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_第1页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_第2页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_第3页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_第4页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荷塘月色(朱自清)课型新授课设计理念民主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课时2个课时测试人姓名XXX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教学法教具课本、粉笔、黑板、授课参考资料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属高级中学阶段语文学科,是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三单元的基本阅读课,需要2个课时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旨在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鉴赏审美能力以及深化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在品味散文语言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上掌握散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本文作者运用娴熟细腻的描写,悉心巧用的字词,精妙使用了拟人、比喻、通感、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把自己对于黑暗现实苦闷与彷徨的愁绪融进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之中。教学对象分析本文学习主体为高一学生,在小学及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已接触过写景抒情散文,对于散文文体的阅读、分析方法以及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本文是作者在特定年代、特殊时期表达自己独特心情的一篇佳作,学生学习时难免会因为时代隔阂而产生理解障碍,对作者的思想把握存在一定难度。所以会给同学提供相关历史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并且高一学生对于语言、字句的鉴赏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本节课会进一步学习如何赏析散文,以及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散文写作。由于班上学生较为活跃、积极,并且在前两个单元的课堂上尝试采用对话教学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后的考察中发现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将采用对话教学法与讲授法,使学生能较好地适应,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文章整体结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体会语言的抒情性,领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学习文中运用动词、叠词语言的技巧,掌握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1.学习鉴赏散文的方法。2.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和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2.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体悟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1.抓住文中“感情与游踪”两条线索,把握文章整体结构,感知文章思想感情。 2.通过品读文章精彩文段的语言美,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3.体会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借助关键语句和段落,体悟课文“景语”、“情语”的融会贯通,感悟文中语言美,把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学习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将这些方法和技巧应用于自己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温故导入】教师活动:1说明要朗诵一句来自初中著名的散文,朗诵后提问学生句子来自哪篇散文。2朗诵背影中的名句:“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3通过揭示句子来自朱自清的背影,揭示这节课将要学习朱自清另外一篇著名散文荷塘月色,由此正式导入课文。学生活动:听老师朗诵,思考并回答句子来自哪一篇散文。设计意图: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将学生引入荷塘月色的学习,并且经过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活动:1带领学生通过看教材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提高鉴赏审美能力、深化对人生的认识、陶冶情操以及掌握散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2讲解本课时的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整体结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语言的抒情性,领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生活动:明确单元及课堂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在正式讲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的集中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作者简介及解题】教师活动:介绍作者与文章的写作背景。1)关于作者: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同时也是民主战士和爱国知识分子。毕业于北大哲学,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晚年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曾被毛泽东高度赞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2)解题 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作者描绘的特定处所。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四一二”事件,大革命失败。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此时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他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是荷塘月色的美妙及他心中难言的感情促使他挥笔写下了这一美文。此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其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学生活动:了解作者的生平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掌握文学常识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基调。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整体感知课文,总结自然段内容】教师活动: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总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总结。2.将班上同学分为3组,第一组负责总结出1-3各自然段的内容、第二组负责总结出4-6各自然段的内容、第三组负责总结出7-9各自然段的内容。每个小组前后桌可以进行讨论,然后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明确各自然内容: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缘由。第2段 描写了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自由感受。第4段 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 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 写荷塘四周的景物。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习俗。第8段 感叹无福消受有趣、美好的光景。第9段 在遐想与思乡中回到家门前。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全文,疏通字词;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桌讨论,自由选出小组代表;各小组代表发言,概括出该组所负责各自然段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感知全文,领略文章意境,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民主性教学原则。【理清文章结构与线索,体会情景交融】教师活动:1.布置任务1) 划分文章结构,总结课文主要内容;2) 引导学生从作者行走的路径和感情变化两方面找出文章的两条线索,体会情景交融;3) 总结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按照上一环节分好的3组,各组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文章结构的划分、找出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每个小组前后桌可以进行讨论,然后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明确:1) 两条线索写景 游踪:出门路上荷塘门前抒情 感情:心里颇不宁静便觉是个自由人热闹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到底惦念着江南了2)明确文章的结构划分:第一部分:(1)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 第二部分:(2-6)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的幽静、优美,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第三部分:(7-9)写江南采莲习俗及对江南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荷塘月色景与作者的情,其特点是写月光与写荷塘的交叉,动静结合,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淡、朦胧、静美的画面。3)文章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他内心的苦闷彷徨,渴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学生活动:1.划分文章结构,总结课文主要内容;2.根据作者行走的路径和感情变化找出文章中的两条线索,体悟文章中情景交融的美感和写作手法;总结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与前后桌讨论,自由选出小组代表;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出答案。设计意图:1.通过理清文章结构,帮助学生发现文章内在线索,引导学生找出线索;2.同时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的学习;3.减轻未接触过此类找文章线索的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情景交融,更好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第一部分】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1) 作为文章的第一段,它是怎么引出全文的?2) 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这样写有什么目的?3) 文段中哪些词用的好,为什么?给学生10分钟的讨论学习时间,想到答案的同学可以不用举手,只需自行起立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并总结补充答案。2.鼓励学生用提问的方式析读其他文段,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明确:1) 说明夜游荷塘的原因,点明题旨,同时创造了一种安静优美的气氛,从而引出全文。2) 第一,说明夜游荷塘的缘由;第二,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什么会颇不安静?从而更好地加深对文章背景的认识和知识。3)月亮“渐渐”地升高了/“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的披了大衫,这三个词为叠词,它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还能起强调作用。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并找出答案,积极、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析读文章的能力,以自由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结合作品的背景以及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对结构的分析,我们基本清楚了文章的写作线索和思想感情,体悟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这对我们接下来重点学习荷塘月色写景状物段落中的语言技巧和精妙的表现手法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下节课将细细品味作者笔下美轮美奂的荷塘月色。2.作业:1)写一篇关于校园的写景抒情散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下节课前交。2 )找出在4-6自然段中分别写了哪些景色,下节课提问。设计意图:总结、巩固本文的学习的知识、内容,简要介绍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留下作业,能巩固本文所学知识,衔接下节课的上课知识。第二课时【温故导入】教师活动:检查上节课作业第二题,找3位同学各说出4、5、6自然段中分别写了哪些景色?明确:第4自然段:月色中的荷塘第5自然段:荷塘中的月色第6自然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学生活动:整理作业答案,回答老师的问题。设计意图:以上一节课的作业导入,即承接了上节课的内容又衔接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环境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活动:1.通过重点析读4-6自然段,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习将写作技巧运用到写景抒情散文中。 2.通过全文的学习,总结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以及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活动: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在正式讲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能更有效地集中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析读第4自然段】 教师活动:1.提问全班学生,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中的荷塘的?文段里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景物的?有哪些句、词、字能体现这些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了解字词的作用要先了解它们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那这些字词都运用了修辞手法?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简要解释各种手法的意思,总结答案写在黑板上。3.总结析读第4自然段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明确:第4自然段景物描写/词修辞手法作用月色中的荷塘荷叶田田/曲曲折折叠词和谐音律、强调、渲染作用舞女的裙比喻生动具体、便于理解肩并肩拟人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荷花羞涩拟人同上明珠/星星/美人排比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荷香歌声似的通感增强文采、引起共鸣荷波波痕动静结合增强感染力、生动形象流水脉脉叠词同上学生活动:找出第4自然段中描写的荷塘景物,划出描绘的词语,思考这些词语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学习、掌握这些修辞手法;记录黑板的笔记。设计意图:提问加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更好集中精神和掌握知识,同时,图示化的展示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并且有助于形成学生系统化的学习思维。【析读第5自然段】教师活动:1.总结析读第4自然段的方法:从段入手,找出构成段落内容的原素,找出元素所在的句子,分析句子的巧妙,找出运用精彩的词、字,从而得出句、词、字的修辞手法,再从这些手法的作用出发回看文章,体悟文章段落的优美、精彩。2.布置任务:让同学齐读第5自然段,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到台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和点拨。3.提问,第5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荷塘月色的?通过什么方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由全体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4.说明第5自然段除了修辞手法,巧用字词也是学习的重点。布置任务,让同学们找出文段中有哪些巧用的动词,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第5自然段方式方面作用荷塘中的月色直接静静地泻1间接+直接写作方式:更全面、更细致展现描写对象2巧用动词:准确传神,使文章易于理解、生动逼真,增加文章趣味、文采隔了树照光与影和谐间接青雾:浮叶子和花:牛乳中洗过一样/笼着轻纱云:淡淡地灌木:斑驳的黑影杨柳:倩影,画在荷叶上学生活动:1.思考、总结、记录第4自然段的析读思路;2.齐读第5自然段,并参考第4自然段的析读思路学习析读第5自然段;3 .思考、找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荷塘月色;4 .找出文段中巧用的动词,思考它们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学习、掌握这种写作技巧;5 .记录黑板的笔记。设计意图:齐读使全班同学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中来。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从原文中找答案的习惯,同时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在思考的过程总结出析读散文的方法。【析读第6自然段】 教师活动:1.总结第4、5自然段析读方法。2.让同学们根据第4、5自然段的析读方法,尝试对第6自然段进行析读,然后找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析读思路和成果。教师此时提示同学可以从两个问题入手:1)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么描写这些景物的?明确:1.说明第5自然段的析读思路与第4自然段的相同,都是从段入手,找出构成段落内容的原素,找出元素所在的句子,分析句子的巧妙,找出运用精彩的词、字,从而得出句、词、字的修辞手法,再从这些手法的作用出发回看文章,体悟文章段落的优美、精彩。2.第6自然段景物描写总结荷塘四周的景物杨柳树数量: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景时除了写主要对象,还可以描述四周的景物,描写景物可以从景物的属性入手。形态:重重围住、漏着几段空隙颜色:阴阴的远山形态:隐隐约约路灯光数量:一两点亮度:没精打采的蝉声蛙声声音:最热闹学生活动:1理解、理清第4、5自然段的析读方法,结合教师提示的问题和自己的思考,运用并模仿第4、5自然段的析读方法,对第6自然段进行析读;整理答案回答教师问题;跟随教师析读第6自然段,对比自己的析读方法和成果,总结出自己的析读方法。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在前2个环节学习的析读文段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由于文段内容有所不同所以再次加以讲解,拓宽了学生的析读文段的思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析读思路和方法。【小结第二部分】 教师活动:1.第二部分着重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意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巧用动词,对荷塘月色进行了细描、勾勒、渲染等描写,生动形象,井然有序。精妙细腻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以及淡淡的哀愁与苦闷。2.并且通过第二部分得学习,同学们重点学习了析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以及富有特色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学生活动:回顾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写景抒情散文析读文段的方法和修辞手法、巧用字词的知识点,同时整体把握了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深地体悟作者的感情与文章的语言美。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巩固知识点,从而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语言美。【学习第三部分】 教师活动:1.让全体学生齐读这一部分内容,布置任务采莲赋 、西洲曲的翻译内容,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教师指正补充。2 .以发出质疑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引用这两首诗的作用。明确:1.翻译采莲赋 :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互相默默地传情。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翻译西洲曲 :在秋天的南塘采摘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人头。 低下头拨弄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2.引用的作用:1)反衬、加强情感的表现力2)增加文章文化韵味、文采学生活动:参考课文注释,体悟文意,翻译采莲赋和西洲曲 ,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答案;思考“引用这两首诗的作用”,跟随教师一起讨论,找出答案。设计意图:从诗歌内容推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循序渐进,得出“引用”的作用,学生更好接收只是。让学生自由发言,营造积极、有趣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结】 1总结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首先从文段入手,总结了各自然段、各部分的内容,从而得出文章的内容;再从各文段的内容中找出了文章的两条线索、总结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并通过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领略了文章的文采。这一个过程就是鉴赏散文的过程。而在鉴赏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情景交融、巧用修辞、语言技巧高超,为此,要写出好的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就是: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重点运用修辞手法、巧用字词的写作技巧。组织内容字词句段文安排写景抒情散文 线索 鉴赏写作段、句、词、字 体现 思想感情修辞手法、语言技巧 文采 写作方法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小结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出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方法和写作方法,记录黑板笔记。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全文,全面梳理、总结写景抒情文章的鉴赏方法和写作方法,使学生能整体把握文章,巩固知识,从而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方法和写作方法。【布置作业】1背诵46自然段。2发回上节课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