测光源的颜色参数色品坐标(x,y)和(u,v),相关色温T C,显色指数Ra、R i(1-15),峰值波长及半宽度等。 因此测出P()是PMS-50(增强型)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根本任务,如图是PMS-50(增强型)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原理框图。 荧光粉激发装置积分球其他样品光纤光学耦合器光度探测器双重精密分光机构光电接收器灵敏度调节光度通道信号放大光谱通道信号放大量程自动切换内嵌微机A/D温度探测器测温电路2RS-232C接口计算机机内测温电路全自动驱动电路PMS-50主机部分 四、实验过程(一)、实验前准备本实验所用仪器精密度极高,在使用前必须认真听取指导老师关于实验及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杜决事故发生。 (二)、设备连接图2(a)PMS-50正面图及去掉盖板的俯视图图2(b)PMS-50背面图图2(c)PMS-50俯视图图2(a)中为狭缝调节旋钮,为导光纤维接口,图2(b)中,为电源开关,为1.5A保险管,为电源插座,为光通量通道信号输入端,为温度通道信号输入端,为接地端子,为专用通讯电缆接口插座 (1)将通讯线的阴插接计算机的串行口1或2上,将通讯线的阳插接PMS-50的RS-232-C的串行口上,即(图2(b)中),并拧紧固定螺钉; (2)将光通量探头的一头接于PMS-50主机光度输入端(图2(b)中); (3)接好电源线(注意电源线必须有良好接地,接地必须是真正的大地,切莫与零线混为一谈); (4)将光纤的一端插入PMS-50主机的导光纤维接口(图2(a)中),另一端插入积分球接口,并用螺钉拧紧,要注意光纤不能弯曲过大,以免断丝; (5)测电光源时,将光通量探头置于积分球接口上,用于监视被测光源的稳定性. (6)将温度探头的一头接于PMS-50主机的温度信号输入接口(图2(b)中),另一头接积分球温度接口。 (三)、电源设定 (1)连接好电源线,并确保本仪器已良好接地。 (2)电源输出端接好负载(红色接线柱为电源输出的“+”端,黑色接线柱为电源输出的“-”端红色接线柱为电源输出的“+”端,黑色接线柱为电源输出的“-”端), (3)打开电源仪器显示初始状态,先预热10分钟。 (4)选择中调的调节细度,然后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至(4.85A),稳压(CV)指示灯点亮。 调节电压调节旋钮至所需稳压值。 本操作也可在电脑上通过软件实现、(四)、光通量定标 (1)把标准光源安装到积分球中。 安装标准光源时,必须戴上手套。 (2)在标准灯点亮之前,把积分球关闭。 然后选择“测试”菜单,指向“光通量定标”,弹出光通量对话框,见图3;点击“校零”按钮,仪器自动进行光通量校零。 (3)在开电流源的电源之前,应将电流源的输出电流调到最小,然后再开机,目的是为了防止开机时电流过大而损坏标准灯和影响灯的数据。 然后再慢慢将电流调上去,调节到标准值的80%,预热二十分钟,千万不能将电流值超过标准光源标定电流值的5%,否则标准光源有可能被毁坏或数据不准。 (4)预热结束后,再将电流调到标定值,等待灯稳定后开始定标 (5)光通量定标时,点击“光通量标定”按钮,仪器完成定标操作;可以点击“光通量检验”按钮,检验定标是否正确。 确定定标好之后,存盘退出,也可以取消退出(操作无效)。 图3光通量定标 (五)、电光源定标 (1)PMS-50软件,选择“测试”菜单,单击“光谱定标”(或者单击工具条上的按钮),进入“光谱定标对话框”(见图4);图4光谱定标对话框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